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桃源县粮食产业化水平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提升桃源县粮食产业化水平的思考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农业资源短缺压力的加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粮食生产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为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走产业化道路,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粮食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农业;湖南桃源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把农科企、产加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充分体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本质特性,其内涵是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1]。
湖南省桃源县是国家重点农业大县,其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以水稻、棉花、柑橘、茶叶、油菜、苎麻六大农业支柱产业,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大县、全国绿茶出口优势区域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同时也是湖南第一产粮大县,被誉为“湘北粮仓”,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14.67万hm2,总产90万t左右。
2011年,全县有20万农户融入产业化链条,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50%,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加速提质扩张。
但总的来说,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资源粗放性利用、产业链条不长、比较效益偏低的初级阶段。
就粮食产业而言,产业链条基本成形,但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桃源县实际情况,结合粮食生产经验,就粮食产业化意义、水平提升等问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粮食生产。
1 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的现实意义
1.1 发展粮食生产是桃源的首要责任
粮食是百姓温饱之源,物价平稳之基,经济发展之要,社会稳定之本。
桃源县作为全国重点产粮大县,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安全的重大责任。
随着气候变化,农业资源短缺压力加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粮食生产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粮食产业,才能切实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光荣使命[2]。
1.2 发展粮食生产与桃源发展战略目标一致
2012年,桃源县提出“打造现代产业、建设幸福桃源”和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目标,把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抓农业产业化,
就是抓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抓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就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建设幸福家园。
1.3 是推进“三化”同步、促进县域经济的根本途径
粮食产业化通过农业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集聚,把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
采取现代化经营方式,应用新科技、新成果,极大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同时,打破传统封闭的生产形式,实现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发展粮食产业化,为县域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人力、土地等要素支撑。
2 走粮食产业化之路是促进桃源粮食生产的现实选择
2.1 粮食产业对产业化发展具有强烈的需求
对于桃源县来说,粮食产业无疑是第一大农业支柱产业。
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6347元,其中种粮收入不到3000元。
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导致农民粮食生产意愿减弱,“谁来种粮”问题突显。
要提高比较效益,通常有2个途径:一是提高粮食价格;二是提高粮食产业集约度。
由于粮食价格关系国计民生,所以只能通过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度,扩大产业规模来提高产业化水平,取得规模效益。
2.2 粮食产业化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契合
粮食既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工业生产特别是生物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扩张,国家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粗放、低效的粮食生产形式已严重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政府必须发展以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的粮食产业化,才能有效满足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
2.3 粮食产业化各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
2004年以来,为推动粮食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上,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为粮食产业化发展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时也为桃源县粮食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水平创造了条件。
3 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的途径
3.1 培育壮大粮食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3.1.1 粮食加工企业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主阵地。
对于桃源县来说,要做好粮食产业,首先要做大做强起着龙头带动作用的粮食产品加工业。
3.1.2 粮食加工企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最佳渠道。
桃源县有82.3万农业人口,在当前外需不足、扩大内需的经济转型期,只有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粮食加工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才能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3.1.3 粮食加工企业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根本保障。
培养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引进一批粮食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开展粮食订单生产,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有效提高种粮农民收入[3]。
目前,桃源县粮食加工企业总计超过1000家,其中国家级大型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县级8家,农业产业工人1万名以上。
2011年,全县粮食产品加工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55%;2012年上半年,粮食产品加工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农民人均种粮现金收入达到2000元,为桃源县实现粮食“九年增”发挥优势作用。
如国家级龙头企业“万福生科”,目前有员工1 000余人,年加工转化稻谷50万t以上,2011年产值达4.3亿元,实现利税4400万元;企业围绕“稻米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经纪人+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水稻生产基地6666.67hm2以上,开展订单生产,发展循环农业,惠及农户15万余户,基地农民年收入增幅保持在15%以上。
但从全县整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粮食加工企业仍处在家庭式、作坊式、松散式经营和管理的低层级阶段,产业化水平不高,结构不优,设备落后,技术创新不够,带动力不强,亟待提高。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为发展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指明方向,提出目标。
桃源县要把握发展机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园区一个龙头”,实行扶优、扶大、扶强,培养壮大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骨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力争到2020年,全县粮食实现加工业销售收入50亿元,年均递增20%;粮食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
通过做大做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名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2 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农业现代化在催生大生产、大市场的同时,也凸显出人地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近年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要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组织水平,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点是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
对于粮食生产而言,只有扶持发展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组织等各要素聚合,才能有效解决由于农业经营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而导致的经营成本高、效益低,农业资源损耗严重、产出水平不高等问题。
就目前桃源县的现实来看,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培养种粮大户、种田能手;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这是分户经营条件下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自2007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桃源农业规模化经营有了很大起色,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0多家,其中粮食专业合作社12家;水稻种植2hm2以上的农户超过1万户,其中6.67 hm2以上的有200多户,粮食规模种植面积达到3.33万hm2,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22%,总产38%以上,真正发挥了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
2012年,按照“开发一个产品、培植一片基地、组织一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一方经济”的产业发展要求,桃源县提出“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以上、组建联合社2家以上、争创市级以上示范社5家”的目标。
针对粮食产业,从政策、技术、资金和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积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粮食产业规模化发展,全力打造常桃路合作社总部经济示范走廊,实现全县34个粮食主产乡镇都有专业合作社,全县50%以上粮食产品通过合作社来加工,60%以上合作社实行品牌化经营,90%以上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建立粮食产业化联结机制,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合作组织农民人均年收入达9000元以上。
3.3 提高粮食产业科技水平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是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在粮食生产环节,积极实施科技兴粮、科技到田入户计划,推广粮食生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新技术,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等先进实用技术,主攻粮食单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效率。
在粮食加工环节,支持、引导龙头加工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流通服务环节,构建网络服务系统,搭建产销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畅通粮食产品销售流通渠道。
同时,抓好农民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村集体组织负责人和龙头企业管理骨干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现代农业经营能力。
3.4 抓好园区基地建设
粮食生产基地是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联系的纽带,彼此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基地兴、企业兴、农民兴”。
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批)专业合作社、一套标准、一套检测体系、一个(批)品牌、一批标准园区”的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粮食生产示范园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辐射带动能力。
2012年,桃源按照“农田田园化、育秧工厂化、良种统一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原粮品牌化、销售订单化”的要求,建成6 666.67hm2双季稻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以及乡镇千亩村百亩示范基地,总面积达到1.67万hm2,示范园区双季稻单产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000kg/hm2。
3.5 加强品牌建设
积极实施振兴湘米工程,强化“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和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
业创建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支持粮食加工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整合同区域、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加强区域品牌的宣传和保护。
3.6 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桃源县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保障粮食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开展粮食产品加工、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合理用地需求。
建立农业产业化建设部门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按照“资金性质不变、安排渠道不变、使用范围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原则,以规划统筹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形成集中支持粮食产业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设立粮食产业化重点建设补助和奖励资金,积极支持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上市融资[3-4]。
4 参考文献
[1]关于提升粮食经营产业化水平的思考[EB/OL].[2008-1-18].http:///show_372812.htm.
[2]山东省粮食局.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山东粮食经济发展水平[EB/OL].[2008-1-9].http:///ldmf/dxfy/200603215.html.
[3]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安徽粮食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EB/OL].[2008-12-31].http:///new/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372.
[4]王建军.安阳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