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课件(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结尾处的三个比喻句有何深刻含义?
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特征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把春天比作“娃娃”,因为春到人间, 给人带来希望,具有“新’’的特征;把春天比作“小姑娘”, 因为春天美化了人间,使人感到活泼可爱,具有“美”的特征; 把春天比作“青年”,因为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使人充满 活力,具有“力”的特征。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人们对春的急 切向往之情。
画出春的轮廓。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
写出了水“睡醒”的 情态,表现了冰融化后 春水欢快的情韵。
写出了太阳“睡醒” 的情态,营造了春日融 融的意境。
“成千成百”和后面的“飞来飞去”互相呼应,写出蜜蜂和蝴蝶之多。 “闹”更能体现场景之盛。 写蜜蜂、蝴蝶从侧面写出花香之浓、花开之旺,表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抚摸”一词巧妙 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嗡 wēng 朗润 lǎng rùn 酝酿 yùn niàng 卖壮
hōng tuō jìng mò fēng zhēng dǒu sǒu jiàn zhuàng
多音字
日晕( yùn ) 晕
晕倒( yūn )
主题归纳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 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草木争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 情。
课文小结: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赋予它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春 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发了 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 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春草的质地、色泽、长势写其特点。“偷 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 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 了意识有了感情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 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艺术体裁。它 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形 散神聚”。“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 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 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从细处落笔, 以小见大,是它表现主题的常用形式。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手法描绘花色的鲜艳、缤纷。 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 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 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拟人,写出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斜织”“薄 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迷蒙的特点。渲染了春雨的轻柔、湿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 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 向上的感情。
青春寄语
同学们,你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 的春天。希望同学们能从美好而充满生机的春天中感受到生命的 力量,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青春谱写 出自己最壮美的人生华章!
知识积累
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也给人带来崭新的希望,最后一起来积累一些 描写春的诗句吧!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涨 涨水( zhǎnɡ ) 头昏脑涨( zhànɡ )
应和( hè ) 和平( hé ) 和 和牌( hú ) 和面( huó) 和稀泥( huò)
薄烟( báo ) 薄 单薄( bó )
薄荷( bò )
词语解释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朗润: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文中指“衬托”。 抖擞:振作。
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读准字音,声音清晰 2.带感情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划出带有作者情感的字词句
文章脉络 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春天终于临近了。这一段突出了“盼”字,写人们盼 春的心情。 第二部分(2~7),是全文主体,描写了春天的种种动人景象。 第二段承第一段的“盼”,写春天终于来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 浙江绍兴散文家、诗人、学者。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 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 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 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
著作: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
目标导航
1.体会文章优美的情境,把握写景特色。 2.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联想和想象,激发热 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春》的写作背景是: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 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 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