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一)边记叙边议论(夹叙夹议):《都江堰》叙述结束后再议论(叙后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一)
----夯实基础抓住重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韩旺辰
《大学语文》从2007年4月换新教材,到今年10月份已经考过6次。

从六次试卷情况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主要从四方面来考察学生。

1,考课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15分左右。

2,考提示(包括每课文后的提示、教材后面的考试大纲上的提示):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35分左右。

3,考语文知识: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20分左右。

4,考作文。

占30分。

当然,这四方面内容划分,不是绝对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一定交叉的联系。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依据这几年新版《大学语文》试卷情况,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

1、考课文的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上面所讲授的内容,是学习的根本,这是毫无疑义的。

并且提高一个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分析经典文章,精品文章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所选择的都是精品文章,这门课考核内容之一就是看看考生对于这些课文是否真正认真阅读,真正学习了。

考核考生对于课文的阅读情况,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属于浅层次的考核。

例题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雪肤花貌参差是
D.芙蓉如面柳如眉
例题2.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为别人而活着
B.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
C.崇尚简朴生活
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
例题3.下列文章中,从自身的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 )
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B.胡适《容忍与自由》
C.朱光潜《咬文嚼字》
D.钱钟书《吃饭》
例题4,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孙老者肖像描写的有()
A.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B.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
C.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
D.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
E.嘴上几根细黄胡。

以上几道题都是典型地考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

如果把课文读熟,读透了,那么,回答这些问题,应该没有任何难度。

没有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十分生疏,则不可能回答出来这几道题。

(2)属于较深层次的考核。

这一层次,就是考察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这个层次的考核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这类考察既有单项选择题,又有分析题。

例题1,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例题2,《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
A.鬑鬑颇有须
B.下担捋髭须
C.青丝为笼系
D.青丝系马尾
E.盈盈公府步
例题3,.铁凝《哦,香雪》中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最重要情节是()
A.每晚七点都要去看火车
B.每晚七点都要去看“北京话”
C.为了铅笔盒冲上火车
D.为了不误课夜行30里
这几道题就不仅仅考察考生是否简单地阅读了课文,并且更深一步考察考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题1,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这涉及到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认识。

阅读课文后,我们就知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是为了赵国的强大。

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这个问题考察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运用对比,写出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心。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这主要是考察语文知识的掌握。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方法。

例题2,这个题也是既考察对课文的阅读,又考察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先选出那几句是描写女子丈夫的,那几句是描写女子的?然后要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分析,才能回答出来。

例题3,是典型地考察考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四个选项全部是香雪的行动。

但是其中哪一项属于“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就必须对课文的内容深刻理解掌握了。

试卷中还有10分词语解释题,也需要考生认真阅读课文,尤其古文要能够读懂,明白古文的意思,古文与现代文中重点词句要会翻译。

一般来说,古文翻译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需要下功夫攻克。

2、考提示(包括每课文后的提示、教材后面的考试大纲上的提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于考---教分离的一种考试制度。

考生,命题教师之间通过考试大纲来联系。

也就是说,考生根据考试大纲来学习,命题教师依照考试大纲来命题,考试大纲把考生与命题教师联系起来。

《大学语文》在两个方面体现教学的要求,一个是教材后面的考试大纲,一个就是每篇课文后面的“提示”。

每篇课文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在考试大纲,提示中都有明确的交代。

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掌握考试大纲及提示上面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这方面内容更是考核的重点。

例题1,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
例题2,下列作品,体现“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是()
A.《苦恼》
B.《麦琪的礼物》
C.《婴宁》
D.《哦,香雪》
例题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隐含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例题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情景交融方式属于()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例题5,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
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
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以上例题在课文后面的提示中,在考试大纲中都有明确的交代,只要在理解课文的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提示”,掌握考试大纲中需要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回答试没有任何难度的。

这类涉及到考试大纲,“提示”方面的考题,在每份考卷中都有占到较大的比例。

3、考核语文知识。

《大学语文》考试的难点就在语文知识的考核,这部分的内容每份试卷都占有较多的分值。

而从考生考试情况来看,这部分试题考生丢分很多,掌握情况不好。

因此,考生需要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理解。

《大学语文》考核的主要语文知识只要有
论点:在文中已经表明:《论毅力》《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
需要自己总结:《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吃饭》。

总论点与分论点:《容忍与自由》,《秋水》《五代史伶官传序》,等等。

名人名言
理论论据定理,公理
俗语,谚语
论据
议论文具体事实
事实论据概括事实
数字
例证法
归纳法
立论概括法
论证演绎法:普遍性真理,名人名言
驳论对比法
比较法
类比法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如《垓下之围》,《冯谖客孟尝君》;
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
片断放到前面来写。

如《马伶传》。

叙述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

如《爱尔克的灯光》。

平叙: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时发生的事情,、。

如《张中丞传后序》。

肖像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等
语言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人物描写
行动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描写
细节描写: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

如《张中
丞传后序》,对南霁云的描写。

自然风光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

如《都江堰》《前赤壁赋》等等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

如《香市》。

边记叙边议论(夹叙夹议):《都江堰》叙述结束后再议论(叙后议论):《纪念傅雷》
直接抒情:《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自然天成:《饮酒》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
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
因情造景:《湘夫人》《长恨歌》《雨巷》
诗歌的抒情
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
《长恨歌》
借举止抒情:《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摸鱼儿》
《再别康桥》《八声甘州》
间接抒情
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自喻)《摸鱼儿》
《再别康桥》
借象征抒情:《行路难》《一句话》《蒹葭》《早雁》《摸鱼儿》
《雨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
比喻,比拟
排比对偶
修辞手法设问反诘
层递借代
呼告
表现手法:
倒叙:《哭小弟》《马伶传》《金鲤鱼的百裥裙》;以小见大:《香市》《苦恼》;
托物言志:《秋夜》;对比:《苦恼》《都江堰》《种树郭驼橐传》《西湖七月半》《香市》;
铺垫:《纪念傅雷》。

