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浅谈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建设
浅谈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是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威胁,为保持其原生态的状况,从现在开始国家政府人民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要时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字:生态环境、石漠化、生态旅游,贫困问题、经济发展、教育、交通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后方,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
在有着诸多种种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但是各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以及充分的应用,使其经济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暑假有机会到西南地区游玩了一下,主要是云南,一路走来对其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现状略有感触。
所以就其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及建议。
首先就其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西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与西北、内蒙、西藏等地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大开发的战略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的重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灰岩地区的石漠化及频繁的山地灾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方法来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重建。
西南山区虽然森林资源丰富,有很多的原始森林,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山区资源的一步步开发,使得其原有的神态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挑战。
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就我一路所见,几条大河的发源地翻腾流淌着得河水似滚滚黄河,其含沙量于混浊度与黄河有并驾齐驱之势。
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森林植被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森林植被破坏是加剧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沙尘暴频发等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
伴随着经济发展滥砍滥伐的现象十分严重,西南山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大大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植被的破坏使得森林功能大大减弱,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
浅谈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建设
浅谈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建设西南山区地理环境独特,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就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展开讨论。
一、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西南山区分布广泛,山脉交错,河流纵横,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这一地理特点给西南山区带来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首先,该区域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形成各式各样的山地景观,如峰峦叠嶂、峡谷深壑等。
其次,西南山区气候条件多样,涵盖了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
这种多样性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物种基础。
另外,西南山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域众多,河流湖泊众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供给。
但是,受到长期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土地退化问题。
由于人类开垦耕地、滥伐山林等原因,导致土壤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引发植被覆盖减少、土地贫瘠等问题。
此外,水资源利用不当、环境污染等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法》等,规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行为。
其次,开展植被恢复工程。
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了西南山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三、西南山区的经济建设西南山区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经济资源。
这些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先,西南山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该区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炭、金属矿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当地经济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
其次,西南山区土地资源丰富。
山区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和旅游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该地区还具备发展新能源的条件,如水电、太阳能等。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初探
湖南农机2006.11收稿日期685作者简介谢君君(8 ),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经济管理。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初探谢君君(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本文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目标,列举了四种比较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循环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06)11-0050-031 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随着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我国已经进行了许多循环经济的实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循环经济就不可能建成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更谈不上建立循环社会。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其时代的必要性。
1.1 农业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 我国草地退化面积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退化速度为每年0.5%,而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3%[1]。
由于森林草地资源的破坏,使土地失去了保护,水土流失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耕地又多是旱地、丘陵和山地,中低产田占79%,高产田仅占21%,人均耕地仅为0.11公顷,远低于世界人均2.25公顷的水平[2]。
围湖造田造成湖泊消失,湖泊容量从1949年的293亿米3减少到现在的179亿米3,减少了近40%。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并且是用水大户,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用水量也在增加。
而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
同时,农业自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无论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还是农产品的消费环节都带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
比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地酸化、养分不足、板结以及土地质量下降;同时还带来了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人们生活中的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的随意排放,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浅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及措施
浅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及措施摘要: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可行性分析及发展措施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措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强化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因地制宜的引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延长和拓展循环产业链条,使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和谐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处于基础性的重要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农村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很大益处,随着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将会使农村生活环境更洁净,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持续建设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分析农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大量浪费、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过去传统的农业经济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材料,在加工生产阶段产生“垃圾”,而这些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又作为废弃物处理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这是一种粗暴掠夺资源、浪费资源的落后经济模式。
