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写景的方法。
2.通过细心品读,感悟作者的高雅情趣。
3.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能够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
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写景运用的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把课文进行了翻译,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大意。
这堂课我们再次走近张岱,诵读他的《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在短短的160个字的文章中,要表达怎样丰富的情感。
(二)美读课文,赏雪景。
为了更好地品析课文,我们要能够把课文读熟读透。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读读课文,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1)学生齐读课文。
(2)男女生分小组齐读。
朗读指导: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语调,节奏,语速。
易读错朗读节奏:
湖中/人鸟声/倶绝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三)咬文嚼字品“痴景”
1.在读的过程中,相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
明确: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明确:痴,意思是“傻”(或者“痴迷”)。
3.请到前文找一找,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痴迷”)的?由此可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预设“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更定”“独”看雪。
张岱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晚上去看雪,可见他“傻”(“痴迷”)。
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4.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境?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支撑你的观点。
明确:比较纯粹的山水。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两句雪景古来共赏,我们也来咬文嚼字品一品。
5.有同学发现“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的变化规律吗?
预设: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
明确:这其实也体现出张岱的一个追求:天人合一(板书)的山水之乐。
同学们发现没有,张岱写景的笔调非常简单,没有色彩繁复的渲染,这种用简单朴素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上叫作白描。
(四)咬文嚼字品“痴情”
据老师所知,张岱不是一个专门写景、写山水的诗人,而是个写都市生活的诗人。
1.看来张岱写完山水,便要开始写生活了。
记忆中的那晚,张岱遇上了谁?
明确:亭中人。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跟有痴似相公者。
”“似”是什么意思?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有何相似之处?
预设: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在这样一个大学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
3.这里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情趣爱好。
这样的情趣爱好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高雅
4.遇到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
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遇到知己后的惊喜。
(五)咬文嚼字品“痴心”
1.还有相似处吗?明确:都客居杭州。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同学们注意到没有: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
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小组结合材料思考回答。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确:“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
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
在改朝换代的档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牢记了这么多年。
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半百的张岱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
从开篇
的“崇祯”二字就可看出。
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
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了“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总结: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在改朝换代、天崩地裂之际,隐姓埋名,循迹山林,潜心论著,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
然而世人会有几个能懂?舟子说他傻,他是真的傻吗?
明确:不是,是一种执着、一种坚守、一种痴迷。
品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过头去看看张岱眼中的雪景,五十多岁的张岱透过国破家亡回忆旧事,他的眼睛里还会有温度吗?没有。
有声音吗?没有,有颜色吗?没有。
只剩下那寥寥几笔便勾画完毕的冰天雪地了。
白描其实是一种必然。
他惦记的是那一夜的亭中人吗?也许他惦记得更多的是亭中人和他心灵相通的情致和故国之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谁解呢?同学们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独”字,张岱为什么没有把舟子算到看雪的人数里去,现在明白了吗?张岱是孤独的,他的“痴”是不被人理解的。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六)再读课文,再悟痴情
让我们再读一遍这痴人之文。
带着你对张岱的理解,带着你理解的情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