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柏混交林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9卷第4期2022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9 No 4
Dec ,
2022
doi:
10.13428/j.cnki.fjlk.2022.04.011福建柏混交林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
苏宝川
(泉州市国有林场发展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于2020年10月,
在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以5种福建柏混交林幼林(T1
:2018年营造的7福建柏2红锥1桉树混交林、
T2
:2018年营造的7福建柏2杉木1桉树混交林、T3
:2019年营造的4福建柏4刨花楠2杉木混交林、T4
:2018年营造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T5
:2019年营造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福建柏生长、单株生物量
及各构件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福建柏混交林营建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2018年营造的7福建柏2杉木1桉树混交林的福建柏地径、树高、冠幅、根幅、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等形态生长指标在所有处理中最大,分
别为3 84cm、
2 58m、1 01m、68 83cm、0 68kg、1 13kg、0 41kg、2 26kg,根深、枝生物量也相对较大;2019年营造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的福建柏地径、树高、冠幅、根幅、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等形态生长指标在所有处理中最小,分别为2 63cm、1 16m、0 61m、20 33cm、0 19kg、0 15kg、0 07kg、0 26kg,根深也相对较小。
对福建柏13个生长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5种试验处理的福建柏生长性状及质量由高到低为:T2
>T4
>T1
>T3
>T5。
关键词:福建柏;
混交林;形态指标;生物量;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791 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
2022)04-0059-05StudyonGrowthandBiomassDistributionPatternsofYoungForestsinFokieniahodginsii
MixedForests
SUBaochuan
(
QuanzhouState ownedForestFarmDevelopmentCenter,Quanzhou362000,Fujian,China)Abstract:Taking5treatmentsofyoung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s(T1
(7Fokieniahodginsii,2Castanopsishystrixand1Euca lyptusrobustamixedforestbuiltin2018),T2
(7Fokieniahodginsii,2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1Eucalyptusrobustamixedfor estbuiltin2018),T3
(4Fokieniahodginsii,4Machiluspauhoiand2Cunninghamialanceolatamixedforestbuiltin2019),
T4
(4Fokieniahodginsii,4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2Castanopsishystrixmixedforestbuiltin2018),
T5
(4Fokieniahodginsii,4Cun ninghamialanceolataand2Castanopsishystrixmixedforestbuiltin2019))astheresearchobjectsinOctober2020andAnxiFeng tianNationalForestFarmofFujianProvince,thegrowthofFokieniahodginsii,theindividualbiomassanditscomponentbiomassof5
treatmentswerecomparedinordertoprovidescientific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 Theresultsshowedthatthemorphologicalgrowthindexessuchasgrounddiameter,treeheight,crownwidth,rootwidth,leafbiomass,
stembio mass,
rootbiomassandsingleplantbiomassof7Fokieniahodginsii,
2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1Eucalyptusrobustamixedfor
estbuiltin2018werethelargestamongalltreatments,
whichwere3 84cm,2 58m,1 01m,68 83cm,
0 68kg,1 13kg,0 41kg
and2 26kgrespectively,andtherootdepthandbranchbiomasswerealsorelativelylarge Thegrounddiameter,treeheight,crown
width,
rootwidth,leafbiomass,stembiomass,rootbiomassandsingleplantbiomassof4Fokieniahodginsii,4Cunninghamialanceo lataand2Castanopsishystrixmixedforestbuiltin2019werethesmallestamongalltreatments,
whichwere2 63cm,1 16m,0 61m,20 33cm,0 19kg,0 15kg,0 07kgand0 26kgrespectively,andtherootdepthwasalsorelativelysmall Throughthe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of13growthindexesofFokieniahodginsii,
thegrowthcharactersandqualityofFokieniahodginsiiinfiveexperi mentaltreatmentsareT2
,T4
,T1
,T3
andT5
fromhightolow Keywords:Fokieniahodginsiimixedforests;morphologicalgrowth;biomass;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
高效混交林的营造和培育是当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倡阔叶树种、乡土树种等与珍贵树种的多树种发展,依据树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与立地质量等多种元素营建复层混交林[1-2
