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8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800字
第1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800字左右
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于是乎,原来作业不做的学生做作业了,原来上学迟到的学生再也不迟到了,原来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变得文质彬彬了,原来的小霸王成了“红花少年”……总之,再怎么恶劣的学生都被感化了,要求上进了,然后不用多长时间——多则一两个月,少则一两个礼拜,那些原来屡教不改,家长无能为力,教师头痛不已的后进生就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了,甚至一跃为优秀生。

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这是多么的可喜可贺啊!这是我们教师的成功,我们教育的骄傲。

读了米老师的“阿q精神”可休矣,我也在思索同样的问题,教育真的如此简单吗?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寻找教育成功的案例,可却少有人去真正思考成功的背后,难道真的只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吗?我想*是否定的。

没有教师的爱,一切都无从谈起,成功的背后隐藏了太多默默无闻的爱。

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要不要撤掉她的课代表职务?”,里面讲到一个自告奋勇,却毛病重出的语文课代表,看到这里我感受颇深,因为我的语文课代表就是如此,我也正在考虑要不要撤掉她的课代表职务。

听了王晓春老师的见解,我却又从心底对这个我所谓头疼的课代表产生了深深的愧疚。

王晓春老师说,不要动不动就把小干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800字
那一个个案例告诉我教育智慧的重要*以及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对学生的研究。

遇到问题首先要想为什么,再想应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就盲目采取教育行为,效果是不大好的,有可能还会造成反效果。

我听过很多专家的演讲,一直认为作为老师爱心是最重要的,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就能教好学生,能解决很多问题,而学生
屡教不改则被我认为是我自己的原因,我认为自己没有做好。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找到一样与爱同等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智慧。

现在的教育缺的似乎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如书中举的例: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了解他,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经过长期努力他们师生关系亲密了,该生的学习也有了明显地进步。

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这位老师觉得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可能很多老师都是这么想的,也包括我。

经过王老师的点评,我才知道学习不起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

学习的重要*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后感800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中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没有满天飞的教育口号,有的只是王晓春老师对一个个教育案例的点评,有的甚至没有给出完美的结局,但它依然那吸引着我。

因为它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学生上课不听讲,课间的安全也是一再强调,但似乎不见效果,有的孩子甚至是屡教屡犯。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尽各种办法,用爱去感化孩子,但这些却都收效甚微。

读了王老师这本书,我这才恍然大悟,面对这样的事情我所充当的只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而不是一个研究者。

王老师的第一篇教育案例的题目就叫做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

是的,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工作中,似乎我有的只是爱心,对于智慧就有所欠缺。

“用爱去感化孩子”、“爱的力量是很大的”对于这样的话语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对于“爱的力量”我却感到是那么的渺小。

就像王老师说的“光有爱心和耐心可能是一个好人,但未必能
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爱心和耐心是感*的,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我们还需要理*,需要智慧。

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作文
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书中是王老师对100个教育案例的点评。

当我翻看目录时,那一句句经常萦绕在耳旁的话出现在我的眼前。

“他硬是不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怎么办”“学生对我出言不逊”……这些不都是我们为之烦恼的问题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想从中寻找*。

一口气读完这部书,我却没有找到我要的*。

我只是觉得,王老师真是位有责任心,充满智慧的老师。

针对每个案例,他总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病因。

然后对症下*。

在工作中,他总是做到一个“勤”字。

他勤观察、勤思考、勤于问、勤于学。

这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做到的。

可是在教育中,光有责任心,还远远不够。

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他就会认真从你的教诲吗?我们知道,学生的行为是反复无常的。

要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到底还需要什么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一直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中,成为学生眼中独具魅力的老师呢?
我再次翻开这部书,仔细研读,我不禁深深为王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折服。

做表面功夫谁不会,但只有像王老师那样真正去热爱教育事业,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才能成为一名魅力老师吧!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要有外表的魅力。

外表是学生接触教师的最直观的一面。

仪态举止端庄大方,学生自然赏心悦目。

你每天面带微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范文
专家王晓春老师曾用“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作为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位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
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有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课落下了,我会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找解决办法。

