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合集下载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__概述及解释说明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__概述及解释说明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载运工具运用和管理技术的学科,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理解各种载运工具的原理、设计、操作和维护,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安全且高效的运输方案。

这门专业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汽车工程、航空航天、铁路交通等,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概述和解释说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该专业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随后,将详细探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的工作范围、就业前景以及培养要求。

然后,阐述该专业意义和作用,包括提供安全和高效的运输方案、支持经济和城市发展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等方面。

接下来,将列举所需技能要求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求职者参考。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重点观点和核心信息,并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该专业的概述和解释说明,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就业机会、工作范围以及培养要求。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该专业意义和作用,并提供技能要求和求职建议,以帮助有意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士提升自身能力并成功就业。

最后,本文将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做出展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综合而又清晰的认识。

2.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2.1 工作范围: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就业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以下的职业或行业:- 运输企业:毕业生可以成为大型货车、列车或飞机等载运工具的操作员,负责货物或乘客的安全和高效运输。

- 物流公司:毕业生可以担任物流规划师、调度员或物流经理等职位,协调和管理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 城市交通规划部门:毕业生可以参与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设计和优化交通网络以提供更好的城市交通服务。

- 货运代理公司:毕业生可以担任货运代理人员,负责安排货物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工作。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硕士学位申请发表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硕士学位申请发表学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报(英文版)
ISSN 1004-3756
CN 11-2983/N
季刊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英文
36
EI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N 32-1124/TU
月刊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
中文
46
EI
南京
振动.测试与诊断
Journal of Vibration,Measurement & Diagnosis
ISSN 1004-6801
CN 32-1361/V
季刊
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等
中文
47
EI
南京
振动工程学报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都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ISSN 1672-5328
CN 11-5141/U
双月
建设部都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中文
28
北京
公路
Highway
ISSN 0451-0712
CN 11-1668/U
月刊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文
29
北京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CN 36-1035/U
双月
华东交通大学
中文
12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 085222一专业领域简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道路与铁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个二级学科。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主要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学科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2010年,已招生24届,授予2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最早以汽车使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在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辆零部件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科研与实验条件。

该学科有交通部第一批重点投资建设的“汽车运用工程实验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

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6、2011年分别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汽车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和监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科研作风。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可在某一研究方向得到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

毕业后可从事汽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交通设施安全技术、汽车安全结构CAD/CAE/CAM 一体化研究、汽车碰撞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单位2017年度拟接收毕业生情况公示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单位2017年度拟接收毕业生情况公示

韩欢热 男 硕士研究生
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李立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彭冲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
信息管理
胡淦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王伟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
软件工程
史瑞昌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孙奕旸 女 硕士研究生
华东交通大学
田宇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孙文哲 男 博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田甜 男 博士研究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桥梁与隧道工程
赵健业 男 硕士研究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建筑工程
宋晓阳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赵文博 男 硕士研究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
21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 成鼎中 男
本科
兰州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
22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 熊汝乔 男 硕士研究生
武汉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
23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 云潇 女 硕士研究生
华东交通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李青颖 女 硕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
英语
北京生源
2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朱加发 男 硕士研究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
李林灿 男 硕士研究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陈亚勋 男 硕士研究生
北京化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304;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一、学科概况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载运工具的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度和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

其中包括铁路机车车辆和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机车车辆结构、特性与运行品质的研究及其模拟;机车车辆运行自动化与控制;轮轨系统动力学;机车车辆运行安全技术和标准等理论与技术。

载运工具的合理运用与管理是交通运输安全、经济、高效的重要条件,本学科的研究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学科涉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多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综合集成技术等高新技术。

本学科的发展充分依托这些学科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与相邻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协调并进。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

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

在载运工具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和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轮轨关系与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轮轨接触理论、轮轨几何型面匹配、轮轨硬度匹配、轮对与轨道的参数匹配关系等,同时在轮轨关系基础上开展机车车辆运动稳定性、振动响应、曲线通过性能等动力学性能的研究,以及纵向动力学性能研究、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等。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301;学位授权类别:工学硕士一、学科概况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学科涵盖铁道、公路、城市交通等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高速重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保障体系。