]。
我国成功
收稿日期:2022-03-01;修回日期:2022-08-19
作者简介:苏宝川(1969—)
,男,泉州市国有林场发展中心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林木良种繁育、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E mail:248985279@qq com。
福建林业科技第49卷·06·
的针阔混交林培育实践经验表明,杉木、火力楠、红锥、桉树、刨花楠等优良针阔叶用材树种,通过合理的混交模式,能消除针叶纯林的弊端、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立地质量以及在促进林分的稳定、抑制病虫害、水土保持、森林防火和景观效果等方面均优于针叶纯林[3-10]。
但是由于混交林培育周期较长,大多数混交林还处于试验性阶段,缺乏培育多树种混交的成熟经验,尤其对重点保护的针叶树种与针叶、阔叶树种间的混交研究[11]。
研究表明,营造福建柏纯林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生长效果比混交林差,林木各构件生物量也随之降低,严重影响福建柏林地生产力和林分质量[12-13],保持南方林区福建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持续生产力和稳定性已成为当前林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属柏科(Cupressaceae)福建柏属,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的单型属常绿濒危树种,具有树形优美、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为优良的园林绿化和造林树种,主要分布在越南及中国西南部、南部至东部的海拔350~700m的林地,在我国以福建中部最多[14-15]。
目前已有一些福建柏混交林的造林效果研究,但大多数都集中在接近中龄林及以上林龄混交林的研究[16-18],少有新造混交林生长效益研究,而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系统研究也较少。
本试验选择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的5种福建柏新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福建柏生长、树体生物量及其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福建柏混交林营造和提高林地生产力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25°16′—25°20′N、118°1′—118°57′E),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 5℃,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0℃;年均降水量1800mm,夏季降水较多,年无霜期330d。
土壤为黄红壤,花岗岩成土母质,土层较厚,可达60cm。
林下植被主要有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淡竹叶(Lophatherumgrac ile)、沿阶草(Ophiopogonbodinieri)、杜茎山(Maesajaponica)、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乌毛蕨(Blech numorientale)、菝葜(Smilaxchina)等。
1 2 样地设置
2020年10月,在选取的5种试验林内分别选取15m×15m的标准地各3个,共计15个标准地。
调查福建柏生长相关指标,并记录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立地因子,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地基本情况
处理号树种组成造林年份坡度/(°)坡向坡位海拔/m
T
7福建柏2红锥1桉树201820西南下 2041
T
7福建柏2杉木1桉树201825西南中下2502
T
4福建柏4刨花楠2杉木201927东南中下3063
T
4福建柏4杉木2红锥201828东南下 3244
T
4福建柏4杉木2红锥201920南 下 2825
1 3 指标测定及方法
对选取的5种福建柏新造林的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测量样地内福建柏的树高、地径、冠幅。
选取标准株,连根全部挖取出来,测定根幅、根深,将标准株的叶、枝条、茎干、地下部分分开称取鲜重;再各取样品称取鲜重,然后带回实验室在105℃烘箱杀青15min,80℃下烘干至恒重记录干重,计算标准株各构件生物量(干重)。
高径比=苗高(cm)/地径(cm);冠根比=[叶干质量(g)+茎干质量(g)+枝条干质量(g)]/根干质量(g);苗木质量指数=单株生物量(g)/(高径比+冠根比)[16-18]。
1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MicrosoftExcel2010和SPSS17 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P<0 05),同时采用LSD最小显著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综合评价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第4期苏宝川:福建柏混交林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新造混交林的福建柏生长差异性分析
由表2分析可知,T1
、T2
、T4
的福建柏地径和树高均显著大于T3
和T5
,
且T2
地径和树高在所有处理中均最大,为3 84cm和2 58m;T5
树高和地径均最小,为2 63cm和1 16m;T3
与T5
的福建柏树高存在显著差异。
T2
的福建柏冠幅最大,为1 01m;T5
最小,为0 61m;
T1
、T2
、T3
、T4
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5
与T1
、T3
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5
与T2
、T4
差异显著。
T2
、T4
的福建柏根深相对较大,分别为34 67、41cm,
而T1
、T5
相对较小,分别为25 67、27 33cm;T2
、T3
、T4
相互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
与T5
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T1
、T5
均与T4
差异显著。
T2
的福建柏根幅最大,为68 83cm;T5
的福建柏根幅最小,为20 33cm;T2
与其它试验处理的福建柏根幅差异显著,T1、T3、T4
相互间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新造混交林的福建柏生长差异
处理号
平均地径/cm
平均树高/m平均冠幅/m平均根深/cm
平均根幅/cm
T13 66±0 43a2 11±0 14a0 87±0 06ab25 67±2 33b
25 5±1 44bcT23 84±0 35a2 58±0 08a1 01±0 01a34 67±2 91ab68 83±3 60aT32 68±0 11b1 61±0 13b0 78±0 03ab29 33±1 45ab22 83±1 45bcT43 68±0 59a2 16±0 23a0 97±0 16a41 00±2 08a29 83±1 45bT5
2 63±0 20b
1 16±0 05c
0 61±0 09b
27 33±7 31b
