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莞城区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教师考试测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莞城区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教师考试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A.注意
B.感知觉
C.思维
D.记忆
答案::B
解析::
感知觉是儿童心理发展最早也是速度最快的方面。
2.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社会活动
D.技能活动
答案::A
解析::
科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科技班会、科学知识讲座、参观、调查、科技演示、科技知识竞赛、科技游戏等。
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属于科技活动。
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B
解析::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故选B。
4.“关键期”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答案::B
解析::
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进程不同;二是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反映。
5.观察法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法分为()。
A.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B.开放式观察与封闭式观察
C.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D.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答案::D
解析::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6.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研究性评价
答案::A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从题干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本题选A。
7.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而青少年儿童教育“成人化”指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趋向青少年时期的下一个阶段的教育,违背了个体的阶段性特征。
故选C。
8.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 )。
A.手工劳动
B.劳动与技术教育
C.基地活动与家务劳动
D.课外实践活动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必修课程内容的把握,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9.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的学校主要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17世纪初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10.(2020年真题)在设计教育调查问卷时,应避免将权威论断、个人观点包含在问题之中。
这体现的问卷设计原则是()。
A.面向对象
B.价值中立
C.语句简洁
D.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答案::B
解析::
价值中立是指在设计问题时,应避免印证权威论断,也不应把个人的认识、观点和价值判断包含在问题之中,以避免对被调查者产生暗示作用,导致特定的有倾向性的回答。
因此,答案选B。
11.()不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答案::D
解析::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12.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时期是()
A、6 ~7 岁
B、 10~11 岁
C、7~8 岁
D、 12 ~ 13 岁
答案::B
解析::
一般认为,小学四年级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期。
四年级的小学生大致处在10~11岁这个年龄段。
13.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
14.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答案::A
解析::
诗歌教学中要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知诗歌意蕴,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5.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
道德行为,也叫思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及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6.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A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17.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答案::B
解析::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因此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克服由于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智力和体力的分离,避免“某种智力上和身体上的畸形化”。
所以,“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18.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吴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好评。
他总是在拟定新规定的时候让全班同学参与投票.只有多数人同意以后才会去执行。
吴老师的管理模式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C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19.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
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
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个体差异性
D.互补性
答案::A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2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答案::B
解析::
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21.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22.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答案::C
解析::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这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美育的概念、任务和小学美育的要求、实施途径是美育的相关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3.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答案::C
解析::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管理模式分为四类:(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24.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答案::B
解析::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25.( )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A.华生
B.霍尔
C.吴伟士
D.施秦伦
答案::C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武德沃斯)认为,虽然儿童的发展是其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这两种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他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26.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
答案::B
27.小明犯错误后通过撒谎避免了父母的惩罚,此后小明学会了用谎言来逃脱惩罚。
此处发生了( )
A.正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消退
答案::C
解析::
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
28.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布鲁纳的《教学论》
答案::C
29.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答案::A
解析::
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参加自学考试、脱产学习属于其他辅助方式。
二、问答题
30.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解析::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31.简述预防小学生学习疲劳的方法。
解析::
(1)合理安排学习的课程;(2)在课堂教学诸环节上,也应注意疲劳的预防;(3)确保小学生的休息、睡眠;(4)要注意小学生的营养问题。
32.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解析::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主要包括:(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三、简答题
33.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解析::
【要点】(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这是小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5)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特点表现在技能技巧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练习具有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