我国飞速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建设需要大量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

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相邻学科包括: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以铁路运输为特色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领域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道路与铁道工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铁路选线技术及设计原理主要研究现代选线技术,选线设计方法,GIS,人工智能等在选线设计中的应用。

2、铁路轨道状态检测和管理主要研究现代轨道状态检测技术与系统(装置),轨道状态识别技术,轨道不平顺谱,轨道管理标准与技术,轨道状态数据库(中心),轮/轨系统动力学与振动、噪声控制。

3、轨道结构理论主要研究轨道结构与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新型轨道结构与部件的研制与试验研究,新型轨道结构测试技术。

4、铁路工程爆破主要研究爆破安全技术,控制爆破技术,爆破扰动分析,爆破技术工程应用。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院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

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300 -400
100
N k / 荷 载50 沉 浮
40 1 100 10000
60
镟轮前 镟轮后
15:47:37
-500 累积次数/万公里
累积频次/万公里
1000000
8
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研究铁路车辆和城市轻轨车辆系统的各种振动特性, 研究铁路车辆和城市轻轨车辆系统的各种振动特性,如运 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等。 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等。利用控制原理, 利用控制原理,研究现代车辆设计 中的主动悬挂技术、 中的主动悬挂技术、运动和振动控制技术等。 运动和振动控制技术等。
15:47:37 2
主要研究方向 载运工具运用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
特点 轨道机车车辆、汽车、 船舶、航空航天器以及 管道等各类交通运输工 具全寿命周期运行品质、 安全可靠和监测维修的 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
人 才 培 养
15:47:37
• • • • • • •
学习环境良好 科研经费充足 实验手段先进 分析软件齐备 与企业合作广泛, 与企业合作广泛,深入 导师在相关领域知名度高 学科发展势头良好
在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先后主持、参加完成了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军工预研项目、装备基金预研项目等多项。 发表论文20余篇。
15:47:37
17
欢迎大家报考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15:47:37
18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学位点介绍
15:47:37 1
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机电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电子信息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 土建学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尧俊凯 838016120168825 刘景宇 838016120168829 袁坤 唐力 金晶
838016120168832 838016120168836 838016120168839
贾昕昱 838016120168840 徐晓迪 838016120168841 伍向阳 838016120168842
总成绩 76 74 80 65 70 70 76 77 78 78 81 82 77 72 74 75 80 71 69 71
B1601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B16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B1603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B1604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B1605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B1606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B1607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B1608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B1609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李京生 838016பைடு நூலகம்20168803 崔潇
838016120168806
何之煜 838016120168808 高莺
838016120168810
陈宁宁 838016120168811 王开锋 838016120168812 曹雪铭 838016120168814 王保民 838016120168815 喻麒睿 838016120168816 王瑞 高凡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考生姓名 卢翀 考生编号
838016120168801
学号
录取专业
招生导师 戴贤春 戴贤春 姚建伟 刘虎兴 张琦 张琦 张琦 陆阳 陆阳
初试 成绩 208 201 220 182 214 219 232 207 204
复试 成绩 82 80 86 69 68 66 74 83 88 79 85 88 86 75 79 78 79 81 73 8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报告院硕士复试方法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报告院硕士复试方法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复试方法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注意:一、对考生复试资格审查:4月12日<复试前一天),考生应到研究生部报到<铁科院研修学院楼225办公室),并交验以下相关材料:1《准考证》原件。

2、调剂考生要交考研成绩单原件。

3、往届生需交验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及复印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待入学时交验)。

5、考生应填写一份《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8年复试考生简况表》<附后),报到时交研究生部查验,面试时交复试小组。

6、请带1寸免冠照片<1张)用于体检表。

对不符合规定报名者,不予复试。

二、复试内容及形式:分英语听力测试、专业综合测试、综合素质面试<含英语口语测试)三大部分。

<一)英语听力测试10%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考生不需带耳机)。

形式为播放磁带20分钟左右。

<二)专业知识综合测试50%选择笔试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二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导师及复试小组选定。

