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先来自哪里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姓⽒的祖先来⾃哪⾥吗?⽤户59161862841 04-17 17:49
305赞

中国⼈的姓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有时,能从中猜出他的籍贯。

⽐如“林”,见到⼀个姓“林”的中国⼈,很多⼈都会猜测他是福建⼈;“黄”,很可能是⼴东/⼴西⼈。

这样的猜测有着统计数据⽀撑——中国林姓⼈⼝中57%分布于福建、⼴东、台湾三省。

这三省中⼜以福建的林姓占⽐最⾼。

▍林姓的分布图
福建有句俗话: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

排满街,可见有多么常见。

福建省会福州,“林”贵为福州第⼀⼤姓,户籍⼈⼝中共有970138⼈姓林,占总⼈⼝的16.08%。

⽽陈姓也不⽢落后,以15.78%排⾏⽼⼆。

两姓相加即已占到福州近三分之⼀⼈⼝。

如果加上黄郑以及第五⼤姓王,可占总⼈⼝46.06%。

中国的不同地区,占优势的姓⽒不同。

总体⽽⾔,以中原地区较为多样,相对统⼀。

各边缘省区,则各有优势明显的特⾊⼤姓。

回到福建的例⼦。

“陈林黄郑”,只有陈、黄属全国性的⼤姓。

但陈姓全国排名也不过第5位,约占总⼈⼝5%不到,黄姓位列全国第8,林姓则不过是第16⼤姓,郑姓更是排位在20名以后。

中国姓⽒地图
和福建⼀样,不少地区的优势⼤姓,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占优。

尤其是南⽅地区。

▍Andrew Stokols发布在《⼤西洋⽉刊》上的中国姓⽒图与中国姓⽒地图
⽽全国范围内最主要的姓⽒,也存在地区分布的不平衡。

以王、黄为例。

众所周知,王姓是全国数⼀数⼆的⼤姓,有统计认为乃全国第⼀姓⽒。

北⽅范围内,王姓毫⽆争议占优,它是华北和东北16个省区的第⼀⼤姓。

东北的吉林
(11.0%)和辽宁(10.7%),王姓更是能占到⼗分之⼀以上的⼈⼝。

王姓在北⽅的巨⼤优势,保证了它在全国统计中的地位。

到了南⽅,王姓的势⼒明显衰落。

与之相⽐,在华北和东北则明显落后的黄性,开始占优。

黄姓贵为⼴西第⼀⼤姓,占⼈⼝7.62%。

在⼴东也有6.94%,是⼴东第⼆⼤姓。

在这些地⽅,黄姓的势⼒远远超过王姓。

⼴东⼈⼝基数庞⼤,⼴东黄姓⼈⼝占全国黄姓的21.65%。

粤桂闽湘川赣六省区的黄姓占全国黄姓总⼈⼝的60.75%。

这些南⽅省份共同发⼒,将黄姓挤⼊全国⼗⼤姓。

为什么姓⽒的分布有如此明显的区域差别?这些当地⼤姓是如何在各地崭露头⾓,攻城掠池的?
当然,这和姓⽒的起源地区不同相关。

每个姓⽒都有祖先的传说,⾄今,姓⽒总数尚⽆精确统计,其数量有说是4000多的,也有说是5730的,甚⾄有认为超过10000个的。

⼀个个考证其起源发展的传说、历史难以操作,也并不能解释总体的现象。

301评论
⾖⼦历史作家02-04 12:21
8929赞

这⾥先上⼀张神图,⼤家找找看⾃⼰的姓⽒⼤约是从哪⼀⽀发展过来的。

要声明的是,这只是多数姓⽒的发展脉络,⽽不是全部。

祖先为黄帝的姓⽒:
祖先为炎帝的姓⽒:
祖先为伏羲、颛顼、姚舜的姓⽒:
下⾯来说⼀下,为何中国⼈的始祖,姓⽒多为“⼥”字旁。

如姬、姚、姜……
历史上有个学说,是说⽒族社会的早起和中期,是母系社会。

这就是为何始祖姓⽒都带⼥字旁,似乎可以间接证明母系⽒族的存在:
可为什么⼜会发展出不同的⼥字旁姓⽒呢?
我们知道,原始⼈⼀定会聚集在有⽔的地⽅,因为没⽔就会渴死。

