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战国第一战神是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平之战:战国第一战神是他
赵国的少年将军赵括利用心理战,打败了齐国大军,赢得了麦丘之战的胜利。
接着,他又在阏(è)与(yǔ)之战中,助父亲打赢了虎狼之师——秦国。
赢了秦国,那还了得?赵国上下把赵括就当作了新生代的军事天才,甚至有人称他为“战神”。
无奈,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位年轻的战神,在今天的故事当中,遇到了一位骨灰级的战神,这两个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决战。
公元前262年,秦王派大将王龁(hé)带兵攻打赵国,与赵国老将军廉颇在长平展开了拉锯战,这场仗,整整相持了三年。
这可把赵孝成王给急坏了,两国交战,不但拼的是战力,更拼的是国力,赵国国力本不如秦国,而这三年来,赵国又遭了灾,粮食欠收了。
赵王也向别的诸侯国借过粮食,可这些诸侯国要么惧怕秦国,要么就是跟赵国历来有仇怨。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啊,其他的国家还要屯粮以养自己的军队,怎可能把珍贵的粮食借给你赵国呢?
如果战争再拖下去,摆在赵国眼前的,可不仅仅是恐怖的秦兵,不仅仅是自己饥饿的战士,还有整个国家的彻底崩溃!
赵王不断派人去前线催促廉颇,一定要尽快出击,速战速决。
可是老将廉颇知道:敌强我弱呀,秦军有六十万兵马,而赵国只有四十多万。
这个时候,绝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他要等到秦兵出现疲惫之相,再给致命的一击。
可是,秦军什么时候才能疲惫呢?眼前的情况是秦军个个有饱饭吃,可是赵军却连口稀粥都未必喝上。
赵王很是不解:看来廉颇老矣,寡人还是派一个有血性的将军去代替老将军吧。
恰巧在这个时候,赵王听到宫里的人都在议论,说:“秦国人根本不怕廉颇,他们怕的是赵括。
”
“对呀,我怎么把这个人给忘了!”赵王当即下令,派赵括去长平,接替廉颇。
这个消息一出,赵括兴奋不已:“秦赵两国已经把举国的兵力派到了长平,这是一场灭国大战,能够指挥这样一场战役,是一个军人的荣幸。
赵括到了长平,不断派出探子,打听秦兵大营的动静。
当他得知秦军粮草短缺、将士怨声载道时,马上下令主动出击,攻打秦军。
赵括带兵,一路势如破竹,眼瞅着就要把秦兵撵到赵国边境了。
这时,身边有将士提醒他:“将军,咱们这次打得过于顺利,会不会有诈呀?”
赵括指着退却的秦军:“哈哈,你多虑了!看秦军的脚印和旗帜,凌乱不堪,这都是溃逃之象啊!”
赵军紧追不舍,跟着秦军进了一座山谷。
就在这时,秦军突然停住了,他们排开了“一”字阵势,高高扬起了秦军大旗。
赵括惊出了一身冷汗:“莫非,我是中了请君入瓮之计?”
赵括心神未定,只听秦军喊话:“秦将白起在此。
”
赵括心里“咯噔”一下:“真是白起?”
白起是什么人呐?怎么会让赵括心生恐慌呢?这位秦国大将白起,用兵如神,是位常胜将军,他平生经历七十多场战役,从未败过。
而且,善用围歼战术,战必求歼。
到目前为止,死在白起手下的六国将士,有六十万之多呀,人送外号“人屠”。
白起目光之深远,战法之精准,行动之果断,战法之精准,手段之毒辣,在当世无人匹敌。
赵括努力压住胸中涌起的不安:“白起怎么会现在才出现在战场?这大概是秦兵虚张声势。
”他转头对将士喊:“秦兵已是强弩之末,大家随我冲!”
赵括率领士兵,向秦兵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可是这一次,他们面对的秦兵的战斗力突然陡增,赵军接连冲锋了三次,都被秦军给逼回来了。
赵括开始有了不详的预感。
这时,一个传令兵连滚带爬,从后面奔了过来:“启——启禀赵将军,后面也有秦兵!”
“啊!真有伏兵!”
面对战局突如其来的变化,赵括临危不乱:“大家不要慌乱,秦军包围我们,必定人马分散,我们集中兵力,然后向谷口突击,一定能杀出重围。
”
说着,赵括传令,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
他又冲到前方,身先士卒,向谷口冲去。
他要带着他的赵国子弟,冲出包围,回到长平。
在他的带领下,赵兵呐喊着、冲锋着、突围着,一路狂奔。
突然,一个急停,他们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
转头看身后,秦军一个个手持利刃、张牙舞爪地追击而来。
这个时候,赵军的眼睛齐刷刷地转向了赵括,眼神里流出了迫切的求生之意。
赵括看着浑浊的河水,传下命令:“试水!”
