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寒假班第4课 结构技巧及作用(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寒假班第4课结构技巧及作用
(一)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
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
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酸涩而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都是舞动的精灵。
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
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糖葫芦。
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
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人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
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在路上横跑。
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
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
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苛方有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普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
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开了村头那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
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
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子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仍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
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
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驰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然的种种。
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
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时间如瀑布纠爷纵贯,惊天动地,,耸立。
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
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
是,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如此的力!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
面对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
我更愿意塑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1. 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
(4分)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 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3.第⑤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安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本文的线索是什?为什么?(5分)
5.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参考答案:
1. 雪天里中年女人行人抱起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雪夜里乡亲们帮助我们拖车;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蕴含着的一种力量。
(答到2点给分,意合即可)
2. (l)是指文中给作者带来温暖的人和事(或“感动作者的人(2)指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2分)
3.雪花和如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1分)有力地烘托(衬托l11)(1分)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情似火。
(2分,意合即可)
4.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
““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移皂;“温暖”是暗线,因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感到温暖。
(答到一条线索且说理充分给3分,两条都答到给5分)
5.作者赞美雪花,(1分)就是在赞美那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们。
(3分)
(二)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
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
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
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
我
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
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
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
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
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
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
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
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
“陈坊。
”父亲应声答道。
“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
“八岁。
”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
..。
..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
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
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
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
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
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
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
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
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
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
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1.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3.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
(3分)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4.选文第⑫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5.选文第⑮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3分)
6.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
3.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
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
4.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5.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6.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三)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
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
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
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
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
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
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
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
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
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
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
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
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
”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
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
⑧“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
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
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
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11“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12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13“你听我说下去么。
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
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
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
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14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15水——又是水。
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
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
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16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
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2分)
3.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4.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分)5.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自己,使锈迹斑斑的牙齿变白;②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去一江清水;③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义重情深。
(意对即可,一个要点1分,答出两点给全分,共2分)
2.明线是作者(一周)的行踪(1分);暗线是“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
或“作者对汉水的感激(欣喜、珍惜)之情”。
(1分)(共2分)
3.①开篇点题,点明我将开启汉水寻访之旅及恩赐之意。
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一周行程的记叙。
(每个要点1.5分,共3分)
4.“童话”指自己锈迹斑斑的牙齿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1分),用“童话”一词既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又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水质清澈由衷的赞叹(赞美)之情(2分)。
(共3分)
5.表达了作者:①对汉水的喜爱之情;②饮水思源,对襄阳人民奉献精神的感激之情;③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
(答到两点即可,共3分)
(四)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成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
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
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
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
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
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
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
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竞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
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
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
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
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
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
⑫如杲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
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
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
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竞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
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
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被放逐的皇后”的含义。
(2分)
2.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2分)
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
3.选文第⑨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3分)
4.揣摩选文第⑩段面线句子的意蕴。
(2分)
5.读了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
(3分)
参考答案:
1.被放逐的皇后指步入晚年的母亲在遭到老伴去世的巨大打击后,变得不乐观,不振作,内心充满挣扎与无奈,仿佛一位被放逐的皇后。
(答出不乐观,不振作的表现也得 2 分) (2 分,意近即可)
2.“霉味冶本指东西在潮湿环境放久了而产生的霉菌的味道,这里指母亲因父亲去世情绪低落,内心孤独而眼神茫然,毫无生机。
(2 分,意近即可) 3.插叙。
(1 分) 回忆了父亲在世时与母亲相处的温馨场面,与母亲的现状形成对比,为下文“我冶理解母亲的孤寂,母女和谐相处作铺垫。
(2 分,意近即可)
4.“我冶放弃了对母亲所有的要求,考虑了她的处境和感受,理解就产生了。
(1 分)作者希望自己的理解能让衰老的母亲找到幸福的感觉,从此不再孤独。
(1 分,意近即可)
5.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
(3 分)
(五)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
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
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
我呆望这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
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
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
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
”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
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
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
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
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11“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12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 分)
2.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