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提纲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测试,考查考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在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般分为阅读理解和写作两个部分。
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写作要求考生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准确、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I.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在阅读理解中,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篇短文来获取信息。
短文的内容通常包括社会、科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阅读理解考察的重点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阅读理解题目的难度和题型多样,既有短文后的单项选择题,也有判断正误、匹配、填空等形式。
II. 写作写作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要求考生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写作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应用文或说明文。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围绕中心思想,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明确观点,提供充分、具体的论据支持,使文章表达清晰、条理清晰。
写作内容可包括社会问题、科技进步、教育教学、研究发现等方面的内容。
写作考察的重点是考生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合格的写作作品应该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准确、得体的特点。
III. 提高方法为了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取得好成绩,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高: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多读书、报纸、杂志等,提升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解答模拟试题,熟悉各种题型,培养对文章内容的敏感度。
2. 增强词汇量:扩大词汇量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考生可以通过背诵单词、学习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等方式来提高词汇量。
3. 注重语言表达:通过多写作和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结合模拟题目,进行文章写作训练,并请他人进行修改和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排序题灵活使用)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主题句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知识点:转折复句【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总结】▲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弱转折与强转折同现时,强转折是重点。
知识点:观点援引法▲援引目的: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的语句很重要。
▲援引类型:正向援引(如:正如)反向援引(一家之言,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认为、传统认为)知识点:因果复句【典型格式】因为……,所以……【关联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总结】▲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
▲“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则。
▲注意不能因果倒置。
【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测试辅导讲义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测试辅导讲义一、测试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国家大纲)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准确迅速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理解把握语句的语用、语气、语序、语法、成分、结构和表达方式的能力,以及阅读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
(上海大纲)概括起来,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作为国家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层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两大层面:一是对应试者关于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考察。
二是对应试者关于语言文字具体应用能力的考察。
二、命题类型及能力要素、应试技巧(一)选词填空要求从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其中之一填入空格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考查应试者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应试者应当在平日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掌握大量的词汇,并且应对常用词的意义、用法、词的搭配关系、词的结构等了如指掌。
考试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然后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到句中,通过默念找语感。