针对传统经济的弊病,农业循环经济奉行的和谐经济发展模式,不滥用土地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农业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物质和能源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生产垃圾的排放,保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使农业资源获得最好的效益,在客观上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结合当前形势,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更新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办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循环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才能真正保障农业经济长远的发展,进一步在发展质量上提升农业经济。
实行集约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既可为农民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和难得的就业机会,都会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稳步发展。
西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_李浩淼
一、引言
生态农业是在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 础上,利用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原 理,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统 筹规划、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路进行农业生产,实现农 业的整体协调与合理组织。在我国,生态农业主要体现为自 然资源的无污染、高效率利用,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 提高。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 的成果,过去因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而导致的种种环境 恶化与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业、园林园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科技示范等 各项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让久居城市的市民亲身体验农事、 吃农家饭、干农活、睡农屋,体验农村的衣食住行,感受乡 村的日常生活,享受到返璞归真的天然乐趣。洪雅县通过实 施生态园区建设的试点,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观 光旅游特色产业,利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发出各具特色 的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了许多游客耳熟能详的景点,如止戈 镇青杠坪村有机茶叶基地、中保镇史华村蚕桑、长毛兔种养 殖专业村、洪川镇曲沿村奶牛、藤椒专业村、止戈镇莲花村 乡村旅游等[3]。
重视,通过权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粮食虽然卖价较高,但是 文水质等要素,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显示出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四是生 的基础上,在当地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思路的框架内,因地制
态农业旅游观光模式,融合最新科技成果展示、旅游观光、 宜地制定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规划方案,调整农业产业结
普遍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人性化的规模、完善齐备的功能、不 系的条款,并推广扩大认证的范围,宣传相关知识,带动企
损害自然的农业活动以及和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生态村可 业和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质量认证体系的完善,生产
农村经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经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因此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农村循环经济的现状目前,农村循环经济在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
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仍然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农村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缺乏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地区是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 农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种植绿色作物和养殖生态畜禽,实现农田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
2. 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环境污染。
六、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为了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包括: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等。
七、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八、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不够、政策措施不完善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九、国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借鉴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农村地区推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摘要】本文就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信息、存在的问题以及重要性。
接着在详细解释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思考、阐述了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及政策支持和引导。
结尾部分总结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展望未来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旨在引起我们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建议、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关键、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农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等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迫切需要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
只有建立起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再生和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政策支持措施,才能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2 问题意识农业循环经济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将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比如土地过度耕作或过度施肥导致土壤贫瘠,水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况。
农业产业链过长、缺乏完善的循环利用机制。
中国西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西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 农业与生态相结合:中国西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行农业与生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同共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2. 综合利用资源:西南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强调综合利用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土地保育,实施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促进土壤健康,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化、有机化。
4. 农业产业化发展:西南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5. 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下功夫,强调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为农户提供多种服务。
6. 可持续发展:西南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化、有机化,保持生态平衡,做到均衡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西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六个方面介绍。
这种发展模式的实行,将可以有效地推动西南地区农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 猪一沼一果” “ 、 猪一沼一蔬 ” 等农业循 环经济发 展模式和“ 食用菌” “ 、 果一草一畜( ” 禽) 等立体循 环经济 利用 模 式 J 四川 发 展 形成 的 以沼气 为核 。 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立体循环经济利用
药、 化肥等 生产 资料 的减 量化 使 用 ; 禽 排 泄物 等 畜 废弃 资源 的沼气 化 利 用 ; 沼渣 、 沼液 等 沼 气废 料 的 再循 环利用 。另外 , 庆北部 蚕 区形成 了适 合 当地 重 发展 的立体 农业循 环经 济运行 模式 , 研 究者 将该 有 种农 业循 环经 济发 展模 式概 括 为 : 叶 养蚕 , 沙 桑 蚕 养畜 ( 、 )畜 ( ) ( 禽 鱼 , 禽 粪 塘泥 ) 桑 , 养结 合 , 养 种 循
王 平, 罗 敏 , 杜强
( 州大学 管理 学 院 , 贵 贵州 贵 阳 5 02 ) 505
摘 要 : 文 总 结 了重庆 、 川 、 州 、 南 为代 表 的 西 南 农 业 循 环 经 济发 展 模 式 的现 状 、 要 类 型 和 特 点 。认 为 本 四 贵 云 主
西 南农 业 循 环 经 济发 展 模 式是 以 市场 为 导 向 , 着 一元 到 多元 的 总体 趋 势 发 展 , 现 出类 型 结 构 单 一 、 制 因 素 沿 表 限 较 多等 显 著 特 点 。 关 键 词 : 南 ; 业循 环 经 济 ; 模 式 ; 新 西 农 发展 创 中 图分 类 号 :32 3 1 0 . 7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8— 47 2 1 )2— 10— 4 10 0 5 ( 02 0 07 0
环利 用 。
1 2 四川模式 .
