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1编Ⅰ卷考点复习考点5修辞手法复习精练2

合集下载

考点五 修辞、仿写与对联(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五 修辞、仿写与对联(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五修辞、仿写与对联题型:修辞、仿写、对联题型一修辞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____________(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

这里依山傍水,滩地肥美,稻麦两熟。

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____________(保障/保险)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坐落在一片向阳的形状如马蹄的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比较隐蔽,此处西扼太行群山,东临冀中平原,交通便利,易守难攻。

西柏坡(甲)适宜危急时刻向深山转移。

(乙)便于顺利时向城市进军。

西柏坡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才B.既就C.因为所以D.既又(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

②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

③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

④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

⑤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摘自新浪博客)A.①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②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3.(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宝。

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远,或平正或险绝。

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端庄的举止。

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追寻汉字书法唤发的历史厚重和现代典雅,体验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尖心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guī(________)宝拙(________)趣徜(________)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无与伦比”的“伦”与选项中“伦”的意思相同的项是(________)。

A.天伦之乐B.语无伦次C.巧妙绝伦(4)文中运用了拟人、________和________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汉字书法的神韵。

【答案】(1)瑰;zhuō;cháng(2)唤发;焕发(3)C(4)比喻;排比【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瑰宝”:贵重而美丽的珠宝,稀世之珍宝;“拙趣”:用笔用墨自然随意,不弄巧,看似笨拙,实则藏气韵于其中,别具情趣;“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文段中的“唤发”应改为“焕发”。

焕发: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容光焕发的光彩。

(3)C.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含义的理解。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伦,类;“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语无伦次”: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伦次:条理;“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伦,类。

“无与伦比”和“巧妙绝伦”的“伦”意思都是类。

中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第1篇:中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中语文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二6荷塘月*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中考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考点汇总

中考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考点汇总
7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设问法的辨析与作用
9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
整理
中考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考点汇总
为您整理“中考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考点汇总”,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1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排比
2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借代
3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夸张
4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比喻
5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对偶
6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比拟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五章 修辞 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五章   修辞 复习

第五章修辞修辞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积累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准确的各种调整语言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修辞方法。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有如下: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的地方,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甲乙必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集中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相比:他的性格像爸爸。

(2)表示猜度:这支笔像我的。

(3)表示想象:老师一番话,使我好象回到了童年。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渝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像、好象、似、如、仿佛、好比、好似、恰似。

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是、成、成为、成了、变成。

3、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没有比喻词例:(1)露水像珍珠粘在草上。

桃花红似火。

(明喻)(2)党是阳光我是花。

他的头发乱成了鸡窝。

(暗喻)(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喻)比喻和比喻义的区分;比喻义是由比喻修辞用法的固定形式,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意思,跟比喻修辞方法不同,比喻修辞方法是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存在了。

例:(1)鲁迅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用文章唤醒民众追求光明。

“光明”是比喻义,比喻“自由”“平安”“幸福”“进步”,它是个固定的新意。

(2)月亮弯弯像镰刀。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指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亮的形状,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镰刀”的比喻就不存在了。

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人物形象鲜明,使景物形象化,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能是标题醒目动人。

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包括把物当人写(叫拟人),把人当物写(叫拟物),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叫拟物)。

中考语文修辞方法的复习

中考语文修辞方法的复习

中考语文修辞方法的复习修辞方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准备中考语文的同学们,要对常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复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形象修辞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这个比喻用“银铃”来形容笑声,增加了形象感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使表达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大地在微笑”、“风儿轻轻地告诉我”。

3.夸张: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夸张处理,增加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我累得连蜜蜂都能感受到”。

4.括号:用一些有特殊形象的词语进行修饰,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阳光明媚(灿烂),万物生长(蓬勃)”。

二、符号修辞法1.象征:用一个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概念,增强作品的哲理性和深度。

比如:“红灯亮起,象征着危险”、“白鸽代表和平”。

2.比照:将一组事物相比较,以反映其中一种观点或道理。

比如:“红苹果和绿苹果,像是冬天和春天的交汇”。

三、对比修辞法1.对偶:通过对照对比的方式表达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使语言更加鲜明。

