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历史与发展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泵产业从萌芽到形成完整研发、生产、营销体系,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发展主要是后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一、我国泵产业的历史追溯
我国现代泵产业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基本上没有工业,农业也很落后,偶尔有少量的泵需要修造,这是应矿业开发排水和海运船舶用泵之需要产生的。

据有文字记载: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仿制船用水泵;1885年,山东机械制造局成立,不久就制造离心泵,用于矿山排水;1907年,武汉周恒顺机器厂制造15马力至30马力抽水机;1913年,江苏武进厚生机器厂生产简易抽水机;1914年,上海大隆机器厂(当时该厂占地10亩,有机床100多台,职工300多人)仿制了美国单级离心泵;1918年,无锡协记机器厂制造出14寸离心泵;1923年上海俞宝昌机器厂制造出7寸离心泵;1924年,在常锡地区,利用戚墅堰电厂的余电
,采用电动机拖动离心泵,开始了电力灌溉;1930年,上海机器厂以“五福”牌为商标,生产并销售抽水机;1936年,上海永固机器厂(上海真空泵厂前身)测绘德国真空设备,制造了国内第一台活塞真空泵。

整个30年代,仿制泵进入了一个小高潮,至抗战前,上海生产水泵厂家有20多家,他们分别是大隆、上海、新中、黎明、华丰、震旦、实业、怡兴、合众、工艺、万盛、平民、协昌等机器厂,仅仅1935年就生产单级单吸低速离心泵962台。

这说明30年代上海已经是中国水泵制造中心,除此之外,在北京,中法大学铁工厂买进德国、英国泵样机,测绘仿制了1寸至2寸离心泵,在温州永嘉,罗恒发铁厂仿制了活塞式消防泵。

抗战时期(1938-1945),上海,汉口等地的机器厂内迁重庆、四川、云南等内地,在重庆新华机器厂(武汉水泵厂前身之一)已小批量生产离心泵和蒸汽往复泵,在昆明、宜宾、甘肃、江西等地国营军工企业都有零星生产水泵的记录,共计生产手摇泵350台,离心泵44台,蒸汽往复泵3台,另外,1938年四川刘朴、曹瑞芝等工程师发明并研制了水力抽水机(水轮泵)这是中国对世界泵发展史的贡献,在日伪统治区的沈阳、长春、上海、北京都有水泵生产、仅仅在北京,同益机器厂年产1寸至2寸离心泵40-50台。

抗战胜利后,众多内迁机器厂相继迁回原地,上海迂回机器厂最多,又开始制造水泵。

另外,又有新成立机器厂也生产水泵,如潘德民工程师建立的上海三番机器厂。

还有长春魁利金、北京同益、武汉开明、新华和沈阳都相继生产水泵。

具体生产力量无从考察,但是但从渤海地区、江浙地区抽水机站的泵总量7000台可知,当时生产量已经不小,因为这里不包括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南京等地自来水用泵量和工矿给排水用泵量。

二、我国泵产业形成期
解放后,即50年代,国家开始了工业化建设,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的发展对泵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兼营生产水泵到专营制造水泵。

第一个改为专业水泵制造厂的是在沈阳。

1953年9月1日有沈阳第六机器厂改名为沈阳水泵厂(这个厂是1932年成立的小型机修修配厂,日本占领时期曾是日本荏原公司离心泵的修造厂。

1948年11月2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经济处接管,厂名改为沈阳第二机械厂。

1952年12月,划归中央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局领导,又更名为沈阳第六机器厂)。

当时,规模较大的生产往复泵与离心泵的国营企业还有:
佛山机械厂(1954年11月成立,佛山水泵厂前身);长沙机械厂(1951年7月1日成立,长沙水泵厂前身);重庆机械厂(1951年5月15日成立,重庆水泵厂前身);
华昌机器厂(1959年并入上海水泵厂,厂长施咸道工程师);三番机器厂(上海第一水泵厂前身,厂长潘德民工程师);信利机器厂(并入上海第一泵);大隆机器厂(1902年建立,一直没有改名,至今还在生产高压往复泵);怡兴抽水机修理社(1946年6月建社,
上海深井泵厂前身);新生机器厂(并入上海深井泵长厂);武汉开明铁厂股份有限公司(又称开明机器厂,武汉水泵厂前身)
在建立新中国后,这一批做泵的私营企业中,最享有信誉的是上海机器厂。

