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的俄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一节《19 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学习目标:识记: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理解: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
而这些正是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运用:探究19 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极其解决途径。
学习重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前思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她成立的标志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而二月革命推翻的却是。
自主学习: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与发展农奴制涵义:俄国的农奴制是15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农奴。
(1)兴起:15 世纪末16 世纪初,在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的过程中,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2)确立:世纪中期,农奴制正式确立。
18 世纪:①彼得一世为增加人头税将流民和家奴列入农奴阶层,还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②18 世纪中后期,沙皇曾将一百多万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贵族宠臣,还把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等地。
③沙皇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农奴是地主的财产。
(3)发展19 世纪:①农奴数量多:农村人口中的以上是农奴。
②农奴负担重:农奴每周③农奴生活贫困:长期的贫困使农奴的体质很差,造成劳动生产效率很低,反过来加剧了农奴的贫困。
④农奴遭受严格的管理:农奴的生产和生活都要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为沙皇服兵役。
二、19 世纪俄国农奴制的危机1、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许多农奴从封建主的庄园逃到西伯利亚等偏远地区,有些甚至同贵族和庄园管家发生暴力冲突。
19 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2、俄国社会越来越落后——工业发展步履艰难。
原因:在农奴制下,俄国既缺乏,也,农奴制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
表现:19 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
注意具体表现)(3、废除农奴制运动的兴起:原因:(1)十二月党人起义:过程:结果:针对的问题:守旧派:(2)新思潮的涌动:概况:改革派:激进派:影响:改革派知识分子对农奴制的揭露和抨击,宣传了资本主义新思想,对沙皇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冲击。
4、俄国农奴制危机的总爆发——克里米亚战争目的:为了扩大在,攫取,也为了转移。
1853 年,俄国派军队侵入概况:英法联军很快进抵俄海军重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双方展开激战。
1855 年战败。
注意:战败的原因)(1856 年,双方签订和约。
结果:俄军撤回在,拆毁,交出。
影响:第七单元第二节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学习目标: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1861 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下令废奴;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
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列宁为什么说“1861 年诞生了1905年”。
运用:结合背景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学习重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
与局限性。
学前思考:阅读下列材料:俄国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在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中声称:“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才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
19 世纪中叶,农奴制的存在成为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
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呼声传遍俄国的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思考: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全面评价这些措施?自主学习:一、改革的酝酿1、改革的必要性:2、改革的酝酿(1)思想基础:(2)组织基础3、颁布改革方案4、改革的内容:(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2)关于份地和赎金:(3)关于农民的管理: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2、局限性探究问题:阅读课本图片:图一、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图二、残败的俄国农村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农奴制改革怎样的特点?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图二中的现象?(3)你如何认识1861 年农奴制的改革?第七单元第三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习目标: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理解: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
运用:探究1861 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俄国近代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学习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学前思考:阅读课本图片:图一:巴库油田兴起图二: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19 世纪中后期,巴库油田兴起,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俄国1861 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那么,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存在哪些问题?在政治方面进行了哪些变革?有何作用?为什么进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自主学习一、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促进1、经济近代化的发展(1)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①1861 年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一部分农民;一些地主。
③到19 世纪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俄国工业的发展①原因:第一,第二,第三,②表现:第一,第二,(3)经济近代化中存在的问题:①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资本依赖严重。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等几个主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
2、政治近代化的发展(1)发展表现①在政治体制方面②在司法制度方面(2)存在的问题:改革以后,俄国仍然是一个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要受到严惩。
3、军事近代化的发展:4、教育近代化的发展:二、关于1861 年改革的评价1、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地主阶级同妥协的结果。
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中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3、改革以后,俄国保住了大量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三、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与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1)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2)农民阶级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3)民粹派与沙皇专制之间的矛盾:2、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年 3 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2)新沙皇中止了亚历山大二世的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但俄国的进程没有终止,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在继续发展,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在不断壮大。
探究问题:阅读课本图片“1905 年革命”思考: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第1 课19 世纪中叶的俄国一、教学目标目标知识与能力内容过程与情感态度识记理运方法价值观解用俄国农农探分析农奴的生活状奴制的
究19 奴制的发展落后的制俄国况存在导世纪中情况,探究农度成为社会生的农奴制致阶级叶的俄奴制对俄国产力进一步发矛盾激国在政生产
力发展展的桎梏化、资治、经的阻碍作用本主义济、社俄国资经济基础的缓慢会、军提供资步履本主义缓慢决定上层建发展、事等方料,分析俄国艰难的俄发展的情况筑,只有实现新思潮面的困工业发展与国工业发资本主义工业的涌难来寻西方国家的展化,才是强国动、对求可能差距及根源之策外战争的解决俄国平的失途径革命民主学生演新思民知识分子败。