比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反复:通过反复的对比,突出其中一种观点或感情色彩。

比如:“我疾奔在黑暗的夜路上,追赶着光明”。

3.省略:通过省略一些极具对比性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我则犹豫不决,止步不前”。

四、排比修辞法1.并列:通过列举多个具备相同特点的事物,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红红的花朵、绿绿的叶子、黄黄的果实”。

2.重复:通过重复一些词语、句子或句型,使表达更为突出。

比如:“我需要勇气,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需要勇气去实现梦想”。

3.省略:通过省略一些极具对比性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山川、爱它的湖泊、爱它的人民”。

五、夸张修辞法1.对景生情: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观,使人产生美好的情感。

中考复习专题:修辞手法【优质PPT】

中考复习专题:修辞手法【优质PPT】

20
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 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 男人眼没闭,她早就看上旁人了。
回民大院的“院长”是个大 妈,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 院里搬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 你还没点着哪,他就炸了。(陆 明生《今昔大院》)
2021/10/10
21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 眼睛。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 翘上天了。
8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 效果主要是赋予 感情,因此使用 时要注意感情真 切自然,用语和 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 又要与人或事物 的情况相协调。 2021/10/10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 的侄子宏儿。
像……
表示举例 5
判断下列比喻是否恰当
运用原则
(1)明净的未名湖犹
1.要贴切
如一面照妖镜。
2.注意创新
(2)他一动不动的呆
3.要通俗、形象 在那里,就像是一把 由生疏到形象 椅子。
由单调到生动 (3)这篇文章的结构 由抽象到具体 十分严密,就像神经
由深奥到浅显
2021/10/10
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
用对偶的修 辞方法,
可以使句子 精炼,富有 表现力。 例如,
(9)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 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 (10)设计者和匠师们生 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2021/10/10
30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排比的修 辞方法,
可以使句 子气势贯 通,增强 句子的表 达效果。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二)一、单选题1.下面诗句没有采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B.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C.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D.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2.选出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A.它的干通常丈把高,像人加工过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B.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

C.才德有如宝石。

D.每一种健全的思想是一颗植物种子的包壳。

3.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惘然”的“惘”按音序查字法查应查“M”;“尴尬”的“尴”按音序查字法应查“G”,笔画共有12画。

B.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句末“。

”应改为“?”)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期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D.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句中的“囊括”使用不当)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比喻)B.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对比)C.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拟人)D.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比喻)5.对下列句子的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老师对“我”的理解和帮助喻为“珍宝”,这样写更加形象生动。

加强了语气,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C.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分析:三个“多么……”构成排比,从孩子的视角谈老师给“我”的帮助,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老师。

D.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分析:反问句,感情深沉含蓄,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限怀念之情。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修辞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修辞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修辞知识点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考点5+修辞手法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考点5+修辞手法

作用
示例和分析
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
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 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 向国门悬。
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 象突出、特点鲜明、文 (陈毅《梅岭三章·其二》)
名称来称呼它。被替代 笔精练、具体生动的效果。分析:例句中的“烽烟”, 借代
的叫作“本体”,替代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 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
及嘲弄的意思,是一 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 “佳肴”是反语,“慈祥”
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鲜明。
实则是“凶恶”,“佳肴”
的修辞方法。
其实是“劣质菜蔬”。

常见修辞
修辞
特征
作用
示例和分析
又叫“移觉”,就是在 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 将本来表示甲 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感觉的词语移 通感 将人的听觉、视觉、嗅 用来表示乙感 觉、味觉、触觉等不同 觉,使意象更 感觉互相沟通、交错, 为生动新奇。 彼此挪移转换。
本来不具备人动作
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达出作者的情
和感情的事物变成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
感,使读者感
拟人 和人一样具有动作
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
到所描写的物
和感情的样子,赋
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
体活泼亲切又
予事物以人的行为
叫声的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
立体可见。
特点。