侧面烘托:《哭小弟》《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序》
反衬:《香市》《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序》《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序》类比:《种树郭驼橐传》《我与地坛》《蚂蚁大战》欲扬先抑:《冯谖客孟尝君》《都江堰》象征;《秋夜》《我与地坛》《蚂蚁大战》《爱尔克的灯光》《都江堰》拟人:《秋夜》《都江堰》《蚂蚁大战》
我们总结了《大学语文》主要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理解,在于会运用。

而这部分内容在掌握,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下大气力去钻研,掌握。

4、作文题
作文占分比例最大,难度也较大。

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1)、注意审题,千万不能跑题
《大学语文》的作文只要不跑题,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分数,最低的也能拿到及格分18分。

因此,拿到作文题,一定要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认真分析这个题目的内涵、外延,写作时一定也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紧扣题目。

审好题后可以在草稿纸上列个简单的提纲,动笔时就紧紧围绕提纲写,这样就不会跑题。

(2)、《大学语文》作文题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但以议论文为多,一般需要写成夹叙夹议的议论文。

.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多写理论,多讲道理,少讲例子。

例子只是说明论点的论据,这个例子不能展开描写,点到为止。

(3)、注意作文对字数要求。

有要求写600字的,有要求写800字的。

在写作时,一定要写够要求的字数。

(4)、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有些考生卷面乱七八糟,字迹让判卷老师无法辨认,会影响作文得分。

有关作文题写作提示如下(供参考)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

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

这主要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

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

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

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

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

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

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

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

2、要真实、确凿。

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

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

3、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

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

4、要新颖、生动。

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

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2、连贯性。

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

3、严密性。

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

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

4、灵活性。

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2、符合作者的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

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4、适应文体特点。

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

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

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

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

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

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

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

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

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

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

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

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

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

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

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

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

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

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

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

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

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

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

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

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

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

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顺利通过考试!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二)
----关于复习的重点内容提示
一、议论文的学习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并且是考试出题的“大户”,因此,同学们对议论文的学习要高度重视起来。

议论文的学习要掌握三把“钥匙”。

同学们先要把上面的图表内容牢牢掌握,思路清晰,脉络清晰,这个知识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一看到题目问“是什么论据”,脑子里马上就闪现“不是理论论据,就是事实论据”,二选一。

一看到题目问“是什么论证方法”,脑子里马上闪现“不是归纳法,就是演绎法,或者是比较法”。

三选一。

脑子不要乱,这些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演绎法”。

一来这个知识掌握很难,二来,新版《大学语文》对这个知识进行了强调。

因此,同学们要重视起来。

演绎法的知识在教材52页。

同学掌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记住:《寡人之于国也》《秋水》两篇有演绎法;能推导,当然好;如不会推导,就把他记住;2,记住,“凡是引用普遍性原理,名人名言的地方”,所用的论证方法都是演绎法。

同学们只要牢牢记住这两点,演绎法的考试题都能答出来,得到满意的分数。

二、修辞知识是同学们学习的一个难点,历年来考试同学们丢分很多。

要掌握这部分知识,关键是思路,思路不乱,十分清晰,这部分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新版《大学语文》要求考生掌握8种修辞手法。

同学们可以寻找内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看下表:
我们先把8种修辞手法印在脑子里,也就是说:一看到问“修辞手法是什么”,脑子里马上就闪现出这8种手法。

不要乱。

然后我们再从后面往前面进行分析:先看一下“层递”“借代”。

这两种修辞手法只在教材各出现一处:“层递”只在《论毅力》出现,别处没有出现;“借代”修辞手法只在《八声甘州》出现(红衰翠减)。

对于这
两个修辞手法好判断。

第二步,看看句子中有没有?号(问号),如果有,不是“设问”,就是“反诘”,二选一;第三步,看看句子里有没有连排的地方,有连排的地方,不是“排比”,就是“对偶”;第四步,如果以上情况全没有,那就不是“比喻”,就是“比拟”了。

比喻一般有个标志性的字:“像”“如”;把物品赋予人的性格,人的生命的手法是“比拟”。

思路清晰,不乱,这个知识我们也很容易掌握。

三、新版《大学语文》中诗词部分的分量很大,需要同学们加以重视。

诗词的基本知识,新版与旧版要求也有所不同。

别的知识没有要求考生掌握,只是要求考生掌握6种抒情方法,同学们要一个一个加以掌握,并要结合课文中的诗词,能辨别出是哪一种抒情方法。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很重要的难点。

特别强调的是:借景抒情。

有四种情况,要加以区别,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这四种情况的区别,就在于在景物描写中,渗入的感情多少。

景物中几乎没有感情的渗入,是“自然天成”,有一些感情的渗入,是“融情于景”;有强烈的感情渗入,是“移情于景”;因为感情的需要,虚造,虚构的景物,是“因情造景”。

同学们要根据我们的提示,认真阅读教材218页的内容,6种诗词抒情方法是诗词部分考试的重点,难点,需要同学们注意。

四、举例说明考生如何学习课文。

如:庄子的《秋水》。

1,掌握作者庄子的有关知识。

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

2,认真阅读课文。

古文阅读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八九不离十地能把课文读懂,不要求十分精确,但是课文的大概意思要读懂。

第二个层次:要根据课文后面的注释,把古文重点字词一个一个精确地弄明白;
3,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4,依照考试大纲的要求,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掌握:
(1)掌握本文的寓言特色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2)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3)掌握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采用类比论证法,同时也有归纳法,演绎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