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近代科学界的拓荒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竺可桢——近代科学界的拓荒者
竺可桢被誉为现代中国科学之父,生于清朝末年,死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他在
长达五十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竺可桢的生平和他的科学成就入手,探析他是如何成为近代中国的科学界拓荒者。
一、生平
竺可桢于1890年3月9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小聪明
好学,学习成绩优异,年仅13岁就考入北京清华预科,之后考入北洋大学早期制
造业系。
1912年,他成功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电力工程。
在美国读书期间,他广泛涉猎各类科学知识,深刻研究了电磁场和光的物理性质,以及气体动力学等领域的前沿内容。
1920年,竺可桢回国后,在北洋大学工学院担任助教,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1923年,他与合作者共同发起了中国第一次天文观测活动,成功测定了北京时间
的误差,并开展了天文教育和普及活动。
1930年,竺可桢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会长,创办了《物理学报》,并在“电磁场”和“光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
1940年,竺可桢被任命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并在这个职务上坚持接受日益增长的学术挑战,为培养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竺可桢跟
随北平大学迁至南京,任校长助理。
1952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界的领导人之一。
直至逝世,他依然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追求卓越的科研成就和理想的学术成果。
二、科学成就
竺可桢对现代化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完善是他在科学领域成功的关键。
他对电
磁场和光的物理性质的深入研究和创新理念,使他成为当时中国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不局限于学术研究,也将科学研究的成果用于实际应用中。
例如,他在
1926年完成了自主研发的薄膜光学设备,为国内光学制造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
气象学方面,他提出了“大气环流层模式”理论,使中国气象学有了长足发展。
竺可桢还关注教育改革问题,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他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流的物理系和教育教学体系。
他还关注国际学术合作,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成果,并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在国际会议上,他大力倡导了科学工作者应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和贡献于人类的精神。
三、影响
竺可桢对近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科学
界的尊重和认可。
他的科学成就也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作为科学家,他关注基础知识的探究和科技创新的实践,在推动科学发展和国
家工业化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理性进程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巨大促进作用。
作为教育家,他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工作,以提高知识和人才的水平为目的,广
泛开展了教育事业的课程改革和教育理念转变。
作为外交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极力推动中外科学家之间的交
流和合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竺可桢的生平事迹,表明,他的追求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良心和思想的创新,
更是让中国恢复到适应世界先进水平科学技术与经济产品水平的历程中起着巨大帮助作用。
总结
竺可桢是近代中国的科学界拓荒者,他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的推广,开拓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道路。
他的成果对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受到全世界科学家尊重和认可的中国科技代表人物
之一。
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一股力量,他的事迹在历史长河中将闪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