常见修辞
修辞
特征
用字数相等、结构
相同、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来 对偶
表达两个相对应或
相近或意思相同的
修辞手法。
作用
可以使文章具有 形式美,显得整 齐美观,同时吟 诵时也具有音韵 和谐之美。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必考修辞手法大全》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必考修辞手法大全》精讲精练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 ,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 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 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 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 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 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 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司马法》
得更严密、更透彻。
4.注意:一般说来,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 关系,但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 ,这时要注意它们的排列顺序。
例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 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 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 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对偶
1.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 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4.运用时注意问题: ⑴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 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⑵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⑶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 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 使用夸张的修辞。
排比
1.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密切相关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唱出心中喜悦。
对偶
(6)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5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仿写(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5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仿写(含答案)

专题五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仿写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湖南衡阳)根据上下文,仿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

船山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衡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中秋夜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2.(2022陕西)请用一组排比句完成演讲稿的开头部分。

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千秋太史公,精神永流传”。

今天,他的精神依然激励我们奋勇前行!链接资料《史记》在描绘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勇于革新,敢于革命;忧国,爱国……司马迁曾写下自己身处逆境的思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若选择功业未竟而死,则“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只有发愤图强,完成《史记》,才能不负太史令立言之志!(摘编自张新科《“千秋太史公”司马迁》) 3.(2021湖南郴州)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补出下联末尾三个字。

材料一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迫于严峻形势放弃汝城县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经过汝城县文明乡(当时叫文明司)的沙洲村。

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农民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四人睡在一起,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红军的一条被子。

第二天临走时,为感谢徐解秀,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

徐解秀后来回忆说:“虽然那时候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材料二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力争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谋划乡村振兴快速发展之路,让百万乡村的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上联:岁月沧桑半条被子铸经典下联:党恩浩荡百万乡村4.(2021内蒙古包头)参照下面小诗的表达形式,仿写一首小诗。

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修辞手法专题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修辞手法专题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修辞手法专题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巧妙精彩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语句亮丽夺目。

修辞手法,多出赏析题,首先要注意区别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比喻是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不同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同学们赏析修辞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阅读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现在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常考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比喻含义:比喻就是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分类: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1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月光如流水一般……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二)拟人含义: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成功与否,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作用:作者用第二人称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赋予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

分类:拟人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

例如:(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2例如:老师在讲课,他竖起耳朵听。

(三)排比含义:在一个句子中同时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届中考语文修辞专题复习

届中考语文修辞专题复习

届中考语文修辞专题复习随着中考的临近,语文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语文学科中的修辞学是其中的重点,也是中考命题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在修辞学中,有许多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技巧,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好。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比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通过明喻或暗喻,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从而产生一种联想或意象。

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这个比喻就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的眼睛的特征,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的形象。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和行为,如“风儿吹过,树林里响起了欢快的歌声。

”这句话中的“风儿”和“欢快的歌声”都是拟人。

2. 排比和对偶排比就是将同一类别的东西或事物排列在一起,用同样的方式表达。

例如:“这个国家富可敌国,人文景观美不胜收,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对偶则是把两个相对矛盾、对立的词、短语、句子等并列在一起,起到强化、对比的效果。

比如:“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 夸张和反问夸张就是在表达某种情感时使用过分渲染的语言手段。

如:“她的眼睛大得像溜滑梯。

”反问则是在表达的时候,先提问题,后作回答。

例如,“难道我们不该对生命有敬畏的心吗?”4. 比较和照应比较是将两个事物相互比较,从而来强调某些特征。

例如:“她的眼睛像深潭一样,清澈婉转。

”照应则是在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构成了互相呼应的关系,这样做可以达到强调和对比的效果。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常考修辞题型1. 辨析题要求辨析某种修辞手法与其他语言现象的关系,强调某种修辞手法在语言中的特殊作用。

例题:下列各句有修辞手法,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藤蔓缠绕着树干,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花架。

C. 微雨潇潇,荷花上雨点单单。

D. 月亮像一面银盘悬在黑夜的天空中。

解析:选B。

“自然现象”是不属于修辞的。

2. 改错题这类题主要根据修辞手法的用法来检验学生是否对它们有所掌握。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5 修辞手法-高频考点精讲热点题型精练(原卷解析版)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5 修辞手法-高频考点精讲热点题型精练(原卷解析版)