这个河/湖叫什么名字,往往取决于⼤家约定成熟的叫法。

有的部落聚集在jiang⽔旁,有的部落聚集在ji⽔旁。

⼥性⼿艺好,为部落固定⼈⼝,男性为⾛婚,⼥性才是部落主⼒军。

因此姓⽒为⼥,⽽⼜有不同。

jiang⽔旁的孩⼦,都姓jiang,ji⽔旁的孩⼦,都姓ji。

⼤家也知道了,这就是后来⽂字形成以后,姜和姬的写法。

⼤家还知道,部落的⼈⼝是越⽣越多,就不得不往外迁。

在迁徙过程中,中国⼈慢慢过渡到了⽗系⽒族时代,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字旁的始祖为何都是男性的原因。

迁徙到不同的,适合⽣存的地⽅,⼤家都姓姬,这⼤⽚⼤⽚的地⽅所有⼈都姓姬/姜/姚,同族不同地⽅的⼈,⼜怎么区分呢?对了,根据职业和地域等特质的不同,进⾏划分。

⽐⽅说你是射箭的,你就是姬姓张⽒。

⽐⽅说你是糊篱笆的,你就是姬姓樊⽒。

你当史官,你就是史⽒。

你是杀猪的,那你就是屠⽒。

你姓姜,但你在魏地呆久了,你就是姜姓魏⽒。

姓姜的太多了,有的住东郭,那就是东郭⽒,东郭⽒的后代,代表⼈物有东郭顺⼦和东郭先⽣;有的住西门,那就是西门⽒,西门⽒的后代,代表⼈物有西门豹和西门庆。

黄帝击败炎帝部落,并了蚩尤部落,天下归于⼀统,主要姓⽒都是这统⼀国度⾥出来的,因此⼤家也被叫做炎黄⼦孙。

到了秦汉,姓、⽒就混起来叫了,统称姓⽒。

秦朝灭了六国,六国原著居民和诸侯⼦弟,就继续以该国为姓,于是,我们见到齐、楚、秦、韩、赵、魏、韩,在中国都是⼤姓。

还有各种诸侯国,林林总总不下⼀百个。

如吴、蔡、曹、卫、刘、单、晋、许、吕、纪、宋、邓、杨等等等等。

⾄于“王”这个姓,是诸侯王灭国以后,往往以⾃⼰的爵位“王”为姓⽒。

不过你姓王,始祖不⼀定肯定就是这种原因姓王,也有可能是被赐姓或始祖改姓。

历史上,还有复姓改单姓、异族改姓(如史姓很早就有,但唐代阿史那有改姓史的,⾦姓也很早就有,但清代爱新觉罗有改姓⾦的)等等复杂的情况,不可⼀概⽽论,但基本的脉络就是这样的。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了,⼤家⼤略看看⾃⼰的始祖来⾃哪⾥吧!更多有趣的内容,请直接关注我!
3585评论
⽤户58616156259 03-27 18:45
90赞

说起姓⽒,恐怕中国可以称的上世界上姓⽒最多的⼀个国家,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单《百家姓》记载的姓⽒就多达数百多种,但是在《百家姓》中,中国很多的稀少姓⽒并没有记载在内,今天我给⼤家介绍⼀个⼗分稀有的姓⽒,此姓⽒可以称的上是最难起名字的⼀个姓⽒,它究竟是怎么呢?
操,这个姓⽒是在中国姓⽒中是⼗分罕见的,关于操姓的起源,历史上存在着许多的说法,其中说服⼒最强也是最可信的⼀种说法是,操姓源于东汉末年的曹姓,更准确的说操姓应该是曹操的后代,据说在司马昭建⽴西晋后,为了巩固政权,就开始⼤量迫害的曹操⼦孙,曹操的后代为了躲避司马昭的追杀,从中原⼀路逃到当今的江西省波阳县,曹操的后代怕⾃⼰的⾝份暴露,所以纷纷改名换姓,改姓操,所以在民间⼀直流传着操、曹不能通婚的习俗,因为两者本是⼀家⼈。

由于操这个字在汉语中的含义不雅,起名字实在是太困难,起什么名字都不好听,所以在之后的数百年⾥,操姓的后代有很多都已经改回了原来的曹姓,如今姓操的⼈主要聚居于江西、安徽等地,但是⼈数已经不⾜千⼈,别看操姓⼈⼝不多,但在近代中国还是出现⼀个知名的⼈物,那就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操震球,这也算告慰曹操的在天之灵了。