(二)语句表达要求从所给的4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考查应试者对于语用、语气、语序、语法、成分、结构、表达方式等语句表达与理解方面的能力。
应试者要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通过默念找语感。
(三)阅读理解1.片断阅读:即给出一个50-200字的段落要求应试者阅读,根据该段落回答一个问题。
一般是从题后4个选项中选出与所给材料内容最相符合的选项。
7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全
言语理解与表达目录1、主旨概括题2、文意推断题3、词语理解题4、代词指代题5、语句衔接题6、观点态度题7、标题填入题8、细节判断题9、意图推断题10、片段阅读技巧10.1 成分紧缩法10.2 显性并列复句10.3 承接复句10.4 辅证法10.5 相对绝对法10.6 结语判断题10.7 排同求异法10.8 主题排除法10.9 背景铺垫法10.10 实词辨析11、关联词语11.1递进复句11.2因果复句11.3转折复句11.4条件复句11.5让步复句11.6取舍复句12、广义主旨题12.1解题思路12.2解题方法12.3题型12.4干扰选项特点片断阅读共九种题型:一、主旨概括题二、文意推断题目三、态度观点题四、词语理解题五、代词指代六、标题填入题七语句衔接题八、词语删减九、细节判断题一、主旨概括题①主旨类②概括类阅读片断要有重点,不是每个语流都花同样的时间。
【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文章结构(行文脉络)微观:逻辑标志(关联词语)(一)、微观方面:关联词语(有重点)①递进后“不但……而且……,甚至(更)”“不但”=不只、不单、不独、不光、不仅“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②结论后:“因为……所以……”“看来”后是重点③转折后:“其实”“虽然”“但是”与“虽然”相当的词有(尽管、虽说、固然)。
与“但是”相当的词有(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弱转折,(可是、不过、然而、却)强转折。
④必要条件后:必要条件句中(只有……才……)相当于“只有”的词有(必须、只有、除非、应该、需要、怎样、解决问题的语句);“……才”之前是重点,表示不可缺少。
⑤并列复句A+B:无重点“不但”可以省略,“而且”不可以。
“虽然”可以省略,“但是”不可以。
“更重要的是”、“关键的是”之后的句子是重点句。
“而”可以表转折、表并列、表顺承。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讲义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讲义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应试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从考查内容上看,言语理解与表达有三个特点:一是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能力,不考古汉语;二是考查考生对词语、片断、文章等书面语言的阅读、应用能力,不考听力;三是考查考生对书面语言理解的正确性以及表达的规范性。
总结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真题,其具体题型主要有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选词填空、语句表达等。
近年来,主要集中在片段阅读与篇章填空两大类型上,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2011年省考中出现了久违的“选词填空”题。
一、片段阅读这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有重要的比例,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片段阅读这种题型,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复习。
从2011年考试真题来看,片段阅读题型没有太多的变化,考查题型仍然集中在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细节判断题、态度观点题中。
主旨概括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心主旨。
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对这段文字复述最准确1、利用关联词语、引导词分析句群之间的关系,找出主题句。
关联词语是句与句之间关系承接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段主题句的标志所在。
言语理解和表达
(2)以至-乃至-以致 (2)以至-乃至以至 以至: 连接词,关系是递进, 直到”“一直到” ”“一直到 以至:①连接词,关系是递进,有“直到”“一直到” 之意 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②用于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 深而形成的。 深而形成的。 乃至:文言虚词,用法同“以至” 乃至:文言虚词,用法同“以至” ① 以致:由于前述原因造成的结果, 以致:由于前述原因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 人不希望的结果。 人不希望的结果。 他没有认真考虑,以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他没有认真考虑,以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5.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 5.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 如: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 发扬(优点、传统、成绩) 发扬(优点、传统、成绩)
大凡功绩——者,均能争朝西 例4,纵观古今中外 ,大凡功绩 者 ,抢——,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起来,这样就等于— ,把时间最大限度地 起来,这样就等于 起来 —了自己的生命 了自己的生命 A.显著 时间 应用 延续 B.卓著 分秒 利用 延长 A.显著 B.卓著 C.卓著 D.卓越 C.卓著 时间 应用 延长 D.卓越 分秒 运用 延伸
3.从适用范围的大小来辨析 3.从适用范围的大小来辨析