他是1930年成立时就开始制造抽水机,并以“五福”牌商标进行销售。

该厂除了做泵以外,还做柴油机。

到解放后,它也聚集了一批在铸造造型、钢铁冶炼方面有经验的能工巧匠和金属切削方面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因而,1950年上海市长陈毅提出要解决国民党“二·六”轰炸发电厂,造成全市停电问题时,上海机器厂技术工人们就在车床基础上,1951年就制造出口径为800毫米的双泵,支援了上海杨树发电厂,作为循环水泵,解决上海时常拉电,断电,停电的情况。

1956年,私营企业全部公司合营,一机部组织沈阳水泵厂有关工程师对全国兼营生产水泵企业进行了生产、技术情况调研,为一机部和各省机械厅定点,并改为专业水泵厂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背景下,至五十年代末,一些机械厂或机器厂相继更名为水泵厂,进行专门的水泵生产。

这些水泵厂是:
1.黑龙江省的哈尔滨水泵厂
2.吉林省的长春水泵厂
3.辽宁的沈阳、本溪水泵厂、大连耐酸水泵厂
4.北京的北京水泵厂
5.河北的天津工业泵厂、保定、石家庄水泵厂
6.山西的阳泉水泵厂
7.山东的博山水泵厂
8.上海市的上海水泵厂,上海的第一水泵厂、上海深井泵厂
9.浙江省的浙江水泵厂(即现在的浙江台州椒江市的浙江真空设备厂)
10.福建的龙岩水泵厂
11.江西的鹰潭水泵厂
12.河南的新乡水泵厂
13.湖北省的武汉水泵厂
14.湖南省的长沙水泵厂
15.广东省的佛山水泵厂
这是我国第一批专业化水泵制造水泵的厂家,共23家,除了沈阳,石家庄水泵厂是中央部属厂之外,其他的都是省属厂。

这些厂都是在计划经济情况下,经政府部门行政命令的专业水泵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四个大区,其中辽宁省、河北省、上海市各布了三个点,是泵的制造大省,这与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布局相一致。

这第一批水泵厂,除了长春、保定、龙岩、鹰潭少数几个厂外,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后,都成为机械工业部的重点企业。

随着泵产业发展和专业化,需要大量泵设计人员,于是经高教部批准,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动力机械系设立了水力机械专业,苏联巴依巴科夫副教授讲授“离心泵与轴流泵”,1958年华中工学院(即现今的华中科技大学)将动力工程系1953年设立的水力动力装置专业更名为“水力机械”专业,由盛敬超副教授主持。

这三所高教部直属重点大学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培养水轮机、水泵、液压、液力传动专业人才,为泵企业输送了设计人才。

同时也为清华大学、北京农机学院、镇江农机学院等高校和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唐山煤炭研究所、704所等各类研究所输送了大量的泵教学、研究人才。

进入50年代,我国泵开始从仿制走向设计,大多采用相似设计法和经验设计法,早
在52年沈阳自行设计了SSM多级泵、SP砂泵、上海自行设计了TSH多级泵、JD型深井泵。

当时设计力量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泵一局设计处三科(如赵之松工程师、倪正芳工程师等)沈阳水泵厂,(如张传布工程师、范景春工程师、曾立人工程师、张成工程师、徐以浩工程师等)。

少量在上海(如潘德民工程师、施咸道工程师等)。

到54年春,重工业泵一局设计处三科撤销,其中专门从事泵设计的11人调到沈阳,与沈阳水泵厂设计力量结合,形成了我国第一批泵专业设计队伍。

同时,引进了苏两全部K型单机泵,部分Ⅱ型双吸泵,A TH型深水井泵,OⅡ型轴流泵的图纸。

1957年5月8日,在沈阳水泵厂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水泵研究室,室主任是张传布工程师。

