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 891
8165.1 8965.8 5004.4 6028.8 328.14 2654 5954 167.4 132.99 90.402 120.12 891
合计
支护形式
砌碹 砌碹 5004.4
砌碹
砌碹 砌碹 砌碹 90.402 砌碹 砌碹 38501.45
砌碹
其中矿石量/m³
掘进速度/(m/月)/(m³/月) 掘进所需时间(月)
• t-下一阶段开拓、采准所需的时间,年,4
• r-矿石体重,3.60t/m³,
• Ρ-矿石贫化率,%,8.23
• Η-矿石回收率,%,71.60
•
Hmin≧800000×1.5×4×(1-8.23%)/39520×3
.60×71.60%
•
=43.24m
• 再根据类似矿山阶段高度的取值,选取此矿山的阶段 高度H=50m。
0.8
0.8
1
50
20 168.78
20001950
610.3 71.6 8.23
0.8
0.8
1
50
20 121.9
19501890
501.2 71.6 8.23
0.8
0.8
1
50
20 100.11
3.按经济合理服务年限验证
T=QηE/A(1-ρ)
计算结果得A=104.60年 计算所得的年限符合经济合理服务年限,矿床远景储量 较好,故服务年限合理。 通过按阶段中同时回采矿块数、年下降深度(20m)、经 济合理服务年限论证,所确定的8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合 理。
400
250
五、基建工程
•
•
巷道名称 掘进断面/㎡
长度/m
备注
•
矿石内
•
一、开拓巷道
•
主井
16.01 510
•
副井
17.58 510
•
东西回风井
4.91
•
主溜井
12.56 480
•
马头门
12.77 25.7
•
石门
13.27 200
•
炸药库
59.54 100
•
变电室
27.9 6
•
配电室
17.05 7.8
162.03
6.48 168.5
2200-2150
3100
60
2
18
1
0.3
0.4
250
160
330
153.78
6.15 159.9
2150-2100
3000
54
6
21
3
0.4
0.4
250
160
330
189.09
7.56 196.7
2100-2050
2800
51
5
20
2
0.4
0.3
250
160
330
二、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矿石容重 矿石平均品位 上盘岩石 下盘岩石 矿石松散系数 矿石333+332级储量 矿山服务年限 年下降深度 劳动生产率 贫化率 损失率 千吨采切比 全年运输量(矿石+废石)
单位 t/m³
% f f
万吨 年 米
t/d人 % %
m/kt 万吨
数量 3.6 32.58 10~12 10~12 1.6 11293.61 107 20 5.93 13.01 18.53 60.86 96
1.按阶段中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
中段名称 中段长度 有效矿块数目
同时回采矿块数
A=NKqt/(1-Z)
回采矿块利用系数
采场生产能力
采场年工作日 中段生产能力/万吨
N1(阶段矿房法)N2(浅孔留矿法)N1
N2
K1
K2
q1
q2
d
采场
附产
总计
2400-2350
3200
60
4
24
2
0.4
0.4
250
160
330
关于铁矿80万吨年开采设计
博伦矿业公司七角井铁矿 80万吨/年采矿工程设计
汇报人:*** 指导老师:***
汇报内容
• 一、总论(技术经济指标和设计内容) • 二、矿区地质(地质、勘探和储量计算) • 三、矿山工作制度和年生产能力校核 • 四、矿床开拓 • 五、基建工程量和基建进度计划 • 六、采矿方法 • 七、矿柱回采与空场处理 • 八、矿山机械(矿井提升和矿区通风) • 九、排水和压气 • 十、矿山总平面布置及矿山技术经济
阶段高度。
• 在一定矿山年产量的条件下,阶段中的矿石储量能保 证下阶段的开拓和采准,并对开采阶段的回采时间有 必要的超前关系。
• 依此来确定最小的阶段高度Hmin,
•
Hmin≧A w t(1-ρ)/S r η
• 式中:A-年产量,800000t/a
• S-矿床水平面积,m²,39520
• W-开拓和采准对回采的超前系数,1.2-1.5取1.5
1、井筒装置安装复杂 2、基建施工一般 3、运输系统复杂 4、基建期井巷施工量大
埋藏较深矿体,矿体倾角较小 矿体埋藏较深,倾角大
• 根据矿体产状要素及地质条件,采用竖井形式的开拓比较合理, 所以(1)、(3)、(4)方案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 序号 相关指标 方案一(竖井开拓)
