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质量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质量评
估新人教版必修1
(3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4·汕头高一检测)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描述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 ) A.三国鼎立 B.美苏均势
C.多极格局
D.单极格局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力量势均力敌,英国地位下降。美苏均势说法符合题意,故选B。
2.(2014·广州高一检测)“三四年后,欧洲……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
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核威慑
【解析】选C。材料显示只有获得“额外援助”,才能解决社会危机,因此与之相符的选项应是C。
【拓展提升】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1)为美国的剩余资本和商品销售打开欧洲市场,促进美国自身经济的发展。
(2)通过发展西欧经济,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3)欧洲是美苏争夺的关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重心在欧洲。美国借此控制西欧,把西欧纳入美国“冷战”的战略轨道。
3.(2013·莆田高一检测)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苏联”“经济方式”等信息,由此判断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为对抗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即成立经互会,故选B。A、D是政治措施,C是军事措施。
4.(2014·济宁高一检测)“这场危机揭示了两极世界的危险,因为危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慌,人们担心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将在世界上引发大的核灾难。”材料中的“危机”最有可能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东欧剧变
【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危机”“两极世界”“核灾难”,考查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故选C。
5.(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A.美苏两极对峙
B.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选A。柏林墙、三八线、北约组织,都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其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美苏两极对峙,故选A。
6.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
B.柏林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
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解析】选C。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
墙、铁丝网和望塔组成的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故选C。
7.(2014·张家界高一检测)有人认为‘冷战’也包含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这说明( )
A.“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引起长期的动荡
B.“冷战”只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
C.“冷战”期间,世界局部地区没有爆发战争
D.“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题关键】“冷战”期间也有“热战”,但“热战”并非主流。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从当时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角度分析。
【解析】选D。“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势力抗衡,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故选D。
8.(2014·吉林高一检测)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并解释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说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
【解析】选B。提取材料信息“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可以看出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
A.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C.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D.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选B。这种“区域割据”是由美苏“冷战”格局导致的,故选B。A说法与题干中的“没有形成整
个欧洲的紧密联系”相悖,排除;C、D中的“欧美”与题干中的“欧
洲”不符,排除。
10.(2014·湛江高一检测)右图为漫画《梅开三度》,对该漫画理解
准确的是( )
A.“冷战”局面宣告结束
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解析】选B。由“回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可以看出外交局面的变化体现的是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故选B。
11.阅读《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由此表推出的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成员国增长具有非均衡增长的特征
B.20世纪6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20世纪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有关
D.世界政治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解析】选C。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格局多极化尚未形成,C说法不正确。
A、B、D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出来。
12.(2014·郴州高一检测)不结盟运动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政治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适应了( )
A.反对美苏争霸的需要
B.终结两极格局的需要
C.制止美苏“冷战”的需要
D.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解析】选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适应了反对美苏争霸的需要,故选A。B错在“终结”,C错在“制止”,D错在“形成”,皆排除。
13.美国将“9·11”恐怖袭击归结为伊斯兰激进分子对“美式民主”的仇恨;继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企图将伊拉克改造成“民主样板”,向中东其他国家推广。这说明( )
A.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B.“美式民主”能有效化解伊斯兰激进分子的仇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