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学及临床操作-专业配镜顾问教材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光学------视功能检查
第一节眼屈光学发展简史
屈光(Refraction):即屈折、折射。
眼屈光学即是从光学的角度来研究眼的光学构造;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的成像原理以及屈光成像异常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眼屈光学的发展与光学密不可分。
调查表明:在我国有超过50%的青少年患有近视,我国已成为近视大国,这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其他类型的屈光和双眼视异常问题也需通过眼屈光学来探究原理,并寻求解决方案,因此眼屈光学对人类的视觉质量以及公众视觉保健有重要意义。
1、开普勒(Kaple):德国天文学家,1611年提出人眼的屈光系统是一个高倍凸透镜,认
为外物与视网膜上的像呈倒像关系,曾一度引起世人哗然。
是第一位用光学仪器来解释视觉原理的人。
2、谢纳(Schiener),德国人,是眼屈光学最早的启蒙人。
1)1619 年,他用牛眼做实验,观察到在视网膜上出现了外界物体的倒像,应证了开普勒的假设,成为静态研究屈光的开始。
2)谢纳的针孔实验,证明了人眼只有既可看远又可看近的调节装置,这是动态屈光研究的开始:说明人眼具有既可以看清楚远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物体的眼屈光系统的调节装置。
其后林德纳等于 1927 年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了针动检影法。
这种方法需要被试者主观判断视标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度,故称为自觉检影法。
目前称为电脑验光的自动验光仪,有的仍采用谢纳试验的设计原理,用来放松调节。
3、托马斯•扬( 1773~1829),英
国的物理学家和内科医师。
1)前述谢纳实验只证明了人眼有能
够看远和看近的调节装置,但这种功能产
生在眼的哪—部分还未确定。
托马斯•扬用实验证明人眼不是用改变眼轴长短的办法进行屈光度的调节并排除了改变角膜弯曲度调节屈光度的可能性。
2)他曾提出颜色视觉的理论,后经黑姆霍耳茨的努力,创立了现在通称的扬-黑氏色觉学说。
即在视网膜上只有 3 种光的感受器。
它受红、绿、蓝 3 种色光的刺激而感光。
3)他还于 1793 年用谢纳的针孔实验法为自己检查屈光不正,其结果有-1.68D 的反例近视散光。
这是人眼散光的最早记载
4、黑姆霍耳茨,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当时科学界的代表人物,他不但是眼
生理光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医学的知名人物。
1)他的检眼镜的设计成功使眼科医师第一次能够直接看到人眼视网膜和视神经乳头的真实变化,世界著名眼科学权威一致认为应把黑姆霍耳茨于 1850 年发明检眼镜的日子做为现代眼科学的开始。
2)黑氏于 1960 年否定了瞳孔对调节的作用,并初步证明调节功能是由晶状体表面弯曲度的改变所实现。
这为人眼动态屈光的研究又向前推进—步。
5、古耳斯特兰德,瑞典人。
由于他把透镜的衍射应用于眼,于 1911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并在黑氏色基础上不断充实,完成了简略眼、精密模型
眼的制作,并设计了很多精密的光学仪器.为光学仪器应用于临床作出了贡献,其中最突出的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裂隙灯和显微镜,以及大型检眼镜。
6、唐德,荷兰人。
眼屈光不正的奠基人。
唐德于 1856 年发表了选用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文章,接着又于 1860 年发表了《屈光不正与其结果》和《散光与柱镜》,最后于 l864 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眼的调节与屈光不正》。
他的这些著作为眼的屈光性视觉障碍及其矫正方法奠定了基础。
被推祟为眼屈光不正史上的代表人物。
杰克逊继唐德之后发表了很多有关眼屈光不正和论述近视眼的文章。
于 1885 ~1895 年发表了关于检影镜的原理及应用。
他的名字与我们常用的交叉柱镜联在一起,它是由斯托克斯于 1849 年所设计,后由杰克逊首先采用并使之推广。
我国屈光学发展
对我国眼屈光学作出较大贡献的则应首推毕华德教授,著有《眼屈光学及其测定法》《中国眼镜史》等。