方案三(竖井-盲斜井) 方案四(竖井—斜坡道) 比较
175.56
7.02 182.6
2050-2000
2400
40
8
16
3
0.4
0.3
250
160
330
147.84
5.91 153.8
2000-1950
1400
22
6
9
2
0.4
0.3
250
160
330
84.81
3.39
88.2
19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90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146.82 -658.3 -805.12 -388.9
• 从上述技术和经济综合考虑竖井开拓处于优势,因此确定此次设计 的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
4.井下运输及运输系统选择
井下中段运输有无轨和有轨运输两种方式。 由于采矿方法的出矿方式为矿块底部出矿,采用铲运机 直接装矿车,必然造成铲运机和电机车的作业效率双重 降低,为充分发挥井下无轨设备和电机车的作业效率, 每个中段的矿岩由铲运机运送到中段矿岩溜井,下放到 下一中段,再分别由电机车运至集中溜矿井或副井车场 。 因此本工程的+2350m水平采用无轨运输,该中段所需的 材料由副井下放到井底车场,再经阶段平巷运送到采矿 和掘进工作面。
• •1 •2 •3 •4
井巷工程投资总额 设备投资总额 投资估计 年经营费总额
3193.28 1265.3 4458.58 820.4
3417.27 2494.1 5911.37 1515
(1-3) 3340.1 1923.6 5263.7 1209.3
(1-4) -223.99 -128.8 -1452.8 -694.6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1、井底开拓较简单 2、井筒承压较小,支护简单 3、提升速度快,能力大 4、井筒安全性较好,维护方便
1、及早见矿,基建时间较短 2、运输能力大,安全性较高 3、效率高,费用一般 4、井筒掘进速度快,开拓工程量小
1、井筒装置复杂,排水管路长 ,费用高 2、施工较多 3、井筒维修费用高 4、见矿较晚,基建工程量大
•
中央水泵房
15.86
•
水仓
0.28 429
•
破碎硐室 81
11
•
合计
•
基建时期工程量表
岩石内
510 510 1020 480 25.7 200 100 6 7.8 5.7 429 11
合计 1020
5.7 3305.2
•
•
名称
掘进断面/㎡
矿山基建进度计划 支护形式
工程度
•
•
一、全矿性工程
•
主井
16.01
24002350
1308.31 71.6 8.23
0.8
0.8
1
50
20 261.3
23502300
1156 71.6 8.23
0.8
0.8
1
50
20 230.89
23002250
1255 71.6 8.23
0.8
0.8
1
50
20 250.67
22502200
993.5 71.6 8.23
0.8
0.8
50/800.5 50/819 60/753.6 110/540.1 110/540.1
巷道特征
10.2 10.2 8 4.65 4.65
六、采矿方法
• 采矿方法选择的依据:七角井铁矿矿床(矿层)为稳 定的层状矿体,其走向、产状与含矿地层一致,倾向 北东,倾角一般40°~75°。钻孔沿倾斜控制最大延伸 850m 左右。矿体一般厚度10~30m,最厚在5线为67m, 矿层中间厚两端薄,平均真厚度11.98m。矿体稳固性 良好,含矿层与上下围岩界线清楚,层位稳定,矿体 与上下盘透辉(透闪)阳起岩成渐变过渡关系,上下 盘围岩较稳固。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2.按开采工作年下降深度验证
A=SVrηk1k2/1-ρ=VQηk1k2/H(1-ρ)
中段名称 工业储量 回收率 贫化率 厚度修正系数 地质修正系数 倾角修正系数 中段高度
年下降速 度
年产量
Q
% η % ρ K1
K2
E
m H m/s V 万t A
3.开拓方案的选择
开拓方案拟定: 1.下盘竖井开拓 2.下盘斜井开拓 3.下盘竖井和盲斜井开拓 4.下盘竖井和斜坡道开拓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1竖井开拓方案
2斜井开拓方案
1、基建时间短
2、提升速度快,运输能力 大,费用低
3、排水管路短
4、井筒不易变形,承压小 ,支护简单,生产事故小
1、井筒维护费用低
2.开采技术条件
