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痴心在雪湖——《湖心亭看雪》的教学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教研•交流
教学新探•找突破栏目编辑常白如j i a〇yan52279@163.
一片痴心在雪湖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选择
陈连红
(新沂市第八中学,江苏徐州2214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03 -0054 -02中图分类号:G632.4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和宽度往往决定了教学的高度;文本解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湖心亭看雪》这篇自读课文,教师如何把自己的细读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教什么,怎样教,才能引学生渡过这“千山万水”?
一、以心契心,与作者对话—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张岱,字宗子;自号陶庵,既 是表达对陶渊明的仰慕,也是纪念其母陶氏;别号“蝶庵”。

张岱文绝、品绝、癖绝,堪称月色与雪色之间的第三种“绝色”。

先说“文绝”。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少既早慧。

前半生是纨绮公子,后半生隐居山野,仰屋著书,笔耕不辍。

其作《夜航船》堪称明代小百科全书。

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代表的小品文,感情深挚,语言清新。

清代祁豸佳赞其文“有郦道元之博奥,有 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

次说“品绝”。

一个人的品位,要看朋友圈。

“明代四大家”陈继儒、“字画知己”陈老莲及诸多江南戏剧名家等和他交往密切。

他博闻广识,喜音乐,好戏曲,几乎精通晚明所有的艺术门类,有一流的艺术品位。

十八九岁时,他迷上弹琴,跟随名琴师学
习,精研琴艺。

他创作戏剧《乔做
衙》,演出当日万人空巷。

再说“癖绝”。

他游历四方,
结交三教九流。

有高雅文人,也
不乏癖于钱财、酒色者,更有融
“书画癖、蹴鞠癖、鼓钹癖、鬼戏
癖、梨园癖”于一身的怪才。

他曾
研究矿泉水的沉淀过滤、花灯的
制造工艺、烟火的药物配置及制
茶工艺的技术革新,精心研制的
“兰雪茶”,风靡一时。

二、以痴解痴,与文本对
话—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以“痴心”一片,解读张岱
一片“痴心”。

从“补天之石”“家
族榜样”到“科场碰壁”“弃绝功
名”,从“美食慰藉”“茶润人心”
到“如花在野” “纨绔子弟”,从
“少年心性”“嬉游江南”到“有癖
之交”“冰雪之气”,直至“大厦将
倾”,对张岱其人其文又多了几分
欣赏。

全文仅159字,极简,又极
丰;极浅白,又极深婉;极清新,又
极亲切。

不过是看一场雪,遇两
粒人,饮三杯酒,却好似读了一整
部《红楼梦》。

开篇—颇似史家笔法,交
代时间、地点。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
湖。

”文章记“看雪”,只是“梦忆”
之一景,写于明亡之后。

明崇祯
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
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朝代更迭,友
朋殉节,张岱“每欲引决,因《石
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弃故
国,携残稿,遁深山。

未知他提笔
“崇祯”的那一刻,是否念及歪脖
子树上自尽的旧朝君王,宁静淡
泊的心湖是否暗流汹涌。

西湖之于张岱,是人生的出
发点,更是心灵的归宿地。

少年
时,西湖泛舟,山房读书;青年时,
厮守西湖,逍遥快活;中年后,国
破家亡,独不舍西湖。

没有谁比
张岱更懂西湖,也没有谁比西湖
更懂张岱。

接下来—写景,又不止于
写景。

“大雪三日”,万赖俱寂。


然想到柳宗元的《江雪》。

一着
眼于视觉,一着眼于听觉。

大音
希声,大象无形,一个“绝”字,境
界全出,让人的心理上也凜冽着
森森然的冰雪之气。

“毳衣炉火”,反衬砭骨之
寒;“独往湖心亭”与“独钓寒江
雪”两“独”互参,既不欲人见,也
不欲见人,张岱的“孤独”真真是
一个人的狂欢。

“雾凇沆砀”,点明江南气
候,雪光水气,冰花皎皎;叠用三
个“与”,口齿绵邈,犹见天笼着
云、云罩着山、山映着水、水连着
天,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以全景
镜头,凸显天地之浩渺。

接着转为上帝视角,俯瞰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1.3
jiaoyan52279@163.
教研•交流
栏a编辑常白如教学新探•找突破55
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几笔淡淡的白描,一个个灰黑白的特写镜头,如朦胧的水墨画,似梦幻的山水诗,若隐若现,亦有亦空。

