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发展,问时也包括道德、思想、情感和意向的发展。

2.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
2、加强基础教育,逐步延长普通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与结合;
4、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综合化;
5、成人继续教育的迅猛发展。

3.当代中外教育内容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1、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2、体系的综合化;
3、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4、重视个体差异。

4.试述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

1、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
2、塑造与改造的统;
3、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5.在实施复试教学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在编班时,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人数多少、教室大小以及教师的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

在编班时,要以尽可能地减少各年级之间的相互干扰为原则。

(2)在编排复式班的课表时,要注意安排好直接教学和自学、作业,尽可能使异科目搭配。

(3)培养学生小助手,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例如,协助教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组织班上学生复习、做作业,以及维持课堂秩序等。

(4)注意培养学生从事自动作业的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6.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能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8.简述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9.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1)道德品质教育;(2)政治教育;(3)思想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1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关键因素。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

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

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11.德育为什么把说服教育作为主要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特点在于正面教育,启发自觉,以理服人。

在德育方法体系中,说服教育法是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是由于:
(1)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是不能自发产生的,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才能获得。

(2)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不能强制。

(3)说服教育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而且还能影响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

可见,说服教育法对每个学生都普遍适用,在每一年龄阶段都离不开,而且教育者不论采用哪一种德育方法,都要伴之以说理教育法。

12.教育目的有何重大意义?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要求,其意义在于: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这个中心进行的。

确定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选择教育方法,都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要求。

反之,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必然要以教育目的为标准进行衡量,看教育目的实现状况,所以,教育目的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复杂活动,周期较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有计划和有系统地进行。

因此,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教育目的指导意义和导向功能。

13.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教师劳动手段的重要特点,与其他劳动明显的不同。

这种主体性包含两层意思:
(1)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存在于教师主体本身,即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格等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教师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

(2)教师在使用教材、挂图、模型等这样一些物化的劳动工具时,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过程,将凝聚在其中的智能和情感完全转化为教师主体的东西。

14.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

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要做到以教学为主,首先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使教学有时间上的保证;其次,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教材吸取人类的科学成果,价值高,有严密的学科体系。

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应注意防止不正确倾向的出现。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这一矛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育方针及政策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3)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方向。

教师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有着直接影响;
(4)教师闻道在先,经过专业训练,懂得教育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
16.学生为什么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7.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受许多因素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依据有4点:
(1)学制建立首先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科学不发达,不可能出现技术和专业学校。

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才出现了现代学校体系。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并为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因此,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

每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

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适合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参照和吸收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

18.班级授课制有什么意义?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意义在于: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一个教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几十个学生施教,使学生获得统一的系统的知识,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又能促进学生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19.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

具体来说,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

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立场的人,集中反映在教育目的上。

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统治和地位,根据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使教育按自己的意志施行,千方百计地把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在政治上颁布教育政策和规定办学方向;在经济上通过拨款等方式来控制学校;在思想方面,审定教科书,创办各种书刊杂志,以确保思想上的领导权。

(3)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权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

这种不平等受教育权一般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由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决定。

20.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

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

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

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21.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特点是: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家庭教育不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而是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父母与子女间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情感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运用,不但使子女易于接受,还能受到独有的熏陶和感染。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没有固定的模式,比较自由,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育。

22.我国学制改革应坚持哪几条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首先要使教育内部各级各类学校结构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

其次,要使教育同外部的比例关系合理,把整个学校系统纳入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使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作出科学的宏观预测。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所谓统一性,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有统一的教育目的,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所谓多样性,是指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应具有多层次,多规格的具体培养目标及各种类型的办学形式和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要求。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普及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首先应面向社会对全体成员进行普及教育。

学制系统中,义务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承担普及任务。

其次,考虑提高,培养高一级人才。

总之,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在较长的时期内,教育体系应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稳定性;
在稳定的前提下,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可对学制的某一方面适当做些调整,这就是灵活性。

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把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23.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主任要引导班集体不断前进,必须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为此,班主任要善于不断提出既能振奋学生精神又符合本班实际的班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要选择和培养积极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工作。

使之真正成为班集体的核心。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风是指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气,对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起着支配作用。

班主任要通过讲道理、树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手段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活动是班集体的生命线。

班级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使班集体形成和发展起来。

所以,班主任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吸引广大学生,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24.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有什么重要区别?
25.教师的素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教师的素养是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是职业道德素养。

要求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集体协作精神,并能严格要求自己,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其次是知识素养。

教师在有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的基础上,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还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能力素养是教师素养又一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主要应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

26. 我国普通学校应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
2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会起主导作用?
28.为什么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29.在教学实际中,怎样正确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30.美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美育有三大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正确的审美观是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础。

高尚的审美观使人精神焕发,积极向上,追求卓越。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传授一些美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这方面,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作能力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艺术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

通过这种训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绘画、唱歌、舞蹈和文艺创作等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美。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追求美好的事物,憎恨丑恶现象,使学生思想健康,情趣高雅,“做一个纯粹的人”;在行为上要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朝气蓬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31.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哪些重要区别?
德育与智育不同,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从其任务到活动形式,从教育影响到活动效果,都明显地反映出来,请看下表:
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在历史上,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

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提出培养要求,人才规格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就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总是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育去实现,反过来,就形成对教育的需要。

制定教育目的,就必须根据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具体培养目标,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33.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其意义主要有四点: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34. 教育的两大职能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有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35.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准确地阐发了自觉思维与学习知识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就是启发性原则的来源。

贯彻启发性原则,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为此。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阔视野,活跃学习气氛,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的习惯;最后,教师要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态度,对学习
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36.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德育方法,首先依据的是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选择德育方法要考虑这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德育内容,形成相应的品德能力,以符合总目标的要求;又要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相应的德育方法也不同,以符合具体目标的要求。

其次,选择德育方法要依据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不同,决定采用的德育方法也必然不一样。

比如: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主要运用说服教育法;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则主要运用榜样示范法和陶冶教育法。

最后,选择德育方法还依据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常用榜样示范法,而少用或不用自我教育法。

从个性差异上看,对骄傲自满有虚荣心的学生,奖励应慎重运用;而对懦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应多表扬并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继续进步的勇气和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

37.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班主任要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工作方法。

班主任共有五种主要工作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这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这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要求处理好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目的是步调一致,构成合力。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38. 德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德育任务,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是德育的首要任务。

教育学生拥护中因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立志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校要通过德育为学生奠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正确认识世界,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还有一个建立科学的革命人生观问题。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使学生从小就逐步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

养成诚实、勇敢、谦虚、助人为乐等优秀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一般是由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学校德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德心理因素,并做好品德心理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个性心理的教育工作。

39.怎样评价一堂课?
评价一节课,要看能否达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一般说来,上好课有七点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一堂课要干什么,以什么为中心组织教学,首先决定于教学目的。

(2)内容正确。

这是对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结构合理。

一堂课有它的组成部分和时间分配,组织合理,结构紧凑,一张一弛,要有高度的计划性。

(4)方法恰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

(5)语言艺术。

生动性、准确性和形象性,是对教师的语言的基本要求。

抑扬顿挫,富于情感,带有幽默性,才能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6)板书有序。

字迹要规范化,大方,看得清楚。

板书的内容要突出重点,脉络清晰,过程完整,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7)态度从容自如。

教师教学应当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轻松自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40.德育有哪些途径?
德育有六大途径:
(1)教学。

应当注意,这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