• 矿体具有规模大,连续性好,矿石多为块状、条带状, 矿岩稳固性较好,矿体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 但因矿体内断层较发育,各种构造岩和结构面对工程 地质条件不利,并对矿体有所破坏,矿山开采时应对 此给以足够重视,同时也是矿柱回收时的安全考虑内 容。
• 七角井铁矿矿区属典型的温带荒漠化干旱气候,地下 水和温差对开采稳定性无影响。
2、运输系统较简单,便于 管理
1、井底车场复杂,井筒装 备复杂 2、施工较多 3、运输系统复杂
1、基建时间长,费用高 2、生产能力受限,运输可 靠性不好 3、年经营费用高
倾角≥45˚或<15˚并且埋藏较 倾斜或缓倾斜矿体,矿体埋
深的矿体
藏不深的中小型矿山
名称
3竖井-盲斜井开拓方案
4竖井-斜坡道开拓方案
阶段运输巷道设计
采用直墙圆弧拱,50mm混凝土砌碹,选用ZK10-6/250型架线 式电机车牵引YGC2-6矿车运输矿石。巷道净断面尺寸:宽38 00mm,墙高3070mm,面积10.42㎡。
50
350
1800
1650
1200
300
900
1500
电 缆 管道
1400
600
600
310
50
3800
200
一、设计内容概述
本设计是关于博伦矿业公司七角井铁矿80万吨/年采矿工 程矿山设计,其中涉及的工程皆为新建工程。 开采范围为7~21线间的所有可采铁矿体(本次设计不考 虑铁矿床上部钒矿带)。 开拓系统为下盘中央主副井开拓,矿山服务年限107年。 所采用的采矿方法为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所占比例91 %),辅助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占9%)。 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副井进风两翼回风井回风。
三、矿区地质
• 1.矿体基本特征
目前主要开采的7线~21线铁矿都在地表完全揭露,长 度3200m倾角55~80°。矿层中间厚两端薄,平均厚度 11.98m,一般厚10~30m,矿石容重为3.6t/m³,倾向 北东。铁矿体上下盘为透辉和透闪阳起岩,矿岩稳固 性良好。
钒矿体位于铁矿体的上盘,二者之间的水平距离在140 m左右。(此次设计不考虑钒矿体,因此可将其视为岩 石)
四、矿床开拓
• 1.开采顺序的确定 设计确定矿井开采顺序为下行式,即先采上部中段,后采
下部中段,采用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 阶段内矿块采用后退式开采顺序,即由矿体两端部向中部
依次推进回采。 矿块内的开采顺序采用上行式,即先采下部分段,后采上
部分段。 • 2.阶段高度的确定 根据矿体赋存深度,矿量分布和采矿方法构成要素,确定
•
副井
17.58
•
溜井
12.56
•
东回风井 4.91
•
西回风井 4.91
砌碹 砌碹
砌碹 砌碹
长度/m
510 510 410 510 510
体积/m³
8165.1 8965.8 6028.8 2052.2 2052.2
体积/m³ 矿石内
岩石内
8165.1 8965.8
6028.8 328.14 2654 5954 167.4 132.99
1
50
20 198.44
22002150
1660.3 71.6 8.23
0.8
0.8
1
50
20 330.62
21502100
1242.3 71.6 8.23
0.8
0.8
1
50
20 248.13
21002050
118.5 71.6 8.23
0.8
0.8
1
50
20 223.4
20502000
845 71.6 8.23
• 本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岩内含水量极少, 可不用考虑矿区涌水问题。
2.开采技术条件
三、矿山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的校核
• 矿山工作制度: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日330天, 每天3班,每班8小时。
• 生产能力校核: 1.按阶段中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 2.按开采工作年下降深度验证 3.按经济合理服务年限验证
208.56
8.34 216.9
2350-2300
3200
61
3
18
1
0.3
0.3
250
160
330
153.78
6.15 159.9
2300-2250
3200
60
4
24
1
0.4
0.3
250
160
330
203.28
8.13 211.4
2250-2200
3200
62
2
19
1
0.3
0.4
250
160
330
