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一单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积累·运用(38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8分)
1949年,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糜,以摧枯拉朽之势横度长江;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游泳场上,在观众屏息敛.声的一刹那,中国姑娘吕伟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zhōng的赞赏;2012年,那惊天一着,凝聚着多少人一丝不苟的工匠,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牢记历史,不忘惨绝人huán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屏息敛.声()镌.刻()
由zhōng()惨绝人huán()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改为改为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哈尔滨虽然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但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摧.枯拉朽
...的创造力。

B.听了同学的劝告,他如梦初醒
....,放弃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C.外交部发言人的话可谓掷地有声、震耳欲聋
....,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决不屈服的态度。

D.为了使假冒伪劣产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造假者真是殚精竭虑
....。

3.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①这不仅关乎尊严,更折射出一个历经磨难后崛起的民族应有的胸襟和气度。

②战乱烽火加野蛮掠夺的劫难,致使数以百万计的圆明园金石字画等珍宝文物,均被洗劫一空,流散四方。

③侵略者的暴行固然令人愤恨,守土者的无能何尝不让人伤怀。

④正确对待和争取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归,既需要爱国激情,更需要政府和国人的理性智慧。

⑤这不仅是历史之殇,更是文明之恸。

A.③④②⑤①
B.①⑤②④③
C.②④①③⑤
D.②⑤③④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

B.《“飞天”凌空》是一篇通讯,侧重报道了跳水运动员吕伟跳水夺冠的精彩瞬间,赞扬了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C.《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

通讯可以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D.新闻特写与通讯都可以采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5.按要求答题。

(15分)
(1)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5分)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值此之际,南阳推出“邮票上的时代青年——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图片展。

本次展览共选取300多枚与时代青年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邮票、邮品,以展览的形式,在邮票的小小方寸之间追寻100年来的时代变迁,讲述代代相传的青春故事,赓续热血沸腾的五四精神。

(2)校团委拟开展“奋进新征程”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请根据示例,为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

(4分)
栏目一:集伟人名言栏目二:写党恩作文
栏目三:
栏目四:
(3)校团委将举办以“情系中华·祝福祖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征文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14日。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征文启事,按要求作答。

(6分)
①这则征文启事中的甲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②这则征文启事中的乙句内容不完整,请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分)
③这则征文启事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二、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2分)
遨游九天今凯旋(节选)
——写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之日
李国利杨晓敏
①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②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
③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④神舟凯旋,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第6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顺势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

⑤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⑥6个月的太空生活转瞬即逝,回家的日子到了。

这些天来,“神舟十三号”进入返回准备阶段,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程。

⑦来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摄像机传回的一组画面显示,他们逐一整理舱内的设备器材,分门别类归置各类物品,对舱内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收拾各自卧室的小挂件……回家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⑧4月15日晚,3名航天员向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恋恋不舍地回到“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舱。

⑨16日0时44分,神舟正式告别天和,踏上回家之路。

⑩离别之前,他们把天和核心舱设置成无人飞行模式,这是为了保证稳定在轨运行。

绕地球飞行5圈后,9时6分,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指令,“神舟十三号”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

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

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神舟飞船化作一颗流星再入大气层。

此时此刻,位于戈壁沙漠的东风着陆场早已准备就绪,等候亲人九天归来。

为了实现“舱落机临”的目标,连日来,直升机分队、固定翼飞机分队、地面分队3支专业搜救力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进行了多次演练。

此时此刻,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资料,着陆场区域无大风、沙暴、雷电等天气,气象条件满足返回要求。

此时此刻,神舟飞船正在穿越归途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黑障区。

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舱体外部燃起高温火焰,像是一团火球。

“返回舱出黑障。

”雷达操作手迅速捕获目标。

随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红白相间的主降落伞迅速打开,牵引着神舟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的上空缓缓垂落。

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在预定区域着陆,落点近乎完美。

时隔183天后,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平安回家。

打开舱门,面带微笑,开舱手苏黎明热情地对他们说:“‘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


欢迎回家,同样也是亿万国人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有删改) 6.阅读新闻要关注导语,导语往往出现在新闻的第一段话中。

你从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获取了哪些信息?(6分)
7.阅读新闻要关注语言。

新闻语言讲究简洁,这则新闻却详细列出了“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的时间点。

这是否妥当?请具体分析。

(8分)
8.阅读新闻要揣摩作者的态度与感情倾向,作者的态度与感情倾向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

请从文中举两例加以说明。

(8分)
详解详析
1.(1)liǎn juān衷寰
(2)糜—靡度—渡
(3)凝聚着多少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2.B[解析] A项,“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项,“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D
4.B[解析]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5.(1)示例:南阳举办“邮票上的时代青年——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图片展(2)示例:抒爱党情怀画盛世中华
[解析] 本题考查栏目设计。

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主题相关,还要注意栏目名称的格式。

(3)①“征集”与“征文比赛”不搭配,可将“征集”改为“举办”。

②征文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14日
③称呼语应顶格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6.①“神舟十三号”飞船着陆的准确时间是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②飞船着陆的地点是东风着陆场;③事件是3名航天员顺利出舱。

[解析] 本题考查新闻的导语。

这则新闻的导语为“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其中,“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交代了“神舟十三号”飞船着陆的准确时间;“东风着陆场”交代了飞船着陆的地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交代了事件。

7.妥当。

这则新闻的内容是“神舟十三号”凯旋的过程,详细列出时间点能让读者明白“神舟十三号”是如何一步步到达地面的。

另外,“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需要非常严密的测控和指令,需要操作得当,地面和空中需要密切配合,每个时间点都要精确,体现了我国太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8.①这则新闻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和自豪。

例如第②段中,作者用四个“首次”说明“神舟十三号”创造了新的航天纪录,表达了自豪之情。

②这则新闻表达了作者对3名航天员的钦佩之情。

例如,打开舱门的那一刻,苏黎明是“面带微笑”的,是“热情”的,这不仅仅是苏黎明的态度,也是作者的态度,是全国人民的态度,饱含着作者对航天员的敬佩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