“是!”
有几名赵军搬起了一块大石头,“一!二!三!”扔到了水里,就听“咚”的一声,石头到底了。
赵括长舒了一口气:“弟兄们,这条河尚浅,淌过此河,翻过前面那个山头,就是长平了。
”
赵军一众人马抬脚迈步,扑通扑通,淌着河水急速前行,激起了阵阵水花。
眼看着赵军走到了大河中央的时候,忽然,听到了大河的上游发起了“隆隆”之声。
他们再低头看,脚下的水流变得越来越急促,河水越来越浑浊。
他们往上游看,一阵滔天巨浪,滚滚而来。
赵括在马上眼前一黑、身子一歪,险些栽倒在河里。
“不好!果然是白起!”
他怎么这个时候确定是白起呀?白起用兵,善用水攻。
想当年,他年轻的时候,一战成名,就是因为水淹楚国郢都。
当时的楚军主力完全被白起掘开的汉水击垮,数十万的楚国老百姓活生生地被大水淹没。
和赵括眼前的这一幕,何其相似啊!
来不及多想了,赵括大喊了一声:“快走!”他高高扬起马鞭,“啪”地一声,抽了下去,战马猛地往前一窜,眨眼间,巨浪奔腾而来。
坐在马上的赵括,纵身往左前方一跳,他连滚带爬、四脚并用地上了岸,又快速地往高处跑了几步。
等他回头一看,数不胜数的赵国军士已经被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没了顶。
那些还没来得及下水的士兵,被对岸的秦军是一通砍杀。
赵括又急又恨呐,此时此刻,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不停地用右拳捶打着自己的胸膛!
猛然间,从上游飘下来了一排竹筏。
为首的竹筏上,竖起了一面大旗,上面绣着一个“白”字。
等竹筏走近了,赵括瞪大眼睛仔细瞧,大旗之下站着一员上将,小脸盘、尖下巴,眼角上挑,一对眸子是黑白分明,他手持破天长戟,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此人正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人屠白起。
白起拔出腰间佩剑,对着岸上的赵括一指:“赵括,还不快快投降!”
赵括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我赵括顶天立地,甘愿战死沙场,绝不摇尾乞怜!”说罢,他集合逃到岸上的士兵,向长平方向继续撤退,他且战且退。
白起哪里肯就此罢休,他长剑一指,秦兵乘着竹筏,陆续登岸,紧追不舍。
讲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赵括当时看着河水浅,那是因为白起有意在上游拦截了水流,只等赵括的兵马趟到河中央,他才下令放水,水淹赵军。
可以说,战局的每一步进展,都在白起的掌握之中。
此时的赵兵,已经是残兵败将、溃不成军了。
没跑几步,就被秦兵从后面追上。
赵括带着一小队残兵攀上了一座山丘,他们在山上修筑壁垒,抵挡秦兵。
而白起已经命数十万大军把小山包团团围住。
这一围,就是四十六天,赵括和士兵们坚决不降,粮食吃完了就吃战马,战马吃光了就嚼草根,后来掘地三尺,连草根都找不着了。
眼看着再不突围,就只能是饿死,要不就是吃人了。
赵括把战士们召集在一起,对大家说:“如今敌人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而我们势单力薄、弹尽粮绝,贸然突围,只会全军覆没。
为今之计,只有我带着少量将士,吸引秦军的注意力,剩下的大部分弟兄,从相反的方向突围,方有一线生机。
”
有一位副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将军,这等冒险之事,由末将来当吧。
”
“不可!我赵括是全军统帅,这个责任要由我来担!”
“不,将军。
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哇!您要活着,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说完,不等赵括反驳,他起身招呼了一队士兵,打着赵括的旗帜,冲向了秦军的包围圈。
赵括看着将士们离去的背影,淌下了滚滚热泪。
果不出赵括所料,秦兵一看到赵括的旗帜,一窝蜂地涌了上去,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于是,围小山的包围圈就出了一道缺口。
赵括赶忙换上普通士兵的装束,带着剩下的兵士,从缺口杀了出去,一路狂奔。
眼看着,只要穿过面前的那片树林,长平的城墙就在眼前。
可赵括万万没想到,迎接他的不是长平的守军,而是无数的秦军的雕翎箭。
原来,白起早就料到赵括会用声东击西这一招。
所以,他在去长平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了一队弓箭手。
赵括等人,连日的饥困交加,再加上跑到了精疲力尽,就在他们放缓速度喘息之间,就在他们即将到达长平,心情开始放松的时候,突然,无数支雕翎箭,穿林打叶、呼啸而来。
赵括使出了浑身解数,他挥剑拨打雕翎,可是眼睁睁看着身旁的将士们一个一个中箭倒下。
就在这个时候,一支纤细的四棱箭,迎面飞来,疾如闪电。
“噗嗤!”
