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nrf905的室内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61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信息科技学院
2010年5月
总目录
一、毕业设计(论文)
二、指导老师评语表
三、评阅人评阅表
四、答辩记录表
五、答辩委员会评语表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NRF905的室内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信息科技学院
完成时间:2010年 5月
承诺书
我谨此郑重承诺: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凡涉及他人观点和材料,均依据著作规范作了注释。

如有抄袭或其它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人愿接受学校处分。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基于NRF905的室内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
信息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摘要:本项目的目的是设计一个温湿度监控系统,实现用短信准确的控制节点进行温湿度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反馈到基站内。

本文首先介绍无线通信技术的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无线控制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其次,根据设计方案,比较和分析的不同公司各类芯片,实现由STC公司单片机芯片STC89LE516RD、西门子公司TC35i-GSM模块、NORDIC公司的NRF905模块,瑞士Scnsirion公司sht11温湿度传感器等组成的温湿度监控系统硬件平台。

着重介绍TC35i模块、NRF905模块、单片机STC89LE516RD芯片、串口、电源等电路原理图。

接着,给出该硬件平台上基站和节点的单片机程序流程图,利用单片机C语言实现基站和节点程序的设计。

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实物图。

该系统体积小、功耗低、电路简单,可以方便安装和实现实时监控。

本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应用到工业、农业生产等很多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单片机、NRF905、TC35I、温湿度传感器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oor Wireles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NRF905
Zhuxubing, Major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design 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order to using SMS accurate control node detect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collected data feedback to the base st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pose a module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to achieve wireless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and the overall desig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compare different kinds of chips of different companies. Carry out 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system hardware platform implementation by chip STC89LE516RD of STC company microcontroller , Siemens TC35i-GSM module, the NRF905 module of NORDIC company,sht1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of the Swiss company Scnsirion. Focuses on the circuit schematic of TC35i module, NRF905 modules, monolithic STC89LE516RD chip, serial port, power . Next, give the flowchart of hardware platform base station and nodes of single-chip program. use of single-chip C languag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base station and nodes. Finally, given the system's physical diagrams.
This is a small volume, low power consumption system, simple circuit , you can easily install and implement real-time monitoring. This system has certain possibilitie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practice , and so many areas, it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GSM;STC89LE516;NRF905;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目录
1 绪论 (1)
(1)
(2)
(3)
(4)
2 基础理论知识介绍 (6)
GSM技术介绍 (6)
3G技术介绍 (7)
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技术介绍 (7)
(7)
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 (8)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9)
(9)
(9)
(10)
(11)
(12)
(12)
(13)
(14)
(16)
(16)
(17)
(18)
(19)
(20)
(21)
STC89LE516外围电路设计 (21)
SHT11模块介绍以及外围电路设计 (21)
电源模块设计 (23)
节点硬件总图 (24)
4 系统软件设计 (24)
(24)
(25)
(26)
(27)
(28)
5 系统整体调试 (30)
(30)
(31)
6 结束语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今天,我们已经真正进入一个无线技术无所不在的时代。

在家中,使用便利的无绳电话;出门在外,使用手机和远方的亲人通话,发短信;开车,GPS系统为我们导航指路;工作,使用无线网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办公,等等。

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固定电话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了。

人类需要宽带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满足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交流。

无线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

如今每一天大约有15万人成为新的无线用户,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用户数量目前已经超过2亿。

这些人包括大学教授、仓库管理员、护士、商店负责人、办公室经理和卡车司机。

他们使用无线技术的方式和他们自身的工作一样都在不断地更新。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将迅速地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扩展。

嵌入式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正在向我们走来,以无线片上系统为核心的低功耗、小体积、低价格嵌入式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系统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已经产生出无数的新应用和新市场。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为保证各项工作在某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安全进行,对温湿度的测量及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比如电力、电信设备及各类运输工具组件的过热故障预知监控,空调系统的温湿度监控,医疗与健诊的温湿度监控,化工、机械、温室、大棚等设备温湿度监控等。

对这些场合的温湿度监控,如果采用人工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实时性差,准确度低,特别在一些存在热源的生产基地,在短时间内温湿度可能发生剧烈的变化,无法采用人工进行准确测量和管理,否则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如果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将传感器与主控机相连必然使系统布线复杂、成本增加、故障率高且难以维修,而价格低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稳定、传输距离长的无线通信芯片的出现,使无线温湿度监测成为可能[1]。

