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群体性事件及控制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和谐社会群体性事件及控制途径
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
(一)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逐年显着增加,1993年,群体性突发事件共8700起;2003年6万起;2005年8.7万起,2006年9.4万起。
2008年,几起重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此外,近年来重大群体性事件还有2009湖北石首事件、2010年马鞍山611事件、2011年“古巷”事件等。
尽管这些年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仍频繁发生。
如2012年4月10日万盛区发生群众聚集事件。
参加聚集的人数最多在一万人左右,因群众反映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致使12辆警车被砸,4辆警车被烧。
(二)组织化倾向明显
当前的群体性事件由自发松散向组织型发展。
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有幕后的策划者、组织者进行组织、酝酿、计划、控制,参与者往往都是有进有退。
自发形成的“领导”,组织群众上访、游行示威、静坐等,或者代表该群体与政府进行谈判。
事件进行当中,参与者均受到“领导”思想的影响,行动也听从“领导”指挥,具有明显的组织性特征。
如:2012元旦由于非法集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如此规模的群体事件,不可能是大家无秩序无组织的一哄而上,必先经过一番调查后,通过微博、电话、论坛等联系才共同商定于元旦聚集安阳市火车站附近,他们知道没有组织和计划必是一盘散沙,利益也必然的不到诉求和表达。
(三)信息传播方式与利益表达的虚拟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条微博、一条短信、一条帖子甚至一个电话,都可以向外界传播,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近年来,因为手机、媒体、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某些事件一夜之间就会被放大,进而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比如“躲猫猫事件”、“周老虎事件”、“邓玉
娇案”、“杭州飙车撞人案”、“杯具门”等。
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公民法律和监督意识加强,同时也反映了网络已经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有些网络评论随意性强、情绪偏激,有的甚至制造谣言、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二、群体性事件的控制途径
(一)利益整合机制
1、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鉴于这些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群体性事件,几乎都是群众为了经济利益的诉求所引发的,化解矛盾需要对症下药: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局面,应由政府出面协调各方,由当事群体选派代表,参与涉及利益各方平等协商、民主决策、全程运作、全程管理、全程监督。
在处理具体利益关系时,正如82岁的离休老干部陈文清所说:“大政策不违背,小事情上让点步嘛。
”政府和企业必要时应做出适当妥协,尽可能保护群众利益不受损,尽量让利于民。
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同时不断完善信访制度、有关的司法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才能保障社会主体平等的利益表达的权利,才能化解社会中的利益矛盾。
2、建立畅通的社会沟通缓冲机制。
首先,完善传统的信访制度和选举制度。
提高信件处理的透明度,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社会功能,在做决策时,应通过决策公开、听证、专家咨询、决策跟踪等制度确保其科学性。
其次,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纽带作用。
在政府干预太多甚至政府“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情况下,一旦群众出现不满,矛头就直接指向政府。
而社会民间组织能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不仅缓解了政府的社会压力,而且民众可通过组织交流感受、提出建议等避免了群众与政府直接发生对抗,降低了政府亲自整合民众利益需求的成本与难度。
最后,开辟网络利益表达渠道,应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优势来表达需求,但同时也应逐步实行网络实名制使网民要对自己
的言论负责,减少网络暴力事件或利用网路煽动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政府运行机制
1、改革政府决策机制
科学的决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政府做的决策只有符合民意、能被民众理解接受才是民主、科学的决策。
首先,科学决策。
政府在制定决策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其次,民主决策。
应做到集思广益、严密论证,政府应充分发挥群众、专家学者和咨询机构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动态决策。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均含有不确定因素,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决策者应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2、改革政府执行机制
政策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执行。
首先,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思想上树立起“执政为民、”“依法执政”的理念,这样才能防止在执行过程中的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其次,建立行政问责机制,问责必先明责,明确职责划分,理顺权责关系,避免了责任推诿扯皮的现象。
将行政问责制落到实处,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和一抓到底的精神,加大执行力度。
最后,完善公开述职、群众评议、定期反馈等保障机制以及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使政府执行能力不断加强。
3、改革政府监督机制
人民赋予了政府的权力,监督是对领导干部最大的爱护。
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腐败问题上没有“终身免疫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关键在加强党和政府自身的建设,整合和完善监督机制,由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把政治民主交给人民群众,实行全方位的民主监督,党委和政府就不敢懈怠,干部就不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个干部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容易忘乎所以,政府应将自身真正置于各方监督之下,自觉接受监督。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经受执政考验,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选择。
三、预防控制及处置机制
1、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就像是社会的“诊断系统”和“体检系统”,政府应在矛盾处于萌芽阶段时就提高警惕和重视,做到防微杜渐。
首先,建立覆盖整个社会面的网络情报信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机制,所搜集的信息应涉及到各个行业、领域和部门,下大力气抓好可能是危险源的监测工作。
其次,政府应建立舆情预警系统,群体性事件一般触及到社会的敏感点,政府管理部门应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一旦发现舆论聚焦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并随时掌握焦点的发展方向,及时做出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应急处置滞后会导致事情进一步恶化,湖南湘阴“7.25”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在现场处置方面不重视,处理不及时、不得力、不到位是导致事件不断升级的原因。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应坚持“现场第一”、“及时化解”、“依法处理”的原则。
另外,政府还要培养一批经过严格培训和实战演练的高素质的现场指挥人员,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3、完善后续工作机制
要妥善细致的做好善后工作,应及时开展回访活动,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馈,稳定群众的情绪,确保事件的最终解决。
一是协助有关部门切实依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当地党委政府要不仅要分析原因,同时要对群众承诺的兑现一次到位,不留尾巴,以免引发新的矛盾。
二是做好有关人员的动态控制。
应及时摸清相关群体的思想动向,针对个别有可能重新组织闹事或思想顽固的情况,要特别加强对这部分人控制。
三是要依法律对相关责任人和处置事件不力的的人员给予处罚,对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卷。
四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此为鉴,不断完善。
只有认真剖析导致事件发生的深层的原因,找出存在的不足与失误,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