“啊!”赵括应声倒地。
这箭正中赵括的前心,他躺在地上,使劲地抬了抬脖子,看了一眼这支雕翎,这正是白起所用的轻驽所射。
在雕翎箭的箭杆上刻着一个“白”字。
“白起,真乃战神也!”赵括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
后来人们谈起长平之战,都是唏嘘不已。
这一场恶战,赵军四十万将士,全被秦兵俘虏,后来,被白起坑杀。
赵括这一战,不但没有名扬天下,而且,遗臭万年。
甚至有人发明了一个成语用来评价赵括,叫做“纸上谈兵”,说赵括不过是读了几本兵书,就高谈阔论,根本就不懂实战,出出主意还可以,但是真正带兵打仗,必输无疑。
其实啊,赵括真想打赢这场长平之战,真的是太难了,先不要说赵国和秦国国力悬殊,两国之战,尤其是举国之战呐,拼的不只是战斗力,还有国力。
赵国没粮食,秦国有粮食,那打仗的心态就不一样,秦国可以耗到你弹尽粮绝,可是赵国呢,必须在弹尽粮绝之前去进攻,才能获胜。
可是,敌人强,自己弱,进攻,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再加上,赵括毕竟年轻啊,而白起实在老辣,一个小将军,去挑战一位成名的战神,何其难也?
在故事的结尾,给你讲一段对话,这场对话真实发生过,这是赵括奉赵王之命赴长平指挥作战之前,赵括的母亲和赵王的对话:“请我王收回成命。
”
“哎,身为母亲担心儿子的安危,寡人理解。
可是这场战争关乎赵国的存亡啊,非赵括将军出马不可。
”
“大王您误会了,我不只是担心括儿一人的性命,更怕他坑害我赵国四十几万的子弟兵啊。
”
“这……哎,夫人此言差矣,这天下怎会有如此看轻自己儿子的母亲呢?你看轻你的儿子,但不能看轻我赵国的上将军!”
“大王有所不知,括儿从小学习兵法,论战谈略,确实出众,但他的父亲也就是马服君赵奢,不认为他能带军打仗。
当初他父亲,一当上将军,就不再过问家事,对上恭敬,对下体恤,大王赏赐的财物,他全都分给下级的将士,凝聚起众将士的心。
现在括儿做了将军,可他手下的将士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睁眼看他的。
大王赏赐给他的金帛,他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而且天天派人访查哪有合适的田地房产,他可买就买下来。
父子二人的心不一样啊,括儿实难担当大任!”
“这天下千人千面,成大事者岂能都是一个样啊?夫人这是妇人之见,寡人心意已决,多说无益。
”
“事到如今,老身只有一个请求。
请大王定要恩准!”
“哦?夫人请说。
”
“若日后,括儿真的败于长平,我马服君一家能够不受株连吗?”
“这……哎!好吧!我准了!”
这真是知子莫若母啊,如果没有这一番对话,以赵括的失败,给赵国带来的损失,恐怕马服君一家,人人都别想活命了。
人物介绍
1.王龁(hé)
亦作王齮(yǐ),号信梁(?-公元前244年),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
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
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
公元前257年,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
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
不久王龁进攻汾城,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
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
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2.廉颇
嬴姓,廉氏,名颇,生卒年不详,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
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
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白起
又称公孙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郿(méi)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jiǎn)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名词解释
1.阏(è)与
战国时韩邑,后属赵,故址在今山西和顺。
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击败秦军。
《史记·赵世家》称: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
”
2.长平
(1)古代地名,战国赵城邑。
长平之战发生在这里。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后汉书·郡国志》:“泫氏有长平亭。
”均此。
北魏建州高平县治此,故址在今山西高平西北二十里王报村。
旧时其地有省冤谷,相传为白起坑赵卒之地,原名杀谷。
唐明皇过此时,更名省冤谷。
(2)战国魏城邑。
《国策魏策》:“魏芒卯曰,秦王欲魏长平。
”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十八里。
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