财富如:战争-战役-战斗 战争-战役- 财富-财产 什么是人才,可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例3:什么是人才,可谓 。 人才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倒是——。很多大企 ,人才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倒是 。 业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 业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也是企业最缺乏的人 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 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谈判才能和全球思 维 A.众说纷纭 B.莫衷一是 A.众说纷纭 统一 B.莫衷一是 固定 C.见仁见智 D.因人而异 C.见仁见智 共通 D.因人而异 公认
言语理解与表达核心知识储备
Ⅰ言语理解与表达核心知识储备一语境分析法:对应分析法、情景展开法,两种㈠对应分析法:正对应、逆对应,两种。
1、正对应:指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①概括关系:一般是先具体阐述然后进行概括,其设空一般在后句。
应从前句入手,找到与前句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②解说关系:一般是先提出一个总的观点,然后在后文对此进一步做出解释,其设空一般在前句。
应找出和后句中相应的解释相同的内容。
③顺承关系:几个相连的词语之间的顺序上存在不可逆性。
这种不可逆性可能为语段之间的前后照应,也可能上是逻辑上的先后承接或词语间的前后承接。
2、逆对应:指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句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
①转折关系:逻辑填空设空灵活,但无论在前句还是后句,都能从句子中找到关键词,然后选择其反义词。
②并列关系:典型句式“不是…而是…”③背离关系:常以数量词表达,如“极少数”与“大多数”、“很多”与“也有许多”,可以从中找到突破口。
㈡情景展开法:1、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设空的位臵多数是材料中内涵较深刻的词语,且往往具有唯一性,应结合背景斟酌答案。
2、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因文字以可理解的语境为基础,所以可以从常识角度找到突破点。
二关键信息识别法: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暗示信息,三种。
㈠关键词:高频词、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词、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三种1、高频词:确定文段的重点、论述主体;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为高频词,反复强调,故是文段的中心词。
2、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词:确定文段落脚点;文段中出现含有特定意义的概念时,通常是文段的要点。
引号表强调。
3、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指示重点、区分层次;①关联词转折关系:⑴转折关系:转折后为重点,即“但是”、“却”、“然而”、“可是”后的内容为重点。
⑵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于是…以至于)”、“由于…因而”、“因此”强调“果”;而“之所以…是因为”除外,强调的是“因”。
⑶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是:“还(又、也、更)”、“而且”、“尤其”、“甚至”后的内容,即递进后的内容。
言语理解 提纲
言语理解主旨判断一、关联词1、递进:递进后更重要2、转账:转折后更重要3、因果:结论更重要。
标志词:因为、由于……因此、看来、可见、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之所以,是因为……4、条件:只有……才。
只有后是重点,或必要条件是重点。
标志词:应该、必须、需要、务必、急需、必要条件是……5、并列:全面概括,地位平等。
标志词:此外、另外、与此同时、和、及、以及、分号、顿号……6、承接:首先……然后。
强调顺序,有先后,语义上为并列关系,无轻重。
二、关键词1、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有趣的是、这表明、这显示出、这使得、更重要的是——引出重句。
2、必须、应该、务必、需要——引出对策。
3、“?”后面会给出答案或对策。
三、行文脉络1、举例论证:标志词:比如、例如、以……为例证……数字、年份、事件、地名、时间、故事……2、反面论证:可以进行反推。
标志词:否则、如果不、要不然、反之……3、背景铺垫:先背景,再引出观点或对策。
标志词:随着……、……的变化、在……背景下/趋势下/形势下/情况下;近年来……、随着改革、目前、当下、当前……4、原因分析:一是先观点再分析原因,二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再给对策。
在原因分析的前面或后面会出现重点句。
5、援引观点:一是引出名人名言,标志:引号;二是引出观点,标志:有人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观点认为……正向援引:引出观点+结论;反向援引:引出观点+转折总-分-总:一是提出观点,论证,重申;二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重点句后一个总。
总-分:提出观点,论证说明分-总:一是论证说明,提出观点;二是提出问题,解决对策。
分-总-分:背景,论证(引出观点/对策/结论),论证分-分:无主题句,并列加和,全面概括,寻共同点。
(完整word)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归纳,推荐文档
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把握中心主旨。
纵观近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发现主旨概括题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因此值得考生重点复习。
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的题目可以看做主旨概括题。
【提问方式】:“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等。
对于主旨概括题的正确选项要求是:一方面要能表达出文中的核心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其他语句的表述内容,并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主旨概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解题思路,即:一通过行文结构寻找主旨句;二通过文段内容寻找关键词。