专题05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的运用【高频考点精讲】(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热点题型精练】1.(2020•高安市二模)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2020•朝阳)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不可wéi背的原则,否则,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

今天的一些人就视尊严为敝履,执拗于强权,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缘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

高贵者绝不空有健全的躯壳,他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安老怀少,给人以温暖,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wéi(________)背执拗(________)躯壳(________)(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安老怀少”在文中的意思应为________ 。

(4)最后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违;niù;qiào(2)振撼;震撼(3)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4)比喻;反问【解析】【分析】(1)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拗”“壳”的读音。

“壳”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qiào”。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震撼:是指土地剧烈摇动、震动;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摇动人的心灵。

(3)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安老怀少:指为人处世的美德,意思是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4)结合“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分析得出,采用了比喻修辞。

“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采用了反问修辞。

中考语文修辞基础整理含训练题和答案.doc

中考语文修辞基础整理含训练题和答案.doc

修辞一、考点概览1.正确辨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2.能理解并品析常见的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3.能依据要求仿用或独立运用某种修辞。

二、题型例举1. 【辽宁卷】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

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参考答案】 C2.【长沙卷】“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答:【试题分析】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参考答案】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 ( 答到意思即可 )3. 【杭州卷】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五修辞手法,真题回放【真题1】(2016宜宾中考)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白日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愁”比作无边无际的流水,喻指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使事物特点更突出,形象鲜明,语言优美。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了花、鸟人的感情,深沉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解析】D项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是对偶句子。

【答案】D【真题2】(2015宜宾中考)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排比)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喻、对偶)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设问)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解析】A.没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方法。

【答案】B【真题3】(2015宜宾中考)根据《西游记》《水浒》《童年》《简·爱》拟写的下联不准确的一项是(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A.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B.一丈青胆大心细赛英豪C.格列佛千辛万苦度童年D.夏洛蒂妙手慧心著经典【解析】C项中格列佛不是这四部名著里的人物。

【答案】C【真题4】(2014宜宾中考)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安东尼奥对冷酷凶狠的夏洛克的愤怒。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解析】C.“设问”错,应为“反问”。

【答案】C,知识举要一、初中常用修辞及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是将复杂的事物比喻得简单形象,而不是反过来。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秋天的原野变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油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青春,是用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是用不灭的希望编织的彩虹;是用执著的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

(3)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4)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她的样貌像极了她姐姐。

(同类比较)他铁青着脸,好像哭过了一样。

(表示猜测)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表示想象)这个时代有很多人堪称青少年学习的楷模,像孙家栋、支月英、梁益建等。

(表示列举)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把甲物当乙物)。

例如(把人当物来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例如(把甲物当乙物):火山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比拟的修辞,将……拟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留下了……的印象或感受,表达了……的情感。

3.夸张:(1)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

例如:他现在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②缩小夸张。

例如:抬头望见巴掌大的天。

③超前夸张。

例如:李医生医术高明,给人看病,药方还没开,病就好了三成。

(3)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答题模式一般为:引用了夸张的手法,把……夸大(或缩小)为……,鲜明地突出了……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4.对比:(1)对比的特点:也称“对照”。

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形成对照。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对比的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显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对比,将……与……作比较,鲜明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排比:(1)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

例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②句子排比。

例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句子的气势,突出强调了……的主题,更加深刻地表达了……的情感。

6.反问:(1)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答在问中”,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难道会有人说这事是对的?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3)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反问,使表达感情色彩更加鲜明突出。

7.设问:(1)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2)设问的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设问,启发读者思考,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强调了……的主旨或情感。

8.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标志代本体。

例如:对面走来几个红领巾。

③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④绰号代本人。

例如:“小黑熊”,去烧火!⑤专名代泛称。

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⑥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⑦部分代整体。

例如:小钢牙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运用借代,以……代……,达到……的效果,使形象更加突出、鲜明、生动。

(4)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9.对偶:(1)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2)对偶的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4)对联常识:对联又称对子、春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

其特点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一般仄声收尾为上联,贴在右边;平声收尾为下联,贴在左边。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下联字数相同、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

上联“耳”为仄声,下联“心”为平声,平仄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