考试时间不超过2小时。

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

<三)综合素质测试40%由复试小组进行面试。

1 、英语口语测试<5% : 口语考试形式可分为英语交谈或朗读翻译一段英语专业文章。

2、、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测试<35%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2)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3)本学科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4)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5)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三、复试成绩的使用:<一)复试成绩为复试三部分考核成绩之和。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为总成绩。

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80%<三)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计入复试成绩。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硕士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硕士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7年颁布)01 哲学0101 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0302 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 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 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0504 艺术学050401 艺术学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8 舞蹈学06 历史学0601 历史学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4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 物理学070201 理论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6 声学070207 光学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3 化学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 天文学070401 天体物理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 地理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 大气科学070601 气象学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 海洋科学070701 物理海洋学070702 海洋化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070704 海洋地质0708 地球物理学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2 生态学0711 系统科学071101 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 固体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2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0803 光学工程注: 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 冶金工程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2 热能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0808 电气工程080801 电机与电器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 建筑学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0814 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081403 市政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3 生物化工081704 应用化学081705 工业催化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 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 油气井工程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202 制糖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 轮机工程082403 水声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 农业工程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 林业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 环境科学083002 环境工程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2 园艺学090201 果树学090202 蔬菜学090203 茶学0903 农业资源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4 植物保护090401 植物病理学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 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0905 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3 草业科学090504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0906 兽医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602 预防兽医学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7 林学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090702 森林培育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8 水产090801 水产养殖090802 捕捞学090803 渔业资源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 免疫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2 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100202 儿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9 护理学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100211 妇产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14 肿瘤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 卫生毒理学100406 军事预防医学1005 中医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04 方剂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1006 中西医结合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701 药物化学100702 药剂学100703 生药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 药理学1008 中药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 军事思想110102 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201 军事战略学110202 战争动员学1103 战役学110301 联合战役学110302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1104 战术学110401 合同战术学110402 兵种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501 作战指挥学110502 军事运筹学110503 军事通信学110504 军事情报学110505 密码学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含∶军事体育学)1106 军制学110601 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 军队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108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110801 军事后勤学110802 后方专业勤务110803 军事装备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 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硕士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01 学科门类:哲学0101 哲学类010101 哲学010102* 逻辑学010103* 宗教学02 学科门类:经济学0201 经济学类020101 经济学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020103 财政学020104 金融学03 学科门类:法学0301 法学类030101 法学0302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30201*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2*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0303 社会学类030301* 社会学(注:可授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030302 社会工作(注:可授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0304 政治学类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注:可授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030402 国际政治(注:可授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030403* 外交学(注:可授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注:可授法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0305 公安学类030501 治安学030502 侦查学030503 边防管理04 学科门类:教育学0401 教育学类040101 教育学040102 学前教育040103* 初等教育040104 特殊教育040105 教育技术学(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0402 体育学类040201 体育教育040202* 运动训练040203 社会体育040204* 运动人体科学040205* 民族传统体育05 学科门类: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01 汉语言文学050102 汉语言050103* 对外汉语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可注明藏、蒙、维、朝、哈等语言文学)050105* 古典文献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01 英语050202 俄语050203* 德语050204* 法语050205* 西班牙语050206* 阿拉伯语050207 日语050208△波斯语050209* 