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8 海陆变迁(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8 海陆变迁
一、单选题
1.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A. 魏格纳
B. 牛顿
C. 哥白尼
D. 哥伦布
2.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 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峰还在不断抬升
B.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
3.下图中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从古至今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②①
4.下列各项描述,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③乞力马扎罗山顶终年积雪④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沧海桑田”说明的地理规律是()
A. 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农田
B. 大海也有可能成为陆地
C. 大海也是农田
D. 大海可以被人类改造成良田
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
A. 古代的海螺生活在陆地上
B. 太行山不久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演变来的
D. 太行山发生了火山喷发活动
7.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的称号,其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C. 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8.2014年3月19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6级地震。
关于其成因,如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
A. B. C. D.
9.下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 红海属于板块的断裂扩张区
C. 阿拉伯半岛处在欧亚板块上
D. 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10. 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
读图6,回答下列小题。
(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2)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11.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A.碰撞
B.张裂
C.挤压
D.消亡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日本东京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地中海不断缩小
12.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1日,印尼巴厘海(7.45°S,114.50°E)发生6.0级地震。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的震中大致位于图中的丙地
B.四地中,甲地所在的纬线圈最长
C.四地均有阳光直射现象
D.四地中,最晚看到日出的是甲地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13.近年来,日本在地震中伤亡的人数都很少,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设立防灾日,进行防震演习
B. 建筑材料质地较轻
C. 发生地震时能冷静地应对
D. 把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人口都迁移
14.汶川大地震致使许多人员伤亡,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 站在较大的房间中央
B. 在野外的人躲到附近的电线杆下
C.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
D. 由居住的高层住宅上迅速往下跑
二、综合题
15.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________大板块。
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3)喜马拉雅山是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
(5)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红海将会不断________(缩小或扩大),地中海将会不断________(缩小或扩大)。
16.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板块名称:
A:________板块,C:________板块。
(2)A板块与F板块、小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山系。
(3)下列图片展示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D板块与________(C或E)板块之间,这种运动被称为板块的________。
(4)D、E板块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面积变化的的原因。
________
(5)图中四地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看,②、③共同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名称)地带;④位于________地带,这些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本题考查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故答案为:A。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2. D
解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等,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峰还在不断抬升,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是地壳的运动,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都是海陆变迁的原因。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不能反应海陆的变迁。
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3. D
解析: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最早的时候陆地是连为一体,后来发生大陆漂移,慢慢形成的大陆越来越多,顺序是③④②①,故答案为:D。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4. C
解析:②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是随机造成的,并不能代表陆地漂移。
③乞力马扎罗山顶终年积雪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的原因。
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5. B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海在地壳运动中也有可能成为陆地,陆地亦可能变成海洋,海陆在不断的变迁中。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地球表面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进行分析解答。
6. C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
《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
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也有可能变成陆地,海陆不断发生变迁,进行分析解答。
7. C
解析: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地震,有“火山国”的称号;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8. D
解析: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地震;故答案为:D。
【点评】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其中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从板块位置来看,台湾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9. 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A. 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A不符合题意;
B. 红海属于板块的断裂扩张区,B不符合题意;
C.阿拉伯半岛处在印度洋板块上,C符合题意;
D. 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0. (1)C
(2)B
解析:(1)新西兰处在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表上升和两岛距离的拉近属于地壳运动,故C正确。
(2)由图可知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故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1. (1)B
(2)C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张裂拉伸。
故B符合题意。
(2)A.日本东京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引起的,不一定是板块张裂拉伸,A不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红海不断扩张是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C符合题意;
D. 地中海不断缩小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2. (1)B
(2)B
解析:(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此次地震的震中是位于图中丙地;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图中甲地的纬线最短;四地都位于热带内,都有阳光直射现象;最后看到日出的是位于最西边的甲地,故答案为:B。
(2)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尼西亚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故答案为:B。
【点评】人们为了更好地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了经纬网,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灾害。
13. D
解析: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为减少人员和物资的损失,日本的防震措施有房屋用抗震的建筑材料、日本经常进行防震知识宣传、学习地震时如何自救、互救等。
故答案为:D
【点评】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
14. C
解析:解:如果地震来临,我们要看清楚自己所在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逃生办法,如果在教室内,就迅速躲到桌子底下,或者尽量站到墙角等空间狭小的地方,护住头部;如果在室外,就迅速到空旷的地方去. 故答案为:C
【点评】地震逃生法则: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二、综合题
15. (1)六;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稳定;活跃
(3)亚欧;印度洋
(4)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5)扩大;缩小
解析: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
读图可知,
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
(5)读图可知,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红海处在板块张裂拉伸处,将会不断扩大,地中海处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将会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1)六;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稳定;活跃;(3)亚欧;印度洋;(4)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5)扩大;缩小。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
在板块交界地带。
16. (1)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科迪勒拉
(3)C;张裂
(4)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
(5)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位于板块交界处
解析:(1)由图可知,A是以美洲大陆为中心的美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
(2)A板块与F表示的太平洋板块、小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著名的科迪勒拉山系。
(3)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板块处于张裂运动,海洋面积在不断扩大,是D板块与C板块之间的运动。
(4)D、E板块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不断缩小,这是由于D非洲板块与E亚欧板块之间处于不断的挤压碰撞。
(5)从地理位置上看,②、③共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④是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些板块活跃的原因是处于板块的交界处。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3.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