5评论
国家⼈⽂历史历史问答专家05-26 16:51
111赞

姓⽒在中国通常是维系⾎缘的隐形纽带,也是⼀种独特的⽂化现象,每⼀个⼈都可以通过⾃⼰的姓⽒找到⼏千年前的根。

以下就李姓为例。

李姓,是世界上⼈⼝最多的姓⽒。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的统计:李姓约占全国汉族⼈⼝的7.94%。

就地区⽽⾔,李姓在北⽅诸省中所占⽐例较⾼,⼀般在8%以上,⽽在南⽅诸省中所占⽐例⼀般不⾜8%,在东南沿海诸省中,⽐例仅在4%左右。

皋陶
李姓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皋陶(gāo yáo),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也被称为“⼤业”,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位贤⾂。

传说中⽣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
的“理官”、“⼤理”,以正直闻名天下。

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祖。

皋陶的⼉⼦伯益被舜帝赐为嬴姓,后⼦孙历三代世袭⼤理的职务,其⼦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称理⽒。

“理”改为“李”有这样⼀个说法:商纣王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被处死,其妻契和⽒带着⼉⼦利贞逃难时,因⾷李⼦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

还有⼀种说法,“理”和“李”古⾳相通,慢慢“理”就写成了“李”。

周以前未见有李⽒,正史中⽴传的⾸个李姓⼈物是春秋时期的李⽿,也就是⽼⼦。

李⼴
李⽒有两⼤⽀流,⼀个是陇西李⽒,⼀个是赵郡李⽒。

这两⼤流派在战国时已经形成,⽐⽅说李信就是陇西李⽒,李牧则是赵郡李⽒的开创者。

西汉“飞将军”李⼴是李信的后代,出⾃陇西李⽒。

隋唐时期,李姓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李唐王朝的先祖就出⾃陇西李⽒,从唐⾼祖李渊的爷爷李虎开始发迹。

唐朝时期,不光是皇帝姓李,李姓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极⾼的成就。

21评论
秋沅放射诊断学技师02-08 21:09
413赞

所有殷姓的⼈都要记着,农历⼆⽉初五是纣王帝⾟遇害3055周年,海内外殷姓⼈齐聚安阳殷墟纪念⼤会合影。

亡国3055周年尚未复国,流亡各地殷姓贵族不胜唏嘘。

本⼈为古⽼的贵族殷姓后代,有族谱可考证,我们来⾃安阳。

殷姓不乱宗,不乱辈,同姓不结婚。

因为我们有着⾼贵的贵族⾎统,来⾃千古⼀帝,英雄帝⾟的后裔。

帝⾟就是被历史丑化的殷纣王。

说什么酒池⾁林,不理朝政,其实是国家繁荣,⼈们安居乐业,幸福⽣活,通宵达旦,亮如⽩昼,安阳是历史上最早的不夜城。

说什么先妣妲⼰红颜祸⽔,祸乱朝纲,都是造谣。

纣王英雄盖世,统⼀华夏,对我们的民族延续千年,居功⾄伟。

英雄历史被历代坏⼈抹⿊,泼了⼀⾝脏⽔。

实在是可叹可悲。

先妣妲⼰天姿国⾊,品性贤淑,母仪天下,却被诬蔑妖颜惑国,历史真是可悲,连殷家⼀个⼥⼈都不放过。

完全忘记了殷纣王英勇盖世,救民⽔⽕的顶天⽴地英雄形象。

征讨东夷,开辟东南,为民族开拓⽣存空间,周武王趁商军东南征战,发动叛乱,渡过孟津,纣王为保⾂民,免于战⽕,帝⾟烈⽕中壮烈殉国,为防贵族叛乱,殷姓贵族被迫分散迁移各地,再难回到安阳。

殷姓⼈脉旺盛,全国延续⼈⼝210万,秉承了先祖的英武⾎性,出现许多英雄,唐朝李世民⼿下的殷开⼭,⾦庸笔下的⽩眉鹰王殷天正,近代烈⼠殷夫。

名⼈辈出。

殷姓⼈没有忘记⾃⼰的苦难历史,⼏千年来⼀直没有复国,愧对先祖,每念及
此,两泪双流。

⼆⽉初五,天下殷姓后裔代表齐聚安阳,召开⼀次帝⾟殉难正名研讨⼤会。

天下殷姓,勿忘先祖,纣王开姓,⾮⽆道昏君,乃盖世英雄。

⾮沽名也,乃正本清源也。

本⼈参会图⽚如上
188评论
鑫疆特品04-17 16:26
354赞

1、李姓——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夫。

李昌祖的⼉⼦叫李彤德。

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夫,娶益寿⽒⼥婴敷,这就是⽼⼦李⽿的⽗亲和母亲。

2、戴姓——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纣)之庶兄微⼦启于商的旧都,建⽴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戴公,其庶⼦撝以王⽗谥号为⽒,称戴撝。

