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及其应对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及其应对探讨

作者:冯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0期

摘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网络舆情在引导大众意识、传播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泛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形成有着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危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久。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的产生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思想分析;工作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11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社会大众的生活和公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络作为公众表达舆情和传递声音的重要窗口,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通过积极引导网络舆论,能够强化对于媒体信息的整合和引导,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做好网络舆情处理,使其更好的发挥表达快捷化、多元化、互动化的工作性质,确保新媒体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递。

1 相关释义

(1)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指的是在网络技术支撑体系下,呈现出的一种数字化媒体形态。新媒体包含的视域十分广阔,不管是数字杂志、数字广播还是移动电视、触摸媒体,都能够发挥更加独特的传播趋势,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种媒介传输载体。因此,新媒体也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

从整体上说,新媒体具备了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网络特征,它充分迎合了人们对于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伴随着工作和生活结构的加快,充分

满足新媒体受众的各项需求。因此,新媒体在内容和使用功能上,呈现出了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这也促成了新媒体市场的全面拓展和细化。

(2)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互联网信息视域下,网民对于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反馈,它是社会舆论的一种组成方式,是社会大众对于现实生活中焦点话题的倾向性言论与观点。网络舆论代表了广大网民的情感、态度、意见和观点,实现了对海量信息的深度挖掘,以此汇聚人工阅读和网络舆情信息的有效模式,是群体性利益的一种外化。但是,网络舆情的传播有着正面的价值,也存在着更多负面的思想。对于网络舆论中一些抱怨、焦躁、紧张和不满的情绪,如果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会导致社会民意走向一个极端,对于新闻话题当事人的隐私和人格产生侵犯,导致舆论呈现“愈演愈烈”的负面效果,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秩序。

2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

(1)虚拟性

网络构建了一個虚拟的世界,现实中的诸多信息在经过网络的转化后,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篡改和删除。在信号、数字构建的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很容易掩盖事情的真相,尤其是对于图片的后期处理、音频的截取剪辑,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同时,虚拟的网络视域为新闻评论营造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其中凝聚的消息和事件变得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2)偏差性

网络发言身份者在网络视域中,对于各大微博论坛等地缺少相应的规范和监督,尤其是在网络空间的氛围上,网民拥有更多的发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舆论的形成能够加强自己的主观情感,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极易导致网络环境中真假混淆、谣言难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四川泸州事件”中,泸州一名初二学生赵某意外身亡,在随后的一周内,网络舆情在微博上迅速升温,大量不实的谣言在网络上传播,发酵的网络舆情炒作“政府雇佣黑社会”等话题,导致网民的情绪激动,煽动了网民对政府的强烈仇视情绪。虚假的信息不但损坏了网络媒体在网民中的公信度,也会为公平透明的执法带来阻碍。

(3)交互性

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的交互上,具有极强的特性。网民对于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参与意识较高,他们在发表自我意见和评论的过程中,会形成热烈的信息互动场面。在这一传播特点中,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双向互动的交流中,能够在社会各种现象之中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念。

3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

(1)网民个体因素

首先,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广阔的平台,使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借助网络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强化观念表达。但是,庞大的网民群体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在发表言论的同时,难免会存在一些过激的言论,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网络平台的言论聚焦上,网民自身的认知不够客观,立场很容易出现偏离。

其次,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7亿多,在如此庞大的数字中,一些网民的素质较低,存在网络舆情主体不足,网络知识水平不高,网络知识培训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在加速传播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负能量的信息传播。但是网民的辨别能力不足,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容易出现“思维钝化”,网民对于信息的自动吸收,容易被不实的信息所误导,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传播,导致网络信息在网民之间相互传播,增大了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及相关的认知难度。

(2)自媒体存在问题

在自媒体发展视域中,信息繁杂的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自媒体平台无法做好把关,在对信息的审核上,缺乏精准性。相关监管部门对于自媒体的把关意识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拓宽了渠道。法律途径的缺失导致自媒体虚假信息的传播路径较为狭窄。尤其是当发生不利于社会舆情的时候,自媒体平台需要做好积极有效的引导,要在平台的信息运营机制中,难以对网络舆情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3)法律监管层面缺失

在政府职能机构的塑造下,自媒体时代和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足。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自媒体导致网络舆情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非主流价值观念的传递缺乏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机构设置下,要想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就必须要从各种渠道,实现对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在现行的法律机制上,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信息的管理,导致政府和自媒体的监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新的媒介形态下,网络舆情危机对于各类社会突发事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公众通过网络发表相关看法、意见、态度和情绪。借助于不同社会性的意见综合,对网络信息产生了各类不良的影响。为此,广大媒体工作者要加强对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探讨,从多个方面增进媒介的发展,强化对新媒体的全面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