1936 年刘以祥所著大学丛书《近代眼科学》中,对眼屈光及调节作了较系统的叙述。
孙桂毓的《眼的屈光学概述》是我国解放初期的眼屈光学专著。
1982 年,中华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成立。
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举办眼屈光学学习班,并出版了《眼屈光学专辑》。
20 世纪 60 年代缪天荣设计了视标增率均匀并可用于统计的《标准对数视力表》,并以该表中的 5 项标准成为我国视力表设计的国家标准。
胡诞宁应用眼遗传学研究得出,中国人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低度近视为多因子遗传,遗传和环境对眼屈光的影响约各占 50 %,他还对阿托品防治近视眼作了较系统的观察。
此外,徐宝萃对眼屈光的客观检查和立体视觉的研究,王永龄对推广带状光检影法,汪芳润测定了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的生理值,颜少明和刘蔼年设计了 ( 立体视觉检查固 ) 和《双眼影像不等检查图》,杨沛霖设计了动态模型眼,计尚年在检影工作中发现了 S 图像并出版了《检影研究及其应用》,对在检影中寻求中和点作了精辟描述,等等。
他们都为我国眼屈光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眼是光的感受器官.它的发生和进化与光的存在不能分开,尤其太阳光与人眼的关系。
人类视觉中最为突出的双眼视觉、立体视觉和视觉心理学等高级视觉功能是动物视功能进化的顶峰,它也是人类在所处的环境中长期劳动、长期适应和不断演化的结果。
第二节基础概念
视觉功能包括:视力、视野、色觉、形觉、暗适应、对比敏感度等。
视觉分辨能力可分为:光辨能力、空间辨别能力、时间辨别能
一.视力: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功能。
视力计算公式:V=0.00145d/h
视力为一分视角辨别能力
V: 视力
d: 检查距离
h: 视标高度
例:顾客的的检查距离为5m,所能看到的最佳视标
高度为7.25mm,求其视力?
V=0.00145×5/0.00725
=0.00725/0.00725
=1.0
答:视力为1.0
矫正视力在0.8至0.3为弱视
0.2至0.05为低视力
0.05以下为盲
二.视野:检测眼注视固定目标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正常视野:上方56度下方74度鼻侧65度颞侧91度
黄斑为中央视力,视盘为生理盲点
三.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与黄斑的连线。
四.固定轴:眼外注视点与回旋点的连线。
五.对比敏感度:反映空间、明暗对比的二维频率形觉功能
六.暗适应:眼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暗适应障碍:夜盲症
七.色觉:光波刺激视网膜锥体细胞所引起的颜色分辨能力。
正常人能辨别各种颜色,凡不能准确辨别各种颜色者为色觉障碍。
色觉障碍包括:
1.色盲:红色盲、蓝色盲、绿色盲、全色盲。
2.色弱
八.双眼视:
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于双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印象的过程。
双眼视觉的三个等级:
1. 双眼同时知觉
2. 双眼融像及融像范围
3. 立体视觉
双眼视的前提条件:
1.健康的视网膜感光系统
2.健全的眼肌定位系统
3.完整的视中枢神经系统
双眼单视双眼视野
视界圆 Panum氏空间
九.立体视觉:
指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相互远近关系的能力。
立体视觉以双眼的生理性复视的存在,即双眼单视为其生理基础。
十.老花:
人在到达一定年龄时,由于晶状体硬化以及睫状体老化所造成眼睛丧失看近距离时
所具有的调节功能,称为老花。
十一.弱视
1.单纯性弱视:
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主要由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远视力低与0.9,且不能矫正者,例为弱视。
2.器质性弱视:
除单纯性弱视以外都称为器质性弱视。
3.成因:
弱视眼是由于视觉发育絮乱,而造成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眼,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