1 西 南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 具
西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如果把一个市场空 间描 述为力场 ,那么位于这个 力场中
业 的整体协调与 合理组织 。在我 国 ,生态农 业主要体现 为 自 的推进性单 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 极 。增长极是 围绕推 进性的
然资源 的无污染 、高 效率利用 ,以及 自然生态 环境的改善 与 主导产业部 门而组织的有活力 的 、高 度开放的一组产业 ,它 提高 。近 年来 ,我 国生态农业 的建设蓬勃发展 ,取得 了显著 不仅能 自身迅 速增长 ,而且还能通 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 部门 的成果 , 过 去因为不合 理的农业生产 方式 而导 致的种种环境 增长 ,通过市场 细分确定特色产业作 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的 增长 极 ,并对 增长 极进 行规 模化 开发 是地 区进 步的重 要一 恶化与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特色产 品等进行全面深 西南山区作为 占我国陆地总面积 1 1 . 8 %的地 区,其生态农 环 。即通过对本地 区的优势 、劣势 、
业的发展对 我国农业 的整体发展有 着重要影 响。各种的科研 入的调研与分析 ,确定发展战略 ,优 先发展最具特色和 竞争 机 构对相 关领域进行 了大量详实 的研 究 ,为生态农 业在我 国 力的产品 ,形成 区域 的主导特色产业作 为增长极 ,再通过增 西南山 区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对 西南I 』 J 区生态 长极的 自身 陕速 发展带动整个 区域 的发展 ,产生强大的增长
运 输成 本较高的相 关农 作物为主 。以单独农户 为产 业发 的气候 以亚 热带季风 气候 、热 带季风气候与 高山高原及 寒带 值 , 气候为 主 ,立体气候 明显 ,自然 资源在垂直分 布上具有 较大 展重点 ,重 视小区域高附加值产 业的发展 ,以此产 生连 带效 的差异 ,雨 量充 沛 ,许 多地 区都 拥有 大面积 的草场 和林 场 , 应 。比如蔬 菜 、花卉 、药材 、畜牧等作为特色产业 ,其 中乌 空气质量好 ,水质污染 低 ,森林覆 盖率高 , 这 些都是发展 生 当 区 、花 溪 区充分 利用 良好 的 自然优 势以 及便 利的 运输 条 态农业的天 然优势 。面对 和东部平 原地区相对肥 沃的土地和 件 ,大规模种植 绿色无公 害蔬菜 ,将独具特色的蔬菜产 业作 冬夏分 明的气候 , 西 南山区在发展 传统粮食作 物种植方 面具 为区域发展 的增长极 ,带动了 整个 贵阳市农业 的发展 ,成为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以云南省弥勒县为例
3 云 南省 弥勒 县农 业现 状及 存在 问题
3 1 弥勒县 农业 现状 . 弥 勒县 的农业 生产 以提高质 量和效 益为 中心 , 强农 产 增
品市场竞争力 , 以产业化开发为重点 , 强化科技服务 , 突出特
色, 面向市 场 , 变资源 优势 为经济优 势 , 进一步 优化 品种结 构
13 9, 0。 北纬 2 。7 2。O之 间 。东 西 宽 7 公 里 , 4 35 44 ~ 8 南北 长 约9 O公 里 , 面 积 4 0 总 0 4平 方 公 里 ,占 全 省 总 面 积 的
1 01 。 . 8
2 2 弥勒 县经 济发展 情况 .