8165.1 8965.8 5004.4 6028.8 328.14 2654 5954 167.4 132.99 90.402 120.12 891
合计
支护形式
砌碹 砌碹 5004.4
砌碹
砌碹 砌碹 砌碹 90.402 砌碹 砌碹 38501.45
砌碹
其中矿石量/m³
掘进速度/(m/月)/(m³/月) 掘进所需时间(月)
• t-下一阶段开拓、采准所需的时间,年,4
• r-矿石体重,3.60t/m³,
• Ρ-矿石贫化率,%,8.23
• Η-矿石回收率,%,71.60
•
Hmin≧800000×1.5×4×(1-8.23%)/39520×3
.60×71.60%
•
=43.24m
• 再根据类似矿山阶段高度的取值,选取此矿山的阶段 高度H=50m。
0.8
0.8
1
50
20 168.78
20001950
610.3 71.6 8.23
0.8
0.8
1
50
20 121.9
19501890
501.2 71.6 8.23
0.8
0.8
1
50
20 100.11
3.按经济合理服务年限验证
T=QηE/A(1-ρ)
计算结果得A=104.60年 计算所得的年限符合经济合理服务年限,矿床远景储量 较好,故服务年限合理。 通过按阶段中同时回采矿块数、年下降深度(20m)、经 济合理服务年限论证,所确定的8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合 理。
400
250
五、基建工程
•
•
巷道名称 掘进断面/㎡
长度/m
备注
•
矿石内
•
一、开拓巷道
•
主井
16.01 510
•
副井
17.58 510
•
东西回风井
4.91
•
主溜井
12.56 480
•
马头门
12.77 25.7
•
石门
13.27 200
•
炸药库
59.54 100
•
变电室
27.9 6
•
配电室
17.05 7.8
162.03
6.48 168.5
2200-2150
3100
60
2
18
1
0.3
0.4
250
160
330
153.78
6.15 159.9
2150-2100
3000
54
6
21
3
0.4
0.4
250
160
330
189.09
7.56 196.7
2100-2050
2800
51
5
20
2
0.4
0.3
250
160
330
二、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矿石容重 矿石平均品位 上盘岩石 下盘岩石 矿石松散系数 矿石333+332级储量 矿山服务年限 年下降深度 劳动生产率 贫化率 损失率 千吨采切比 全年运输量(矿石+废石)
单位 t/m³
% f f
万吨 年 米
t/d人 % %
m/kt 万吨
数量 3.6 32.58 10~12 10~12 1.6 11293.61 107 20 5.93 13.01 18.53 60.86 96
1.按阶段中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
中段名称 中段长度 有效矿块数目
同时回采矿块数
A=NKqt/(1-Z)
回采矿块利用系数
采场生产能力
采场年工作日 中段生产能力/万吨
N1(阶段矿房法)N2(浅孔留矿法)N1
N2
K1
K2
q1
q2
d
采场
附产
总计
2400-2350
3200
60
4
24
2
0.4
0.4
250
160
330
关于铁矿80万吨年开采设计
博伦矿业公司七角井铁矿 80万吨/年采矿工程设计
汇报人:*** 指导老师:***
汇报内容
• 一、总论(技术经济指标和设计内容) • 二、矿区地质(地质、勘探和储量计算) • 三、矿山工作制度和年生产能力校核 • 四、矿床开拓 • 五、基建工程量和基建进度计划 • 六、采矿方法 • 七、矿柱回采与空场处理 • 八、矿山机械(矿井提升和矿区通风) • 九、排水和压气 • 十、矿山总平面布置及矿山技术经济
阶段高度。
• 在一定矿山年产量的条件下,阶段中的矿石储量能保 证下阶段的开拓和采准,并对开采阶段的回采时间有 必要的超前关系。
• 依此来确定最小的阶段高度Hmin,
•
Hmin≧A w t(1-ρ)/S r η
• 式中:A-年产量,800000t/a
• S-矿床水平面积,m²,39520
• W-开拓和采准对回采的超前系数,1.2-1.5取1.5
1、井筒装置安装复杂 2、基建施工一般 3、运输系统复杂 4、基建期井巷施工量大
埋藏较深矿体,矿体倾角较小 矿体埋藏较深,倾角大
• 根据矿体产状要素及地质条件,采用竖井形式的开拓比较合理, 所以(1)、(3)、(4)方案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 序号 相关指标 方案一(竖井开拓)
方案三(竖井-盲斜井) 方案四(竖井—斜坡道) 比较