朝鲜语050210△菲律宾语050211△梵语巴利语050212△印度尼西亚语050213△印地语050214△柬埔寨语050215△老挝语050216△缅甸语050217△马来语050218△蒙古语050219△僧加罗语050220* 泰语050221△乌尔都语050222△希伯莱语050223* 越南语050224△豪萨语050225△斯瓦希里语050226△阿尔巴尼亚语050227△保加利亚语050228△波兰语050229△捷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 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 意大利语0503 新闻传播学类050301* 新闻学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03 广告学050304 编辑出版学0504 艺术类050401 音乐学05040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050403 音乐表演050404 绘画050405 雕塑050406 美术学050407 艺术设计学050408 艺术设计050409 舞蹈学050410 舞蹈编导050411 戏剧学050412 表演050413 导演050414 戏剧影视文学05041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050416 摄影050417 录音艺术050418 动画050419* 播音与主持艺术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06 学科门类:历史学0601 历史学类060101 历史学060102* 世界历史060103 考古学060104 博物馆学060105* 民族学07 学科门类:理学0701 数学类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2 物理学类070201 物理学070202 应用物理学(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703 化学类070301 化学070302 应用化学(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704 生物科学类070401 生物科学070402 生物技术0705 天文学类070501 天文学0706 地质学类070601 地质学070602 地球化学0707 地理科学类070701 地理科学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0703 地理信息系统0708 地球物理学类070801 地球物理学0709 大气科学类070901 大气科学070902 应用气象学0710 海洋科学类071001 海洋科学071002 海洋技术0711 力学类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71202 微电子学(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3 材料科学类071301 材料物理(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71302 材料化学(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714 环境科学类071401 环境科学071402 生态学0715 心理学类071501 心理学071502 应用心理学0716 统计学类071601 统计学(注:可授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08 学科门类:工学0801 地矿类080101 采矿工程080102 石油工程080103 矿物加工工程080104 勘查技术与工程080105 资源勘查与开发0802 材料类080201 冶金工程080202 金属材料工程08020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802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803 机械类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303 工业设计(注:可授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08030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4 仪器仪表类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0805 能源动力类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080502 核工程与核技术0806 电气信息类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2 自动化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080604 通信工程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0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607 生物医学工程0807 土建类080701 建筑学080702 城市规划080703 土木工程08070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80705 给水排水工程0808 水利类080801 水利水电工程0808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808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0809 测绘类080901 测绘工程0810 环境与安全类081001 环境工程081002 安全工程0811 化工与制药类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081102 制药工程0812 交通运输类081201 交通运输081202 交通工程081203 油气储运工程081204 飞行技术081205 航海技术081206 轮机工程0813 海洋工程类081301 船舶与海洋工程0814 轻工纺织食品类081401 食品科学与工程(注:可授工学或农学学士学位)081402 轻化工程081403 包装工程081404 印刷工程081405 纺织工程081406 服装设计与工程(注:可授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0815 航空航天类081501 飞行器设计工程081502 飞行器动力工程081503 飞行器制造工程081504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0816 武器类081601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081602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081603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081604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081605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081606* 信息对抗技术0817 工程力学类081701 工程力学0818 生物工程类081801 生物工程0819 农业工程类08190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1902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1903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081904 农业水利工程0820 林业工程类082001 森林工程082002 木材科学与工程082003 林产化工0821 公安技术类082101 刑事科学技术082102 消防工程09 学科门类:农学0901 植物生产类090101 农学090102 园艺090103 植物保护090104△茶学0902 草业科学类090201 草业科学0903 森林资源类090301 林学090302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90303*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0904 环境生态类090401 园林09040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403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5 动物生产类090501 动物科学090502△蚕学0906 动物医学类090601 动物医学0907 水产类090701 水产养殖学09070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注:可授农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0 学科门类:医学1001 基础医学类100101* 基础医学1002 预防医学类100201 预防医学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100301 临床医学100302* 麻醉医学100303* 医学影像学100304* 医学检验(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1004 口腔医学类100401 口腔医学1005 中医学类100501 中医学100502 针灸推拿学100503 蒙医学100504 藏医学1006 法医学类100601* 法医学1007 护理学类100701 护理学(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1008 药学类100801 药学(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100802 中药学(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100803 药物制剂(注:可授医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1 学科门类:管理学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10101* 管理科学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03 工业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10104 工程管理1102 工商管理类110201 工商管理110202 市场营销110203 会计学110204 财务管理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110206 旅游管理1103 公共管理类110301 行政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110302 公共事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110303* 劳动与社会保障110304* 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104 农业经济管理类110401 农林经济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110402 农村区域发展(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1105 图书档案学类110501 图书馆学110502 档案学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080106Y 地质工程080107Y 矿物资源工程080205Y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305Y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080608Y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080609Y 信息工程080701Y 建筑学080703Y 土木工程081607Y 武器系统与工程经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的目录外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010104W 伦理学020105W 国民经济管理020106W 贸易经济020107W 保险020109W 金融工程020110W 税务020111W 信用管理020112W 网络经济学020113W 体育经济020114W 投资学020115W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020116S 海洋经济学020117S 国际文化贸易020120S 经济与金融030103S 知识产权030120W 监狱学030303W 家政学030304W 