近几 年来 , 弥勒 县 经济 取得 了快速 的发展 , 、 、 产 一 二 三 业呈 现 良好 的递增 势头 , 民经 济 总产 值 增 长迅 速 , 国 截止 到 20 年年底 , 06 全县 国内生产 总值 3_ 9 l2 亿元 , 中第 一产 业 其 39 亿元 , 产业 2.4 亿 元 , .9 第二 3 6 第三 产业 38 亿元 , 均 .4 人 国内生产 总值 65 元 。县域 工 农业 总 产值 2 .O 元 ( 67 82 亿 不 变价 )其 中工 业 总产 值 为 2. O 元 , 业 总 产值 为 4 4 , 38 亿 农 .O
准则 , 和优化 农业 生态 系 统 内部 结构 及 产 业结 构 , 调整 提高 农业 系统物质 能量 的多级循 环利用 , 格控 制外部 有 害物质 严 的投入 和农业 废弃物 的产 生 , 大 程 度地 减 轻 环境 污 染 , 最 使 农业生 产经济 活动真 正纳入 到农业 生态 系统循环 中去 , 实现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寻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寻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现代农业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打造资源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分析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路径,期望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各地方探索和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之下,各地方农业要满足循环化、立体化、无害化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推广农作物间作技术、套作技术和轮作技术,最大程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引入生态环保理念,构建起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种植业作为主体,必然成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种植业要根据循环经济理念,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出发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既要满足节约型种植模式的发展要求,又要促进种养复合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1、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种植业要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将秸秆应用于还田肥料、饲料和材料制造等方面,实现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
具体包括:在秸秆肥料化中,将秸秆粉碎还田,或腐熟后还田,提高土壤的肥力,降低作物种植对化肥的用量,并且还要严控秸秆焚烧,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秸秆饲料化中,将秸秆加工成畜禽养殖所需的饲料,之后再将畜禽养殖的粪便排泄物用于作物种植的有机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在秸秆材料化中,将秸秆用于食用菌的栽培基料,之后再将食用菌生产的废气料用于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形成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
2、立体种植模式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种植区域的立体空间,合理规划空间种植模式,以达到种植业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在立体种植中,要集约经营土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保持土壤良好的生产力。
同时,还要通过优化组合多种作物改良土壤肥力,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四川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是指通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包括生物循环和能源循环,实现农业的高效、低耗、生态的发展模式。
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方面,四川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四川省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
四川省的四大设区市已经建立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将农村废弃物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处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例如,通过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可以产生有机肥料,而不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水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四川省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环节推行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例如,农田水灌溉系统的改造,通过提升灌溉效率和降低水资源消耗,实现了农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四川省也积极推广绿色物流,通过联合运输、多点配送等手段,减少了物流的能耗和碳排放。
再次,四川省注重推动农业与农村能源的融合。
四川省利用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能源化,通过建设沼气池和生物质热电厂,利用农业废弃物产生的沼渣、秸秆等,发电和供热,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最后,四川省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四川省打造了一批循环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提升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同时,四川省利用电子商务、农村电商等平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
总的来说,四川省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循环农业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克服农民的传统观念和技术能力的限制,提高他们对新模式的认知和接受度。
同时,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以促进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需要加强对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中国西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西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西南地区逐渐探索并推行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综合采取农业种植、养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西南地区生态农业注重推行绿色种植方式。
通过有机肥料、生物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
例如,在茶叶种植中,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此外,西南地区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如高山特色蔬菜、中草药等,培育了一批绿色、有机的农业产品品牌,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西南地区生态农业注重农业养殖的和发展。
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推动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在畜牧业方面,推行草食畜牧业,鼓励草原放牧和牧草种植,减少草原退化,提高动物肉品的品质。
在水产养殖方面,推行生态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水质污染和养殖坏境破坏,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西南地区生态农业还注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农业企业化、规模化经营等方式,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例如,在茶叶种植中,推行茶叶产业化发展,建立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此外,还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最后,西南地区生态农业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