后世亦沿⽤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魏姓——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王第15⼦毕公⾼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夫。

因功,被赐魏地为⾢,其后⼦孙以⾢为⽒,称为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形成魏姓最重要的⼀⽀。

史称魏姓正宗。

4、闻姓——少正卯
闻出⾃复姓闻⼈⽒,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

他博学多识,很有名⽓。

他的有些主张与孔⼦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唱对台戏,使得孔⼦的不少弟⼦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

后来孔⼦利⽤职权杀了少正卯。

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远近闻名的⼈,被誉为“闻⼈”,所以他的后代⽀庶⼦孙有的便改为闻⼈⽒。

后有⼀部分闻⼈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姓——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王季于刘⾢(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轻重,⾄于开辟⼤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说了。

6、王姓——毕公⾼
《王通志.⽒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魏⽂侯斯,与赵、韩三国⽠分晋国。

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张挥
张出⾃黄帝之后代挥。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弟五⼦挥为⼸正,始制⼸⽮,⼦孙赐姓张⽒。

”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

在当时⼈类基本以狩猎为⽣,⼸的发明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的
官叫“⼸正”,也称“⼸长”,⼜将官名合⼆为⼀赐他“张”姓。

张挥成了张姓⼈的始祖。

8、孔姓——孔⽗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

微⼦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

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弗⽗何、⽅祀。

⽅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

弗⽗何有曾孙名正考⽗,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名⽗嘉,任⼤司马,后因故被权⾂华督所杀。

这时他的⼉⼦⽊⾦⽗年纪尚⼩,由家⼈抱着逃亡鲁国。

等他长⼤以后,为纪念⽣⽗,便以⽗亲字中的“孔”为姓。

⽊⾦⽗的⼦孙在鲁国⼜传了4代,便⽣下了孔⼦。

9、徐姓——徐若⽊
徐若⽊,伯益之⼦。

伯益曾佐⼤禹治⽔,为禹治⽔成功⽴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赏时,伯益的⼉⼦若⽊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了徐国。

徐若⽊传到三⼗⼆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个诸侯国都⾮常拥戴他。

周天⼦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继续治理徐国。

因若⽊⾸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称为徐⽒。

10、靖姓——单靖公
靖⽒,单靖公之后,以谥为⽒,⼀云,齐⽥⽒之族,靖郭君之后。

”(《⼴韵》四⼗《静》,《通志·⽒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族可谓⼤名⿍⿍!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家族就出了⼆位“伯”和⼋位“公”,数百年间⼆⼗⼏代先后为官,单⽒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朝。

在西周时代,“公·侯·伯·⼦·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

单⽒族就成了这⼀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

这⼋位 “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陈姓—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

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

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称陈胡公,所建⽅国亦称陈国,⼦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姓陈。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孙有以国为⽒,即为正宗陈⽒。

12、韩姓——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的雷祖(嫘祖),⽣了青阳和昌意,昌意⼜⽣了颛顼。

《⼭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韩流。

韩流娶淖⼦族的姑娘,⽣⼦颛顼。

颛顼是五帝之⼀。

韩流既是⼈名,也是其所在⽒族的名称。

韩流⽒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族便以韩为姓,第⼀批韩姓⼈由此产⽣。

13、席姓——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领的时候,遇到⼀个⾃称为席⽒的⽼翁,击壤(古代⼀种投掷的游戏)⽽歌。

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

席师就是席⽒的始祖。

14、周⽒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是出⾃姬姓,⽤国名作姓⽒的。

后稷的裔孙古公⽗(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邰迁徙⾄陕西岐⼭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周朝。

平王以后,传⾄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的王族,都被废为庶⼈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

当地⼈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的姓⽒。

15、姚⽒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的舜有⽣于若⽔,居于地丘的后代,因⽣在姚墟,其后⼦孙便以地为⽒,称为姚⽒。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舜继承王位后曾把⾃⼰的两个⼥⼉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
河边。