在这种环境下,进一步研究无线技术,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这次我要设计的主要内容利用无线传输模块短信控制系统。

在这次设计的硬件过程中,主要以模块为中心设计的。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

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信就是互通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

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

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

现代的通信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2]。

1897年,马克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的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

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

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他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

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亦可同时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信号;尔号逐步进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息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对现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接入,乃至高质量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与信号处理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

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 年代初至50 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 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 年代到60 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 年代初至80 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 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 年代末进行了AMPS 试验。

第四阶段为80 年代初至90 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 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 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

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当前,中国是世界各国通信技术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希望在中国的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

移动通信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移动通信的走向一直为世人所瞩目。

1987年11月,我国广东正式开通了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移动电话用户“零”的突破。

1994年底,广东又首先开通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至1995年,全国已15个省、市也相继开通了GSM移动通信网。

迄今为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都建设了GSM网,实现了国内和国际的全自动温游。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准备在21世纪初期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试验。

从1987年至今,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增长很快,尤其是GSM网更是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在迅猛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GSM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均比tacs系统有较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在GSM运营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促进了GSM网的发展。

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超过了8000万,位居世界第二。

截止2008年六月,,目前仍在以每月850多万的新增用户不断增长,目前GSM网络的覆盖范围已遍及全国各地村镇。

近20年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设备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国产移动通信设备—交换系统、基站和手机等都已经投入应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也正与世界同步。

可见,中国无线通信在运营业与制造业上已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

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相比于有线网络系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无线通信技术在商业,军事,科研等方面的应用上也是越来越广,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如此,但是无线通信技术仍然有巨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未来的用户也能通过这个技术对无线网络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更多的业务。

本毕业设计主要是熟悉西门子公司的GSM模块TC35i系列,STC89LE516单片机,
NRF905模块、sht11温湿度传感器、电容、电阻、发光二极管等一些电路元件;掌握Protel99开发软件的运用,在该软件下熟练的运用完成各种电路原理图和PCB图设计的要求;学会运用各方面知识,设计室内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


系统原理框图
本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和多个节点。

节点主要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低功耗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给基站。

基站主要通过低功耗的射频收发模块与节点通信,接收来自各个节点采集的温湿度数据包,通过手机模块与用户手机短信通信,通过串口与PC机的通信。

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首先,各个节点通过温湿度传感进行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包配置上基站的地址,当信道空闲时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

其次,基站通过低功耗的射频收发模块接收来自各个节点的数据。

基站接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后,基站将所有节点接收到的温湿度数据汇总,通过手机模块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用户或者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

本次设计是基于无线传输模块,GSM模块,温湿度传感器的室内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首先是根据设计要求画出设计电路框图,然后根据框图选者芯片类型,再根据芯片的性能,芯片的市场价格以及操作问题选者具体的芯片,之后根据选者好的芯片对各个芯片进行解说
以及和各个模块的连接方法,最后将各个模块电路组合成一张完整的基站电路和节点电路,电路完成后要进行电路的芯片的测试,必须设计几个程序,然后进行调试工作。

最后编写基站总程序和节点程序,完成整体的调试。

2基础理论知识介绍
GSM技术介绍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系统包括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3]。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

GSM使用的是时分多址的变体,并且它是目前三种数字无线电话技术(TDMA、GSM和CDMA)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GSM将资料数字化,并将数据进行压缩,然后与其它的两个用户数据流一起从信道发送出去,另外的两个用户数据流都有各自的时隙。

GSM实际上是欧洲的无线电话标准,据GSM Mou联合委员会报道,GSM在全球有12亿的用户,并且用户遍布120多个国家。

因为许多GSM网络操作员与其他国外操作员有漫游协议,因此当用户到其他国家之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

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M1800,由于采用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

前者发展的时间较早,使用的国家较多,后者发展的时间较晚,使用的国家也较少。

物理特性方面,前者频谱较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差,但传送的距离较远,而手机发射功率较强,耗电量较大,因此待机时间较短;而后者的频谱较高,波长较短,穿透力佳,但传送的距离短,其手机的发射功率较小,待机时间则相应地较长。

GSM及其他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的演进,无线移动通信包括高速电路交换数据、通用无线分组系统、基于GSM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通用移动通信服务。

3G技术介绍
“3G”(英语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技术介绍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

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

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WLAN在欧美等国快速发展,在我国近两年也得到了几大运营商的追捧。

