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案例分析26

合集下载

观察物体课例分析报告

观察物体课例分析报告

观察物体课例分析报告《观察物体》课例分析报告一、小组成员:王爱民卢建国杨国山张向伟吴宇辉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内容。

关于《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安排。

二年级(上册)教材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那时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深入学习“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学习运用平面图表示看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并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知道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多面观察,不能只从一个面观察。

三、上课班级基本情况:该班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很敏感,而且较易接受,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认知,上课时学生兴趣浓厚。

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学生概括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思维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思维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体系。

本节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实践,从而乐于探究,追求知识。

四、上课准备情况:准备了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感知,课前做足准备。

五、上课情况:1、学生学习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长方体、球等物体的观察活动,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全班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观察和学习中,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感受到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资源应用情况:本课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同时准备了许多简单的立体图形,为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到了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提升——《观察物体》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动手操作再到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寻求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主动权留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主动的、快乐的、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案例描述】:“观察物体”(苏教版国标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导入新课师:我们看物体用什么来看?生:用眼睛看。

师: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能把物体的样子拍摄下来,并记在自己的脑子里。

提出观察要求:今天请小朋友用自己这架高精度的照相机将物体的上面、正面、侧面准确地拍摄下来,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

准备好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出示自主观察题的要求:用四个正方体积木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并观察正面、上面、侧面。

生:读自主观察题的要求。

师:回答要求分几个步骤?生:要求分二步:第一步:用积木摆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第二步:把所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用眼睛看清楚。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

在这里,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玩的积木来做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同学们的这么多摆法,我选择一些在电脑上展示一下。

二、操作中建构,学习新课1、师用多媒体出示例题中的第一幅图师:我这里有一幅图,数一数:这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生:有4个小正方体。

师:你会摆吗?(会)学生动手摆。

同时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摆。

师:从正面看,数一数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是横着排列的还是竖着排列的?生:有4个正方形,是横着排列的。

师:你能把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吗?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动手画。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执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杨智勇评析: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张鹏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杨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现撷取以下几个练习片断。

片断一: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可四位天线宝宝却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协助他们吗?生答:愿意。

四位天线宝宝分别看到的是下面的一幅图。

可他们忘了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观察,请你上来协助他们找到自己观察的位置好吗?师:谁愿意上来协助它们?找一位同学帮拉拉,找到拉拉观察的位置并坐下。

师:她找对了吗?那咱们给他鼓掌。

然后分别找三位同学上来帮其他三位天线宝宝找坐位,找对后,其他同学为他们鼓掌。

评:选择学生们百看不厌的动画片《天线宝宝》故事来创设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同学们来协助天线宝宝选位置,又抓住了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让学们们亲自上来坐一坐,又抓住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

通过这个系列的巧妙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学生空间观点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

片断二: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生略思考后,都积极举手。

生1:洗衣机。

生2:冰箱。

生3:笔记本电脑。

生4:化妆盒。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仅仅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学生思考后,有的学生和小组同学讨论。

生5: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生6: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转动一下。

(电脑显示动画)现在请你说说这是什么物体?生7:镜子。

生8:化妆盒。

生9:笔记本电脑。

……师:意见还是不一致,怎么办?生:再转动一下(其余的学生都说对)。

电脑显示动画,转到正面时,有的学生就很高兴地说:笔记本电脑。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 。
小 学表 学参考
教 学 20 06・ 0 1
维普资讯
教苑 时 空 教学设计 '
A. 固定观察 出 示 “ 彩盒 ” 方 体 )把 它 放 在 教 室 中 间 与 学 生 五 ( 长 ,
视线相平 , 定前 、 、 、 面 。 规 后 左 右
( )15÷46 .5 11 .=02 ( 57 2).6÷1 =3 . 2 8
四、 游戏( 接力赛)
小 黑 板 出 示下 列 两 组 题 目 :
() 1 () 2
Q: 墨 4 6 . . J1 5 1
呈 1 57 . 6
3 O = . . ( 7 4 6 . . ( 8÷3 = 4
U U ( 先让学生观察 、 思考 、,, 、 f- 计算 , -- j  ̄. 再大组汇 报 , 达 成共识后 , 让学生 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4计算下面各题。
4.3÷07 8 . 07 5÷18 .6 . 0 1 6÷05 .9 .6
下一位学生 , 哪组做得快又对哪 组获胜 ) 【 意图 : 设计形式 多样 层 次分 明 、 点 突 出的 习题 , 重
) ÷4 )
4 2÷O 5 ( . = ) 5 3 ÷3 23÷01 ( ) . :