他们的⼦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

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

传⾄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

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太(泰)伯、仲雍和季历。

⼩⼉⼦季历颇有才⼲,且⽣⼀⼦姬昌(即周⽂王),颇得太王欢⼼,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太泰伯和次⼦仲雍为了让⽗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为⽒,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

飂叔安的⼉⼦董⽗,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

出公⼦齐,⽣伯侨,天⼦封为杨侯,以国为⽒。

”建⽴了杨国。

即晋武公时封次⼦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的受姓始祖。

伯侨之孙突⾷采于⽺⾆,为⽺⾆⼤夫,是为⽺⾆⽒。

公元前514年,晋灭⽺⾆⽒,伯⽯有⼦逃往华⼭仙⾕ ,遂居华阴,称为杨⽒,史称杨⽒正宗。

这⾥先上⼀张神图,⼤家找找看⾃⼰的姓⽒⼤约是从哪⼀⽀发展过来的。

要声明的是,这只是多数姓⽒的发展脉络,⽽不是全部。

祖先为黄帝的姓⽒:
祖先为炎帝的姓⽒:
祖先为伏羲、颛顼、姚舜的姓⽒:
下⾯来说⼀下,为何中国⼈的始祖,姓⽒多为“⼥”字旁。

如姬、姚、姜……
历史上有个学说,是说⽒族社会的早起和中期,是母系社会。

这就是为何始祖姓⽒都带⼥字旁,似乎可以间接证明母系⽒族的存在:
可为什么⼜会发展出不同的⼥字旁姓⽒呢?
我们知道,原始⼈⼀定会聚集在有⽔的地⽅,因为没⽔就会渴死。

这个河/湖叫什么名字,往往取决于⼤家约定成熟的叫法。

有的部落聚集在jiang⽔旁,有的部落聚集在ji⽔旁。

⼥性⼿艺好,为部落固定⼈⼝,男性为⾛婚,⼥性才是部落主⼒军。

因此姓⽒为⼥,⽽⼜有不同。

jiang⽔旁的孩⼦,都姓jiang,ji⽔旁的孩⼦,都姓ji。

⼤家也知道了,这就是后来⽂字形成以后,姜和姬的写法。

⼤家还知道,部落的⼈⼝是越⽣越多,就不得不往外迁。

在迁徙过程中,中国⼈慢慢过渡到了⽗系⽒族时代,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字旁的始祖为何都是男性的原因。

迁徙到不同的,适合⽣存的地⽅,⼤家都姓姬,这⼤⽚⼤⽚的地⽅所有⼈都姓姬/姜/姚,同族不同地⽅的⼈,⼜怎么区分呢?对了,根据职业和地域等特质的不同,进⾏划分。

⽐⽅说你是射箭的,你就是姬姓张⽒。

⽐⽅说你是糊篱笆的,你就是姬姓樊⽒。

你当史官,你就是史⽒。

你是杀猪的,那你就是屠⽒。

你姓姜,但你在魏地呆久了,你就是姜姓魏⽒。

姓姜的太多了,有的住东郭,那就是东郭⽒,东郭⽒的后代,代表⼈物有东郭顺⼦和东郭先⽣;有的住西门,那就是西门⽒,西门⽒的后代,代表⼈物有西门豹和西门庆。

黄帝击败炎帝部落,并了蚩尤部落,天下归于⼀统,主要姓⽒都是这统⼀国度⾥出来的,因此⼤家也被叫做炎黄⼦孙。

到了秦汉,姓、⽒就混起来叫了,统称姓⽒。

秦朝灭了六国,六国原著居民和诸侯⼦弟,就继续以该国为姓,于是,我们见到齐、楚、秦、韩、赵、魏、韩,在中国都是⼤姓。

还有各种诸侯国,林林总总不下⼀百个。

如吴、蔡、曹、卫、刘、单、晋、许、吕、纪、宋、邓、杨等等等等。

⾄于“王”这个姓,是诸侯王灭国以后,往往以⾃⼰的爵位“王”为姓⽒。

不过你姓王,始祖不⼀定肯定就是这种原因姓王,也有可能是被赐姓或始祖改姓。

历史上,还有复姓改单姓、异族改姓(如史姓很早就有,但唐代阿史那有改姓史的,⾦姓也很早就有,但清代爱新觉罗有改姓⾦的)等等复杂的情况,不可⼀概⽽论,但基本的脉络就是这样的。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了,⼤家⼤略看看⾃⼰的始祖来⾃哪⾥吧!
61评论
⽼陈162039036 书评⼈04-26 15:22
30赞