我国自己培养的水力机械专业技术人才57年才开始分配到工厂。

哈工大水机专业有4名首届毕业生充实到沈阳,这样沈阳实际上成为了中国水泵制造中心,又是设计中心。

其他水泵厂,如哈尔滨、阳泉、博山、武汉、长沙等水泵厂,直到59年至61年,才分配到哈工大、华南理工,浙大水力机械专业毕业生,才开始有专业设计人员。

泵行业大量分到水机专业毕业生是63年至65年。

船用泵设计,1958年就开始了,当时由上海船舶设计二室负责进行的,并编制了船用泵CB系列标准,统一了CSC图册,由各船厂根据需要自行试制并在新船里应用。

这种做法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限于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和试验设备及仪表欠缺,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我国计划经济模式,在五十年代后期已经完成。

当时部里负责产供销,省里负责人财物。

但是技术、质量没有统一的负责部门。

因此机械部决定,由沈阳水泵厂出面(代表机械部)筹备成立全国水泵行业组织。

全国负责全行业技术和质量工作。

1960年10月在沈阳,正式成立由哈尔滨、长春、沈阳、本溪、大耐、北京、石家庄、保定、阳泉、博山、上海、上一、上深、浙江、龙岩、鹰潭、新乡、武汉、长沙、佛山、重庆、兰州共23家专业水泵厂参加的全国水泵行业组织。

至此,我国泵产业已经初步形成。

三、我国泵工业基础奠定期
我国水泵行业成立后,23家专业泵厂围绕一机部订货会议订货要求以及沈阳水泵研究所的指导,已经有了相当的分工。

如围绕中央工作配套需要,大连主要做耐酸泵,本溪主要做蒸汽、电动往复泵,沈阳主要做电站,石油化工用泵,石家庄主要做污水泵,杂质泵,天津主要做螺杆泵、潜油泵,阳泉主要做电动试压泵和矿用泵,长沙、武汉主要做水利用泵,上海主要做穿用泵,上海一泵主要做多级泵,重庆专做计量泵。

这些厂为了地区和省内配套需要以及考虑到运输的方便也兼做一些其它各种类型泵。

如根据江苏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需要,1961年上海水泵厂试制成功当时叶轮直径最大(D=1.6米)大型轴流泵(单台流量8000立方米每小时,功率800KW)。

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全国泵行业管理和服务,1962年6月16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批准沈阳水泵研究所为部二类研究所,负责泵行业的技术质量工作,是国家水泵技术归口单位。

全国水泵行业在沈阳水泵研究所组织下,在六十年代做了四件事:一、制定泵行业标准,称行标、即B标,从此分散生产泵工厂有了统一的标准;二、进行全国泵行业质量检查;
三、组织了泵产品联合设计;四、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工作。

行业质量检查,每两年一次。

1961年全国泵行业第一次行检,评比结果,23家泵厂中,博山倒数第一名,于是促使博山水泵厂要打翻身仗,博山在党委的领导下,全厂发动,每道工序把关,改进,到1965年全国泵行业第三次质量检查时,终于争得了全国第一,当时行检确实提高了全国泵行业质量,是硬碰硬。

无论是铸件化学成分,金相物理指标、粗糙度、废品率以及加工尺寸,位置精度,还是总装一次合格率以及产品性能试验,是硬碰硬比的,当时第二是佛山,沈阳当时虽然技术力量很强,设备精而全,但是质量还是进不了前三名。

行业在制定和发布行标同时,组织行业厂进行用户调研工作,从62年春开始至1968年
秋,相继组织全国各有关行业厂进行⑴单级单吸泵(由K型升级成BA型进而到B型);⑵单级多吸泵(由SSM型升级到DA型)⑶双吸泵(由Ⅱ型升级成SH型);⑷2QS型蒸汽往复泵;⑸JQ型井用潜水泵;⑹J型深井泵;⑺F型化工泵;⑻混流泵;⑼FY型液下泵等产品联合设计,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对老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