20 33±1 88c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为差异显著,下同。
2 2
不同新造混交林的福建柏生物量分配特征
人工混交林对树种组成、林龄变化的生长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树体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反映
的。
由表3分析可知,T2
的福建柏叶生物量在所有处理中最大,为0 68kg;而T5
最小,为0 19kg;
T2
与其它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
T1
、T3
、T5
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T2
、T4
的福建柏枝生物量相对最大,分别为0 29、0 31kg;T3
最小,低至0 09kg;T1
、T3
、T5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2
与T4
间差异也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T2
的福建柏茎干生物量在所有处理中最大,为1 13kg,而T5
最小,为0 15kg;T2
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T3
与T5
间差异不显著,T3
、T5
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
T2
的福建柏根生物量在所
有处理中最大,为0 41kg,而T5
最小,为0 07kg;T2
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T3
与T5
间差异不显著,T3
、
T5
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T1
、T3
、T4
相互间差异均显著。
T2
的福建柏单株生物量在所有处理中最大,
为2 26kg;而T5
最小,为0 56kg;T2与T1、T4差异均不显著,T2与T3、T5
间差异显著。
表3 不同新造混交林福建柏单株生物量分配特征
kg
试验号
叶生物量
枝生物量茎干生物量根生物量
单株生物量
T10 32±0 09bc0 13±0 08a0 43±0 15a0 17±0 15a1 30±0 12abc
T20 68±0 01a0 29±0 09b1 13±0 40b0 41±0 00b2 26±0 05aT30 13±0 06c0 09±001a0 10±0 01c0 09±0 01c0 42±0 06cT40 42±0 06b0 31±0 03b0 47±0 06a0 27±0 02d1 46±0 05abT5
0 19±0 09c
0 16±0 05a
0 15±0 04c
0 07±0 01c
0 56±0 18bc
2 3
不同新造混交林的福建柏质量指数特征
由于单个指标只体现了林分生长的某个侧面,而林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均衡对林分生长又十分重要,因此,采用多指标的综合指数来反映林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林分质量指数囊括了林分生物量、
树高和地径等参数,是评判林分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19-20
]。
由表4可知,T2
的福建柏高径比最大,
为6 85;而T5
则最小,低至4 41;高径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2
>T3
>T4
>T1
>T5
;T2
与其它处理间差异均显著,T3
与T4
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
T2
的冠根比在所有处理中最大,为11 93;而T1
最低,低至2 34;冠根比大小顺序为:T2
>T5
>T4
>T3
>T1
;不同处理间的福建柏冠根比差异显著。
T1
的福建柏质量指数最大,为0 1652;T3
最小,为0 0431;不同处理福建柏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T1
>T4
>T2
>T5
>
·
16·
福建林业科技第49卷
T3;T1、T2、T3相互间差异不显著,T3与T5间差异也不显著,其它处理间福建柏质量指数差异均显著。
2 4 不同福建柏新造混交林生长状况综合评价对13个生长及苗木质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
析,结果见表5。
由表5可提取3个综合指标,代表13个单项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3个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定义为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其特征值分别为8 800、2 442、1 078,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7 692%、18 783%、8 293%,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4 768%。
由表5~表7可知,以每个主成分对应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其表达式为F=
0 6769F
1+0 1878F
2
+0 0829F
3,
由此表达式可
计算5种试验处理的福建柏生长特性及苗木质量的综合得分值,并得出排名(表7)。
根据综合得分,5种处理的福建柏生长性状及质量由高到低为:T2>T4>T1>T3>T5。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种植的7福建柏2杉木1桉树混交林的福建柏地径、树高、冠幅、根幅、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等形态生长指标均为所有处理中最大,根深、枝生物量也相对较大;而2019年种植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的福建柏地径、树高、冠幅、根幅、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均在所有处理中最小,根深也相对较小;2018年种植的7福建柏2杉木1桉树混交林的福建柏高径比和冠根比在所有处理中最大;
2019年种植的4福建柏4杉木2红锥混交林的福建柏高径比和质量指数在所有处理中相对较
小。
对13个生长及苗木质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5种试验处理的福建柏生长性状及质量由高到低为:7福建柏2杉木1桉树(T2)>4福建柏4杉木2红锥(T4)>7福建柏2红锥1桉树(T1)>4福建柏4刨花楠2杉木(T3)>4福建柏4杉木2红锥(T5)。
表4 不同新造混交林的福建柏苗木质量指数
试验号高径比冠根比质量指数
T
1
5 88±0 42a2 34±0 50a0 1652±0 0575a
T
2
6 85±0 71b11 93±2 56b0 1179±0 0138a
T
3
6 01±0 41c3 74±0 18c0 0431±0 0076b
T
4
5 99±0 44c4 41±0 46d0 1417±0 0069a
T
5
4 41±0 13d6 94±1 61e0 0467±0 0102b表5 主成分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
主成分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
18 80067 69267 692
22 44218 78386 475
31 0788 29394 768
表6 主成分系数
