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例——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例——⼀种重要的论证⽅法
点例——⼀种重要的论证⽅法

议论⽂中摆事实和讲道理两个⽅⾯,仿佛⼀只鸟的两只翅膀。

两只翅膀都丰满有⼒,鸟才可以升空、⾃由翱翔,⽽其中有⼒的事实,可将作者要论述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更深刻。

可见,在议论⽂写作中,例证是⼀种有⼒的论证⽅法。

但是,如果⽂中叙例过详,就会使语⾔失于罗嗦,⽂章缺少厚重感和深透⼒。

因此,如何使⽂字简洁⽽内容充实,这是写好议论⽂的基础。

本⽂就议论⽂的事实论据的繁简处理、引导学⽣⽤好点例⽅⾯作写探索。

点例⼜叫简例,即⼀句话,或⼀个短语,甚⾄⼀个词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契诃夫说:“简洁是才能的姊妹。

”运⽤点例证明观点,⼀⽅⾯可使笔墨经济,语⾔⼲脆,不拖泥带⽔,同时⼜可以使⽂章避免空乏议论之嫌。

例如1995年上海⾼考语⽂试卷中中《魂兮,归来》⼀⽂,在论及“到底什么是⼈的魂”有这样⼀段论述:
到底什么是⼈的魂?说⽩了就是⼈的某种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这是屈⽼夫⼦的魂;“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阕”,这是岳⼤元帅的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共产党⼈夏明翰的魂”;还有“把有限的⽣命投⼊到⽆限的为⼈民服务中去”,则是雷锋的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我们民族的魂,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滚滚的历史长河,⾛向⽂明,⾛向昌盛。

他们虽然死了,可他们的魂依然活着,成为我们的脊梁。

这段⽂字中的“……,这是……魂”四个句⼦,就是四个点例。

它的笔墨经济,恰到好处,有要⾔不烦的功效。


我指导学⽣使⽤点例时,为了便于掌握,主要把它分为以下⼏种类型:
1、排⽐式(仅限正⾯举例)。

点例⽂字精要,连续使⽤三个以上,会使⽂章⽓势陡增,提⾼说理效果。

例(1)、书是我的精神⽀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做为⼥性的⾃尊;当裴多菲说“若为⾃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做⼈的价值;当孔⼦说“三⼈⾏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我懂得了做⼈的责任。

⽂中所叙简爱、裴多菲、孔⼦、范仲淹四句,即为四个点例。

由于⽂章将四个点例并列运⽤。

排⽐直下,其⽂势犹泄洪冲闸,使“书是我的精神之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这⼀观点突兀⾼起,强劲有⼒。

2、假设式。

议论⽂中⽤于例证的事例分为正反两个⽅⾯,在例举时,可从反⾯假设,加以推理叙述,以增添说理的⼒度。

例(2)诗是诗⼈⼼灵真实感情的流露,诗的光彩是诗⼈思想情操光彩的折射。

试问,屈原没有⼀⽚爱国的⽕热衷肠,能写出囊括宇宙的《天问》吗?杜甫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能够“笔落惊风⾬,诗成泣⿁神”吗?同样,单丁如不参加反对教皇,要求独⽴的⽃争,能写出《神曲》,成为第⼀位现代诗⼈吗?裴多菲如果本⾝不是勇⼠,能够⽤⽣命和鲜⾎谱写出剑与⽕的战歌吗?
上述中有关屈原、杜甫、单丁、裴多菲四个点例,从反⾯扩展表述,既加强了语段的⽓势,⼜强化了事例的论证⼒量。

当然,在运⽤假设式点例时,也可反例正说。

例(3)、历史是⼀⾯镜⼦。

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开⾔路,察纳雅⾔,何⾄于落个⾝
败名裂,葬⾝⽕海的下场呢?假如西楚霸王能虚⼼请教,善取忠⾔,何⾄于落得四⾯楚歌,⾃刎乌江的下场呢?因此,不难看出:不纳⼈⾔者,亡。

3、对⽐式。

例如:某公司拿出九百万元准备聘请⾹港特技演员表演惊险毁车场⾯,论证时,联系与之有鲜明对⽐的事例,
⽤“⼀边……,⼀边……”的格式代⼊,可写成“⼀边,失学⼉童望眼欲穿等待助学⾦的到来;⼀边,烧豪华轿车的特级表演将九百万元付之⼀炬”。

这样,两厢对照,鲜明地点出正⾯事例之“是”什么,反⾯事例之“⾮”所在,从⽽使事例的美与丑,对与错,在对⽐中显得格外分明,给⼈留下深刻的印象。

4、过程式。

例如:社会上某位领导在战争年代如何如何能吃苦,如何如何英雄,建国后有是如何如何堕落腐化,像这样具有过程式的事例,可⽤“昔⽇的功⾂……,⽽今却……”这样的模式代⼊中间,⽤简洁的短语表述即可。

