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

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

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记忆背诵。

考试中很多⼤学会结合⽣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我发挥类题⽬。

这类提⾼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

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贴⼠,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便⼤家理解、记忆。

【2】蓝⾊荧光橙⾊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主⼲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橙⾊加⿊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红⾊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学考过论述题。

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

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

笔记中,超纲内容已⽤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

【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重点,⼤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

另外,注意⾃⼰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南师⼤),辨析题(⼭东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下⼩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下。

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

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多数⼈的素质还是很⾼,但是也不排除例外。

在⾃习室复习的时候,⼀定要保管好⾃⼰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拿⾛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学姐亲⾃整理,累计花费⼤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臂之⼒,⾦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第⼀部分:教育学原理笔记
⽬录:
第⼀章:教育学概述
第⼆章:教育的概念
第三章:教育与⼈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五章:教育⽬的
第六章:教育制度
第七章:课程
第⼋章:教学(上)
第九章:教学(下)
第⼗章:德育
第⼗⼀章:班主任
第⼗⼆章:教师
第⼗三章:学校管理
教育学原理⼤纲知识点整体框架图
概述教育学-------------------------------------->第⼀章是什么教育------------------------------------------------------------>第⼆章
教育与⼈------------------------------------>第三章作⽤(为什么)规律教育与社会---------------------------------------------------->第四章教育⽬的---------------------------->第五章
宏观教育制度(学制)------------------------------>第六章
学校管理---------------------------->第⼗三章
内部
中观:课程--------------------------------->第七章怎么办
微观:智育(教学)----------------------->第⼋、九章
德育------------------------------->第⼗章
班主任------------------------------>第⼗⼀章
教师&学⽣---------------------------->第⼗⼆章
第⼀章:教育学概述
教⼀、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
育1+2=教育学(定义)V
2、研究任务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V

概⼆、教育学产⽣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述(了解)2、教育学的独⽴阶段
3、教育学的发展1、实证教育学
多样化阶段2、实验教育学(重点)V
3、⽂化教育学V
4、实⽤主义教育学(重点)V
5、批判教育学
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本章历年各校333教育综合真题回顾】
⼀、名词解释
1、教育学10江苏,10中⼭,10西南,11扬州,17哈尔滨,17湖北⼤学简
2、《普通教育学》14南京
3、实验教育学10、16安徽,14扬州,14⾸都简,15江苏,15华中论,17内蒙古简
4、实⽤主义教育学12河北,13曲⾩论
5、《民主主义与教育》16杭州(外教史部分有详细答案)
6、⽂化教育学17内蒙古
⼆、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

15曲⾩简,17湖北⼤学简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0宁波论
3、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和任务,为什么必须对教育问题进⾏研究。

17湖南简
4、教育学的产⽣和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并列举每⼀个阶段的⼀本代表作。

17河南
第⼀节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简答)
15曲⾩简,17湖北⼤学简,17湖南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去揭⽰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的是揭⽰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简答):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

1、是揭⽰教育的规律。

即揭⽰教育内容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

2、是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

3、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和教育问题解释,为教育⼯作者提供理论和⽅法的依据,进⽽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教育的规律,并在揭⽰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三、教育学(名词解释)10江苏,10中⼭,10西南,11扬州,17哈尔滨
答:①教育学是⼀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去揭⽰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教育的规律,并在揭⽰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四、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和意义(简答):10宁波论
答:1、通过对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了解教育的规律,由于我们对教育规律的掌握要经历认识规律、揭⽰规律、运⽤规律这三个阶段,所以教育学的研宄任务及其价值就体现为超越⽇常的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和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这三个⽅⾯。

2、通过对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法,从⽽提⾼从事教育⼯作的⾃觉性、创造性,避免⼯作中的盲⽬性,增加对教育⼯作的兴趣,加深⼈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才作出更⼤的贡献。

3、我国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研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的继承教育学的遗产,吸收当代外国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规律和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念,特殊规律及教育原则,内容⽅法,⽤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的全⾯⽽⾃由的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姐提⽰:这部分内容重点掌
握第三阶段的6个教育思想,
常考名词解释
第⼆节教育学的产⽣与发展阶段17河南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了解)
1、在奴⾪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门独⽴的学科。

古代的⼀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
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记录中。

如《论语》⼀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教育家孔⼦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的⾔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书中。

2、在⼈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颗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它⼤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书,还早三百来年。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度概括,全⽂虽只有129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法,以及师⽣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名篇,⾄今仍有指导意义。

3、在我国封建社会⾥,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有精辟的论述。

4、此时所有的教育⽅⾯的著作,多属论⽂的形式,主要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教育学的独⽴形态阶段(了解)
随着资本主义⽣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些新的措施。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的经验,写了⼀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了⼀门独⽴的学科。

1、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了《⼤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适应学⽣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

