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培养随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的形势不容
乐观,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再加上在解决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才供给的矛盾和大学生专业素质与真实的社会需求不对口的现象,更是为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一丝难度。
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最根本的问题上下手,即从供给侧改革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
高校如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现如今教育与经济和谐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推进路径进行分析与探究,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培养,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借鉴。
[1]
标签:“供给侧”背景;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推进路径
引言: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入手,采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将一些扭曲的要素配置进行矫正,从而达到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目的,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
并且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供给侧在高校人才教育领域,优化了人才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要求,推进“科教兴国”以及现代化教育的进程。
高校也应该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基础上主动适应“供给侧”
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输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2]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来说,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对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在缓解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展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和优势。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是有一定的原因和科学依据的。
就业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挥其就业的主体性,满足当代社会市场对毕业生的真实需求,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学科定位,使学生摆脱了传统就业观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往往会忽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进行适当的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在“供给侧”背景下就业创业教育的推进路径。
2.1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就业创业教育和课程。
就业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
容之一。
因此,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使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而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和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观,将就业创业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对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的适应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同时,还应该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在高校教育课程中添加就业创业教育课程。
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融入就业创业课程。
[3]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还要在就业方面进行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进入社会求职中的信心。
比如,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添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和经济管理学知识。
2.2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创业过程无疑是个困难重重,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但是在研究中发现绝大数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坚定的意志和理性认识。
这是因为大学生之前生活的环境一般都是顺境,社会阅历还比较差,没有经受过很大的挫折,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受挫能力一般较差的现象,在经受不住社会环境的打击之后就会丧失对创业的热情,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的表现。
创业,不仅仅需要学生专业技能较强,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不仅需要要有核心技术,还要有魄力和耐心。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信心。
[4]
2.3 建设职业技能基地,拓宽创业渠道。
就当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应该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增加学生与社会的对接面,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学校可以通过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方式来增加学生与社会、行业和岗位之间的联系,让人才培育的特色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来带动各方面人才的力量,积极创建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校企合作是未来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拓宽校企之间的合作范围。
例如,学校可以组建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就业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5]
3.結束语
现如今我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难题,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解决方法能够有效地扩大供给。
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侧”一方的要求也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大学生“供给侧”这一方也应该对企业的改革做出一定的变化,才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市场环境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高校也应该不断推进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可以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为入手点,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對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清晰地定位,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6]
参考文献
[1] 张西良,李伯全,潘海彬.创新学分制与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3(01):102-106.
[2] 宋之帅,尚广海,冯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版),2014(5):80-84
[3]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4] 吴琳,龙建成.技术创业素质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0,(9):120-122
作者简介:王平出生年月,1969.09。
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北枝江;学历,本科;职称级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指导及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