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常见免疫抑制病的特征与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兽医XUMUSHOUYI
鸡群常见免疫抑制病的特征与防控
袁 航
免疫抑制病主要指能够造成机体免疫抑制的疾病。
但有些病原侵入机体后,在免疫器官中大量繁殖,虽然会导致免疫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但可在短时间内修复,这一类疾病不属于免疫抑制病。
1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
鸡群生产性能差,淘汰率、死亡率高,生长发育不一致、上市体重轻,羽毛发育差,饲料转换率差。
出现部分“僵鸡”,幼雏表现最明显。
21~24日龄病鸡胸腺、法氏囊、脾脏大小与鸡体比例失常,表现萎缩。
免疫应答水平低下,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较弱,导致接种疫苗后呼吸道反应强烈,且迁延时间长,不易清除。
同时容易引发其他疾病,比如支原体并大肠杆菌并球虫病,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2 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
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青霉菌及棕曲霉菌素、镰刀菌及单端孢子菌真菌毒素等真菌霉素;饲料污染、营养不良、环境恶劣、密度太大;以及气候变化、疾病发生、重要生产阶段的应激反应等等,都会形成免疫抑制病发生。
3 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危害
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危害主要使机体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抗真菌感染的能力和抗寄生虫感染的能力严重下降。
直接的致病作用:MDV、ALV、REV的致肿瘤作用,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降低,死亡;IBDV使雏鸡发生法氏囊肿胀、坏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感染造成了鸡群中“不完全免疫状态”的个体,从而构成了高致病性病毒常期存在的传染源,如新城疫(NDV)。
4 几种常见的鸡免疫抑制疾病在我国流行情况及免疫问题
4.1 马立克氏病(MD)
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α-疱疹病毒,具有嗜淋巴特性,呈高度细胞结合性。
在鸡体发育成熟后(2~3周),存在于感染鸡脱落的皮屑、髓羽根部,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广泛传播,孵化室、育雏室内的门窗、顶棚、蛛网、墙缝中存在的病毒在常温下可存活8个月,此病
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气源传
播,但不发生垂直传播。
疫苗以鸡马立
克氏病活疫苗(CVI988株)最好。
MD往往伴随着REV、CAV、
REOV、ALV的混合感染,单纯感染时
肿瘤发生率<5%,混合REV感染则肿
瘤发生率可大大提升,通常可在8%以
上。
REV的污染已成为MD严重发生
所必需关注的问题。
接种疫苗后。
需要5~8天才能发挥
作用,因此如果将发生过MD的鸡群与
健康鸡群混合养殖,很容易导致大范围
传播。
1日龄注射MD疫苗后,第一天
就感染MDV,保护率只有30%~40%;
第7天感染保护率有70%;第28天感
染保护率为80%~90%。
4.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幼鸡的
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
排白色粪便、鸡肉出血、法氏囊肿胀、
坏死或萎缩为特征,是引起中雏和青年
鸡的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预防措施:S706是可用于1日
龄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
(毒株BUR-706),病毒滴度不低于
104.0CCID50。
是目前所有疫苗中毒力
最弱的疫苗株,对法式囊绝无伤害,使
用后无副作用。
4.3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
4.3.1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
(REV)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通过血清
学调查显示,其中血清检测呈阳性的鸡
群有40%,阳性率超过20%的进群占
25%。
REV在肿瘤中检出率在30%以
上,近年来已接近50%;染病后会影
响鸡只的生长发育,导致鸡群的大小。
体重出现较大差异,其中继发感染严重
的鸡群其REV血清抗体阳性比率高达
60%以上;已在马立克冻干苗中分离
到污染的REV病毒;有些鸡群REV抗
体水平高且可达80%~100%的阳性率;
有证据指示腺胃肿的腺胃中常可分离到
REV;REV随污染程度和鸡日龄大小
导致不同病况。
4.3.2 REV的危害。
REV是中国免
疫抑制的最关键问题,其主要来源还是
疫苗污染。
主要影响20日龄之内雏鸡形
成明显生长发育不良,大孝体重参差不
齐,羽毛混乱,毛干中间缺少羽毛,瘦弱;
胸腺、法氏囊严重萎缩;极易发生大肠
杆菌,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支、新城疫
和球虫继发感染;促成MD和ALV-J亚
型肿瘤的高发生率;鸡群疫苗免疫应答
低下,很多鸡只抗体为阴性。
4.4 鸡传染性贫血(CIA)
4.4.1 主要症状。
引起雏鸡再生障
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肌
肉出血;引起鸡群免疫抑制,使鸡群对
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大大增加。
4.4.2 防控措施。
目前,通过相关
人员的不断探索研究,已有弱毒苗问世,
通过实践实验,效果明显且不产生免疫
抑制。
一般要在12~16周龄进行免疫接
种,注意种鸡产蛋前4周无法接种,避
免将病毒垂直传染。
实施免疫接种后,
约6周可产生较强免疫力,免疫有效期
为60~65周龄。
5 避免或减轻免疫抑制的主要
措施
5.1 加强生物防御措施
加强鸡舍周围的安全体系,尽可能
减少鸡群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以及病
原、微生物的侵入,从而降低鸡群发病
几率。
在饲养过程中要将后备鸡与产蛋
鸡分开,并调整结构,合理分工;严格
按照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进行养殖,同
时加强养殖场所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
各种疾病发生概率,提升整体产量与畜
产品质量。
5.2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的饲料必须是全价营养饲料,
并保持鸡舍以及周边环境干净、清洁,
要定期进行消毒。
同时要减少鸡群对外
界的应激反应,因此要合理调控鸡舍周
边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噪音等,从
而确保鸡群正常生长发育,提升畜产品
产量与质量。
5.3 加强各种传染性病的免疫预防
重点做好对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
的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如IBD、
MD、REO、CIA、RE。
SPF疫苗,防
治苗源感染。
有报道国产活疫苗38%
感染REV;制造家禽疫苗所用的SPF
鸡胚必须经过17种病原(13种病毒并2
种细菌并2种支原体)的检测,结果阴
性方可使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
测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