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7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考点01 动物的运动
1.(2023·山西晋中·中考真题)观察如图所示蓝脚鲣(jian)鸟的形态,你推测其很可能善于()
A.飞行和游泳B.飞行和爬行C.跳跃和游泳D.奔跑和爬行
【答案】A
【详解】蓝脚鲣鸟是一种大型的热带海鸟。

嘴粗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均呈锯齿状,喉囊发达,有贮存作用。

翅狭窄,长而尖,羽毛防水,具有发达脚蹼。

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的岛屿、海岸和海面上。

主要以鱼类为食,特别是鲅鱼和鲛鱼,也吃乌贼和甲壳类等。

结合题图可知,蓝脚鲣鸟具有翅能够飞行,脚上有脚蹼,能够游泳。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建模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面表示骨、关节和骨骼肌的模式简图中,最准确的是()
A.B.
C.D.
【答案】B
【详解】A.关节面是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的,此处是两个关节头,无关节窝,A错误。

B.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两块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错误。

D.任何一个运动的形成至少需要两组肌群参与,只有一块骨骼肌,不能形成运动,D错误。

故选B。

3.(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关于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应有误
..的是()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B.关节腔——内有减少摩擦的滑液
C.关节头和关节窝——适于肌肉附着D.关节软骨——起到缓冲作用
【答案】C
【详解】A.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使关节更加牢固,故A正确。

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灵活,故B正确。

C.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故C错误。

D.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故D 正确。

故选C。

4.(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做引体向上时,在将身体拉向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A.前臂骨B.上臂骨C.肘关节D.肱二头肌
【答案】C
【详解】做引体向上时,在将身体拉向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牵动着骨绕着肘关节完成了引体向上的动作,肘关节起到了支点的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人体动作的产生需运动器官协调配合,经过一定的过程。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骨受到牵动①骨绕关节活动①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①骨骼肌收缩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答案】C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①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①骨绕关节转动。

所以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①①①①。

故选C。

6.(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如图是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

下列关于屈肘动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舒张,①收缩B.不需要消耗能量
C.骨牵拉关节绕①活动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D
【分析】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①是肱三头肌。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①肱三头肌舒张,A错误。

B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D正确。

C.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①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C错误。

故选D。

7.(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在完成“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状态分别是()
A.收缩和舒张B.收缩和收缩C.舒张和收缩D.舒张和舒张
【答案】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在完成“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故选C。

考点0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8.(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燕诗示刘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它描绘的是母燕的()
A.社群行为B.防御行为C.争斗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D
【详解】A.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不符合题意。

B.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不符合题意。

C.争斗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维渐肥。

”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3·福建·中考真题)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与“蜜蜂采蜜”这一行为相同的是()A.海豚跳圈B.孔雀开屏C.猴子骑车D.鹦鹉学舌
【答案】B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海豚跳圈”、“猴子骑车”、“鹦鹉学舌”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而“蜜蜂采蜜”和“孔雀开屏”都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D.生活经验
【答案】C
【详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这种行为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青蛙冬眠C.警犬搜救D.孔雀开屏
【答案】C
【详解】ABD.蜘蛛结网、青蛙冬眠、孔雀开屏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警犬搜救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3·陕西·中考真题)《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

关于人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生来就有的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适应环境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答案】B
【详解】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

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性行为,而人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人的这种学习行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长尾黑颚猴发现蛇时,会发出警戒声,以提醒同伴躲避。

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A.声音B.动作C.气味D.身体接触
【答案】A
【详解】分析题干可知,长尾黑颚猴发现蛇时,会发出警戒声,以提醒同伴躲避,这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03 社会行为
14.(2023·甘肃陇南·中考真题)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狒狒B.蚊子C.大象D.白蚁
【答案】B
【详解】ACD.狒狒、大象、白蚁都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它们的行为具备了社会行为的三个重要特征,即一定的组织、明确的分工、森严的等级,ACD不符合题意。

B.蚊子的群体内没有明显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类型对应错误的是()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学习行为B.蚂蚁群体生活——社会行为
C.鸟类的迁徙——先天性行为D.蜘蛛结网——学习行为
【答案】D
【详解】A.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蚂蚁群体内有工蚁、蚁后、雄蚁、兵蚁之分,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B正确。

CD.鸟类的迁徙和蜘蛛结网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D错误。

故选D。

16.(2023·广西·中考真题)到了冬季,狼会集群生活,形成一个有“首领”、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信息交流保持联系的群体。

狼群的这种行为属于()
A.繁殖行为B.攻击行为
C.社会(社群)行为D.防御行为
【答案】C
【详解】由分析可知,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到了冬季,狼会集群生活,形成一个有“首领”、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信息交流保持联系的群体,可见狼群的这种行为属于设社会行为,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狒狒群体中,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狒狒群体具有社会行为B.狒狒群体里年长者为“首领”
C.狒狒群体中形成了等级D.狒狒间可通过动作交流信息
【答案】B
【详解】ABC.狒狒具有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AC正确、B错误。

D.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狒狒间可通过动作交流信息,D正确。

故选B。

考点04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8.(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松鼠储存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

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危害植物生长
【答案】C
【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松鼠储存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不能体现危害植物生长,C符合题意,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分解。

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什么作用()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
C.维持碳——氧平衡D.帮助植物传粉
【答案】B
【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分解。