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一、通过行文结构寻找主旨句能够承载文段主要内容并表明重点的核心语句,我们称之为主旨句。
对于主旨概括题,有些我们可以从文段中寻找到主旨句,然后再从备选项中选出一项与主旨句意思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就能得到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
文段的主旨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主要有:(一)转折式主旨句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如“但是”、“可是”、“只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讲求策略的,通过转折这一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恰好符合这种语用策略。
因此考生只要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迅速寻找到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进而找到主旨句即可准确作答。
(二)总分式总分式通常有以下三种:总领式、总结式和总分总式。
第一种总领式,一般是主旨句出现在段落前面部分,起到总领本段内容的作用。
第二种总结式,一般是出现在段尾部分,在一段话结束后都要用结论性的语句总结概括,从而达到重申重点的目的。
通常用表示结论关系的关联词表达出来,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见”、“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第三种总分总式:这种结构是总领和总结的复合形式,即段首部分总起,中间部分进行分点论述,段尾再进行总结。
行测讲义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测讲义】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节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作用所谓言语理解与表达,指作为公务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许多种途径,其中言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
言语活动是人类运用语言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符号系统,必须具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
言语的理解实质上也就是在言语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
言语的理解有不同的水平。
词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是借助于词来表达的。
言语的理解必须以正确理解词的意义为基础。
因此,对单词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
若不理解就谈不上言语的理解。
但是,对各个单词的理解并不意味着就能理解由个别单词所构成的短语和句子。
短语或句子不是个别单词的简单堆砌,它在言语交际中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而被使用着。
句子的情况更为复杂。
它不仅有一定的语法关系,语法关系不同,语义也不同;而且,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较高水平。
言语理解的第三级水平是对一段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目的或意图的理解。
与前两级水平相比,听出言外之意,难度要大得多。
绝大多数时候,这种理解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言语能力,还反映了他的思维水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甚至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言语的表达是由思想到说话或写作的过程。
不论是口头言语的表达,还是书面文字的组织,都反映了一个人运用某种语言形式来达到其预定的目的和意图的过程。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应试者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侧重于考查应试者在言语理解的正确性、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应试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公务员素质的要求。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这一模块,本复习指南将结合公务员考试的特点,详细讲解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二、考试内容概览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这一模块通常包括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内容。
其中,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细节、逻辑关系的把握;逻辑填空则要求考生根据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语句表达则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句的连贯性、准确性等。
三、复习方法建议掌握基础知识在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时,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如常用词语的含义、用法,常见句型的结构、特点等。
这些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础,考生可以通过查阅词典、学习语法知识等方式进行积累。
广泛阅读阅读是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包括新闻报道、社论、评论、散文等,以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