175.56
7.02 182.6
2050-2000
2400
40
8
16
3
0.4
0.3
250
160
330
147.84
5.91 153.8
2000-1950
1400
22
6
9
2
0.4
0.3
250
160
330
84.81
3.39
88.2
19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90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146.82 -658.3 -805.12 -388.9
• 从上述技术和经济综合考虑竖井开拓处于优势,因此确定此次设计 的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
4.井下运输及运输系统选择
井下中段运输有无轨和有轨运输两种方式。 由于采矿方法的出矿方式为矿块底部出矿,采用铲运机 直接装矿车,必然造成铲运机和电机车的作业效率双重 降低,为充分发挥井下无轨设备和电机车的作业效率, 每个中段的矿岩由铲运机运送到中段矿岩溜井,下放到 下一中段,再分别由电机车运至集中溜矿井或副井车场 。 因此本工程的+2350m水平采用无轨运输,该中段所需的 材料由副井下放到井底车场,再经阶段平巷运送到采矿 和掘进工作面。
• •1 •2 •3 •4
井巷工程投资总额 设备投资总额 投资估计 年经营费总额
3193.28 1265.3 4458.58 820.4
3417.27 2494.1 5911.37 1515
(1-3) 3340.1 1923.6 5263.7 1209.3
(1-4) -223.99 -128.8 -1452.8 -694.6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1、井底开拓较简单 2、井筒承压较小,支护简单 3、提升速度快,能力大 4、井筒安全性较好,维护方便
1、及早见矿,基建时间较短 2、运输能力大,安全性较高 3、效率高,费用一般 4、井筒掘进速度快,开拓工程量小
1、井筒装置复杂,排水管路长 ,费用高 2、施工较多 3、井筒维修费用高 4、见矿较晚,基建工程量大
•
中央水泵房
15.86
•
水仓
0.28 429
•
破碎硐室 81
11
•
合计
•
基建时期工程量表
岩石内
510 510 1020 480 25.7 200 100 6 7.8 5.7 429 11
合计 1020
5.7 3305.2
•
•
名称
掘进断面/㎡
矿山基建进度计划 支护形式
工程度
•
•
一、全矿性工程
•
主井
16.01
24002350
1308.31 71.6 8.23
0.8
0.8
1
50
20 261.3
23502300
1156 71.6 8.23
0.8
0.8
1
50
20 230.89
23002250
1255 71.6 8.23
0.8
0.8
1
50
20 250.67
22502200
993.5 71.6 8.23
0.8
0.8
50/800.5 50/819 60/753.6 110/540.1 110/540.1
巷道特征
10.2 10.2 8 4.65 4.65
六、采矿方法
• 采矿方法选择的依据:七角井铁矿矿床(矿层)为稳 定的层状矿体,其走向、产状与含矿地层一致,倾向 北东,倾角一般40°~75°。钻孔沿倾斜控制最大延伸 850m 左右。矿体一般厚度10~30m,最厚在5线为67m, 矿层中间厚两端薄,平均真厚度11.98m。矿体稳固性 良好,含矿层与上下围岩界线清楚,层位稳定,矿体 与上下盘透辉(透闪)阳起岩成渐变过渡关系,上下 盘围岩较稳固。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53.88
2.按开采工作年下降深度验证
A=SVrηk1k2/1-ρ=VQηk1k2/H(1-ρ)
中段名称 工业储量 回收率 贫化率 厚度修正系数 地质修正系数 倾角修正系数 中段高度
年下降速 度
年产量
Q
% η % ρ K1
K2
E
m H m/s V 万t A
3.开拓方案的选择
开拓方案拟定: 1.下盘竖井开拓 2.下盘斜井开拓 3.下盘竖井和盲斜井开拓 4.下盘竖井和斜坡道开拓
名称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1竖井开拓方案
2斜井开拓方案
1、基建时间短
2、提升速度快,运输能力 大,费用低
3、排水管路短
4、井筒不易变形,承压小 ,支护简单,生产事故小
1、井筒维护费用低
2.开采技术条件
• 矿体具有规模大,连续性好,矿石多为块状、条带状, 矿岩稳固性较好,矿体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 但因矿体内断层较发育,各种构造岩和结构面对工程 地质条件不利,并对矿体有所破坏,矿山开采时应对 此给以足够重视,同时也是矿柱回收时的安全考虑内 容。