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新的教育科学⽅⾯,都起了积极的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说体教育名著《爱弥⼉》,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为“模特⼉”,按个体⽣长的⾃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标、重点、内容、⽅法等⼀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宄个体⽣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宄领域,从⽽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度,对⼉童进⾏深⼊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

3、1776-1787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攘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后来,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学的哲学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门独⽴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

这些学科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的作⽤,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宄成果,⽽且逐渐利⽤社会学所常⽤的实证⽅法和⼼理学所采⽤的实验⽅法来研宄教育问题,使教育学不再仅仅是根据⼀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对其进⾏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从⽽使教育学向着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在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步。

⾃195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教育科学迅速地发展起来。

现将其中最著名和影响较⼤的⼏本教育著作介绍于下。

(⼀)实证教育思想(名词解释、简答)(了解,简单背⼀下)
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2、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们怎样⽣活。

他把⼈类⽣活分为:直接保全⾃⼰的活动;从获得⽣活必需品⽽间接保全⾃⼰的活动;⽬的在于抚养教育⼦⼥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活中的闲暇时间满⾜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3、他运⽤实证的⽅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的知识最有价值,其次则是间接保全⾃⼰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

4、由此,他强调⽣理学、卫⽣学、数学、机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物学等实⽤学科的重要,反对古典语⾔和⽂学的教育。

斯宾塞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业⽣产对教育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彩。

(⼆)实验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0、16安徽,14扬州,14⾸都简,
15江苏,15华中论,17内蒙古简
1、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些国家兴起的,⽤⾃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

其代表⼈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依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有梅依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第⼀,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法的优劣毫⽆⽤途。

第⼆,提倡把实验⼼理学的研宄成果和⽅法应⽤于教育研究,从⽽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第四,主张⽤实验、统计和⽐较的⽅法探索⼉童⼼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发展⽔平,⽤实验数据作为改⾰学制、课程和教学⽅法的依据。

3、基本评价:第⼀,提倡定量的研究⽅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把科学的定量⽅法夸⼤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有效⽅法时,就⾛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来⾃⽂化教育学的批判。

(三)实⽤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12河北,13曲⾩论
1、实⽤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种教育思潮,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代表⼈物是美国的杜威(1916年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名词解释)16杭州、克伯屈(1918年出版《设计教学法》)。

2、实⽤主义教育学的主张:
(1)教育即⽣活。

教育的过程和⽣活的过程是合⼀的。

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活做准备的观点,⽽认为教育即是⽣活本⾝,教育要与当前的⽣活紧密相连;
(2)教育即学⽣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

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为众⼈所共有,⽽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

这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让学⽣学习与他们⽣活⽆关的⼀些知识,⽽是促进学⽣⽇常⽣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

(3)学校是⼀个雏形的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个与社会隔绝的象⽛塔,⽽应该是社会的⼀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
(4)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的独⽴发现和体验,尊重学⽣发展的差异性。

(5)师⽣关系以⼉童为中⼼,教师只是学⽣成长的帮助者,⽽⾮领导者。

(6)课程组织以学⽣的经验和兴趣为中⼼,⽽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

3、基本评价:第⼀,实⽤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主义⽂化为基础,是美国⽂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第⼆,其不⾜之处在于在⼀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性。

(四)批判教育学(名词解释):(333未考过,311统考:北师⼤,厦门⼤学考过,要注意下,多背背)
1、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前西⽅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代表⼈物是美国的鲍尔斯、⾦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尔迪尔。

2、批判教育学的主张:
第⼀,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并⾮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和⼿段,⽽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的根源;
第⼆,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的就是要揭⽰看似⾃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对⾃⼰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的;
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的和客观的,⽽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要采⽤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法。

3、基本评价:第⼀: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法。

第⼆,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

第三,具有很强的战⽃性、批判性和解放⼒量。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未考过,了解,简单背⼀下)
1、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这是⼀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杨贤江的《新教育⼤纲》,这是我国第⼀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2、基本观点:第⼀,教育是⼀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教育
起源于⽣成劳动。

第三,教育的根本⽬的是促进学⽣全⾯的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产⼒的重要⽅法,也是培养全⾯发展的⼈的唯⼀⽅法。

第五,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化的关系上,教育⼀⽅⾯受其制约,另⼀⽅⾯⼜具有相对独⽴性,并反作⽤于政治、经济和⽂化。

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宄的⽅法论基础。

3、基本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产⽣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六)⽂化教育学(名词解释):17内蒙古
1、⽂化教育学⼜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种教育学说。

代表⼈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2、⽂化教育学主张:
第⼀,⼈是⼀种⽂化的存在,⼈类历史是⼀种⽂化的历史;
第⼆,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是在⼀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种历史⽂化过程;
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精神科学或⽂化科学的⽅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法进⾏;
第四,教育的⽬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化向个体的主观⽂化转变,培养完整的⼈格。