23 0
曼垒
36
0 2。01 = . 4 2(



0 . = ÷02 ( 4
78 .2÷92 .:(


8÷39 .=(

兰 兰

( 戏 规 则 : 赛 者每 人做 一题 , 成 后 把 粉 笔 传给 游 参 完
维普资讯
教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 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 三册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观察物体是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物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一节小学自然科学课《观察物体》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

(2)能够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能够分辨物体的材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球、方块、铁环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形容它们的形态和颜色。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否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

2、讨论思考:学生被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件物体进行观察,完成观察表格。

观察表格应包括物体的名称、形状、大小、颜色、重量等方面。

学生要运用手、眼、口、耳等感官,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然后,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看看是否有遗漏或不同的地方。

3、展示结果: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所选物体的观察结果,并让全班同学参观,并通过交流、对比和讨论来进一步识别、分析和总结这些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4、延伸探究:通过观察物体,学生对许多事物的本质有了更好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延伸探究的活动,如要求学生把木、铁钉、废铝片等材料分类,或讨论同一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等。

三、教学反思:1、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学生对某些特征的观察能力还不够敏锐,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维度、多感官地观察物体。

2、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在观察和总结物体特性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3、强调延伸探究。

观察物体只是导入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教师应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

学习科学与技术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学习科学与技术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在《观察物体》这门课中,教师首先进行了情景导入,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并且在讲台上通过实物讲述和描绘在相同和不同面能看到什么形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这门课程。

之后,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形状,并让学生通过进行动手实践,摆出这个形状并观察不同面观察能得出的不同形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出正确答案,给与学生反馈。

在这之后,教师进一步加深了题目的难度,从连线到画图,并且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每个面不同的形状通过正方体摆出原来的物体形状,教师在一旁辅助。

最后,教师通过出题让学生观察需要多少正方体才能摆出一个图形,怎样进行变换,根据方法的不同和正确与否给与学生指导。

在整个案例中,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PPT、正方体等辅助手段搭建脚手架,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简单的观察每个面的形状到根据面摆出物体,符合学习规律。

同时,教师也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

在教学上,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在每次教师引导提问后都会给与反馈,再进一步深入讲解。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多以小组为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思考,通过不断的练习来习得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较为频繁,大多是以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引导反馈的形式进行,在过程中不断给与学生反馈,有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现。

但也略有不足,在最后的案例中展示的并非学生的作品,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课堂效果的实现。

在过程中某些内容略显单调和重复,可以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案例进行相关的讲解,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为《观察物体》,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体会和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借此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周有幸听了巴哈尔古丽老师上的这堂课,现将自己的一点想法总结如下:一、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事物就是身边的事物,所以新课标很强调应该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孩子身边的现实社会出发,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

所以巴哈尔古丽在上新课之前,让孩子们指一指方位前、后、左、右。

摸一摸自己的左耳、右耳。

在引出课题前的猜一猜活动,让孩子们猜猜是哪种动物。

将数学问题还原成为生活问题,学习的重点也不知不觉地在谈话观察中被掌握,学习难点也在体验中较为容易得被克服。

二、把亲切熟悉的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享受学习。

把熟悉地生活素材引入学生的课堂,每个孩子对这些素材都有着自己的理解,都有话要说,所以我们的课堂一下子就变成可以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少了平时的束缚,畅所欲言,大大提高了观察的主动性,平时不善于回答的同学也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观察探索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感悟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这样就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增进对数学的情感。

其实我们都知道,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所以选择学生熟悉喜爱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怎么把握这个素材,怎样去挖掘这个素材,怎样适度地利用素材,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科学观察是小学学科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并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观察。

案例一: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植物生长作为一个科学观察的案例。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颗种子,并要求学生观察它的外观、形状和颜色。

接下来,教师可以将种子放在一块湿润的棉花上,并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种子的变化,例如是否发芽,发芽后是否出现幼苗。

他们可以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并用图片和文字进行描述。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光线,并加深他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

案例二:观察物体的浮力物体的浮力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观察案例。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物体,如木块、纸张和塑料玩具等,并向学生解释浮力的概念。

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尝试回答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沉在水中,有的物体会浮起来。

学生可以根据观察结果和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浮力,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和形状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案例三:观察天气变化观察天气变化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观察案例之一。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天空的状态、气温和降水情况等。

学生可以利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风向标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学生在记录天气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天气的变化与四季的关系、气候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录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总结: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观察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科学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_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_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大家讲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些盲人在街上走着,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吆喝:“快来看呀!一头大象!”盲人们说:“大象?什么样的?走,摸摸去。

