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乡怀远诗(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乡怀远诗鉴赏要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
作者常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以此抒发羁旅之思,或思念亲友,或征人思乡之情。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一)思乡(亲)缘由
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闺中孤寂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惆怅、落寞、凄清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心上人或家乡亲人之情。
1.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2.思亲念友
回乡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人见故乡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3.征人思乡
夜上受降城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阵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闺中怀人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己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飧饭!
《古诗十九首》艺术上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是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
汉代末年,士人游宦风气很盛,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或游京师,或谒郡县,以求得一官半职。
这些人就是所谓“游子”。
他们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住,彼此之间难免有伤离怨别的情绪。
这些人的家属就是《行行重行行》中的主人公一类的思妇。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诗入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恩》)——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向《闻王昌龄左适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入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B、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寒怀李白》)
C、孤雁:孤独、思乡、思亲
鸿雁:音信、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总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柳
A、“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
“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B、“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C、“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这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船、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表现“漂泊”之感。
“船”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陪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7.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8.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9.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10.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11.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四)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对写法,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
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菜萸少一人。
后两句作者写自己想象“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3.修辞传情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
4.因梦寄情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6.即事写情 (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7.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更加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8. 衬托渲染
[双调] 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五)精讲实战练习
1、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
③槲(h ):树名,落叶乔木。
④枳(zh ):灌木或小乔木。
驿,指商山驿。
⑤杜陵:地名。
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
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
⑥凫:野鸭。
回塘,曲折的池塘。
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赏析]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
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
“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
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
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
“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
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
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
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例题]
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早行之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古诗鉴赏解题方法归纳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思乡怀人诗专题练习
1、《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2、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的“竟夕”是何意?
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
这时有何感受呢?“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4、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梦”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3、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为什么?
5、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①)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6、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候馆:旅舍。
1、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和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8分)
7、《长安晚秋》(唐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⑴首联中的“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⑵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8、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前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心已驰骋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从月色照出也。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思乡怀人诗强化训练
1.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2.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②,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③,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城隅之上,苏轼知徐州时题名“快哉”。
②刹,寺庙。
③黄华,菊花。
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试简析二者的异同。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
3.落地长安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杂诗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
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4.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5.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
②阳月:指农历十月。
1、颈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2、请指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6.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注释】1、水风:水上之风。
2、摇曳碧云斜:反用江淹《杂体》诗句意其诗曰:“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
7.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8.子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1)颔联最精彩的字是什么?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9.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鉴赏要点部分
1答案:“客行悲故乡”。
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
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梦醒。
2答案:槲叶、枳花是旅途上的景色;回塘凫雁是梦中故乡的景色;旅途荒山凄凉,故乡回塘水暖。
两种景色鲜明对照,表现羁旅愁情和思乡悲情。
专题练习部分
《望月怀远》(张九龄)
1、明确:⑴意境雄浑阔大(海上、明月、天涯)。
呼应题目“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紧扣“望月”字,“天涯共此时”扣住“怀远”。
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
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⑵“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使整个诗句变活了,富有动感。
2、明确: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就会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这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3、明确:⑴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了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可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⑵“怜”应有怜爱之意。
⑶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4、明确:⑴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希望掬一捧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
⑵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吧。
⑶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⑷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秋思(张籍) 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深切的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鹧鸪天(晏几道) 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答案
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①)答案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再一次,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踏莎行(欧阳修)答案
分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借景抒情,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
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
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答: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字或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6分)
《长安晚秋》答案
第一问:
入手:分析诗歌语言(关键词),要注重结合诗意,从三方面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表现景象②;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突出主旨④;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
解:诗中“凄凉”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第二问
入手:分析诗歌形象,要注重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分析诗歌艺术技巧,首先要熟悉常见表现手法。
其次要审清题意,如问“修辞手法”,则必须具体、明确地答出修辞手法;如问“表达技巧”“艺术特色”,则要先考虑修辞手法,再考虑表现手法,后考虑表达方式和谋篇布局;如问“表现手法”,则先要考虑狭义的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再要审清问的是“一种”还是“多种”,是“主要”还是“哪些”。
解:通过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高楼的笛声、半开的紫菊,凋零的红莲等意象,描写了凄冷清远的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
抒发了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触发了诗人的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颔联写仰观,“残星、雁阵与笛声”视听结合,动静相衬;颈联写俯察,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月夜》(杜甫)答案:
前人评价中肯(1分),诗中情景,为月夜所独有。
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而写妻子望月怀夫(1分),久久不眠的情景,运用想象(1分),两地相思,悲苦难言,无限深情流出(1分)。
强化训练部分
1.《梦中作》答案
(1)解说:把握思想感情:1.从末句“酒阑③无奈客思家”可知思乡之情较为明显。
2.根据作者及其所处时代和写作背景,注释①已有详细介绍,可知当时作者被贬谪情绪低落。
3.要注意进行有机整合,对诗意进行准确概括和表达。
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说:中国古诗有情景交融的传统。
1.本诗中秋景凄凉、夜景暗淡,更衬心情愁苦。
2.对仗很工整,前两句“夜凉”对“路暗”、“千山”对“百种”、“月”对“花”;后两句“棋罢”对“酒阑”、“不”对“无”、“人”对“”客、“换世”对“思家”,都十分精巧。
(2)①一句一个场景(四句依次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和酒阑四个不同画面);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
③对仗十分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