主成分Y1Y2Y3地径0 106 0 138-0 013树高0 110 0 070-0 097冠幅0 107 0 075 0 098根深0 070-0 060 0 706根幅0 096-0 188-0 240叶生物量0 110-0 083-0 070枝生物量0 090-0 091 0 489茎干生物量0 107-0 101-0 211根生物量0 051 0 356-0 098单株生物量0 112-0 022-0 093高径比0 092 0 018-0 138冠根比0 058-0 335-0 163质量指数0 080 0 275-0 011
表7 不同福建柏新造混交林生长状况综合得分值及排名试验号综合指标值
F
1
F
2
F
3
综合得
分值F排名
T
1
0 059 1 472-0 950 0 2383
T
2
1 338-1 000-0 641 0 6651
T
3
-0 847-0 199-0 097-0 6194
T
4
0 545 0 477 1 636 0 5942
T
5
-1 096-0 750 0 052-0 8785
树种组成和混交比例不同表征的森林类型不同,导致林下生物多样性及枯枝落叶组成、储量存在差异,林木根系生长发育和枯枝落叶分解速率也不同,造成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而影响福建柏人工林的生长发育[21-23]。
目前有研究表明[24],福建柏人工林的立地因子影响程度排序为:坡度>坡向>海拔>坡位,因此,福建柏人工林生长受到多种立地因子的综合影响,可选择坡度和坡向作为主导因子。
由于安溪地区福建柏人工林在坡度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坡度对于降水的分配作用直接影响土壤入渗水分,因此坡度作为影响福建柏生长的主导因子之一;不同坡向会导致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到土壤的水热状况,因此坡向也成为其中一个主导因子。
而坡位、海拔的影响不显著主要是·26·
第4期苏宝川:福建柏混交林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
·36·
因为福建柏林分分布的无规律性。
林龄作为指示林木生物量累积的可靠参数,是研究林木生长过程及情况,制定各种经营措施不可缺少的主要参数[25-26]。
由于本研究中各处理存在多种试验条件不同,各处理福建柏生长受到树种组成、混交比例以及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的综合影响,形态指标是评判苗木生长状况最有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
[1]盛炜彤 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 林业科学研究,2018,31(1):1-14
[2]沈国舫,翟明普 混交林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89
[3]李肇锋,黄碧华,郑郁善 福建柏不同混交模式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比较[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35(5):14-20 [4]林欣海 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生长力与生态效能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15(1):120-123
[5]蔡勇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7(2):48-52
[6]洪永辉,林能庆,黄钦忠,等 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分析及混交模式选择[J] 防护林科技,2018(1):1-5 [7]林丽玉 福建柏木荷混交林幼林抚育技术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07(20):115-135
[8]刘雨晖 杉木细叶青冈混交林生物量及林下植物多样性[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8,14(2):104-109
[9]王希群,马履一,林平,等 北京低山油松林、侧柏林、栎林块状镶嵌混交经营模式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164-168
[10]赵寿云 马尾松与几个树种纯林及其混交林生长效果比较[J] 绿色科技,2019(21):83-86
[11]吴道念,李松海,杨紫龙,等 广西南宁阔叶同龄复层混交模式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6,46(5):44-47 [12]郑志征 闽南沿海山地福建柏与木荷不同种植模式对生物量的影响[J] 林业勘察设计,2018,38(4):21-23 [13]王晓艳 福建柏与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20,40(1):19-23
[14]王茜,王成,董建文 福建柏树林环境对小鼠自发行为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5,34(9):2521-2529
[15]杜万光,王成,王茜,等 春季旗山福建柏林内外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10):176-184 [16]楚秀丽,刘青华,范辉华,等 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生长及林分分化[J] 林业科学研究,2014,27(4):445-
453
[17]王青天 福建柏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模式的环境效应与生长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3):126-130 [18]王青天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果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12):162-166
[19]朱海军 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6
[20]潘平平,窦全琴,谢寅峰,等 薄壳山核桃15个家系子代苗期生长和荧光特性比较[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41(3):454-463
[21]陈乾,刘凯,王希贤,等 福建柏混交林主要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0(6):771-780
[22]秦娟,唐心红,杨雪梅 马尾松不同林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3,22(4):598-604
[23]杨嘉麒,邓海燕,张港隆,等 4种混交比例对桉树-红椎人工混交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1,41(11):90-97
[24]刘聘,乔一娜,李静文,等 安溪县福建柏人工林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1,36(2):324-329,358
[25]李秉钧,陈乾,王希贤,等 不同林龄福建柏纯林与混交林生长及养分的差异[J]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4):694-
704
[26]张国飞,岳彩荣,李春干,等 巨尾桉人工林林分因子与林龄的关系模型及样地尺度效应[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17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