人类学030305S 女性学030405W 国际文化交流030406W 国际政治经济学030407S 国际事务030504W 火灾勘查030505W 禁毒学030506W 警犬技术030507W 经济犯罪侦查030508W 边防指挥030509W 消防指挥030510W 警卫学030511S 公安情报学030512S 犯罪学030513S 公安管理学030514S 涉外警务040105W 小学教育040106W 艺术教育040107W 人文教育040108W 科学教育040109S 言语听觉科学040110S 华文教育040206S 运动康复与健康040207S 休闲体育040301W 农艺教育040302W 园艺教育040303W 特用作物教育040306W 畜禽生产教育040307W 水产养殖教育040308W 应用生物教育040311W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040312W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040313W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040314W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040315W 机电技术教育040316W 电气技术教育040317W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040318W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040322W 食品工艺教育040328W 建筑工程教育040329W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040330W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040331W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040332W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040333W 烹饪与营养教育040334W 财务会计教育040335W 文秘教育040336W 市场营销教育040337W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050106W 中国语言文化050107W 应用语言学050238W 捷克语—斯洛伐克语050239W 泰米尔语050240W 普什图语050241W 世界语050242W 孟加拉语050243W 尼泊尔语050245W 荷兰语050246W 芬兰语050247W 乌克兰语050248W 韩国语050249S 商务英语050250W 塞尔维亚语050251W 克罗地亚语050252W 挪威语050253W 丹麦语050254W 冰岛语050255S 翻译050305W 传播学050306W 媒体创意050422W 艺术学050423W 影视学050424S 广播影视编导050425S 书法学050426S 照明艺术050427S 会展艺术与技术050428S 音乐科技与艺术050429S 中国画050430S 公共艺术060106W 文物保护技术070103S 数理基础科学070203W 声学070204S 核物理070303W 化学生物学070304W 分子科学与工程070403W 生物信息学070404W 生物信息技术070405W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070406W 动植物检疫070407W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0408W 医学信息学070409W 植物生物技术070410W 动物生物技术070411S 生物资源科学070412S 生物安全070704W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070802S 地球与空间科学070803S 空间科学与技术071003W 海洋管理071004W 军事海洋学071005S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071204W 科技防卫071205W 信息安全071206W 信息科学技术071207W 光电子技术科学071403W 资源环境科学071701W 系统理论071702W 系统科学与工程080108S 煤及煤层气工程080109S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080206W 复合材料与工程080207W 焊接技术与工程080208W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080209W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080210W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080211W 稀土工程080212S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080213S 生物功能材料080214S 电子封装技术080306W 车辆工程080307W 机械电子工程080308W 汽车服务工程080309S 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080310S 微机电系统工程080311S 制造工程080312S 体育装备工程080402S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080503W 工程物理080504W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080505S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080506S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080507S 风能与动力工程080508S 核技术080509S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080510S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080511S 核反应堆工程080611W 软件工程080612W 影视艺术技术080613W 网络工程080614W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080615W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080616W 光电信息工程080617W 广播电视工程080618W 电气信息工程080619W 计算机软件080620W 电力工程与管理080621W 微电子制造工程080622W 假肢矫形工程080623W 数字媒体艺术080624S 医学信息工程080625S 信息物理工程080626S 医疗器械工程080627S 智能科学与技术080628S 数字媒体技术080629S 医学影像工程080630S 真空电子技术080631S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080634S 信息与通信工程080706W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080707W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080708W 景观建筑设计080709W 水务工程080710S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080711W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0712S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080713S 景观学080714S 风景园林080724W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080804W 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080805W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080902W 遥感科学与技术080903W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081003W 水质科学与技术081004W 灾害防治工程081005S 环境科学与工程081006S 环境监察081007S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081103W 化工与制药081104S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081105S 资源科学与工程081207W 物流工程081208W 海事管理081209W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081210S 交通建设与装备081407W 食品质量与安全081408W 酿酒工程081409W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081410S 轻工生物技术081411S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081412S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081413S 数字印刷081414S 植物资源工程081415S 粮食工程081416S 乳品工程081505S 航空航天工程081506S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081507S 航天运输与控制081508S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081702W 工程结构分析081905W 农业工程081906W 生物系统工程082103W 安全防范工程082104W 交通管理工程082105W 核生化消防082106S 公安视听技术090105W 烟草090106W 植物科学与技术090107W 种子科学与工程090108W 应用生物科学090109W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090503W 蜂学090602S 动物药学090703S 水族科学与技术100202S 卫生检验100203S 妇幼保健医学100204S 营养学100305W 放射医学100306W 眼视光学100307W 康复治疗学100308W 精神医学100309W 医学技术100310W 听力学100311W 医学实验学100312S 医学美容技术100402W 口腔修复工艺学100505W 中西医临床医学100506W 维医学100804W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100805W 藏药学100806W 中药资源与开发100807W 应用药学100808S 临床药学100809S 海洋药学100810S 药事管理100811W 蒙药学110105W 工程造价110106W 房地产经营管理110107S 产品质量工程110108S 项目管理110109S 管理科学与工程110207W 商品学110208W 审计学110209W 电子商务110210W 物流管理110211W 国际商务110212S 物业管理110213S 特许经营管理110214S 连锁经营管理110215S 资产评估110217S 商务策划管理110218S 酒店管理110305W 公共关系学110307W 公共政策学110308W 城市管理110309W 公共管理110310S 文化产业管理110311S 会展经济与管理110312S 国防教育与管理110313S 航运管理110314S 劳动关系110315S 公共安全管理110316S 体育产业管理110317S 食品经济管理110503W 信息资源管理硕士专业目录01 哲学0101 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0302 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载运工具 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3载运工具 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名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代码:082304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一、学科简介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和高新技术又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此过程中,交通运输工程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与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主要涉及船舶运用工程和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