练习解题通过大量的练习,考生可以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分析题目的要求和考查点,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于错题和难题,要及时总结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四、解题技巧详解阅读理解(1)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在阅读文章时,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这有助于考生在后续的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关注关键词和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子的出现,这些关键词和句子往往承载着文章的核心信息。
考生可以通过关注这些关键词和句子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和逻辑关系。
(3)注意语境和逻辑。
在阅读理解中,语境和逻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与能力要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与能力要点●选词填空一、做题原则1、读完再选;2、比较选项差异;3、读文段注意提炼关键词。
二、做题方法:1、排除选项原则:①感情色彩:a、褒贬中;b、积极/消极。
②语义轻重:eg.批评与批判;违反与违犯。
2、确定选词:③搭配范围:eg.爱戴与爱护;希望与期望④强调重点:eg.鉴别与鉴赏;品味与品位⑤词性功能三、考查类型:实词、成语和虚词(关联词搭配)●片段阅读一、题型分述(一)主旨概括题:1、提问方式:(1)主旨类:主要..内容(表明、阐述);..观点、主要..强调、主要..意思、主要核心..意思(观点、内容);主旨..(观点、对策)。
(2)概括类:概括..。
不单纯是重点,全面概括,不能落点(突出重点..、总结..、归纳..、复述兼顾其他)。
一般重点为解决问题之所在。
2、做题原则:(1)寻找文段中重点句;(主题句)(2)寻找与重点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找答案)(3)不能引申,必须基于原文;(非引申项答案)(4)主题句是解决问题的语句,或者是核心观点。
3、做题方法:(由小入大,做题核心办法)(1)从微观入手,寻找关联词语。
(小切入点)(2)从宏观入手,寻找行文脉络。
(大切入点)(二)意图推断题1、提问方式:意在..…。
....、告诉..、想.、推出..、可以知道2、做题方法:(1)字面含义的选项不选;(2)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言外之意)(3)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关联性,不能引申过度;(4)分清类型:A、社会事实:呼吁的声音;B、故事寓言:寓意深刻的道理。
(三)词语理解题1、提问方式:文中“XX”如何理解?2、做题方法:(1)定位原文;(2)观察表示解释说明的符号,如:冒号和破折号,如果有,直接看其后;(3)如果没有符号,则寻找小语境(上下文,前后句);两个分句若并存则为同义项,若相反相对则为反义项。
(4)多重分句时,句子关系已经被分散,此时直接寻找首大主语,如:不是…而是…是…,找不是前的主语。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总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总结●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的言语理解的总体知识脉络思维导图,可以结合自己笔记按需整理,24公考一起加油●主旨概括类●主旨概括题●判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核心意思/概括最全面的……●解题步骤●主旨句特征●观点句●对策句●找主旨句●有主旨句,则对主旨句进行同意替换或精简压缩●无主旨句,需要对文段进行归纳概括●对比选项●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偏离主旨●解题技巧●微观技巧●关联词●转折关联词●关联词语●但是、可是、不过、却、然而、则、事实上、实际上、其实……●解题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多重转折,需要PK,看谁更重要●因果关联词●关联词●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可见、总之……●导致、造成、致使、使得……●解题要点●结果永远是重点●原因有时会缩略●并列关联词●关联词●正向并列●同样、同时、此外、另外、与此同时、加上、也、一方面……另一方面、分号、排比句●反向并列●不是……,而是……;是……,而不是……●隐性并列●解题要点●并列关系不分主次,主旨成分全面概括不偏颇●必要条件关联词●关联词语●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亟须、务必……/(对策),才能……●解题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结果可省略●必要条件用来引导对策,为文段重点●辅证法●背景铺垫法●常用句式:随着、近年来、以往、日前、当下、自从、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运用●可快速浏览●围绕背景的不能选●举例论证法●特征词●常规:比如、例如、××就是一个例证,以××为例……●变型: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运用●例子本身不重要,可以快速浏览●例子前通常是重点●围绕例子的选项不能选●观点援引法●特征词●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观点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认为……●运用●可快速浏览●所援引观点的后面常为作者观点●围绕引用内容的选项不能选●原因推断法●特征词●因为、由于、原因,因此前……●运用●原因之前或之后表示结论的句子常为重点●原因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只提原因不提结果的选项不能选●反面论证法●结构●正+反●正面观点+“如果不/没有……、如果……”+不良后果●正面观点+“否则、不然”等引导词●只有反:“如果不/没有……、如果……”+不良后果●运用●“正”是重点,反面论证可快速浏览●通过“反”推出“正”,将“正”作为重点●围绕反面论证的选项一般不选●主体排除法●怎么找●文段高频名词●主旨句中强调的词,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运用:排除与文段陈述主体不一致的选项●何时用●某一个名词频繁出现时●文段脉络比较复杂难辨时●表达倾向法●分类●消极的倾向词: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的、遗憾的是……●积极的倾向词:创新、机遇、超越……●反问句式:是不是非得……呢?/难道一定……吗?