而主义运动对促示,主张的阐潮的涌动革命家这些正进社会进步起述是1861 到积极作用年俄国战争爆落后必然克里发的原因、农奴制问题探挨打改革是米亚战争时间及结果改革的究必由之路背景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ㄒ?重点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从“俄国的农奴制”“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 “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本课引言部分由文字描述、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三项组成。
文字描述以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为内容,然后引入思考“他们为何将与西方的这场战争称为…文明‟之战,对结局为何又如此悲观”?这段材料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知识分子希望俄国经过这一沉重的打击,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这就为讲授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作了铺垫。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立足点放高一些,让学19生明白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各国事件的发生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
为下面的教学搭好框架。
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观念和全球史观。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设计导入性问题,如:通过第七单元的引言我们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在学生回答了这些比较浅易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提出新的问题:俄国又是
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些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这样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断地探求知识,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第一目“俄国的农奴制”(1)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
俄国农奴制是15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早在11 世纪前后,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
14~15 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 年编纂的土1649 年,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 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法律大全》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18 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
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了。
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中抽丁当兵,而且还叫他们负担人头税,这对于农民的地位发生很大影响,因为它扩大了地主对于农民的权力。
而且,彼得一世在位时还开始了广泛出卖农奴的做法。
只用十个卢布就可以买到一名女农奴。
彼得一世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
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
1760 年,沙皇还授予地主将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利。
到十八世纪下半期,俄国农民状况更加恶化。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农奴制发展到顶峰。
由于农民状况恶化,生产率普遍下降。
18 世纪末~19世纪上半期,许多地主为增加商品粮食的生产,加紧剥夺农民的份地,只付给农民口粮,破坏了劳役制的基础。
有些地主为增加收入,把劳役租改为代役租,农民为支付代役租而去城里谋生,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某些富裕农民还力图用金钱赎取自由。
封建农奴制危机行政重重。
(2)农奴制的危机。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
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
据统计,1801 年至181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 年至182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124 次;1821 年到183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 次;1831 年到1840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143 次,这较上个10 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
1841 年到185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 次,而在接下来的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 次。
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3)农民的划分。
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及宫廷农民。
地主农民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人身自由最少。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
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
教学建议:首先,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所给的材料,介绍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处境恶劣、地位低下,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然后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发展情况。
其次,指出由于俄国农奴制的存在,贵族地主残酷剥削,农奴生活非常贫困。
让学生思考农奴制造成的社会危机。
得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发展的结论。
第三,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社会矛盾。
教师可提供原始数据来说明农民骚动次数之多,影响
之大。
以此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农民的骚动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第四,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不同的划分,让学生理解无论哪种农民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
第二目“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
19 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沙皇俄国却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但是,从19 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断加深。
1804 年,俄国有1200 家手工工场,到50 年代末逐步发展到2 800 家。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1858 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 架。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
在1861 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 万名。
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
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 年为48,1860 年上升到87。
(2)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从人口上看,都是欧洲的第一大国。
俄国很早就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但是,俄国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专制制度。
而同时期的西方诸国如英国、法国等,却早已砸碎了封建制度的枷锁,建立起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 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
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
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
1860 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 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 年时就已达到40.2 万吨,英国在1850 年时的铁产量为225 万吨。
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 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 公里,法国到1861 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 公里。
教学建议:首先,教师提供有关俄国在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讨论。
让学生理解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
其次,根据本课教材中所提供的“各国人均收入比较(1861)”材料,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学思之窗】中的问题“为何到19世纪中叶,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教师从政治、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去帮助学生分析。
使学生深入理解俄国只有废除农奴制,才有出路。
第三目“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9 世纪初,一些在大学和军官学校里学习的贵族青年,接触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先进思想,特别是参加1812 年反拿破仑战争,进入法国等西欧国家,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