包括:形觉剥夺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眼睑下垂会引起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睑闭合不全不会引起弱视。
)
十二.斜视
眼球有偏斜的趋势,两眼的视线不能集中注视一物,称为斜视。
斜视分为显斜视与隐斜视。
成因:
1.先天性遗传
2.双眼的眼肌肌力不平衡
3.视神经支配异常
4.肌肉与眼球发育异常
5.眼屈光不正异常
十三.低视力
顾客双眼的视觉功能减退达到一定程度(视觉功能减退泛指中心远视力和近视力低下,周边视野缩小或中心视野暗点,对比敏感度下降以及色觉、光觉、眼球运
动或双眼单视异常等),且不能用手术、药物或常规的屈光矫正方法提高视力,生
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者,例为低视力。
第二节眼的屈光
一.人眼屈光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1、眼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
角膜占眼总屈光度的70%-75%,它的原因是角膜前后折射率相差太大。
3、人眼看清事物必须做到:1.眼屈光系统完全透明
2.平行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3.视路完整、功能健全。
二.屈光不正
1.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2.近视:静态屈光下,平行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的临床症状:远视力低下、视疲劳、外斜视、眼低不同程度变化。
3.远视:静态屈光下,平行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后。
远视眼的临床症状:看远不清晰、看近更不清晰、头晕、内斜视。
4.散光:眼屈光系统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度不同,以至于不能使光线聚焦成一个点。
散光包括:单纯性近视散光 D
单纯性远视散光 B
复合性近视散光 E
复合性远视散光 A
混合性散光 C
三.视近三联运动:
1. 视近三联运动包括:调节、集合、缩瞳。
(这三个眼部运动同时产生,并相互影响)
2.调节:人眼为看清近距离物体而使晶状体突起从而增加屈光度的过程称为调节。
眼调节时,参加调节的组织主要是睫状肌、晶状体、悬韧带。
(m)
例:如果要在25cm的距离看书,眼睛需要用多少调节力?
25 cm=0.25m
1/0.25=+4D
答:需要用+4.00D的调节力
A. 调节近点(NPA):在用最大调节时,所能看到最近的一个点。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
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某一点。
B. 调节远点(FPA):在静态屈光下,所能看到最远的一个点。
C. 调节幅度(AMP):AMP=1 / NPA—1 / FPA
调节力与年龄的关系: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年龄
3.集合:人眼在注视近距离物体时,双眼向内转动使双眼视轴会聚一点的过程。
集合广度=10×PD /(NPC+1.3)
例:集合近点为20cm,PD为60mm,求集合广度?
集合广度=10×PD /(NPC+1.3)
=10×60/(25+1.3)
=28△
4.缩瞳:瞳孔缩小
第三节屈光检查
验光的光学目的是通过矫正镜片使视网膜与无限远处物体产生共扼。
一.客观验光
1.检影首先给被检者戴上+1.50的镜片,检影镜与被检眼保持67cm检影距离,移动光
带,如果映光顺动就加正镜片,映光逆动加负镜片.映光不动呈橘红色正圆状则为正视眼。
高度屈光不正光带特点:宽暗慢.;低度屈光不正光带特点:窄亮快
(m)
例:已知最后加置中和映光的镜片为+3.50+0.50×90。
检影距离为50cm,求检影结果?
50cm =0. 5m 检影结果=+3.50-1/0. 5=+1.50
答:检影结果应该是+1.50+0.50×90
2.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
让被检者将头放正,用调试系统对准瞳孔之后,只要2秒即可
把被测眼所需要的球镜柱镜,轴位打印出来。
二.瞳距的测量
A、远用瞳距:
1.令被检者双眼注视验光师左眼.
2.验光师闭右眼,以左眼注视被检者右眼瞳孔,将直尺零刻度对准其右眼瞳孔外缘.
3.再令被检者双眼注视验光师右眼
4.验光师闭左眼,以右眼注视被检者左眼瞳孔,记下其左眼瞳孔内缘所对直尺上的刻度,即为
视远瞳距.