培养完整⼈格的主要涂径就是“陶冶”与“唤醒”。

要发挥教师与学⽣双⽅的积极性,建构和谐的师⽣关系。

3、基本评价:
第⼀,⽂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20世纪德国乃⾄世界教育学的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的、师⽣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问题上给⼈以很⼤启发;
第⼆,其不⾜在于思辨⽓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与政治、经济及个⼈⾝⼼发展规律的影响;⼀味夸⼤社会⽂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略客观规律的存在,使这⼀理论缺乏彻底性;⽤理解作为教育研宄的唯⼀⽅法具有很⼤的⽚⾯性。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看看了解)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的开发和运⽤成了提⾼⽣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同时,由于科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分化,同时⼜越来越综合,教育学既⽇益与社会学、经济学、⼼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愈益深化、丰富,⼜受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复杂科学的思想⽅法的影响。

所以,近⼏⼗年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新的发展。

1、1956年美国⼼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标分为认知⽬标、情感⽬标、动作技能⽬标三⼤类,每类⽬标⼜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的阶梯。

布卢姆的教育⽬标分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的和任务,为⼈们观察教育过程、分析教育活动和进⾏教育评价,提供了⼀个框架。

但是,布卢姆的教育⽬标分类学并未说明应该怎样促进学⽣⼼智能⼒的发展,对情感⽬标、动作技能⽬标阐述得还不够深⼊。

2、1963年美国的教育⼼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

学科结构要与⼉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能⼒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对于编选教材,发展学⽣的能⼒,提⾼教学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他忽视学⽣的接受能⼒,主张⼉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则不易推⾏。

3、1975年苏联⼼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这本书是他1957—1974年进⾏教学改⾰实验的总结,全⾯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的体系。

通过实验,他批评了苏联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发展学⽣智⼒的忽视,强调教学应⾛在学⽣发展的前⾯,促进学⽣的⼀般发展。

赞科夫的教学理论对苏联的学制和教育改⾰,⼀度起了很⼤的推动作⽤。

1972年开始,苏联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做⼀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之中考察教学,以便最优处理教育问题。

巴班斯基将现代系统论的⽅法引进教学论的研宄,是对教学论进⼀步科学化的新探索。

4、我国在促进具有中国特⾊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是教育学科的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等许多分⽀学科;
⼆是积极、主动⽽深⼊地开展了多种教育实验,促进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推动了不伺教育实验之间的争芳⽃艳、互动与发展;
三是在教育实践中涌现了⼀批学者型的教师,他们有思想、有经验,出了许多宝贵的研宄成果,极⼤地增添了教育实践领域的活⼒;
四是⼴泛开展了专题研究,博⼠⽣群体在这⽅⾯尤其活跃,出版了⼤量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推进了现代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流传、运⽤与创新;
五是上述各⽅⾯的研究都关注⽅法论的探讨,促进了⽅法论的转变与创新,也反过来推动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补充超纲题⽬,时间紧可以不看:
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答:教育学包含了⼀系列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困扰教育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才能促使教育学健康快速地发展。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理论上讲,⼆者是统⼀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与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

但在现实世界中,⼏乎在世界各
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脱离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理论的空洞,实践的迷茫。

克服这⼀现象的策略有:1、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2、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者解决为⽬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味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3、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

(⼆)教育学的本⼟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近代以前的⼈类教育思想具有多起源和多线索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独特的教育⽂化传统。

但随着国际范围政治、经济和⽂化交流的⽇益频繁,教育知识的交流也从⽆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

交流中,⼀些政治、经济和⽂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核⼼地位,将⾃⾝合法化、普遍化,使其它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

为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建⽴“教育学本⼟化”的要求。

对于教育学的本⼟化与国际化我们应坚持辨证统⼀的观点,⼀⽅⾯要致⼒于教育学的本⼟化,建设有中国特⾊的教育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化的要求;另⼀⽅⾯要加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他国的先进成果,以为我所⽤,补充和充实我国的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科学性问题的是康德和赫尔巴特,他们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认为只有当教育学变成能够⽤清晰的概念和命题表达的知识体系时,才能真正地成为⼀门相对独⽴的、普遍的科学。

后来实验教育学⼜提出了教育学应⾛实证科学的道路。

⽽⽂化教育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观,提出了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所谓科学性,是指⼈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呈现,这是客观的;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功⽤性和意义性,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这具有⼀定的主观性。

教育学作为科学知识,其本⾝具有科学属性,科学具有抽象性,要反映规律。

教育是有规律的,这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根据。

但另⼀⽅⾯教育学作为⼀门⼈⽂学科,同样接受着⼈们理想、价值取向、⽂化观念等意识形态的熏染,教育学也具有价值性,所以说教育学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任何⼀种只肯定其科学性⽽否定其价值性,或只肯定其价值性⽽否认其科学性的作法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