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_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_图文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
C
.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
压强变化的关系
B.将等质量的镁片
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3.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4.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 .CaO 中混有少量CaCO 3(盐酸) B .CO 2中混有HCl 气体(NaOH 溶液) C .Cu(NO 3)2溶液中混有AgNO 3(铜粉) D .CO 2中混有少量CO (氧气)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
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 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 2 HCl 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 C NaOH 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再过滤 D
KCl 溶液
CuCl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 .A
B .B
C .C
D .D
9.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 A . B . C .
D .
10.向一定质量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溶液质量与加入Zn 的质量关系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 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c 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 3)2
C.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取d点的固体有2种
11.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浓盐酸 B.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
C.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D.电解水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13.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
A.6.4g B.8g C.10.5 g D.12.8g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5.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某质量分数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盐酸的烧杯,此时天平平衡。

先将下列物质按前后质量比为10:21的比例放入烧杯中,反应都恰好完全,天平仍平衡的是:
A.Mg和MgO B.MgO和Mg(OH)2
C.MgO和MgCO3 D.Mg和MgCO3
16.三种都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共2.3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1克。

则这三种金属可能是:
A.Mg、Na、Al B.Zn、Na、Fe
C.Zn、Na、Al D.Cu、Na、Al
17.如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乙丙丁戊
A Fe H2SO4NaOH CuCl2Fe2O3
B H2CuO HCl O2CO
C H2SO4Fe2O3HCl Zn CuCl2
D Na2CO3Ca(OH)2NaOH HCl CO2
A.A B.B C.C D.D
18.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19.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氮气和水蒸汽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氮气和氢气
20.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21.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CO2足量NaOH溶液
B KCl KClO3MnO2,加热
C NaCl Na2CO3过量盐酸,蒸发
D O2H2O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2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23.把一定量氧化铜和0.8g氧化镁的混合物投入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的质量为120 g
B.a的取值范围为0< a<60
C.当a值为60时,b值为4.8 g
D.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7.0 g
24.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D.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2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⑴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⑵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SO4、BaCl2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Fe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KNO3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二、流程题
26.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 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所得溶液反应,制取还原铁粉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 Fe2(SO4)3+y Fe═z FeSO4,其中 x、y、z 为化学计量数,z 的值为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此操作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是_____.
(3)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
(5)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_____(填化学式).
(6)隔绝空气进行“焙烧”,铁元素的转化途径是FeCO3FeO Fe,实际作还原剂的是 CO.写出“焙烧”过程中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eCO3加热
FeO+CO2↑
②_____.
27.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Ⅱ中除KCl外的其他溶质_____。

(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3)最后所得KCl的质量大于原固体中KCl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KCl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8.纯碱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

还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

(一)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科学家,1933 年出版《纯碱制造》一书,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制碱工艺。

其纯碱制造原理如图所示:
(1)NH3和 CO2通入饱和食盐水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先通 NH3,后通 CO2
B 先通 CO2,后通 NH3
(2)NaHCO3在水中溶解度相对比较小,以沉淀形式析出,图中“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____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

(二)为了充分利用副产品 NH4Cl,利用 NH4Cl 生产 NH3和HCl。

(1)方法一:直接加热分解 NH4Cl。

但是这种方法获得 NH3和HCl 的产率往往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方法二:采用MgO 循环分解 NH4Cl。

加热,在 300℃以下获得 NH3;继续加热至 350℃~600℃获得 HCl 气体。

利用下列装置(加热及加持装置略)可测量 NH3和HCl 的产率。

①低于 300℃时,干燥管盛装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

NH3吸收完全后,更换干燥剂和吸收装置中的吸收液。

②产生 N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在 350℃~600℃,如图虚线框内应选择的安全瓶是___________ 。

④侯氏制碱法在滤去碳酸氢钠的母液中通氨气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②使NaHCO3转化为 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 纯度。

29.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水。

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0.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武德合金做电路的保险丝,这是利用了合金_____的特性。

