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愚公移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
体裁:文言文
题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作者:
名字:列御寇
年代:先秦
描述: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翻译: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原文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原文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原文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原文
杂然相许。
译文: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原文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原文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译文: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
原文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译文: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原文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原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
原文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原文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原文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原文
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原文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译文: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原文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赏析:
赏析一:思想内容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赏析二:写作技巧
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愚公与智叟进行对比。
愚公移山的目标十分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认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智叟讥笑、责备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量,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
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文中运用了烘托的写法: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
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文中的故事情节的安排比较巧妙。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
老愚公就和智叟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赏析三:文章结构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衬托移山的艰难、移山的任务的艰巨,也突出了愚公的品质,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推动情节的发展。
也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
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
考点:
一、文言常识
标题:古今异义
1. 指通豫南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
2.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曾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2)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3. 河阳之北
(1)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4. 达于汉阴
(1)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5. 投诸渤海之尾
(1)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6. 北山愚公长息曰(1)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7. 虽我之死
(1)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 惧其不已也
(1)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9. 方七百里
(1)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0. 惩山北之塞
(1)惩
古义:苦于。
今义:惩罚。
11. 何苦而不平
(1)苦
古义:愁。
今义: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
属于五味之一。
12.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荷
古义:挑。
今义:荷花,一种花卉。
标题:词类活用
1.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2. 名词活用作动词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石土。
3. 名词活用作状语
(1)面山而居
面:面向着。
4. 使动用法
(1)聚室而谋曰
聚: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
5. 形容词作动词
(1)何苦而不平
苦:愁。
标题:一词多义
1. 其
(1)惧其不已也
其:代词,他。
(2)其如土石何
其: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3)帝感其诚
其:他。
(4)其妻献疑
其:他的。
2. 之
(1)以君之力
之:的。
(2)虽我之死
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告之于帝
之:代词,这件事。
(4)跳往助之
之:代词,代指愚公。
3. 且
(1)年且九十
且:将要,快要。
(2)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
4. 焉
(1)且焉置土石
焉:疑问代词,哪里。
(2)始一反焉
焉:加强语气。
5. 而
(1)面山而居
而:表示修饰。
(2)何苦而不平
而:表示承接。
(3)而山不加增
而:表示转折。
标题:通假字
1. 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句意为:一直通到豫州南部。
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句意为: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3.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句意为:你简直太愚蠢了!
4.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句意为:河曲智叟无言以对。
5. 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句意为: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6.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句意为: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标题:特殊句式
1. 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句意为:你太不聪明了。
2. 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4. 告之于帝
倒装句,状语“于帝”前提。
5. 帝感其诚
被动句。
天帝被他的诚意所感动。
句意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6.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省略句,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7.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8. 帝感其诚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帝感于其诚”。
9.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二、考题
【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
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 〔困蒙〕困于蒙昧。
② 〔遇蹇〕遇到艰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 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且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C.①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 吾义固不杀人固
D.① 河曲智叟亡以应/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
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4)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5)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案:
(1)B
【解析】B项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都是“竟”之意。
A前者“将”,后者“况且”;C前者“顽固”,后者“坚决”;D前者通“无”,后者“逃亡”。
(2)C
【解析】C项句子中“之”与其它几项的用法不同。
属于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它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
(3)D
【解析】D项“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说法不正确。
“其妻”其实是支持愚公的,只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所以献疑。
但也不能说“坚定立场和决心”。
(4)C
【解析】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说法绝对。
理解错误。
B“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错,智叟的唯一目的就是阻止。
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理解错误。
《愚公移山》主要歌颂的是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愚公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
(5)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矣”等。
(6)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注意“甚”“惠”“曾”等字词的翻译。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句的翻译。
“其如土石何”固定句式的翻译。
【201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
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荷()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覆()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置()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称()
(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4)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
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
答案:
(1)肩负、扛(挑);覆灭;放弃,放下不管;称职;
【解析】理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2)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语句意思是: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
故停顿为: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3)①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② 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汝:你。
固:顽固。
彻:通。
为:做。
(4)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答出一点即可);见识深远、处事周密(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
可知她观察细致入微;对于赵母的劝说,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说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答应不会连累你的。
说明赵母有预见性,想的长远。
解释:
关键词:方
面积。
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
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面积。
关键词:高万仞
形容极高。
关键词:冀州
古地名,包括现在山西、河北、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的地区。
关键词:河阳
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关键词:惩
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关键词:塞
阻塞。
关键词:迂
曲折,绕远。
关键词:聚室而谋
集合全家来商量。
关键词:汝
你。
关键词:毕力平险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关键词:指通豫南
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关键词:汉阴
汉水南面。
关键词:杂然相许
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许:赞同。
关键词:献疑
提出疑问。
关键词: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关键词:如太行、王屋何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关键词: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关键词:投诸渤海之尾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
关键词:隐土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关键词:荷
扛。
关键词:箕畚
簸箕,这里是用簸箕装土石的意思。
关键词:京城
姓。
关键词:孀妻
寡妇。
关键词:遗男
遗孤,孤儿。
关键词:始龀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关键词:寒暑易节
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
易:交换;节:季节。
关键词:始一反焉
才往返一次。
反:通“返”。
关键词:叟
老头。
关键词: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
关键词:长息
长叹。
关键词: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关键词:虽我之死
即使我死了。
关键词:穷匮
穷尽。
关键词:苦
愁。
关键词:亡以应
没有话来应答。
亡:通“无”。
关键词:操蛇之神
神话中的山神,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关键词:惧其不已
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关键词:帝
神话中的天帝。
关键词:感其诚
被他的诚心感动。
关键词:夸娥氏
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关键词:一厝朔东
一座放在朔东。
关键词:雍
雍州,现在甘肃、陕西一带。
关键词:陇断
山冈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