到六十年代中后期,一些通用泵产品,无论是按照苏联图纸,还是国内自行相似设计的图纸,或按照欧美产品仿制的图纸,大量转化成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的图纸。

当时全国生产标准,图纸都是统一的,也比较齐全,全国产品互换性很强,大大方便了用户。

沈阳水泵研究所在领导行业同时,还进行了泵的应用研究和特殊泵的开发工作。

该所于61年10月开发成功了KBH-55-120型裂化油泵,63年设计开发成功6DKS-8型多级耐酸泵、潜油泵,65年开发成功三螺杆泵,66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加氢的4T5×25型立式筒袋泵。

船用泵设计工作主要是704所组织下进行的,1962年该所组织调查研究小组开展了船用泵使用调查,吸取了58年编制CB和CSC的经验教训以及沈阳水泵研究所在使用泵专业标准化方面所取得的有效成果,1963年编制了《船用立式离心泵型式和基本参数》及相关技术条件,并经第六机械工业部批准实施。

1964年起先后在长沙水泵厂、天津工业泵厂和沈阳水泵厂试制。

轴流泵全国联合设计是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组织下进行的。

1963年进行型谱制订、模型设计、1964年进行水力模型制造和水力模型试验研究,1965年开始了全国第一次轴流泵联合设计工作。

考虑到西北区域专业水泵厂太少,1967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由沈阳水泵厂帮助筹建甘肃天水水泵厂,本溪水泵厂帮助筹建陕西宝鸡水泵厂。

由于23家水泵厂中大多属部营和省市营企业,主要为工业项目配套,很少能顾及农业排灌服务,另外,农业用泵产值低,各工业泵厂厂长为了完成泵产值,对农用泵生产积极性较差。

这样,第八机械工业部(即农机部)和省机械厅或农机局,就部属了一些农业泵厂。

到60年代初期抓了一批地市营水泵厂,如河北的邢台水泵厂、内蒙古的赤峰水泵厂、山东的济南水泵厂、江苏的无锡水泵厂、安徽的蚌埠水泵厂,福建的南平水泵厂、云南的昆明水泵厂、广西的桂林水泵厂等。

到六十年代中后期,又将一批县农机厂更名为县水泵厂,如黑龙江的肇东县水泵厂、辽宁盖县水泵厂、河北蔚县水泵厂、内蒙武川县水泵厂、江苏六合县水泵厂、高邮水泵厂、江西赣州水泵厂、湖北天门水泵厂等。

这些厂主要生产农用卧式单级泵,有些厂还生产丰产型、铁农型混流泵以及农用轴流泵。

与此相适应,50年代末至60年代,各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相继成立,这些所的排灌机械研究所都有一批专业人员在进行农业泵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发成功了一批农业泵,如湖南农机所的湘农系列泵,浙江机科所的浙农系列泵和水锤泵,福建农机所的闽农系列泵。

在农业排灌的农用泵专业人才培养方面,1961年,经高教部批准,在吉林农业大学由戴桂蕊副教授筹建“排灌机械”专业,1963年迁入镇江农机学院(现今已相继改名为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培养农用泵,柴油机专业人员。

当时我国泵制造业,叶片泵生产厂都有铸件车间(只有上海一泵没有),往复泵厂都有铸件车间、锻压车间和热处理车间。

在五十年代整个行业没有铸钢车间,凡是不锈钢泵,都是沈阳提供设计图纸,广州重型机器厂生产制造的。

直到60年代初,沈阳水泵厂、石家庄水泵厂和大连耐酸泵厂都建起了铸钢车间和热处理车间,开始生产电站用泵、化工泵、杂质泵。

当时每个厂还没有工具车间和设备动力车间,整个制造工艺过程的设施已经形成“小而全”或“大而全”的模式,它的优点是配套快,专业化程度高;它的缺点是有些设施利用率低,人力资源利用也不充分,制造成本高。