船舶运用工程主要研究船舶的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度、与交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船舶的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以适应重载、高速和高效船舶以及安全水上运输发展的需要。

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研究水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研究建设智能化、综合化的港口和水道交通信息控制系统,以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

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与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主要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科学与技术等。

与这些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并派生出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与新的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船舶运用工程、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以及航海科学等方面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研究前沿,具备本学科领域内的独立分析和研究能力,能主持和组织实施科研和生产所需要的实验、检测、分析和研究,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外文科技文章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课程设置五、本学科专业文献阅读的主要书目与主要期刊目录。

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研究生专业介绍

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研究生专业介绍

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研究生专业介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一、专业概论学科以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以航空载运工具特种支持设备、航空载运工具训练模拟设备、航空载运工具故障诊断设备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民航设备机电液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智能检测与控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机器人、视觉测量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培养目标该学科的培养目标为面向社会、面向民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了解所属各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和前沿,具有创业精神和工程能力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和民航部门、航空公司、机场公司等单位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面技术人才的需要。

三、研究方向及内容该学科在开展航空载运工具特种支持设备、航空载运工具训练模拟设备、航空载运工具故障诊断设备等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并具有技术优势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1.航空载运工具特种支持设备技术;2.航空载运工具训练模拟仿真技术;3.航空载运工具故障诊断技术。

四、科研成果该学科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篇,承担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民航总局科技基金项目5项、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横向科技开发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

五、科研条件该学科有中国民航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机场支持设备与系统实验室、民航特种训练模拟仿真设备实验室等,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六、导师队伍该学科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