●运用●正确选项的表达倾向性要与原文一致,否则排除●阅读时注意带有倾向性的具体措辞,不能将含义理解反●行文脉络●总分:提出观点/对策/问题——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分总:背景铺垫/原因分析——得出结论●总分总:提出观点/对策——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反面论证——重申观点/对策●分总分:背景铺垫——提出观点/对策——展开论述/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原因分析/反面论证●分分●观点1;观点2;观点3……●事例1;事例2;事例3……●主旨概括题变形●意图判断题●判别标志: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阐明/强调:●解题步骤(同主旨概括)●找主旨句●对比选项●特殊文段类型●摆问题——出对策●列现象——究本质●标题选择题●判别标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解题步骤●通读全文,分析文段,找出主旨句(与主旨概括题完全相同)●匹配选项,择优选择●解题技巧●文体不同,重点不同●议论文:提炼观点句、对策句●说明文:说明主体+特征●新闻类:看文段首句导语,提炼关键信息●散文:把握感情倾向●寓言故事:把握寓意、道理或启示●标题优先保证概括性,再寻求趣味性●态度观点题●判别标志:作者的原意/态度/观点/看法是:●解题步骤●根据提问明确什么人对什么事的态度●带着目的阅读题干●观点引导词:(我/作者)认为、(我)希望、依(我)看、在(我)看来,之后是重点●××是最佳人选,××是不对的,××会导致经济的衰退(明确观点)●匹配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方法切入类●细节理解题●判别标志:以下说法正确/错误/相符/不相符的是:●解题步骤●通读文段,圈点勾画●阅读选项,定位文段,选出答案●解题技巧●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偷换时态●偷换主体●偷换数量/程度/范围●偷换逻辑●●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解题步骤●定位原文●就近原则,只看前文●匹配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技巧●人称代词:找前一句主语●指示代词:找前一句宾语或前文一整句话●词语解释●解题步骤●定位原文●结合上下文小语境概括词语含义●匹配选项●解题技巧●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等特殊符号之后的语句●关联词:通过转折、递进、因果、并列等关联词,确定小语境的范围●语句排序题●原则: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步骤●先判断首句●适合做首句:下定义、背景铺垫、援引观点等●不是和做首句:反面论证/补充说明/后置类关联词/代词指代●再找捆绑:关联词/时空顺序词/重复词语,即保持话题一致●后验证答案●下文推断题●解题步骤●通读文段●重点关注尾句,与尾句保持话题一致●分析选项●不选重复信息●不选跳跃信息●不选无关信息●语句填空题●分类●居首类:空在首句,统领后文●居中类:空在中间,承上启下●居末类:空在句尾,总结上文●步骤●通读文段●先看形式,后看内容●若横线与前后文是并列,要考虑句式不能乱●内容要求:话题一致;关联词搭配得当●答案择优选取●逻辑填空●语境分析●关联词暗示●转折●标志词:但是、却、然而、事实上、实际上、其实……●运用:转折关联词前后语义相反或相对●并列●标志词:和、且、与、同样、也……/不是……而是、并非……而是●应用:正向并列通常语义相近,反向并列语义相反●递进●标志词:甚至、更、进一步、不仅……而且、竟……●应用:递进词之前程度轻,递进词之后程度重●提示性语句●应用:提示词语可前可后,可近可远,大多数是在横线附近的位置●标点符号暗示●常考标点符号:破折号、冒号;顿号、分号;双引号●应用●顿号、分号表示并列,通常前后语义相近●双引号起比喻、拟人的作用●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后面内容解释前面内容,且常在冒号、破折号前没空●选项辨析●语义轻重:词义相近但程度深浅和性质轻重不同●语义侧重:词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贬义;积极、中性、消极●词语搭配:常用的固定搭配。
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情况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1.片段阅读(重点)、2.选词填空(重点)、3.篇章阅读、4.语句表达一.片段阅读(重点)片段阅读实战技法:( 1分步解题法 2替换压缩法 3成分分析法 4背景铺垫法 5表达倾向法 6援引观点法 7举例论证法 8原因推断法 9反面论证法 10标点符号法 11指代引导法 12选项差异法 13主体排除法 14排同求异法 15相对绝对法)(15)一、分步解题法:审设问——读题干——选答案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的角度入手,根据提问方式快速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和答案所在,最后查看选项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二、替换压缩法:命题人通常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主要的命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同义替换”,另外一种是“精简压缩”。
“同义替换”:即通过同义语句替换的方式来增加考生辨识选项匹配度的思考时间。
如:第一位=首们、消极=负面、能否=也许、差异=多样性,等等。
“精简压缩”:即将原文中表述较长的命题语句进行主要成分的提炼与压缩,将长句的主要意思用更为精炼的短句进行概括归纳,变为选项。
此时考生需要注意对长句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进行有效提炼。
三、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在压缩提炼的过程中将修饰的定状补成分删去,简洁明了地把握住该句的核心观点。
四、背景铺垫法: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现实类文体而言,其大多在材料之初首先交代一个大的背景,或者大的趋势,抑或客观陈述一下现实问题。
接着可能会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这类文段,考生要明确哪一部分才是阅读重点:通常材料之初的大背景、大趋势公公是为了引出之后的主题,因此可心称之为“背景铺垫”,并非阅读重点。
一方面考生可以快速浏览,明确之后的语句为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如果有选项是围绕大背景、大趋势进行陈述的,也应排除在正确选项之外。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词句理解 细节判断题
词句意思理解
