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浅析英汉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估
梁雪秋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该文在翻译质量评估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质量评估做简要回顾,结合司显柱教授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功
能对等理论,取材基督教经典小说《天路历程》,从文本的互文性、信息性和可接受性等方面,对经典话语进行分析论证,旨在阐述House 所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同时希望为翻译质量评估理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互文性;可接受性;信息性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2)22-0167-02
翻译标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严复提出“信、达、雅”作
为翻译标准,林语堂也曾经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
翻译实践和翻译评价标准两者关系非常紧密,可以说只要有翻译,就会随之产生相应的翻译评价。
在实践中要存在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模式才能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
朱莉安?豪斯所著《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提出了功能的翻译评价理论基础。
司显柱教授提出了功能对等和意义对等评估模式。
本文以经典著作《天路历程》的不同版本为分析对象,用实例证明该评估模式的可操作性。
1简要回顾翻译质量评估
对翻译本质如何认识的问题决定着翻译标准的确立,只有标准确立才能够
对翻译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估。
不同的翻译观能够产生不同的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的翻译评估方法和不同的翻译质量。
德国翻译界豪斯(Juliane House )认为对翻译本质的认识是翻译质量评估的核心问题。
翻译的本质就在于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把自然语言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意义包含语义(semantic )、语用(pragmatic )和语篇(textual )三个基本方面的意义。
翻译质量的好坏,就是取决于译文和原文在这三个方面意义上与原文的对等程度。
2对于经典著作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估对比分析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于不同的文本类型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主要取材于英国清教作家约翰·班扬(John Bun ⁃yan )的梦幻小说《天路历程》,这一基督教文化的传世经典著作。
这部小说特定的文本类型决定了译本的特定翻译策略。
起初,为了满足中国读者的需要,在华传教士主要以文言文及官话进行翻译,而后又出现了许多方言译本;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发展,继而又出现了现代汉语译本、重译本、汉英译本、语言学习本及卡通本等译本。
2.1语篇信息性对比分析
评估译文质量高低,必须以译文语篇是否实现了原文的交
际功能传达为判断标准。
因此,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与作者出于同一个文化背景,并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
以《天路历程》为例,这部著作可以说是西方《圣经》的姊妹篇,具有很强烈的宗教意味,原文中出现了许多引语来自于《圣经》原文,如果要把这些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那么译者就必须得拥有相关的宗教知识背景,否则就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意图。
要想实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译者就务必在相应的位置进行加注。
在该著作的三个主要译本当中,谢颂羔译本鉴于广大教徒对于圣经引语部分相对熟悉,所加的译注全为夹注,仅仅在译文后面用小括号注明出处;西海译本采用脚注形式;王汉川译本在译注上有较大改观,为了让部分对圣经文化相对陌生的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译文信息,特别采用大量的脚注进行指导说明相关文化背景。
同时对脚注进行了分类:对原著中作者的注释进行解析,对于某些语言典故所采用的翻译处理办法进行解释。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准确传递信息,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是翻译质量评估的最基本原则。
2.2互文性译本对比分析
《天路历程》和《圣经》具有高度互文性,互文性的作用在于读者能够辨认出作品中的互文现象,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深刻把握作者意图,增添阅读的趣味性。
《天路历程》中引用大量圣经“钦定本”的专有名词,神学术语等固定表达方式,其中所采用的其他的来自于圣经的语言片断多有改写、引申等手法,形成高度密集的互文现象如果译者对原文的互文内容不加以区别,不去考虑前人的圣经翻译传统的话,圣经的互文效果就不能够生动地体现在译文当中。
因此,译者必须高度熟悉圣经,能够发现文中各种互文现象,精确指导翻译实践。
例如,For the wages of sin is death 。
此例引自《罗马书》原著经文,“和合本”译文为,“罪的工价乃是死”。
有不少翻译是照抄译文的,但有些是有所改动,脱离
收稿日期:2012-09-09修回日期:2012-10-20作者简介:梁雪秋(1988-),女,现为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167
Overseas English海外英语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
书
2012年11月
了互文性翻译的原则,比方说在谢颂羔译本中把“wages”译成“工钱”,翻译成“罪的工钱乃是死”,以及王汉川译本中则译为“罪孽的工价乃是死亡”,从这些译法来看,都没有很好地贯彻互文性翻译原则,笔者认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最能体现互文性原则。
又如,Esau’s birth-right was typical,but little-faith’s jew⁃els were not so.
此例文中,“Esau’s birth-right”源自圣经故事,意为以撒拥有双胞胎的儿子,一个以扫,另一个雅各。
在极度饥饿的时候,以扫把长子权让给了弟弟雅各,而目的却是能够喝到一碗雅各的红豆汤,因此,“birth-right”就被引申为“长子的名分”,充分体现了互文性翻译原则,如若改译成“继承权”,就是没有运用互文性翻译原则。
2.3对比分析译文的可接受性原则
译者能否依据译文的可接受性原则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意义成分,必须要求译本具有可接受性的思维方式,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好的译本。
具体来说,可接受性原则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接受程度一致。
以《天路历程》为参考,这部著作本是一部宣传教义之作,除了和圣经高度具有互文性之外,还拥有独特的文学术语以及大篇幅的教义和宣称。
这些编写严谨的术语和表述惯例长期以来形成了基督教专属的话语系统,因此,要求译者充分了解英语基督教常用话语系统,同时了解汉语基督教常用话语系统,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汉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接受原文文意。
例如,《天路历程》出现大量基督教常用词汇:law,the wag⁃es of sin,blood,day of doom,stranger,mediator,in the time of trial,可以分别翻译成“律法”、“罪的工价”、“耶稣的宝血”、“中保”、“客旅”、“审判之日”等,这些例词主要来自于基督教话语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读者可接受性的阅读需求。
例如,No man was as ye ever rid of his burden by him,no, nor ever is like to be:ye cannot be justified by the works of the law.
遵照基督教话语系统,“be justified”,要译成“称义”,“law”译成“律法”,这类译法很好地遵循了基督教的话语系统。
再例如,Since it is set before him by providence.
原文具有很强的教义气息,王汉川译法译为“上帝的眷顾”,很符合基督教文化的话语系统,这样的译法照顾了读者的可接受性,信息性传达地更加准确得体。
3结束语
本文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结合司显柱翻译评估模式,从互文性,信息性和可接受性三个方面对经典著作进行分析,最终证明该质量评估模式具有适应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译者应该严格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基础理论,认真分析原文的三方面性质,从而采用合理的翻译策略,使翻译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班扬.天路历程[M].谢颂羔,译.上海:广学会,1941.
[2]班扬.天路历程[M].西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3]House J.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Tubingen:Gunter Nary Verlag,1977.
(上接第160页)
4Conclusions
So far,we have made a brief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a-functional approach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home and abroad.Firstly,the functional linguists’contributions which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afunction is in⁃troduced,and then the previous progress and the latest revisions of Halliday’s metafunc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However,the previous researches are not ex⁃haustive and still remain to be explored further. References:
[1]Hatim B,Mason 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ge,2001:213.
[2]Halliday M A K.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3]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first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严世清.论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J].外语研究,2002(2):7-10.[5]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Benjamins,2004.
[6]Fawcett P.Translation and Language: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85-90.
[7]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 M 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thir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 2004:67.
[8]严世清.论语篇功能思想的元功能理论意义[J].外国语,2005 (5):47-53.
[9]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 M I M.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Cassell,1999.
[10]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1-9.
[11]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
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2]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5.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