B、近用瞳距:近PD=远PD×[(330-12)/(330+13)]
三.裸眼视力检查
国内现在已通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检查距离为5米.检查
室距离不足5米可采用反光镜法将距离延长.这样可使被检者在同一
位置,主观验光时更为方便,视力表的1.0视标应与被检眼同高,
视力表的照明要均匀无眩光,按眼科检查常规先右眼后左眼.要注意
防止受检查者眯眼和用另一眼偷看。
检查视力时:0.1----0.4 必须要求顾客每一个视标都能辨别。
0.5----0.9 可以每行错一个,也算通过。
1.0 以上可以每行错两个,也算通过。
无法辨认0.1的话,就让被检者走近到3米处,在3米处看到0.1
就记作0.06.(每一米为0.02视力).视力低于0.02就属于盲。
此时检查有无光感,可用手电筒进行光定位.有光感为第四级盲视力,无光感为第五级盲视力(即最低一级)。
四.主观验光
1.准备工作
(1)选定视力表视标规格。
(2)升降座椅,使功能视窗稳定置于被检眼前.
(3)根据被检眼位调整平衡标尺.
(4)调整眼与试片的距离.
(5)用十字片调整被检眼的瞳距,记录瞳距标尺的读数.
2.了解特殊镜片:
O: 无镜片
OC: 黑片.
R: 视网膜检影片.
P: 偏振滤镜,用于验证双眼矫正程度是否平衡.
RMH: 红色水平马氏杆片
RMV: 红色垂直马氏杆片
WMH: 白色水平马氏杆片
WMV: 白色垂直马氏杆片
±0.50: 交叉柱镜,用于检查老视.
RL: 红色镜片,用于检查双眼视,单眼抑制及融合功能.
GL: 绿色镜片,同红色镜片.
PH: 1MM小孔镜片, 若裸眼小孔视力无改善,证明被检眼并非屈光不正性视力不良,则无法进行屈光矫正.
6∆U: 6度棱镜基底向上
10∆I: 10度棱镜基底向内
3.投影仪
(1)视标投影仪采用光投照的方式将验光视标显示在视标面板上,其照度、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和单色光的波长均要求可靠规范。
视标投影仪
①顶盖②投影仪③遥感器④调焦手轮⑤电源开关③底盘
(2)视标遥控器可根据屈光检查的需要揿动不同的功能键,从而选用不同的视标,主要的功能键如
视标遥控器
1)发射极采用红外线技术将指令信息传递到视标投影仪。
2)视标键通常在视标键上方均标有该键所显示的视标类别,有关内空将在下文详述。
3)开关键(Light)用于开启遥控器电源,通常在接通后显示O.1的视力表视标。
4)复原键(Reset)若视标遥控器已程序化处理,揿复原键可使检查步骤恢复显示初始视标。
5)进帧键(Program △)依次向前显示程序化检查步骤。
6)退帧键(Program ▽)依次后退显示程序化检查步骤。
7)选择键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显示整帧投影上的部分视标,如选择显示一行、一排或单一的视力表视标。
8)替换键依照键位所在的方向依次替换显示紧邻视标。
如替换显示紧邻的一行、一排或单一的视力表视标。
9)红绿键在整帧投影视标的后方显示左右等大的红绿双色背景。
4.检查方法
根据客观验光处方给被检眼加戴球镜,柱镜,并调整柱镜轴位.先右后左,双眼分别试片.记录试片视力.