数量词的锤炼尤见功夫。

“上下一白”,状其弥蒙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状其依稀可
辨,使人唯觉其“小”。

文字间弥散着“空灵晶映之气”,视野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由大变小,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

视线移动,小船荡漾,读来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遐思。

《明史》记载:“十二月癸酉,命顺天府祈雪。

”现已无从考证顺天府祈来的是否就是这场雪,但是这雪却永远地泊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湖。

后一段—颇具小说笔法。

冰雪之夜,有人围炉煮酒,烹 雪煮茶;有人风雪夜归,柴门犬吠…张岱奇遇两个金陵客,该是何等的惊讶,又是何等的喜悦。

作者没有直写,却施以小说笔法,寥寥数语,蜻蜓点水,热情的金陵客、烧酒的童子、“酒逢知己三杯少”的“我”(据考,张岱不善饮酒,“三大白”已然是超水平发挥了),神形毕肖。

写客“大喜”,实 则映射自己内心的“大喜”;写对方惊讶,又何尝不是写自己?从对方的视角观照自己的内心,转换叙述角度,尺幅生波。

最后,淡淡的文字在两舟子似嗔实爱、似怪实赞的喃喃自语中戛然而止,却余韵不绝。

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一想起张岱,大雪便落满了西湖。

三、以学定教,与学生对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文本解读追求的深度与创见,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深人浅出、深人巧出。

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需要考虑鉴别与取舍、整合与重构、精
心设计问题、优化教学结构等诸
多问题。

(—)鉴别与取舍—教
什么
研读余映潮老师“别出心
裁”的分段与导入,观摩王崧舟老
师《西湖梦寻,一往而深》的课堂
实录,倾心肖培东老师《“与”是
遥远处伸出的一只温暖的
手》……每一位名师大家的教学
无不是基于学生主体的鉴别与取
舍,整合与重构。

教师根据自己喜好所得的丰
厚的文本解读内容,如何鉴别、取
舍、梳理、重构、整合,进行教材
化、教学化的处理,是对教学内容
的把握与教学目标的预设,也是
确保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的首要条件。

揣摩王荣生教授“课文教学
设计的四要素”—教学点、知识
点、教学环节、学习活动(前二者
强调“教什么”,后二者强调“怎
么教”),依据学情,我精心选择
“教学点”,“忍痛”取舍“知识
点”,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品读赏
析,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诵读其
意蕴;演读探究,体会作者超凡脱
俗的审美意境;联系作者的生平
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
之思。

(二)依据文本体式,创新教
学设计—怎么教
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亦当
有所不同。

教师要遵循文本体式
的特点,缘文而教,因“体”施教,
并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
力,能由“这一个”触类旁通到
“这一类”。

首先,教师解读文本
时,就应该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其
次,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阅读
方法与策略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
的阅读能力是否有效。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清初
小品文名篇。

肖培东老师说:小
说,当从“小”处读;小品文,当从
“小”处品。

学习这篇小品文,我
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品
雪—品痴—品思。

1.品雪。

重在咬文嚼字地品
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白描手
法。

学生通过观看1分钟视频,
了解一点绘画中的素描知识及
“白描”的原始意义;通过多种品
读活动,领会作者所追求的“天人
合一”的境界。

如涵泳品读“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删词
比读“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换词对比“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的量词妙用。

化枯燥
的知识点为有趣的学习活动,让
学生在张弛有致的言语实践中理
解白描的特点和艺术感染力,在
上与下、大与小、远与近、疏与密、
浓与淡、隐与现、有与空的反复品
读中触摸文字间的“冰雪之气”。

2.品痴。

重在步步深入地探
究,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知他
高雅脱俗“冰雪人格”。

通过情
景再现,学生分角色演读,可文
言,可白话,也可以创造性地“加
戏”。

且“演”且“读”,在表演的
过程中不断内化语言、加深体验;
且“评”且“议”,通过对“独”
“痴”等问题的追问,拓展思维,
领悟意蕴。

3.品思。

重点抓住年号“崇
祯”与地名“金陵”,通过资料穿
插,体会张岱的家国之思。

只有
学生理解了文本的思想意义和精
神内涵,才能不负作者“梦忆”的
初衷。

如此,以痴读痴,以痴渡痴,
对话作者、读者、编者,对话文本、
文中人物,对话学生,改变以教师
逐段导读为主线的“串讲”教学
模式,创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
计,真正让三百多年前湖心亭的
那场雪飘落在课堂,飘落在学生
的心湖。

(编辑:杨冰梅武晓飞)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