(2)如图1所示,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可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换成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银
B 烧碱溶液
C 稀盐酸
D 硝酸汞溶液
(3)为了回收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的银单质,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方案:
①溶液乙为无色溶液,则固体甲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②步骤②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A.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加不加催化剂,最后生成氧气的量相同 B. 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水被吸收,气体质量减少;
C. 引淡水浸泡盐碱地,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
D. 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两种立刻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A
解析:A
【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先反应完,而且等质量的镁比铁生成氢气多;C.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D
解析:D
【解析】A. 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
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杂质氯化钠;C. 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碳反应掉;D. 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只有氯化钙;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B
解析:B
【解析】解: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假设金属的质量都是24g,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盐酸的质量分别是:
Mg+2HCl=MgCl2+H2↑,
24 73
24g 73g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24g 97.3g
Zn+2HCl=ZnCl2+H2↑
65 73
24g 27g
假设盐酸的量大于97.3g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镁生成的氢气次之,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②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97.3g和73g时,铝和镁生成的氢气相等,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④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73g和27g时,铝大于镁等于锌,故⑥正确;
假设盐酸的质量小于27g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
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20℃时, 35℃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 )×100%<30%,选D
6.C
解析:C
【解析】A 、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B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反应;C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铜;D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D
解析:D
【解析】A. 2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g ÷(50g+100g)×100%<50%;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析出晶体,乙溶液变为1t ℃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8.B
解析: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aO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HCl 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过量的Na 2CO 3溶液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生成的氯化钠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D
解析: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故选D。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全,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选项A不正确;
B、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选项B正确;
C、b~c段固体为银和铜的混合物,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选项C 不正确;
D、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故d点时固体为3种,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A. 加水稀释浓盐酸,酸性变弱,pH变大,但是稀释过程为物理变化,混合物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个数不变;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固体的质量会增大;C. 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D.水的质量增加,酸的浓度减小,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C
解析:C
【解析】A.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足量时,锌被完全反应,没有锌剩余,最后固体的质量为零;B. 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每64克铜参与反应,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g银,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了质量不再改变;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镁、锌最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但反应中,等质量的镁比锌生成氢气多;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
是催化加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中,固体总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选C
13.A
解析:A
【解析】反应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质量的变化由溶质的质量变化决定
Cu+2AgNO3=Cu(NO3)2+2Ag m
64 152
x 15.2g
64/x=152/15.2g x=6.4g 选A
点睛:找到溶液质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利用差值法计算,比传统的算法简单。

14.D
解析: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
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正确。

故选D。

15.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后若保持天平平衡,则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固体的质量之差应该相等,即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应该相等,可以据此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Mg+2HCl═MgCl2+H2↑
24 2 24-2=22
MgO+2HCl═MgCl2+H2O
40 40-0=40
Mg(OH)2+2HCl═MgCl2+2H2O
58 58-0=58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84-44=4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氧化镁和碳酸镁分别与盐酸反应后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并且满足氧化镁的质量:碳酸镁的质量=40:84=10:21.故选C.
点睛: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仍然平衡,增加的量等于放入的质量减生成气体的质量。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铜不与盐酸反应。

设2.3g铁、铝、钠,镁、锌与酸反应分别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m、n、a、b
Fe +2HCl== FeCl2+H2↑
56 2
2.3g x 56/2.3g=2/x x=0.082g
2Al+6HCl==2AlCl3+3H2↑
54 6
2.3g m
54/2.3g=6/m m=0.26g
2Na+2HCl== 2NaCl+H2↑
46 2
2.3g n 46/2.3g=2/n n=0.1g
Mg+2HCl== MgCl2+H2↑
24 2
2.3g a 24/2.3g=2/a a=0.19g
Zn+2HCl==ZnCl2+H2↑
65 2
2.3g b 65/2.3g=2/b b=0.07g
选C
点睛:混合物生成氢气的能力吧介于相混合的金属各自生成氢的范围之内
17.A
解析:A
【解析】
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氧气、水作用而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正确;
B、盐酸和氧气不反应,错误;
C、硫酸不能转化成氯化铜,错误;
D、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错误。

选A
18.A
解析:A
【解析】
A、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
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错误;B 、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 、HCl 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 、NaCl 固体和NaOH 固体溶于水,分别温度无明显变化、放热,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A 。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A
解析:A
【解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 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水蒸气;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A 。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化钾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 149:96=49.7:32,不符合质量比关系,错误;
B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酸钾反应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245:96=24.5:32,符合题意,正确;
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氧气的生成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
D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氧气的质量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

故选B 。

21.B
解析:B
【解析】
A 、CO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 、KClO 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 、Na 2CO 3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再蒸发除去过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B
解析:B
【解析】A、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

故选B。

23.D
解析:D
【解析】氧化铜、氧化镁和稀硫酸、硫酸铜、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MgO+H2SO4═MgSO4+H2O,CuSO4+2NaOH=Cu(OH)2
↓+Na2SO4,MgSO4+2NaOH=Mg(OH)2↓+Na2SO4,
A、由以上反应关系可知,H2SO4~2NaOH,
设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
H2SO4~2NaOH,
98 80
x 100g×8%
9880
100?8%
x g
=
x=9.8g,
稀硫酸的质量为9.8g
9.8%
=100g,
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以上反应关系可知,MgO~H2SO4,
设氧化镁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MgO~H2SO4,
40 98
0.8g y
4098
0.8g y
=
y=1.96g,
剩余硫酸质量小于:100g×9.8%-1.96g=7.84g,设剩余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多为z,
H2SO4~2Na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