以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农家乐、民俗村等旅游项目,提供农民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农业观光和农田游等形式,将农业生产过程和生态环境展示给游客,提高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西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农业产业化为特色,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
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探索
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探索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建设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点之一。
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村地区,依托多方资源和力量,通过生产、消费、再生产等环节的良性闭环运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二、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构建1. 农村资源优势的整合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相对单一,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建立多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首先要整合农村资源优势,发挥其综合效益。
可以通过农户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农村种植、养殖、加工等资源,形成产业链闭环,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协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2. 农村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局限于小农经济和单一产业种植,导致农产品供应过剩、种植成本高等问题。
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要求通过转型升级生产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的循环利用。
可以引导农户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不仅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减轻环境负担。
3. 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至关重要。
多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要求农村居民从传统的消费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生活方式转变。
可以引导农村居民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垃圾分类等,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生活循环。
1. 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质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产业链的闭环协同运行,可以实现生产、消费、再生产的有机连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2. 促进农村资源的高效利用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探索
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探索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大对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有效利用、废物减少与再利用的经济模式,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这个拥有广大农村地区的国家,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即通过农村的农业、农村产业、农村环境和农村居民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循环、协调、可持续的农村经济体系。
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依靠农村本身的资源和条件,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要加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要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实现循环利用。
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要发展农村产业,实现农村内部的产业链闭环。
这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形式来实现。
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精细化、深加工的产品,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消费,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者直接链接,加强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要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农村环境的改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治理污染源、推进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发展农村环保产业等措施,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
可以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减少农村污染物的排放;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发展农村环保产业,促进农村就业和经济增长。
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要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扩大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构建农村循环经济与重复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和增收
构建农村循环经济与重复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和增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逐渐突显,农村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绿色发展和增加收入。
构建农村循环经济和重复利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循环经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和增加收入。
首先,农村地区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
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这些废弃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燃料等资源。
因此,农村地区应建立废弃物回收和处理设施,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资源,供农业生产或能源利用。
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增收途径。
其次,农村地区应推广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与循环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模式。
通过合理设计农田和养殖场的布局,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直接应用于农田,提高农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农田种植物可以提供动物饲料,形成农田和畜禽养殖的循环链条。
通过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达到绿色环保和增收的双重效果。
此外,农村地区应发展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产业。
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产业包括农作物秸秆制品加工、深加工畜禽粪便等。
例如,农作物秸秆可以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建筑材料,畜禽粪便可以生产有机肥料和生物质燃料。
通过发展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另外,农村地区应加强农业循环水利用。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建设简化生活用水循环系统、推广农田灌溉水循环利用等方式,合理利用农田和生活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提升水利设施的效能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探索
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探索【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以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作为引言,探讨了该模式在实践中的理论框架、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情况、多位一体合作机制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的经验总结。