(1)雾视法:
验光时常因调节力的干扰而造成,通常使近视测定结果偏深,远视测定结果偏浅。
首先用电脑验光仪测出屈光度(或测出裸眼视力后推算出大致屈光度),在此度数的基础上再加+1.0D开始检测,以后逐渐降低远视度数。
举实例说明:电脑验光测得被检查双眼为-4.0D远视屈光不正,用-3.0D开始主观检测右眼,最初视力为0.2,逐步增加度数,直到-3.75D时视力达到1.0,再增加度数视力不增加,左眼同右眼。
采用镜片箱进行雾视时,对于雾视镜的取用应遵循“先加后换”的原则。
(2)用球镜将远用视力矫正到0.9以上,如果视力无法矫正到0.9以上,可加小孔片看视
力是否可矫正的上去,如不能,则并非屈光不正性视力不良。
(3)散光的矫正:
散光表为放射状线条图形,当配戴矫正试片的眼看散光表各向线
条粗细均匀时,证实被检眼散光已矫正.当被检眼发现散光表中某一线
条黑而清晰,说明与该线条相垂直的方向眼的屈光接近正视,因而可以
聚成最接近视网膜的焦线.故可把修正圆柱透镜的轴放到与最清晰的
线条相垂直的方向,从而修改与最清晰的线条相平行方向的屈光状态,
使之与垂直向相同,以便矫正残余散光。
轴位=小端钟点数×30
用散光表初步确定散光之后,还需用交叉柱镜精调散光轴位与散光度。
打开蜂窝视标,先将交叉柱镜的手轮对准试片柱镜的轴,然后翻转交叉柱镜,使其两个面交替在试片前出现:
若两面的清晰度相同,则证实原试片的柱镜轴位正确,若被检者发觉其中一个面较另一个面清晰,则证实原试片的柱镜轴位有误。
以较清晰的一面为基础,将试片柱镜的轴位向红
点(负轴)方向转动,直至两个面清晰度相同为止。
在柱镜轴位矫正后,将交叉柱镜(P)点对准试片柱镜的轴。
翻转交叉柱镜,使其两个面交替在试片前出现,若两面的清晰度
相同,则证实原试片的柱镜光度有正确。
若被检者发觉其中一个
面较另一个面清晰,则证实原试片的柱镜的光度有误。
当红点与
试片柱镜的轴位重叠时清晰,可加-0.25D,当白点在试片柱镜的
轴时清晰,可加+0.25D,直至两面清晰读相同为止。
(4)红绿双色试验:
光线通过镜片和眼的屈光间质会发生色散,即
短波单色光(绿色)先聚焦,中波单色光(黄色)再聚
焦,长波单色光(红色)最后聚焦。
检测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
视力矫正完之后看红绿视标一样清晰,则说明矫正正好。
若看红色视标清晰则说明被检者仍处于近视状态,对近视眼是欠矫,对远视眼是过矫。
若看绿色视标清晰则说明被检者处于远视状态,对近视眼是过矫,对远视眼是欠矫。
戴镜镜度规则:远视性屈光不正眼应戴最佳视力的最高镜度。
近视性屈光不正眼应戴最佳视力的最低镜度。
四川康视眼镜公司职教部
(5)双眼影像不等测试:
A、垂直像不等测试
四川康视眼镜公司职教部B、水平像不等测试
(6). 双眼同时知觉及融像检查
光学部件: 红绿偏正片Worth四点视标
检查方法:双眼同时检查,顾客视两个点,说明左眼被抑制
顾客视三个点,说明右眼被抑制
顾客视四个点,说明双眼同时知觉
顾客视五个点,说明双眼不能融像
双眼同时知觉左眼被抑制右眼被抑制
内隐斜外隐斜右下左上斜
右上左下斜右下内斜左上内斜右下外斜左上外斜
右下内斜左上内斜右下外斜左上外斜
(7). 隐斜视检查
A、偏振十字法
偏振十字是常用的斜视定性定量检查视标,除了定性和定量进行斜视检查以外,还可以做同时知觉的检查。
检查时右眼前放置135°偏振片,左眼前放置45°度偏振片。
图1 图2 图3 双眼分视后,右眼看见图2中的一组竖线,左眼看见图3中的一组横线。
图4 图5
如果双眼同时注视只能看见图2中竖线为左眼抑制,反之只能看见图3中的横线则右眼抑制。
如图4所见,图中竖线偏向横线缺口的右侧,为水平内隐斜,使用基底向外的棱镜进行矫正。
若图5中所示,竖线偏在横线缺口的左侧,为水平外隐斜,用基底向外的棱镜矫正直至正常。
图6 图7 图8
若见图6中,横线偏在竖线缺口的上方,为右眼上斜或左眼下斜。
右眼用基底向下,左眼用
基底向上的棱镜矫正至正常。
若如图7所见,横线偏在竖线缺口的下方,为右眼下斜或左眼上斜。
右眼用基底向上,左眼
用基底向下的棱镜矫正至正常。
如果出现图8中所见情况,则说明水平合并垂直斜视。
此例为水平外斜合并右眼上斜或左眼
下斜。
B、马氏干片检测法
光学部件: 马氏杆片回旋三棱镜指示灯
被检者一眼戴上马氏杆片,另一眼戴上回旋三镜(不分左右),看指示灯.