”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说:“唔,原来大象是把扇子。

”另一个盲人说:“怎么会是扇子呢?明明是根柱子嘛!”原来呀,他摸到了大象的腿。

“它应该是堵墙。

”摸到象身子的盲人反驳起来。

摸到象鼻子的盲人也急了:“你们都错了,它应该是根管子。

”路旁的人大笑起来!师:为什么路旁的人在笑呢?生:笑他们都说错了。

生:笑他们把大象说成扇子、柱子和管子。

生:我认为他们都说错了,应该说大象的腿像柱子,大象的鼻子像管子,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盲人叔叔们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摸出整个大象,难怪路旁的人笑。

看来,要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评析: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盲人摸象”的童话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到了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场景中。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第一篇: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巧妙设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发展——《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执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杨智勇评析: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张鹏《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杨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现撷取以下几个练习片断。

片断一: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可四位天线宝宝却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答:愿意。

四位天线宝宝分别看到的是下面的一幅图。

可他们忘了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观察,请你上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观察的位置好吗?教师把机器狗实物放在桌子上面。

师:谁愿意上来帮助它们?找一位同学帮拉拉,找到拉拉观察的位置并坐下。

师:她找对了吗?那咱们给他鼓掌。

然后分别找三位同学上来帮其他三位天线宝宝找坐位,找对后,其他同学为他们鼓掌。

评:选择学生们百看不厌的动画片《天线宝宝》故事来创设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同学们来帮助天线宝宝选位置,又抓住了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让学们们亲自上来坐一坐,又抓住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巧妙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

片断二: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生略思考后,都积极举手。

生1:洗衣机。

生2:冰箱。

生3:笔记本电脑。

生4:化妆盒。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只是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学生思考后,有的学生和小组同学讨论。

生5: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生6: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转动一下。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理 解 材 料 的 观 点 ,对 学 生 解 题 方 法 进行 指 导 。 例 2则 完 全
是我 们 要 培 养 的人 才 目标 之 一 吗 ? 3 . 强 化 情 境 训 练 . 总 结 提 炼 方 法 。 任 何 一 种 能 力 通 过 训 练 都 可 以得 到 提 升 ,在 平 时 的 新 课 传 授 中或 是 中 考 复 习 阶 段 ,我 们 可 以 有 意 识 地 把 发 现 问 题 、质 疑 观 点 、科 学 解 释 、证 实 证 伪 等 思 维 方 法 方 面 的 内容 渗 透 在 教 学 中 ,让 学
多种 感 官参 与 教 学过 程 ,培 养 学 生 的观 察 、思 考 、 协 作 能 力 。 因 此 ,根 据 新 课 程 理 念 和 “ 先 学 后 导 , 自主 互 助 ”
的 教 学 模 式 ,考 虑 学 生 已有 的知 识 、 生 活 经验 和认 知 特 点 , 结合 教 材 内容 ,让 学 生在 情 景 中 学 习 ;在 探 究 中发 现 : 在 操 作 中感 悟 。 让 学 生在 活 动 中发 现 问题 ,解 决 问题 ,感 受 局 部 和 整 体 的 关 系 , 亲 身 体 验 从 不 同 的位 置 观 察 到 物 体 的 面 是 不 同的 。在 操 作 、推 理 、反 思 的 过 程 中较 好 地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 独 立性 和 灵 活 性 .促 进 学 生养 成 有 序 思 维
公 平 吗 ? 它 会 不 会 影 响 社 会 文 化 的 发 展 ? 学 生 能 提 出这 样 的 问 题 ,说 明他
完 成 了革 命 序 幕 的初 步 而 已 ”这 一 观 点 的认 识 。 例2 :材 料 : “ 吾人 仰望之 中山( - t , J 、 中山) , 而 事 后 追 思 事 前 之 希 望 ,果相 仵 ( 等 同) 乎?抑 不相 仵 乎 ?此 又足 以 系今 日之 怀 思 而 惹 全 国之 注 目矣 ! ”— — 《 申报 } 1 9 1 2年 9月 9 日 请 回答 : 《 申报 》 中对 辛 亥 革 命 为 什 么 会 这 样 评 价 ? 以上 两 题 都 要 求 学 生 用 批 判 性 思 维 进 行 史 料 分 析 .在 呈现 例 1时笔 者 主要 引 导 学 生 找 出材 料 解 析 题 中的 关 键 词 .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任课教师:陈贵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过程与方法: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观察物体)二、自主探究: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

它们一样吗?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案例分析——《观察物体》案例分析案例描述:一、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拍过照吧!外出游玩,肯定拍了不少漂亮的照片,严老师也拍了三张照片,看,拍得还不错吧!出示从正面、侧面、后面拍的三张照片。

【分析】: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着丰富的现实原型,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牌照经理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

