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棉混纺机织物一浴前处理加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涤棉混纺机织物一浴前处理加工
涤/棉混纺机织物的前处理相对于纯棉机织物容易,因为涤纶的杂质含量相对较少前处理简单。

纯棉机织物较难实现退煮漂一浴加工,但涤棉混纺机织物的退煮漂一浴前处理可在适当的条件下于卷染机中进行。

由于传统涤棉织物卷染机前处理采用高温处理,能源消耗大,不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故目前印染行业前处理正朝着短流程,低能耗,高能效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低温漂白活化剂优异的降低漂白温度功能,本文尝试在涤棉织物一浴前处理体系中加入低温活化剂4-(2-癸酰基氧乙氧基羰基氧)(DECOBS),探究其用于涤棉一浴前处理的可行性。

01
DECOBS用量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NaOH 10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 g/L,平平加O 4 g/L,植酸钠 2 g/L,H2O2 15 g/L,不同DECOBS用量,80、90℃保温 60 min,测试织物性能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DECOBS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

因为DECOBS和双氧水作用生成具有漂白能力的活性物质,对油污具有洗涤和漂白的作用,或双氧水水解,生成二酰基过氧化合物都会使织物的白度增加。

但是DECOBS的浓度稍微偏大即与双氧水发生
2位羰基上的反应生成不具有漂白活性的物质,另一方面DECOBS自身的颜色也会影响织物的白度。

从表1还可知,处理液中加入DECOBS 后织物的毛效和失重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可见DECOBS主要影响织物的白度,考虑到白度影响,DECOBS 用量可选择0.5 g/L。

02
平平加O用量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NaOH 10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 g/L,植酸钠 2 g/L,H2O2 15 g/L,DECOBS 0.5 g/L,不同用量平平加O,80或90℃保温60 min,测试织物性能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一定量的平平加O可以明显改善织物的白度和毛效,随着用量的增加,织物白度和毛效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原因
这是因为体系中加入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故平平加O的精炼效果不是非常显著。

从表2还可知,处理液在加入平平加O后对织物失重率无显著影响。

综合考虑织物性能影响及节能等问题,选择平平加O浓度为2 g/L。

0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NaOH 10 g/L,平平加O 2 g/L,植酸钠 2 g/L,H2O2 15 g/L,DECOBS 0.5 g/L,不同用量十二烷基苯磺酸80或90℃保温处理60 min,测试织物性能如表3所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印染助剂,具有润湿、乳化的作用,能有效去除退浆后织物上残留的大部分天然杂质和少量的浆料、油污,改善织物性能。

从表3可知,在混合配制的复合助剂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用量对织物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

这是因为体系中已经加入了平平加O。

考虑到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为2 g/L。

04
NaOH用量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2 g/L,平平加O 2 g/L,植酸钠 2 g/L,H2O2 15 g/L,DECOBS 0.5 g/L,不同用量NaOH 80或90℃保温处理60 min,测试织物性能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织物的白度、毛效和失重率均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原因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作为织物前处理的主要助剂,能有效去除织物上残留的大量浆料和天然杂质,使织物的毛效和失重率增加,另一方面能提高双氧水的分解率,使织物白度显著提高,但当氢氧化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会增加,使纤维素损伤。

综合氢氧化钠对织物性能及纤维的影响,选择氢氧化钠用量为10g/L。

05
H2O2用量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NaOH 10 g/L,十二烷基苯磺酸 2 g/L,平平加O 2 g/L,植酸钠2 g/L,DECOBS 0.5 g/L,不同用量H2O2 80或90℃保温处理60 min,测试织物性能如表5所示。

从表5可知,织物的白度随着过氧化氢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这是由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过氧氢根阴离子(HOO-)是织物漂白的有效成分,且碱性环境中对织物的漂白有显著地提升,织物表面杂质得到去除,白度得到明显提高。

从图表5还可知,双氧水的用量对织物毛效与失重率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因为双氧水的主要作用是对织物的漂白,有效去除表面杂质与色素,对织物的润湿性能并无明显改善,因此,测试结果显示失重率只是织物表面杂质的成分,而毛效性能保持稳定。

综合考虑双氧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选择双氧水浓度为15 g/L。

06
植酸钠用量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NaOH 10 g/L,十二烷基苯磺酸 2 g/L,平平加O 2 g/L,H2O2 15 g/L,DECOBS 0.5 g/L,不同用量植酸钠80或90℃保温处理60 min,测试织物性能如表6所示。

从表6可知,一定量的植酸钠可以提高织物的白度,但用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白度性能的提升。

这是由于碱性条件下植酸钠可以避免双氧水过早的无效分解,使整个漂白过程中双氧水分解出来的过氧氢根离子一直处在较高的浓度,漂白效果较好。

当植酸钠浓度过高时双氧水几乎不发生分解,产生的漂白有效成分过氧氢根离子比较少,漂白效果就会变差。

从表6可知,植酸钠用量对织物的毛效和失重率没有明显影响,故选择植酸钠浓度2 g/L。

07
时间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NaOH 10 g/L,十二烷基苯磺酸 2 g/L,平平加O 2 g/L,植酸钠2 g/L,H2O2 15 g/L,DECOBS 0.5 g/L,80或90℃保温不同时间,测试织物性能如表7所示。

从表7可知,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织物的白度不断提高,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织物的白度不再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两个温度条件下,织物白度达到稳定的时间都在40min左右。

从表7可知,处理时间的延长对两种温度下织物的毛效和失重率的影响基本相同,最终都在55 min左右保持稳定。

考虑织物前处理时间与处理效果的影响,选择80或90℃保温60min以延长处理时间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08
处理温度对涤/棉织物前处理的影响
NaOH 10 g/L,十二烷基苯磺酸 2 g/L,平平加O 2 g/L,植酸钠2 g/L,H2O2 15 g/L,DECOBS 0.5 g/L,不同处理温度保温 60 min,测试织物性能如表8所示。

从表8可知,织物的白度、毛效和失重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白度和毛效在90℃时达到最高值,失重率100℃时最高。

由此可见,涤棉混纺织物较适宜的处理温度为80-90℃,100℃时织物的失重率最高可能织物有降解损伤。

因此,选择处理温度为80-90 ℃。

09
性能测试
从表9可得一浴法与二浴法前处理对织物性能的对比,由表可知两浴法与一浴法在织物性能指标上接近,且二浴法织物的强力损失略
大,而一浴法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还节约能源。

结论
(1)涤/棉最佳一浴前处理工艺为:DECOBS 0.5 g/L,植酸钠 2 g/L,H2O2(30%) 15 g/L,NaOH 10 g/L,平平加O 2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g/L,温度为80-90 ℃,处理时间为60 min。

(2)一浴法与二浴法相比,处理效果相近,但一浴法工艺更简单,操作更方便,且有利于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