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

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们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

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

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

这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

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学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多*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学生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一年级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一本好书就象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我们许多启示,有时甚至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无疑《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就是这样一本指导教育的好书。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情感和身体的关心”。

这一观点正好与王晓春老师的“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吻合。

一个个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可是一经王晓春老师深入独到的精辟点评后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也给我们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仅有师爱和教育教学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智慧更应体现出独特的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读了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晓春老师的那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

凡事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刨根问底。

面对问题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态度,而是积极地捕捉问题的相关信息,查找原因,深入分析,科学地解决并追踪关心教育效果。

例如:案例6的《爬树风波》讲的是一个刚被老师禁止爬树的学生,在片刻之后,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说他又在爬树。

这样的“顶风作案”会让许多教师不加分析地贸然站到孩子的对立面去,而且多次如此“导向”,让孩子索*和老师对立起来,最后让事情僵化。

王晓春老师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制造敌人”。

王晓春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优秀范文
初次读到这个名为《教育也是很顽强的》的教育案例,我的震动很大,感触也很深。

故事说的是一位调皮的男生无视老师的提醒,不停地扮鬼脸逗同学,后来因为不服老师请他站起来听课冲出了教室,教师也随之追出了教室。

接下来,师生二人在*场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击赛。

结果是教师用他最后一把力气抓住了他的学生,学生的眼泪夺眶而出,搀扶着老师走回办公室……
事后,故事中的老师说,他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育也是很顽强的;当教育充盈着决不放弃的毅力时,它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我很钦佩这位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同时也牢牢记住了他讲的话。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育问题无小事,要反复抓,抓反复”,虽然朴素通俗,却和这位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问题就急躁,遇到失败就丧气,稍不如意就埋怨……工作毫无乐趣而言,每天疲于奔命而已!其实,只要换一种思维的方式,稍稍改变一下自己,我们就能做一位真正顽强的教师,目标始终如一,信念始终坚定,做事随机应变。

面对学生的问题,不做机械简单的回应者,而做机敏的决策者。

一个真正顽强的教师,在战略上是执着的,目标始终如一,百折不回。

但是在战术上,他肯定是灵活的,这种办法不行,就换另一种办法,他办法很多。

假如用某种办法多次碰钉子仍然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900字
今年暑假我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书中各个案例都能让我感受到是真实的真人真事。

每每看完一个案例的时候都会激起我的一个回忆,点评更是指引我这样年轻教师工作的方向。

收获颇多,重点谈以下几点。

一、遇事多发现、多研究。

全书读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

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

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

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成了我的首要难题。

”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再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

可见,遇到情况,多分析,少片面,才是智慧的老师。

二、教育需要更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后感2000字
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王晓春老师著作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这本书收集了100个小学教育案例分别从“教师问题、学生问
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进行点评和剖析。

此书案例扣人心弦,王老师的点评独特,读后让我如醍醐灌顶,感触颇深。

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说实在话,我是一边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一边进行反思的。

因为书中的案例如此真实,它们就存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很多时候我也有遇到过与书中案例类似的情况。

我在想自己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是不是明智的措施呢?
我教现在的班级已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了。

对这班孩子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有一个叫做“詹俊烨”的小男孩,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个小男孩在开学没几天就已经被全班同学甚至于学校领导认识了。

主要是因为他的纪律问题。

那时他几乎是我们班课堂纪律最不好的学生。

这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表现很好动,活跃,手脚不协调。

就是满堂跑的那种。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很积极举手发言,但往往回答不到点子上。

语言表达不清晰。

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起来稍微有点困难。

每天其他同学都会在我跟前投诉他,说老师詹俊烨又怎么怎么了。

有时候甚至不是他的错,其他同学也会把矛头指向他。

然而他却什么都不跟老师说。

就算有其他男生欺负他,他也是只会在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650字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可*作*,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
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

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
未完,继续阅读 >
投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