二、体验感知师:你发现这三张照片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发表见解。

【分析】: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将这个数学模型“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并能灵活利用这种模型解决一些问题。

师:你们想不想给严老师排出正面照、侧面照、背面照?在拍之前想一想站在老师的什么位置来拍能拍出这三张照片?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边拍边描述从什么位置拍的照片。

【分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

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让学生充分体验从不同位置给同一个人拍照,拍出的照片是不一样的,并在拍照前加入了“怎样才能拍出这样效果的照片”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

三、观察探究1、观察活动一:人、物不动2、观察活动二:物动、人不动。

3、观察活动三:人动,物不动。

【分析】:学生经历了前面模拟拍照的过程,积累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感性认识,但真正参与拍照的学生只占少数,大多数学生都是观众,是想象着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应该怎样站位的观众。

为了扩大参与范围,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活动,从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小熊。

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的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本节课始终围绕“经历——体验——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充分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有两种方法:一是物动人不动,二是人动物不动。

《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精选9篇)

《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精选9篇)

《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精选9篇)《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篇1案例: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1、出示,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1、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 、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 、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 、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1 、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样观察呢?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 、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 、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同步精品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同步精品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观察方法的应用,如画图、写观察日记等。
3.鼓励学生分享作业成果,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物体,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举例说明物体在不同角度的观察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认识和理解物体的三个面(前面、上面、侧面),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利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资源,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让他们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讲解物体的观察方法,如旋转、翻转等,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游戏,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还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练习设计案例分析第五小学郦泓本节课教学的《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例1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基础上教学观察物体,建立观察物体位置和相应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课题组研究的专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练习的研究》,从这个出发点,我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时,从课前铺垫练习、新知探究尝试、课中巩固练习、课后拓展练习四个层面进行有效性练习设计。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例1,但是动口说视图的能力有了,动脑想建立空间观念的意识却是很差的。

因此在课前铺垫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动手摆小正方体,建立初步的视图空间观念。

如从上面看看到一个小正方形的视图,用两个小正方体怎么摆;以及从前面看到一个小正方形的视图,用3个小正方体怎么摆。

从课堂效果看,这些练习为新授课画视图能够作很好的铺垫,体现有效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新知探究中,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出探究性、科学性。

我将例2的教学进行了有计划的改动,出示一个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视图让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摆,再说说怎么摆的。

与复习内容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理解感受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完成书上试一试,通过摆、看、画,试着画视图,然后教师利用媒体资源展示,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

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有的学生上课听课不够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的过渡语引导不到位,没有能够吸引住全体学生,导致有个别学生对画视图方向不明确。

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知识的多样性、层次性、探究性。

让学生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与例2作比较,用6个小正方体摆、看、画,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同时,又设计了一道判断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判断力。

从练习效果看,判断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析视图的方向。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陈惠梅一、教材分析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汽车、玩具熊猫、玩具大象、茶壶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形状不同的物体”已有一定的体会,但要准确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还比较困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辨认,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玩具汽车、玩具洋娃娃、茶壶、图片。

2 一组准备一个茶壶或茶杯。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疑问,激趣导入1 猜一猜活动。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师:(出示图片)这是淘气从上面看到的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有可能是什么?师:(出示图片)这是笑笑从侧面看到的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现在有可能是什么?师:(出示图片)现在,淘气和笑笑一起走到它的正面去观察,它是什么?生:(脱口而出)长方体的箱子(其中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

(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揭示课题。

(指三幅图)同一个箱子,为什么淘气和笑笑每次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这个“神奇”的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探究学习新知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二)观察探讨,研究新知活动一:集体观察玩具汽车。

(出示玩具汽车)师:(把汽车的前面对着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汽车的哪面,是什么样的?生:(认真观察后回答)是汽车的前面(也就是正面)有挡风玻璃、反光镜的背面、最前面的两个轮胎、前灯……(板书:正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即数学书第68页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案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

(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说法不一致呢?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生: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大熊猫玩具,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它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大熊猫的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大熊猫的脸和肚子。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大熊猫的这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

(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背面。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左面,耳朵上有个蝴蝶结。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右面,能看到耳朵和伸向左边的腿。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屏幕显示四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大熊猫的情境,并给出四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亮他们也在观察大熊猫,他们看到的是它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总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相同。

(板书)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

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

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

(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观察片刻)这是洗衣机。

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
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这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

(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

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

(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案例评析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较为突出。

比如,观察茶壶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学生通过肢体的表现、猜测、说,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

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比如,每组都有一个实物熊猫玩具,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熊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

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大熊猫。

这一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要考虑从什么方向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才能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等等。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3.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火花。

比如,运用反例(手提电脑)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

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这种猜测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测,学生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体,不能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