• 七角井铁矿矿区属典型的温带荒漠化干旱气候,地下 水和温差对开采稳定性无影响。
2、运输系统较简单,便于 管理
1、井底车场复杂,井筒装 备复杂 2、施工较多 3、运输系统复杂
1、基建时间长,费用高 2、生产能力受限,运输可 靠性不好 3、年经营费用高
倾角≥45˚或<15˚并且埋藏较 倾斜或缓倾斜矿体,矿体埋
深的矿体
藏不深的中小型矿山
名称
3竖井-盲斜井开拓方案
4竖井-斜坡道开拓方案
阶段运输巷道设计
采用直墙圆弧拱,50mm混凝土砌碹,选用ZK10-6/250型架线 式电机车牵引YGC2-6矿车运输矿石。巷道净断面尺寸:宽38 00mm,墙高3070mm,面积10.42㎡。
50
350
1800
1650
1200
300
900
1500
电 缆 管道
1400
600
600
310
50
3800
200
一、设计内容概述
本设计是关于博伦矿业公司七角井铁矿80万吨/年采矿工 程矿山设计,其中涉及的工程皆为新建工程。 开采范围为7~21线间的所有可采铁矿体(本次设计不考 虑铁矿床上部钒矿带)。 开拓系统为下盘中央主副井开拓,矿山服务年限107年。 所采用的采矿方法为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所占比例91 %),辅助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占9%)。 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副井进风两翼回风井回风。
三、矿区地质
• 1.矿体基本特征
目前主要开采的7线~21线铁矿都在地表完全揭露,长 度3200m倾角55~80°。矿层中间厚两端薄,平均厚度 11.98m,一般厚10~30m,矿石容重为3.6t/m³,倾向 北东。铁矿体上下盘为透辉和透闪阳起岩,矿岩稳固 性良好。
钒矿体位于铁矿体的上盘,二者之间的水平距离在140 m左右。(此次设计不考虑钒矿体,因此可将其视为岩 石)
四、矿床开拓
• 1.开采顺序的确定 设计确定矿井开采顺序为下行式,即先采上部中段,后采
下部中段,采用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 阶段内矿块采用后退式开采顺序,即由矿体两端部向中部
依次推进回采。 矿块内的开采顺序采用上行式,即先采下部分段,后采上
部分段。 • 2.阶段高度的确定 根据矿体赋存深度,矿量分布和采矿方法构成要素,确定
•
副井
17.58
•
溜井
12.56
•
东回风井 4.91
•
西回风井 4.91
砌碹 砌碹
砌碹 砌碹
长度/m
510 510 410 510 510
体积/m³
8165.1 8965.8 6028.8 2052.2 2052.2
体积/m³ 矿石内
岩石内
8165.1 8965.8
6028.8 328.14 2654 5954 167.4 132.99
1
50
20 198.44
22002150
1660.3 71.6 8.23
0.8
0.8
1
50
20 330.62
21502100
1242.3 71.6 8.23
0.8
0.8
1
50
20 248.13
21002050
118.5 71.6 8.23
0.8
0.8
1
50
20 223.4
20502000
845 71.6 8.23
• 本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岩内含水量极少, 可不用考虑矿区涌水问题。
2.开采技术条件
三、矿山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的校核
• 矿山工作制度: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日330天, 每天3班,每班8小时。
• 生产能力校核: 1.按阶段中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 2.按开采工作年下降深度验证 3.按经济合理服务年限验证
208.56
8.34 216.9
2350-2300
3200
61
3
18
1
0.3
0.3
250
160
330
153.78
6.15 159.9
2300-2250
3200
60
4
24
1
0.4
0.3
250
160
330
203.28
8.13 211.4
2250-2200
3200
62
2
19
1
0.3
0.4
250
160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