60年代中期,沈阳水泵厂、上海水泵厂还建立了机械密封车间,为化工泵密封配套,
这是我国最早生产机械密封厂家之一。

到60年代末,我国工农业泵工厂已达50家,中国泵工业的制造基础初步奠定了。

中国泵产业从萌芽到形成完整研发、生产、营销体系、有一百多年历史。

其发展主要是后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所以要做中国泵产业发展史的简要并编撰,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想让从事这个产业的营销、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到我国泵产业是怎样成长,发展起来的;其二,正如古人所说的“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明哲理”促使我们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以农业泵为主的泵业大发展时期
七十年代,我国泵制造业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建立农业泵生产体系,农业泵厂大量涌现;二是原有工业泵厂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扩大了规模和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七十年代,在国家农业机械化政策的指导下,对深井泵、井用潜水泵和潜水潜水泵,以及小型单级泵需求大增,在农机部和各省机械厅。

农机局计划下,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联合山西农机所大规模设计开发了NQ型农用潜水井泵,又定点了一大批农业水泵厂,如辽宁的兴县水泵厂、吉林省的吉林水泵厂、北京的密云水泵厂、河北的鸡泽县水泵厂、丰润县水泵厂、山西的榆次、太原水泵厂和解州潜水电泵厂、山东威海、泰山、青州水泵厂,江苏的徐州、泰州潜水泵厂,浙江的杭州,黄岩,江山水泵厂,安徽和县,蚌埠潜水泵厂,湖南的平江潜水泵厂,湖北的宜昌、黄石水泵厂,河南洛阳水泵厂,四川的新达,三台水泵厂,甘肃的兰州农业水泵厂,陕西的关中水泵厂,宁夏的吴中水泵厂和新疆水泵厂。

农业泵厂家数量远远超过工业泵厂家,但是设备简陋,质量不稳定。

由23家工业泵厂家组成的全国泵行业,其活动从1968年至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73年又恢复行业泵产品质量大检查,促进了各厂“三基”工作,并在河北保定组织全国漩涡泵联合设计。

1974年在上海水泵厂召开全行业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和生产流水线推广大会,大力推广上海水泵厂的抛砂机,阳泉水泵厂的叶轮加工专用机床和深井泵轴系加工流水线,大大推动了各工业泵厂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活动,使各厂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机械部和各省机械厅加大了对各主要工业泵厂资金投入和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对主要工业泵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如石家庄、武汉、天津、北京、阳泉、上海、博山、佛山、沈阳、长沙、大连等厂在“四五”和“五五”两个五年计划中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原来低矮砖木结构厂房一扫而光,替而代之的是高大明亮、通风的现代化钢筋混泥土结构大厂房,还购置新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

七十年代中,还有两件大事,对我国水泵产业有重大影响,一是沈阳水泵厂研究所组建了《水泵技术》编辑部,1972年后向国内外公开出版了《水泵技术》专业杂志,30年来,已公布出版发行了150期,在较高层次上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二是成立了全国水泵技术情报网,这个情报网是由从事泵专业教学、研究、制造的高等学校(清华、华中、甘工大、北农机、镇江农机学院)、研究所(中国农机院、合肥通用所和各省农机所)和各泵工厂都自愿参加组织,参加单位要缴网费。

技术情报网分为全国网、大区网、省网三级,全国网分管单位是沈阳水泵研究所,大区网分管单位是大连(东北)、石家庄(华北)、上海(华东)、长沙(中南)、重庆(西南)、兰州水泵厂(西北)。

每个大区网都有自己的内部技术刊物铅印出版,如东北网出版了《东北水泵》、华北网出版了《华北水泵》等。

有的省网也有出版刊物,如《浙江水泵》、《上海水泵网讯》等专业刊物,内容非常丰富。

当时通过情报网,把各行各业各个系统从事泵教学、研究、生产的单位和工作者组织起来进行新技术。

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理论、新工艺沟通、交流和推广、七十年代召开三次全网大会,一次在桂林(1974年)、一次在昆明(1976年)
还有一次在重庆(1978年),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内容新,水平高,推动了当时技术进步。