结合政策建议,探讨了如何促进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在总结了这种模式的实践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强调了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旨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向更加可持续和绿色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多位一体合作、理论框架、案例分析、政策建议、实践意义、展望未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农民收入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依赖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农民收入难以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当前农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框架、介绍循环经济模式和多位一体合作机制、深入分析实际案例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将有助于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旨在通过理论框架、循环经济模式介绍、多位一体合作机制、案例分析和政策建议等内容,深入挖掘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村地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提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推动农村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循环利用,增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可持续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共同富裕。
2. 正文2.1 理论框架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二是多位一体合作理论的支撑。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0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我国的第一批生态农业试点中,形成了平原农林牧复合、草地生态恢复、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等发展模式,水土保持、土壤沙化治理及森林覆盖率有较大的提高。
但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很大的不足,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发展仍旧强调追求高经济收益,且政府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支持较少,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004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要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巩固成果,注重实效’、“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食品的生产和供应”等,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扩大生态农业的实施范围和规模。
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1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使经济系统和谐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清洁生产,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统一。
农业循环经济的路径如图1所示。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是掠夺性的单项流动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线性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性的。
不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破坏,不科学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畜产品,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健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但规模非常小,且缺乏先进的配套理论及技术因此发展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 第2期2008年[收稿日期] 2007211210[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X J Y017)、贵州省省长基金(黔省专合字(2006-72)、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黔科基合计字(2006年)096)、贵州省-中科院合作项目(黔科合计省合2006(4001))的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雷 清(1981-),女,重庆万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苏维词(1965-),男,湖南绥宁人,研究员,研究方向:生态与地理。
西南山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雷 清1,苏维词1,2(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2.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文章针对西南山区的喀斯特地区和非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态经济安全发展的需要,以普定县和万州区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2种典型喀斯特地区和4种非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的在于促进西南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西南山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南山区;喀斯特地区;非喀斯特地区;农村循环经济;模式[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940(2008)022*******On the Study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Modelsin the Mountainous Area Countryside of Southw estL EI Qing 1, SU Wei 2ci 1,2(1.Geog ra p hy De p artment of ChongQi ng N orm al U ni versit y ,Chon gqi ng 400047,Chi na;2.I nstit ute M ountai n Resources ,Gui z hou A cadem y of S ciences ,Gui y ang 550001,Chi 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karst area and the non 2karst area countryside ecology economic se 2curity need to develop ,by Puding County and Wan Zhou Area took the object of study ,proposed 2kinds of typical karst areas and 4s kind of non 2karst area countryside circular economy models ,the goal lies in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of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west.K ey w ords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west ;Karst area ;Non 2karst area ;circular economy in countryside ;models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 )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K ・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是指在人类、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在资源投入、产品生产及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将传统的依赖资源耗竭的线性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1],它是在全球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式下而出现的,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针对西南山区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按照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入手,提出了几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的在于促进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西南地区城乡的统筹发展。