七、就业情况该学科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还没有研究生毕业。

预计将有90%的毕业生到民航企事业单位工作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代码:0823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隶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轨道车辆、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器以及管道等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全寿命周期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和监测维修的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目的是适应交通运输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现代化发展需要。

学科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和传热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科,其发展将充分依托这些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并与相邻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等学科协调并进。

北京交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以“轨道交通”为特色,以“载运工具安全与环保”为主线,其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是以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为重点,将轨道车辆的设计、运用和安全保障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从主动安全控制、被动安全防护、监测维护等多层面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包括对轨道机车、车辆结构的动态载荷进行识别并对其疲劳可靠性进行评估;新型车体结构及主要部件的设计优化与试验评估;研究高速列车和重载货车噪声振动测试及控制技术措施,促进我国低噪声轨道车辆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进行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等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载运工具运用安全研究载运工具结构中的强度与可靠性,载运工具运用安全性、乘坐舒适性,以及载运工具振动与噪声环境等问题,包括结构抗疲劳和防断裂设计、有限元技术及应用、结构动态测试计术、结构安全分析及可靠性设计,以及系统动力学、结构振动与仿真、载运工具安全运用和管理等;以轨道交通安全检测与故障诊断、交通事故生成机理和管道运输事故机理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研究安全模拟与仿真、车辆安全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复杂系统控制、铁路机车车辆安全维护技术、交通安全设备工程、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技术等。

2.汽车节能与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汽车驱动系统设计与分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载网络与通讯技术、载运工具内、外部热环境问题研究、汽车排放与控制研究、清洁汽车动力与控制研究等。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载运工具运行品质、安全和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交通运输的载运工具包括机车车辆、城市轨道车辆、汽车、船舶和航空器。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交通运输管理和科研单位,交通运输企业,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汽车检测和维修企业,汽车制造厂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开发和销售,汽车试验场,交通运输科研院所及相关大专院校。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全国共有20所招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同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西南交通大学,以下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名单: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1
同济大学
2
中南大学
3
西南交通大学
4
北京交通大学
5
长安大学
6
东南大学
7
武汉理工大学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
大连海事大学
10
北京工业大学
11
吉林大学
12
长沙理工大学
13
西北工业大学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
东北林业大学
16
上海海事大学
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
北京理工大学
19
兰州交通大学
2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以上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供大家参考。
2014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一共有72所开设车辆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吉林大学,全部排名如下:
2014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大学名称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6;学位授权类别:工学硕士一、学科概况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在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跨越江河、深谷、穿越山岭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物。

本学科专业范围包括桥梁与隧道(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监控、管理、养护和加固等有关理论、方法、对策和工艺等的研究。

本学科主要相关学科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合理设计、建设与管理,是中国高速重载铁路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安全可靠的桥梁与隧道工程是铁路运输的必要条件,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对铁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以铁路建设为特色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领域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桥梁与隧道工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铁路新型大跨度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分析方法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3. 拴焊钢桥设计理论和结构可靠性4. 既有桥梁及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加固设计理论5. 桥梁减振及施工监测技术6. 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7. 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及试验新技术8. 高速及重载铁路上桥梁、隧道及工程结构物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9. 结构振动10.浅埋地下工程的地压理论及设计方法11.隧道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化研究12.新型湿喷机械及关键技术研究13.混凝土喷射技术研究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院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

等效锥度的计算及验证

等效锥度的计算及验证

文章编号:1008-7842(2013)01-0049-04等效锥度的计算及验证*吴 宁1,董孝卿1,林凤涛2,文 彬1,王悦明1(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2 华东交通大学 载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摘 要 等效锥度是轮轨几何接触的重要参数。

详细介绍了等效锥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及算法验证过程。

关键词 等效锥度;程序算法;验证中图分类号:U211.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8-7842.2013.01.12 轮轨几何接触是解释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基础,等效锥度是轮轨几何接触中的重要参数。

