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伍志灵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以人为本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在,“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

因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化学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教学中是什么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

”以上情况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

我国的学生创造力匮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

在这种模式中,
知识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创造性被严重
的扼杀。

二、创新教育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
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
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
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
综合的创新素质。

它包括:创新意识与
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
要素。

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
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
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

就其内涵
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
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
为的一种教学模式。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技能训练
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

就化学教学来
说,过去通常的教法是教师滔滔不绝地
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灌输。

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根本谈不上创
新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化学教
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达到知识的
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
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
径和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
确的学生观,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
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
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
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
展与进步的个体。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
施教”,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
做到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此,我们的教学应是在保护学生天性的
同时,据其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一)创设情境,活跃气氛。

创设教
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激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
和赞美”。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
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中要注意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
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
间。

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
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盐类
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
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
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
回答,但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后,学生感
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
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通
过小组讨论,建立同学间协作学习方式,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在小组内相互
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
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
育的良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
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下转第165页)
过”理念,始终保持一心为民、忠于职守的正气,不甘人后、奋发进取的志气,攻坚克难、不畏艰险的锐气,使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

去年,局主要领导曾先后28次到工地一线开展督查或调研,问质量,问安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局班子其他成员分片负责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质量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督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或综合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年”活动各项要求得以有效贯彻;局全体干部职工与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较好地完成了厅党组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从去年督查和抽检情况的看,工程混凝土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构件质量一次性合格率明显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较去年提高了8-10个百分点,隧道衬砌砼厚度、强度、预应力孔洞压浆和桥梁钢筋数量等指标得到了有效保证。

交通运输部综合检查组去年11月份来湘检查时,对我局所做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

大家由衷感到,“务实、严格、勤勉、廉洁”的质安作风,为我
省质安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劲
动力。

三、廉政文化建设为严格质安监管提供
“健康动力”
廉政文化建设是交通质安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质安监管得以严格开展
的“催化剂”、“保鲜剂”和“保健品”。


局结合工作实际,以“三进”活动为依托,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质安监管
严格而科学地开展。

(一)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

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了科
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教育,
增强廉政勤政意识;针对质安行业实际
开展了“服务交通建设、和谐交通质安”
的行业使命教育;“以质量安全监管为
‘主体’,以监理和检测市场监管为‘两
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教育;坚持
“理性监督、规范监督、铁面监督、阳光监
督、廉洁监督”的“五个监督”理念教育,
促使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
意识和廉洁意识”,强化“与时俱新、勇于
担当、迎难而上”的质安精神。

(二)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

大力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结合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实地走访、发放
廉政倡议书、签订助廉协议书、组织家庭
助廉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干部家属
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亲情账,引
导和教育质安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加
强对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和干
预,自觉把好家庭廉政关,维护家庭的幸
福和安宁,让干部职工在生活交往中守
住底线,不至于乐极生悲;在工作交往中
把握原则,不至于徇私枉法。

(三)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工地活
动。

制定了质安监管廉洁工作规范,要
求质安监管人员下工地执行任务时必须
语言文明、行为端庄,坚持标准、统一尺
度,公平、公正、公开执法,热心、诚心、耐
心服务,不索、拿、卡、要,不以权谋私;并
向受监项目公布局机关工作人员姓名、
职务、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设立廉政举
报箱,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发动项目
参建人员加强对质安监管人员的监督,
在工地上构筑起质安监管人员防腐拒变
的“城墙”,促进了质安监管工作的健康
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
管理局)
(上接第163页)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让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

如在初中化学中有这样一种计算题:1000吨含Fe
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铁多少吨?这类题对初三刚学化学计算的同学来说,确实难了一些。

如何把它拆成二个题目呢?尝试让学生去解决问题: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Fe2O3多少吨?和这些Fe2O3中含Fe多少吨?这对于学生来说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
题。

(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

古人云:授人
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是说教师不
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
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
益激烈的社会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
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

因此
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
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
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
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
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
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
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
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
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
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
的新开地。

参考文献:
①刘诫玲.创新的策略[M].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1.
②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
法[C].北京教育,2001年5月.
③肖云龙.创新教育论[C].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④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J].教育
研究,2003年3月.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初
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