一、西南山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概要(一)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喀斯特山区以山地为主,石山面积比重大,因此生态问题中以石漠化现象、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陡坡地垦殖(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造成的)。
其中石漠化中心在黔、桂、滇3省(区)交界的高原地区,该地区位于长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水土流失最集中、最严重的地区。
比如在贵州省紫云县麻山等石漠化程度特别严重的地区,已丧失了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据相关资料[2]显示:贵州是目前我国喀斯特山地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有1.476×106hm 2石漠化山地,石漠化面积达12.84%,其中岩石裸露率在70%以上的面积达80.8×104hm 2,在短期内具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岩石山地有78.1×104hm 2。
其石漠化面积平均以1.8×104hm 2/a 的速度推进,耕地面积则以7.60×104hm 2/a 的速度在减少。
(二)西南喀斯特地区缺水、土现象严重西南喀斯特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第2期2008年67 该区土地资源匮乏,石头多,泥土少,许多土地是挂在山腰石壁上的石缝地、陡坡地,石芽地多,平台地少,地块分散零碎,杂乱无章,有的地方仅是石头窝里的一点点土。
虽然该区年降水量大部分都在1000mm 以上,但因西南喀斯特山区由碳酸岩构成,碳酸岩(尤其是石灰岩)风化壳中可溶性物质多,经降水淋溶和地表径流溶蚀、侵蚀后,残余物质很少,成土母质分布零散,厚度小,土壤形成速度慢,土层浅薄,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尤其是在喀斯特发育十分强烈的地区,保水保土能力更差,雨水下渗迅速,地表径流很少,形成了“天上降水多,地表水渗漏快,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旱情重”的现象。
(三)山区村落内部“脏、乱、差”现象严重村落内部牲畜粪便到处都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虽然部分农户建立了沼气池,但是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农户庭院内的牲畜粪便虽得到了利用,但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生存的环境更恶劣。
这些都触发笔者从更深层的角度去考虑,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才能既提高农户收入又可以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
(四)农业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林果业以李子、梨为主,畜牧业以生猪养殖为主,绝大多数农产品仅供农民生存所需,商品率极低,导致农民收入低,增收缓慢,严重影响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二是面源污染严重:面源污染主要是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等有机化学品过量,牲畜废渣、粪便处理不合理等造成的。
根据学者对氮、磷、钾肥进入土壤的特点及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土壤-植物-水系中的循环进行的研究成果,得出化肥进入土壤后的径流损失:氮肥为10%,磷肥为5%。
受到氮、磷、农药以及粪便污染的水体,严重影响所经流域及长江珠江水系上游的水质安全;三是森林、草地破坏严重:山区能源缺乏,农民砍伐树木作为燃料及毁林开荒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造成的,导致坡地荒漠化,水土涵养能力减弱。
但迫于人口压力,农民继续开荒扩种,生态因子恶性叠加,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可见,实现西南山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西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西南山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普定县为例11研究区概况普定县处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北面为长江水系,全县98%以上地区属长江流域,南面为珠江水系打帮河的源头。
全县地势东、北、西三面高,中部最低,海拔在1042-1846m 之间,海拔1100-1400m 的土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5%左右。
县境东、北、西三面海拔多在1400米以上,中、南两部海拔主要在1400m 以下。
全县喀斯特发育强烈,喀斯特面积占县总面积的84.27%,地区河水渗漏严重,形成了23条地下河;并且喀斯特地貌与非喀斯特地貌相间分布,地貌形态多样:切割剧烈、支离破碎的高山峻岭与峡谷;起伏不平的丘陵以及面积不大的坝子。
普定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气候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低温、秋季绵雨、大风。
普定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量少,难利用土地多,土壤种类主要有石灰土、黄棕壤、黄壤、紫色土、草甸土、水稻土等。
耕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7%,水田少,旱地多,坡耕地占旱地的1/3。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另有豆类、薯类。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菜、花生、烤烟。
县境中部、南部坝子是水稻主要产区,玉米分布广泛,主要产于西部、东部、北部的丘陵和山区。
农民人均年收入1500元左右。
21普定县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依据普定县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结构特点,结合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需要,该区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应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即以林果业、畜牧业为基础、沼气为纽带、种植业为重点,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统一,构建农、林、牧、副、鱼各业综合的大农业和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3],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水系上游的水质安全、维持村容整洁,还可以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依据普定县的生态发展需要,对于普定县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采取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模式,也可以按照“节能降耗”的原理发展该区的循环经济模式。
(1)在喀斯特浅丘、洼地、盆谷地传统农耕区构建68 第2期2008年以种植为主,养殖和加工为辅的庭院式循环经济模式(见图1)图1 庭院式循环经济模式普定县的中部地区如马堡、黄土坡等平坝地区,只有玉米、水稻和一些蔬菜等传统农作物,农业结构较单一。
合理构建该区以沼气为主、花木、果、渔、禽、农产品加工等综合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实行林果、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采用多层次和再循环利用的农业生态工程,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此模式中禽、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其沼渣作鱼饲料,沼液是果树、花苗木最好的有机肥,沼气作生活燃料(做饭、照明、洗澡等)或养殖场内家禽孵化、禽舍增温的主要能源,畜、禽粪便经沼气厌氧处理后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且沼渣回田培肥土壤;在果树下套种牧草,既可给果树保湿、减少水土流失,使果树高产,又可以为动物提供优质饲料;果树、花木的叶、秸秆等部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其他可回田;水果、粮食等可部分自家食用、部分包装上市、部分加工处理。
经过以上大综合,农家生计、收入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2)在喀斯特峰丛山地构建林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图2)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极端匮乏,峰丛地区水源更加缺乏,并且普定县正处于“两江”的分水岭地带,因此在峰丛地区布局以林业(包括经济林)为主,牧业为辅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有效模式(见图2),这也是维护“两江”生态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