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MS术语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术语
1.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事故和事件包含着下列一些含义:
——事故是意外情况,它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意外”表明“非预期”。

――事故关注后果,
——事故涵盖着下列范围:
死亡、疾病、工伤事故;
设施、设备破坏事故;
职业健康安全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
2、事件incident(3.6)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

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es”。

——事件是引发事故,或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主要是指活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其结果尚不确定。

如果造成不良结果则形成事故,如果侥幸未造成事故也应引起关注。

这类未造成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英文中称为“near-miss”,是最为接近事故的一种临界情况。

4.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可能”意味着“潜在”,是指危险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具有导致伤害或疾病的潜在能力。

危险源有两类,第一类是根源、第二类是状态。

第一类主要是能量、能量载体以及有害物质;为了防止一类危险源的意外释放,建立了许多控制的措施,而这种控制措施的失控、失效或遭到破坏的状态则为第二类危险源。

6.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的存在普遍且形式多样,很多危险源不是很容易就被人们发现,人们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并判断其可能如何导致事故和导致事故的种类。

危险源辨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源,才能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

7 .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
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9 . 目标objectives
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可以认为OHS目标就是OHSMS的绩效准则。

OHS目标应和其他体系目标一样,具有激励性、可实现性和可测量性。

10. 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影响工作场所内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

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13. 绩效performance
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

注1:绩效测量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
注2:“绩效”也可称为“业绩”。

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是组织通过建立和实施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方针的要求和目标的实现,控制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所取得的实际成效。

14. 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这两项指标的综合描述。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两个特性中任意一个过高都会使风险变大。

如果其中一个特性不存在,或为零,则这种风险不存在。

15.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评价主要包含两个阶段: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大小;二是将风险进行分级并与可容许风险标准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可容许。

风险评价主要是针对危险情况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

16 .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安全是一种状态。

是对人们而言。

当风险的程度,人们在经济、身体、心理上是可接受时,即可认为处在安全状态。

当风险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则形成不安全状态。

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超出了法律法规的要求;超出了方针、目标和企业规定的其他要求;超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程度(通常是隐含的)要求等。

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定。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可接受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安全状态也产生变化。

因此,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7.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4章描述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理解:(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从决定开始到形成体系,包括体系的初始评审、确定方针、策划(含体系文件编写)、实施和运行、评价和改进评审,组织机构的配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

(2)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建立起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要持续的运行和实施、评价和改进,予以保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现方针、不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
A)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B)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
C)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E)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

标准未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给出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是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宗旨和方向,是组织总体方针中的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组织对待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承诺。

标准明确要求: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阐明职业健康安全的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一)在OHS方针在内容上的要求:
1.要有OHSMS的总目标;
2.要适合组织OHS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风险性质和规模,
3.方针中要体现两个承诺,即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和对遵守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二)在OHSMS方针的管理上的要求:
1. OHSMS方针应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2.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3. 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OHS义务
4. 可为相关方获取;
5.定期评审,确保OHS方针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
(4.3)策划
4.3.1 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这些程序应包含: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理解:
危险源及其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组织通过不断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来取得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要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首先第一步要辨识带来风险的危险源,然后评价其给组织带来的风险程度,组织依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来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
优先顺序。

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是OHSMS的最基本的活动,组织在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时应做好这项活动的策划.
标准明确要求辨识-评价-控制的范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组织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如常规的生产活动、生产后勤活动、生活后勤活动、管理活动、外勤活动;非常规的临时抢修活动、开关活动等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这其中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分包商和访问者的活动;3)作业场所内组织的内部设施和由外部提供给组织的设施,如组织所拥有建筑物、车床、电气设备等;组织租赁的建筑物、电气设备等。

标准明确要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应具有如下三性:1)持续性:即不间断的进行;不只是在初始评价时进行,在情况发生变化时进行,定期进行,还要在运行活动中进行。

2)主动性:根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主动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而不是在发生问题后才去进行。

3)适宜性: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应与组织的经验、风险的性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相适应。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而改变。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提供组织的风险性质和规模,依据风险级别得出组织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而确定哪些可通过目标、管理方案来消除或降低的风险。

(3)组织所采取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不能与生产的实际情况相脱离,方法本身及结果都要与实际的运行经验、能力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相适应。

(4)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的运用结果,能够为组织提供其设备要求,培训需求信息,以及运行控制的信息。

对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和频次,要有必要的监测活动,从而保证方法实施的有效和及时。

图4.1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危险源辩识
(一)危险源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措施遭到破坏或失效的状态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可用于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1)询问、交谈
对于组织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

(2)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5)安全检查表(SCL)
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三)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先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组织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的基础是风险的基本含义,围绕可能性和后果两方面来确定风险。

不同的组织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下述两种方法只可供借鉴:
方法1经验法:下表给出了评价风险水平和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一种简单方法。

根据估算的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级。

风险评价表
方法2: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的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如下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如表: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D=L、E、C
风险值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如下表:
风险等级划分(D)
(四)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的三原则
(1)如果可能,完全可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
(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降低风险可以从降低发生的概率;减少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降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等多方面来考虑;
(3)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五)风险控制的三条渠道
1)通过建立目标-管理方案来消除、降低和控制OHS风险。

2)通过建立运行控制程序来控制OHS风险,维持、保持已取得的OHS绩效。

3)通过建立应急预案来预防和降低潜在风险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后果。

(六)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
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3)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送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理解:
4.3.2讲了八个字,识别、获得、更新、传达;
识别和获得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

及时随着法规的变化,更新这方面的信息,并传达到相关的员工和相关方。

4.3.3 目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
——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相关方的意见。

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解释: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依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制定的具体职业健康安全目的,是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具体体现。

组织针对其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目标,这意味着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在组织内部纵向和横向都应进行分解的,这种分解使得组织的各个相关部门和层次岗位都目标明确。

文件化的目标使得其更具有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

法律与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重大风险及相关方的观点是建立与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基础,此外,还应考虑组织的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等实际情况,以使目标可行。

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

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1.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是为实现目标制定的计划方案。

2.管理方案应包括三个要素:
(1)规定实现目标的职责。

(2)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法。

(3)时间表,一个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必须包含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否则这个方案是盲目和空洞的。

3.组织应考虑到它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需要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的
情况,并对方案做出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