无线射频译自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技术(RFID)相对于传统的磁卡及IC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

无线射频技术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
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

在国外,射频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

目前生产射频技术RFID产品的很多公司都采用自己的标准,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目前,可供射频卡使用的几种射频技术标准有ISO10536、 ISO14443、ISO15693和ISO18OOO。

应用最多的是ISO14443和ISO15693,这两个标准都由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传输协议四部分组成。

W 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
WiMAX全称为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

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WiMAX是一种广域网(W AN)技术。

服务供应商部署一个网络的塔,这启用访问过许多英里。

互联网连接后内的任何地方可立即使用覆盖区域。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这个系统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基站和节点。

节点模块主要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低功耗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给基站。

基站模块主要通过低功耗的射频收发模块与节点通信,接收来自各个节点采集的温湿度数据包,通过手机模块与用户手机短信通信,通过串口与PC机的通信。

下面对这两个模块作详细的介绍:
系统原理框图
基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

主要功能是是实现与用户短信通信,与节点通信,与上位机的通信,是系统数据的处理中心。

图中可知,基站主要有单片机,GSM 模块,无线射频模块,串口3个部分组成。

GSM 模块是典型的GSM 终端,通过单片机的AT 指令控制可直接与手机用户进行短信通信。

无线射频模块是近距离通信模块,通过单片机的控制与其他节点通信。

串口是基站与上位机的通信接口,接收上位机数据或把各种数据发送到上位机,
以便做进一步的处理。

单片机是系统的CPU ,完成系统初始化,GSM 模块的短信收发控制,无线射频模块的数据收发控制。

节点主要是进行温湿度数据的采集。

其功能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湿度信息的采集,再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进来的温湿度信息发送给基站。

节点原理框图。

从图可知,节点主要有单片机,无线射频模块,温湿度传感器3个部分组成。

无线射频模块和基站一样,是近距离通信模块,主要是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完成接收基站命令包和反馈采集的温湿度数据包发送给基站。

温湿度传感器能对节点周围的环境进行高精度的温湿度测量。

单片机是系统的CPU ,主要完成系统上电初始化,通过无线射频模块接收到数据并进行译码,如果接收到的数据为控制指令,单片机则根据控制指令进行温湿度的测量,测量完成后再通过无线射频模块发送温湿度数据包给基站。

目前市场上GSM模块种类比较多,西门子的TC35系列模块性价比很高,操作简单,并且已经有国内的无线电设备入网证。

因此本项目的GSM模块选用西门子TC35i。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市场上也是比较多的,其中NRF905配置简单,并且功耗低,传输距离相对较远,所以无线射频传输模块采用基于NRF905的无线射频模块。

由于STC89LE516单片机芯片1280字节的RAM数据存储器,63K字节的Flash程序存储器,存储器容量大,操作简单,可通过串口直接擦写程序等优点,因此单片机芯片选用STC89LE516RD。

由于温湿度传感器SHT11 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于一体,采用SHT11进行温湿度实时监测的系统具有精度高、成本低、体积小、接口简单等优点;另外SHT11 芯片内部。

集成了14 位A/D 转换器,且采用数字信号输出,抗干扰能力也比同类芯片高,因此温湿度传感器采用sht11芯片。

系统硬件原理框图如下:
基站硬件原理框图
基站硬件原理框图
节点硬件原理框图
节点硬件原理框图
STC89LE516是具有带ISP功能的Flash EPROM的低功耗微控制器。

ISP功能的Flash EPROM可用于固件升级。

它的指令集同标准的8051指令集完全兼容。

STC89LE516包含64K字节的FLASH存储器;1280字节片内RAM;4个8位双向、可位寻址的I/O口;一个附加的4位I/O口P4;3个16位定时/计数器及一个串行口。

为了方便用户进行编程和验证,STC89LE516内含的存储器允许电编程和电读写,通过串口进行烧写程序。

这次设计主要选用STC LE516作为控制器,用来对GSM模块数据的输出与输入和控制NRF905模块。

单片机STC89LE516外围电路
STC89LE516由40个引脚组成,本次设计中有1个引脚接地,,RXD和TXD分别与GSM模块TC35i的RXD和TXD直接相连用来数据的输出与输入,P0口接8个LED用来显示控制的状态,P2口用来接外接按键,引脚9、18、19外接电容、晶振、电阻、按键共同构成了单片机最小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