左眼见白色点光源右眼见红色纵向亮线
马氏杆水平斜位检测分析和处理:
马氏杆垂直斜位检测分析和处理:
C、赫斯博格(Hirschberg test)检测方法:
一般斜视的方向、频率及偏移量都可以用遮盖测试法或錂镜测量法检查出来。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现象(如婴儿、小孩),这些比较精准的检查方法就难以使用。
因此这些婴儿、小孩就可以使用赫斯伯格检查法(Hirschberg test)来测量出眼位的偏离方向及大约的偏离量。
赫斯伯格检查法之前须检测岀顾客的Kappa角,大部分的人他的瞳轴及视轴都会有些微的差异,而瞳轴及视轴所产生的角,叫做Kappa角。
(一般人的Kappa角依统计数据为+1/4mm~+1/2mm为正常值),光点位于瞳孔中心靠近鼻侧为+Kappa角,光点位于瞳孔中心靠近耳侧为-Kappa角。
使用设备:
1. 笔灯、遮盖板、PD尺
Kappa角检测程序:
1.将检查室内的灯光保持稍暗状态。
2.用遮掩板遮住顾客左眼。
3.检查者拿着笔灯,距离50cm将灯光正对着顾客未遮盖眼,并请顾客看着灯光。
4.检查者用自己的利眼靠在笔灯后面10cm,直接对着顾客瞳孔,然后看着笔灯反射光点
与瞳孔的相对位置。
5.瞳孔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鼻侧时为【+kappa角】,瞳孔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耳侧时为
【-kappa角】
6.再用遮掩版遮住顾客右眼。
重复以上步骤检查左眼。
并记录两眼的Kappa角
例如:
KAPPA角=0 KAPPA角=+1
KAPPA角=-1
检查方法:
1.顾客不戴眼镜,两眼张开,检查者将笔灯灯光对准顾客脸部中间,距离顾客约50cm,
请顾客看着灯光。
2.检查者的眼睛位于笔灯正后方,观察顾客眼睛瞳孔上的灯光反光点和瞳孔的相对位置。
3.比较顾客眼睛瞳孔上的灯光反光点和瞳孔的相对位置。
●如果瞳孔上的灯光反光点和瞳孔呈现相对位置,表示顾客没有斜视。
●如果瞳孔上的灯光反光点和瞳孔没有呈现相对位置,表示顾客有斜视。
此时就
要先判定顾客哪一眼为注视眼(也就是检查kappa角时,角膜反光点位置相同的一
眼就是注视眼,另一眼为偏离眼)。
4.观察偏离眼上的瞳孔反光点和kappa角反光点之间的偏移量(mm),这就是此偏离眼
的偏移量。
例如顾客左、右眼的kappa角都是+1 mm,当顾客在Hirschberg检测两眼看笔灯灯光时,右眼反光点偏向瞳孔中心鼻侧1mm;左眼反光点偏向瞳孔中心耳侧1mm。
由此可知右眼为注视眼,左眼瞳孔反光点偏离其kappa角位置2mm。
5.瞳孔反光点偏离kappa角位置的距离,就是顾客的斜视量。
●每偏离1mm=11∘
●每1∘=2△
所以每偏离1mm=22△
D、十字环形视标检测(cross ring test)
1)隐斜视的定性检测
•十字环形视标外周为绿色双环形视标,中心为红色十字形视标
•检测时右眼戴红色内置辅镜,左眼戴绿色内置辅镜
不戴内置辅助镜所视右眼戴红片所视左眼戴绿片所视
正常眼位内隐斜外隐斜
右下左上斜右上左下斜
2)隐斜视的定量检测
•以内隐斜为例
•十字视标交叉点与绿色外环右缘相交为3△内隐斜
•十字视标交叉点与绿色内环右缘相交为2△内隐斜
•十字视标右端触及绿色内环右缘为1△内隐斜
内隐斜3△内隐斜2△内隐斜1△
•外隐斜及垂直隐斜定量分析可参照内隐斜的方法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