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进物质循环,故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琉璃草的果实上长着密密的锚状小刺,郊游时人一旦碰到就很容易粘在身上带走。

人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A.可以帮助琉璃草传播花粉B.帮助琉璃草顺利传播种子
C.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
【详解】A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人一旦碰到琉璃草的果实,就会被粘在身上带走,体现了人能帮助琉璃草顺利传播种子,不是帮助琉璃草传播花粉,A错误、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圈中如果缺少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C错误。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经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
的物质,再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故选B。

21.(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大量死亡,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C.动物消化道内有多种消化酶,加快有机物的分解促进物质循环
D.当某种动物数量过多时,可以保护其天敌加以控制
【答案】A
【详解】A.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生态系统中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从而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A错误。

B.在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沿着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逐渐减少,如果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大量死亡,可能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急剧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崩溃,B正确。

C.动物的消化道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消化酶能加快复杂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促进物质循环,C正确。

D.天敌吃某种动物,当某种动物数量过多时,可以保护其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来控制这种动物的数量,D正确。

故选A。

1.(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的两端连接着同一块骨骼肌,本身不运动
B.运动仅需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即可完成
C.①①都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使关节牢固
D.运动时,至少由两组骨骼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答案】D
【分析】图中①关节囊,①关节腔,①关节头,①关节软骨,①关节窝,①关节面。

【详解】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的两端连接着不同的骨骼肌,A错误。

B.运动除了需骨、关节、肌肉配合外,还需要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此外运动消耗的能量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B错误。

C.①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①关节软骨减轻运动时的震动,与关节牢固无关,C错误。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运动时,至少由两组骨骼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D正确。

故选D。

2.(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图甲是关节示意图,图乙是通过关节置换治疗相应关节疾病的示意图。

图乙中的“置换部分”对应图甲中的()
A.①关节头B.①关节囊C.①关节腔D.①关节窝
【答案】A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①关节囊,①关节腔,①关节窝,①关节软骨。

【详解】关节置换是通过植入假体改善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已成为治疗某些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常,植入的假体替换的是关节的关节头和关节窝。

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乙中的“置换部分”对应图1中的①关节头。

故选A。

3.(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2023年5月28日,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中,福建小将邱祺缘凭借灵活优美的身姿在女子平衡木个人项目比赛中获得冠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做“双手平举”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关节结构中的关节囊使运动更加灵活
C.该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D.比赛过程中能够维持身体平衡,与脑干的调节有关
【答案】C
【详解】A.在做“双手平举”动作时,为伸肘,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A错误。

B.关节囊,能够将两骨紧密的连结在一起,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B错误。

C.该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协调配合,C正确。

D.比赛过程中能够维持身体平衡,与小脑的调节有关,D错误。

故选C。

4.(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某同学用长木板(①①)、橡皮筋(①①)和螺丝钉(①)分别代表骨、肌肉和关节,制作了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两端的肌腱要绕过①分别连在①和①
B.若①表示肘关节,虚线表示①收缩,则完成伸肘
C.①和①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组织
D.在运动中,①和①相当于杠杆,①相当于支点
【答案】A
【分析】图中①①模拟的是两块不同的骨,①①模拟的是骨骼肌,①模拟的是关节。

【详解】A.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图中①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要绕过①关节分别连在①和①两块相邻的不同的骨上,故A正确。

B.若①表示肘关节,虚线表示①肱二头肌收缩,①表示肱三头肌舒张,则完成屈肘运动,故B错误。

C.①和①模拟的是两块不同的骨,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故C错误。

D.在运动中,①①模拟的是两块不同的骨,相当于杠杆;①①模拟的是骨骼肌,提供运动的动力;①模拟的是关节,相当于支点,故D错误。

故选A。

5.(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驯兽师能够训练猴子按照指令做出推车、跳绳等动作,但无法教会青蛙做出这些动作。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青蛙不具有学习行为
B.猴子和青蛙学习能力不同
C.学习行为的获得需要以遗传因素为基础
D.学习行为的获得不能只依靠环境因素的作用
【答案】A
【详解】A.青蛙具有学习行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错误。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猴子属于哺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猴子比青蛙高等,其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

C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CD正确。

故选A。

6.(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①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
①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
①火蚁在洪水来临时,团队成员在水面上用身体搭建“筏子”,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随水向岸边漂流
①头雁带领雁阵呈“人”字形排列
①鲫鱼在水中成群觅食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答案】A
【详解】①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蝗虫之间没有形成组织,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①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说明狒狒首领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所以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属于社会行为。

①火蚁在洪水来临时,团队成员在水面上用身体搭建“筏子”,蚂蚁群体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①头雁带领雁阵成“人”字形排列,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①鲫鱼在水底成群觅食,鲫鱼之间没有形成组织,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因此属于社会行为的是①①①,A正确。

故选A。

7.(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打太极拳是人们喜爱的种健身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打太极拳需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参与
B.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太极动作
C.除运动系统外,太极动作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参与
D.打太极拳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练习逐渐学会的,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A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打太极拳需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参与,而关节仅是骨连接的一种类型,A错误。

B.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可见,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太极动作,B正确。

C.太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D.打太极拳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练习逐渐学会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A。

8.(2023·湖北黄石·中考真题)生态系统中的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警犬机警且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是警察的得力助手
B.变色龙能捕食危害林木的昆虫,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C.鸡、鸭、鹅等家禽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