在七十年代里、一院十一所一级工程师卢俊主持研究的火箭燃料泵,七院八所副总工程师金平仲主持研制的喷水推进泵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唐山煤炭科学研究院的矿用高压耐磨多级泵,太原煤炭研究所的高压注水泵、合肥通用机械所的高速切线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灯泡式贯流泵,七院四所的船用泵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这些产品都是国际封锁情况下独立自主研究开发的,极大丰富了我国泵类产品的品种,大大推进了我国泵产业的技术进步。

经过七十年代泵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泵制造业发展,我国泵工厂数已从六十年代50家左右增加到七十年代末190家左右。

这一时期特点是各农业泵厂和农用潜水泵厂迅速成长,一大批电机厂顺着产业后延,也大量生产潜水泵,如合肥电机厂(是1956年上海内迁的上海三益电机厂)在1972年12月26日成功试制了我国第一台高压(6千伏安)大功率(1200千瓦)扬程为498米、流量为没西欧暗示550立方米的大型潜水泵,在八十年代开始生产大型潜水泵、矿用防爆潜水泵;上海人民电机厂生产小型农用、工程潜水泵。

在农用泵产业发展中,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和各省农机所排灌研究室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也培养了一批工厂实用人才,农业机械部定点的泵研究所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吉林农机研究所、浙江机械科学研究所、江苏工学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和福建水轮泵研究所5家。

七十年代末,高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也有了变化。

六十年代中、后期、哈工大水机专业撤销,经重机学院转入甘肃工业大学,同时浙江大学也撤销了水机专业,改为液压专业,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清华水利系的水力动力装置专业改为水力机械专业。

北京农机、成都农机学院的排灌机械专业改名为水力机械专业。

这样,华中理工,清华,甘工大,镇江农机、北京农机和成都农机学院六个院校的水机专业在八十年代后,为中国泵产业迅速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五、技术引进与乡镇泵业的发展期
八十年代,进入改革开放年代。

中国泵产业也结束了封闭发展的30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为了填补我国泵产品的空白,缩短与国外技术差距,机械部和各级政府动用了国家外汇和地方外汇支持泵行业开展技术引进工作。

为此,泵行业中,各主要制造厂开始了大规模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项目。

沈阳水泵厂自1979年2月开始从德国KSB公司引进了超高压筒形轴芯式锅炉给水泵、前置泵、强制循环泵共5个系列23个品种;从美国BJ公司引进了石油化工流程泵产品和生产技术6个系列114个品种;从日本任原制作所引进了10个水力模型和2个大型立式斜流泵新品种,从英国MP公司引进了海上采油平台注水泵3个系列24个品种。

石家庄水泵厂从1980年开始从德国里茨公司引进了深井潜水泵4个系列9个品种;1987年从德国KSB公司引进了2个系列44个品种的污水泵许可证技术。

长沙水泵厂从美国I-R公司引进先进的立式斜流泵,从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引进了高效节能的S型水平中开泵,从日本荏原公司引进可自吸涡流不堵式污水泵4个系列64个品种。

上海水泵厂从德国KSB 公司引进了4个系列91个品种的热水循环泵和4个系列65个品种的船用离心泵;从美国德莱塞公司引进了2个系列58种立式污水泵;从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引进了5种可调叶片抽芯式混流泵。

大连耐酸泵厂从瑞士苏尔寿公司引进了13个系列300个品种的石油化工流程泵。

除此之外,天津工业泵厂引进看德国阿尔维勒公司的三螺杆泵制造技术,德国鲍诺曼公司的单、双螺杆泵制造技术,日本大晃株式会社的离心泵和齿轮泵的制造技术;佛山水泵厂、武汉水泵厂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了水环式真空泵;上海第一水泵厂从英国Mather Platt公司引进了多级注水泵制造技术;哈尔滨水泵厂从日本引进MS多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