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杜甫《遣兴》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昌平202学年高二下期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
遣兴【1】
杜甫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

这首诗写于此时。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

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

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

13. 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3分)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14. 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选项比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明确题干要求,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作答。

【解答】(1)C.“细节描写”错,“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这里没有细节描写,取景宏阔,粗笔勾勒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故选C。

(2)B.(有虚无实)。

故选B。

(3)由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

这首诗写于此时”可知本诗内容与历史有关。

五六两句“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由写景抒情转入叙事抒情,交代诗人飘零异地的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深挚沉痛,表现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羁旅在外,无家可归,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的特殊感受,以小见大由点带面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将个人处境与社会背景联结起来,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结尾两句“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以问答的形式直抒胸臆,沉郁顿挫,人生短
暂,渴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委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
(1)C
(2)B
(3)①“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满眼烽火,到处戎车。

反映出安史之乱中国家衰乱的现实。

②“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战乱中诗人颠沛流离、漂泊流徙。

记录了黎民百姓的生存困境。

【点评】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

(司马迁《屈原列传》)(2)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4)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____,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客至》)
(6)_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7)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

(黄庭坚《登快阁》)(8)杜牧笔下曾繁华无比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在姜夔《扬州慢》中变成“____________”的荒芜,可见战争之残酷。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乘骐骥以驰骋兮(重点字:骋)
(2)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重点字:僮)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重点字:标)
(5)盘飧市远无兼味(重点字:飧)
(6)事不目见耳闻(重点字:闻)
(7)澄江一道月分明(重点字:澄)
(8)尽荠麦青青(重点字:荠)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
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