当铁道车辆运行在直线线路或大半径曲线线路上时,等效锥度决定着轮轨之间的匹配程度[1-2]。

对我国多条线路上的动车组振动状态及车轮磨耗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轮轨匹配等效锥度的大小与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密切相关。

如等效锥度过小导致动车组运用过程中出现晃车现象[3-4],等效锥度过大引起动车组车辆构架横向振动报警[5]。

因此,定期获取运用动车组车轮廓形并准确计算等效锥度是很必要的。

在关于轮轨关系的研究领域内,等效锥度是一个重要参数。

等效锥度与铁道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标准UIC518[6]将等效锥度作为车辆型式试验的关键参数并规定了试验过程中等效锥度的范围。

国内铁道车辆领域内很多研究工作探讨了等效锥度和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关系[7-11]。

文献[12]比较了几种等效锥度计算方法的差别。

对于确定的轮轨廓形和参数,等效锥度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确定的。

等效锥度算法并不局限于一种,且计算结果受轮轨廓形平滑插值方法影响较大。

因此需要有相关验证标准对等效锥度算法进行验证,一种等效锥度算法只有在完全通过相关标准验证后其计算结果才能被认可。

欧洲标准EN 15302用于等效锥度算法的验证[1],UIC519给出了等效锥度的计算方法[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与隧道工程
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406;学位授权类别:工学硕士
一、学科概况
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在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跨越江河、深谷、穿越山岭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物。

本学科专业范围包括桥梁与隧道(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监控、管理、养护和加固等有关理论、方法、对策和工艺等的研究。

本学科主要相关学科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合理设计、建设与管理,是中国高速重载铁路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安全可靠的桥梁与隧道工程是铁路运输的必要条件,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对铁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以铁路建设为特色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领域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桥梁与隧道工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铁路新型大跨度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分析方法
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3. 拴焊钢桥设计理论和结构可靠性
4. 既有桥梁及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加固设计理论
5. 桥梁减振及施工监测技术
6. 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
7. 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及试验新技术
8. 高速及重载铁路上桥梁、隧道及工程结构物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
9. 结构振动
10.浅埋地下工程的地压理论及设计方法
11.隧道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化研究
12.新型湿喷机械及关键技术研究
13.混凝土喷射技术研究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院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

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第三学期期末完成中期考核;第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评议,之后为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学习成绩优异者由本人自愿提交《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报告》、经导师同意、培养单位批准、研究生部审核备案,可提前一学年毕业。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1.学位课(≥19.0学分)
公共课
①第一外国语 2.0学分
②自然辩证法 2.0学分
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学分
基础课≥4.0学分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0.0学分
2.必选环节(
3.0学分)
中期考核 1.0学分
社会实践 1.0学分
论文开题 1.0学分
3.任选课(≥8.0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小组成员由导师邀请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及以上的科研人员3至5人组成。

2、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以及硕士研究生的特长,与硕士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要求硕士研究生在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内修满课程学分,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

3、硕士研究生在培养阶段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
法。

既要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处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4、加强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院内院外举办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至少四次;要求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研究生部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和院内各类培训班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此环节为必选,完成后记1.0学分。

5、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期刊源、或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源、或在“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源中的任一期刊源上发表1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七、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1、硕士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参与的科研项目或研究课题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2、论文选题应面向中国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方向,在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领域内选择。

选题应对铁路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独立完成。

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2、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紧密结合科研工作与生产实际,提出新概念、新设计、新技术、新方法,以解决铁路高速重载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充分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论点明确、论据可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数据翔实、文字简明流畅、参考文献标注规范。

4、导师要对研究生论文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以确保论文的撰写进度和质量。

(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员会讨论做出是否批准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附《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桥梁与隧道工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总学分≥30.0分)
附注:
一、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在保证完成总学分及各属性课程学分的前提下,可以自主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任选课的课程。

二、指导教师必须开设一门及以上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指导教师及时向院研究生部报备开设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及开课学期。

开设课程登录在《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目录》。

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评议”按照专业培养要求在第四学期完成,开题评议通过后记
1.0学分。

四、非本专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要求补学由指导教师指定的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

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总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