做题 分析偷换和替换-偷换是错误的,替换是正确的 原则 选项 直接筛选类 题型 间接理解类 1、程度相对适中:几乎、大概、总体上、可能 程度 2、程度较重的词:一定、总是 1、找到所问词句的出处,标注下来 3、可能不推必然,绝对化原则 1、以偏盖全、以少代多(范围由小变大) 范围大小包 2、范围狭窄化(不能用虚化的大代替具体的小) 含关系 3、许多、很多、大多 1、张冠李戴 2、对象扩大或缩小 对象 做题 思路 3、无中生有对象,包括人、事、话题、物 4、主体、客体(和主从、主动被动相关) 2、并列关系:语意上并列,形式上 并列 1、选项与原文无关 2、并列关系变成其他关系 逻辑关系 关系 3、选项必要变成充分 4、因果颠倒 4、递进关系:递进词 5、肯否矛盾 1、将来时、完成时、进行时,不能混用 时态 2、前后顺序 6、语境限定:推断 5、条件关系;标志词 注意 多个代词时,由近及远,以语意 为重 3、相反关系:语意上相反,标志词 相反 3、带入验证,果断作答 1、解释关系:由于,因为,是因 为,意思概括就是前面的意思 做题 2、落实到语境:就近原则、主语 思路 一致 2、分析所问词句的前后语法,把握 逻辑关系 分析语境 做题原则 不能选表面 往往在材料中 词语 的指 代对 象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单指 、复指
正面援引词:正如、如同、 有一种(作者支持) 2、吸引力:修辞(比 喻、对比、拟人、反复 、反语);设置悬念; 答题 思路 反用其意 1、突兀,缺 乏过渡 2、关 键词、 答题思路 标点 反面援引词:有一种、有一 样(作者态度相反) 作者 观点 的构 成 3、杂糅观点 答题 思路 1、自我口语化 2、提出问题 3、从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行文 结构 上 3、别人以为 A,我认为 B,接下来是 “为什么是B ” 4、别人说 A,我说B, 接下来,“ 什么是B” 感叹号、双引号:作者有不 同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辅导之
言语理解与表达
刘慧明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核内容之一。
06考试大纲内容: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
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
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
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比较明确地辩明句义,筛选信息。
07考试大纲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
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和公务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语言的基本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等。
侧重于考查:言语理解的正确性
规范性
准确性
完整性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力,要求应试者正确理解字词、语句、段落、全文的含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应试者必须有较强的言语综合能力。
是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以及《申论》等的基础。
命题内容与形式
题材:涵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体裁: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的试题类型:
一、词语替换(词义辨析)
二、选词、句填空(词义、句义辨析)
三、语句表达(辨析语病;辨析歧义)
四、阅读理解(段落阅读;文章阅读)
五、听力理解(04年国考)
现国考多被“阅读理解”涵盖,但字词句是基础。
广东仍包括:选词填空;语句表达(语病);阅读理解(段落、文章阅读)。
01年:段落阅读(单项)
02年:文章阅读(综合)。
考点:词语替换;选词、句填空;
划线词、词组理解;错别字;语病;修辞;(语句表达)
阅读理解。
03年:段落阅读(单项),文章阅读(综合)
04年:段落阅读,听力理解。
05年06年:段落阅读。
考点:阅读理解(理解文意:理解词、句义;上下文联系。
)
05、06年广东题:段落阅读;文章阅读。
一、词语替换
目的:考查对语句中指定词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运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来对句子中的指定词语进行替换
方法: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画线词语的含义,所给词语的含义,了解词语使用的语境。
原则:用所选定的词语替换画线之词语后,句子的含义基本一致;符合原句的语境。
二、选词(句)填空
目的:考查对词义、句义的辨别分析能力
要求:从所给的几个同义词(句)或近义词(句)中找出一个和所给句子句意符合的词、句,使句子完整,句意表达清楚。
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语句试图表达的意思。
一理解句义,二理解词义,三语感练习。
理解词义:1、正确理解、辨析同义词;
2、正确运用成语;
3、正确运用虚词。
三、语句表达
目的:考查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
要求:掌握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常见题型:病句判断;歧义判断
1. 病句判断
(1)语法错误:用词错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颠倒;句子结构不当。
(2)修辞错误:比喻不当;重复;苟简;语气不当。
(3)逻辑错误:概念错误;偷换概念;大小概念并列;自相矛盾;否定不当
2.歧义判断
(1)词义不明确
(2)层次不清
(3)句法结构不固定
(4)指代不明
四、阅读理解
目的:考查阅读的准确性、完整性,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要求: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准确地筛选并提炼、吸收信息。
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答题要点
(一)注重关键词理解
1.直接表达
2.文意表达
(二)注重关键句理解
(三)对片断、文章的概括理解
具体—抽象;个别—一般;现象—本质;
(四)把握文、段的目的和意图
1.完整、准确理解全文
2.思考文章的引申义
3.选项与文章、上下选项之间意思是否一致
4.调动背景知识、专业知识。
方法:排他法;同一法。
五、听力理解
问题类型一般分五种:
(一)细节题:考查捕捉听力材料中的主要信息、重要细节的能力。
(要素:时、地、人、物、数)
(二)主旨题:考查理解听力材料的基本大意,概括中心主旨的能力。
(三)因果题:考查根据听力材料的具体因果关系的能力。
(四)推理题:考查根据听力材料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五)倾向题:考查根据听力材料判断说话人的真实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