我姓陈,我知道陈姓的由来。

出⾃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

周武王将长⼥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带),辖地最⼤时达⼗四⾢,⼤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部分。

从胡公受封⾄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

陈亡后,陈的分⽀仕齐的陈公⼦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代齐。

陈姓出⾃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

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建⽴了“陈国”。

⼦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15评论
⼩台农芒02-12 12:29
133赞

杨姓,中华姓⽒之⼀,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主要源⾃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

⾄2015年2⽉,杨姓总⼈⼝约有4270万,是中国⼈⼝第6⼤姓。

其中,四川杨姓⼈⼝约有380万,是杨姓第⼀⼤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和“昜”组成。

“⽊”指扶桑,也称杨树,⽣长在东⽅⼤海上的汤⾕(在今连云港云合⼭),“昜”古同“阳”,是“⽇升汤⾕”的形象描写。

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的杨⽒族,由此产⽣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

64评论
⼆聪02-10 15:00
219赞

王姓,中华姓⽒之⼀,主要源⾃姬姓、⼦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1、源出姬姓。

周灵王之⼦太⼦晋,也称王⼦晋和王⼦侨,因值谏⽽被废为平民。

其⼦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族⼈遂以王为⽒。

先秦时期,这⽀王姓⼀直活跃于河南洛阳⼀带,秦末汉初,王离之⼦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东琅
琊、⼭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

周武王之弟毕公⾼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分晋国。

秦灭魏后,后裔魏⽆忌之孙魏卑⼦逃⼊⼭东泰⼭,汉初,魏卑⼦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

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

周平王在位51年,太⼦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继位,但姬⾚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

姬⾚出奔晋国,⼦孙以其曾为王者⽽改姓王。

⼀直到唐朝,这⽀姬姓王⼀直⽣活在⼭西临猗⼀带,史称河东猗⽒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

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

其封地虽⼩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

国亡之后,⼦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

2、源出⼦姓。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道,⽐⼲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孙因为⽐⼲原是王⼦,就以王为⽒。

从先秦⾄汉唐,⼦姓王⽒⼀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肃、⼭东、河北和⼭西等地。

3、源出妫姓。

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

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

秦灭齐后,齐王⽥建之⼦⽥升、⽥桓由⽥姓改为王姓。

这⽀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汉朝王莽就源⾃此⽀王姓。

4、源出燕国太⼦丹之后。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新朝称帝。

燕太⼦丹⽞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

5、出⾃少数民族改姓。

王姓⼤家族中融⼊了⼤量的外族的⾎液,外族⽤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西羌钳⽿⽒族,南北朝时⾼丽⼈,鲜卑族⼈,隋唐时⽉⽒⼈,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族,契丹⼈,⾦朝时⼥真⼈,北宋时西夏党项⼈,元朝时蒙古⼈,清朝时满洲⼈等。

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

我国北⽅地区多王姓与北⽅民族改⽤汉姓时优先使⽤王姓有密切关系。

185评论
时过境迁6071821908 02-03 17:21
427赞

张姓,出⾃中国历史上最⼤的黄帝的姓⽒——姫。

祖先是少昊青阳⽒第五⼦,任主管制造⼸⽮的⼸正,故赐姓张,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是⼸⽮的发明者。

后世张姓有汉留侯张良遇道家⾼⼈黄⽯公授书,在平定天下后⼜勤修道法,轻⾝⽻化,得道升仙。

民间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切祥和,平安⽆事。

直到后来诸神之间开始争⽃,三界战乱不断,⼈间荒淫⽆度,太⽩⾦星因此来到凡间,寻找⼀位品德兼备的⼈才来做三界⼤帝。

太⽩⾦星化⾝为乞丐,来到了张家湾,发现了为⼈慈善、有管理能⼒的张友⼈。

于是决定将张友⼈带回天庭,众神纷纷推崇,张友⼈做了⽟皇⼤帝。

但是在古⼈的眼中,⽟皇⼤帝也就是⽼天爷的形,颇有意思。

随着历史的发展,张姓从汉朝起,⼈才风起云涌,形成了名门旺族体系,使同姓⼈⼝⼤量增加。

姫姓的另⼀⽀,感觉⾃⼰的⼒量强⼤起来了,就决定改下⾃⼰族⼈的姓⽒为王,寓意⾃⼰的⼒量强⼤,⽽这⽀⼩分队也并没有让⼈失望,⼈才辈出。

408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