5、反诘式。

例(4)、宇宙之⼤,⽆奇不有,如果要在古今诗坛上找两个亵渎诗的⼩丑,也不是难事,秦桧、阮⼤铖直到汪精卫之流,何尝没有东涂西抹附庸过“风雅”呢?,但他们的那些的东西在⽂学史的天平上究竟有多少分量呢?
例(4)在点到三个⼩丑时,⽤⼀个反问句“何尝没有东涂西抹附庸过‘风雅’呢?”,⼤⼤增强了⽂章的反诘语势,收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运⽤点例,可增添议论⽂语⾔的⽣动性、概括性、鲜明性,可充分展⽰学⽣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好处不少。

但使⽤时还要注意以下⼏点:
1、点例与繁例配合使⽤。

相对点例来⾔,繁例可概述事例中⼈或事的主要过程和结果,⽂字相对多些。

如果有的点例过简,简到只出现⼈名,⼀般可以这样⽤例:繁例⽤在前,点例⽤在后,这样使⽤,可使论据形成由“繁”到“简”的⾏⽂模式,这种论证⽅式既可让读者从繁例中看到⼈或事对观点印证的必然性,有可使读者从点例的众多⼈或事中看到观点的普遍性。

有了必然性和普遍性,观点⾃然牢不可破,⽆懈可击。

例(5)我国现代⽂坛巨星茅盾先⽣,他⼀⽣为党为⼈民⾟勤⼯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

解放前,他在国统区⽤⼿中的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争。

解放后,他更加勤奋⼯作,尽情讴歌⼈民的新⽣活。

他在临终之前,将⾃⼰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颗丹⼼。

茅盾先⽣⾝体⼒⾏了“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常清楚。

历史上这样的⼈太多了,孙中⼭、李⼤钊、周恩来……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称颂。

⽂中的茅盾事例属于繁例,孙中⼭、李⼤钊、周恩来属于点例。

繁例内容对观点“先忧”、“后忧”起具体的论证作⽤,再连⽤的⼏个点例扩⼤了论据容量,这就加强了观点的普遍性,从⽽使⽂章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说理效果。

2、点例与泛例的结合。

泛例指不具体的点明个别⼈物,只是列举⼏中现象或⼏件事。

相对点例⽽⾔,泛例容量⼤,概括⼒强。

使⽤时,⼀般是点例⽤在前,泛例⽤在后。

这样⽤例,可使论据事实论据形成由点到⾯的⾏⽂格局。

“点”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殊性,“⾯”可以揭⽰事物本质的普遍性,⽽者结合,点⾯相称,相映成理。

例(6)⽣命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在如⽔时光⾥炽热的燃烧、蔓延、升华。

在亲情与事业之间,孔繁森选择了事业,满腔热情,⼏番进藏,勤政爱民,感⼈肺腑;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徐虎选择了奉献,为居民排忧解难,始终如⼀,成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

现实⽣活中这样的事还有好多:为了⼭区的孩⼦,青年⼈把⽕热的青春融于⼤⼭的怀抱,去聆听朗朗书⽣;为跨世纪的三峡⼯程,库区百姓舍⼩家顾⼤家,离开了祖
辈耕耘的⼟地;为了⼈民的安全,⼦弟兵不畏洪魔,战天⽃地,⽓贯长虹。

上述⽂字运⽤例证时,先摆出孔繁森、徐虎两个点例,然后泛举了⽣活中三类⼈与事。

这样就巧妙地运⽤了点和⾯相结合的⽅法,以点带⾯,以⾯衬点,⼤⼤增强了⽂章的说理厚度,从⽽使“⽣命在平凡中孕育伟⼤”这⼀论点,雄辩有⼒地出现在读者⾯前。

3、点例与说理相结合。

在篇幅有限的议论⽂中,点例⽤得好,可使论点得到有⼒的⽀撑。

但是使⽤点例时,要注意其和总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要和说理论证相结合,不要仅仅停留在论据的罗列上。

前⾯所归纳的点例的⼏种类型,在第2到第5所举的例⼦中,有的通过改变句式,运⽤假设推论,有的借助固定的表达格式,都很好的注意论证中⼼,做到点例与说理糅为⼀体。

在此,需强调的是排⽐式,在列举完⼀组事例后,或加以归纳总结,或加以引申、拓展,以达材料论证观点的⽬的。

如例(1)可在点例后加
上“总之,每读完⼀本书,我就完成了⼀次⽣命的感悟,我的灵魂不断地得到洗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