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22-12-27作者简介:刘攀(1984-)
,男,湖北汉川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型清洁能源项目供应链管理;李子琦(1995-),男,河南三门峡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中央企业招标采购采购管理、物资管理、监督
管理等;王红菊(1979-),女,湖北襄阳人,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行业中心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
战略规划、组织管控、制度流程及内控体系建设等。
第56卷 第3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
5月 Vol.56 No.3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
May2023
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
刘 攀1
李子琦1
王
红菊2
(1.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2.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0)摘 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数字化转型为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供应链企业在数字化多元探索、协同创新效能提升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
但是在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供应链企业受制于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平衡不充分、缺乏信任体系、跨产业跨区域嵌入不足以及供应链缺乏稳定性等障碍,无法充分释放协同优势。
应从弥补供应链企业数字鸿沟、完善供应链体系信任机制和共享机制、加快供应链全链条协同管理升级以及强化供应链韧性和弹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产生的红利,提升我国供应链体系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04(2023)03-0067-06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创新为基础,塑造我国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供应链企业的创新不仅是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供给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建立供应链体系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但是供应链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往往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掣肘,这不利于企业在产品供给端的创新以及供应链链条的整合与发展。
一方面,经济
政策不确定性[1]
、区域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等外部市场环境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水平[2]
;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受制于融资成本[3]
、管理者能力[4]等限制性条件难以在封闭式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正处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供应链企业亟需打破组织边界,完成由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蜕变,加快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充分彰显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国供应链的协同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具体而言,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不仅能够充分
利用企业间要素的互补关系[
5],也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以研发强度、战略柔性以及供应链压力等方面协同联
动的内外路径[6]
,共同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创新能力[7]。
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内外部因素的交织,我国供应链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都受到巨大冲击,部分供应链甚至出现断裂的风险。
事实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国供应链体系中的难点、痛点早已存在,如物资采购总额不足与呆滞库存等现象并存,供应链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滞后,编码规则不同,无法保证信息交流的时效性等问题,协同创新缺乏信息基础和平台支持。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成为企业构建数字化体
系、提高企业管理能力[8]
、降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加强产业协同的重要渠道[9]。
数字化转型不仅推动了供应链企业内部由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也加快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全方位、全流程以及全场景的协同合作,为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和信息支撑。
首先,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快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响应速度,加快创新要素的整合流程。
传统的以计划和预测算法为主的方式已经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信息和企业战略投入方向,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
·76·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形成能够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依托数字化平台能够加快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预期的创新方向,简化要素整合流程,推动创新要素的快速融合投入。
其次,数字化转型能够强化供应链的稳定性,为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提供长久稳定的合作环境[3]。
供应链保持稳定性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新业态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运行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并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未来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所必须的基础投入,也是促进供应链企业长期互联互通,频繁进行创新技术交互的基础条件。
此外,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术赋能已成为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
数字化目前已经高度融入企业的生产研发及物流等环节,为供应链企业技术交流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渠道。
最后,数字化转型能够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管理质量,保证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可持续性。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帮助各类企业整合信息数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升运输效率等方式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构建可观测、可持续的外部条件。
虽然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加快创新要素的整合,提供稳定的创新合作环境,为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提供技术保障等方式促进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但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供应链企业在协同创新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因此,深入分析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可能存在的障碍与对策不仅能够加快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也能够为我国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全球竞争力建言献策。
二、数字技术应用与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现状分析
(一)供应链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多元探索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革新决策方式的新手段,同样也是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潮流所需采取的战略选择。
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和《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已居世界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了39.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以及数字技术的高速演进,世界竞争格局已经逐步由单个企业主体转向了产业链供应链整合的链式网状竞争的新局面。
供应链企业开始基于长期视角来进行供应链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对内进行系统性数字化工程建设,对外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从而建立起一个无可取代的运营生态系统,帮助供应链企业打造竞争优势。
数字化转型是大型供应链企业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王露宁和朱海洋通过对2020年沪深两市披露的42家大型供应链企业年报进行数据抓取分析发现,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供应链企业共计39家,数字技术应用于供应链协同合作的比例高达92.86%,远超沪深两市中数字化转型企业所占比例的73.07%[10]。
仅在2021年,供应链企业数字化的参与方所开展的供应链数字化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服务营收就达到了2.8万亿元人民币,并逐步形成了“单点环节数字化改造”→“供应链串联长链数字化设计”→“供应链网状并联数字化协同”的转变趋势。
总体而言,与其它上市公司相比,大型供应链企业更注重数字化转型,并且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
如美的集团将数字化落地与数字工厂建设相结合,推动营销、采购、生产、物流等多领域协同互联,提供了完整高效的供应链数字化实施方案。
作为零售商超的代表,沃尔玛在过去两年围绕供应链这一核心展开了数字化建设工作,完成了集物流仓储、包装冷链、智能分拣、前置云仓、即时配送为一体的供应链网络布局。
供应链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多元有益探索,不仅有利于企业降本提效,同时也能够助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效能逐步提升
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可用资源日趋紧缺的大背景下,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能够推动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协作和联合规划,进而优化企业的产品研发流程和供应链的效益创造[11],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建立纵向协同创新联盟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资源位势差异是产业间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游和下游的企业主要以分工协作和信息资源共享为主要方式来构建产业协同系统[12]。
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协同构建供应链体系,维护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性是供应链企业长久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则是供应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
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交互合作,围绕核心企业进行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协同配置,最终实现1+1>2的协同创新效果[13],并且在供应链企业开展的创新活动中,核心企业处于整个链条的主导和控制地位,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
中央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供应
·
86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从顶层设计来引领市场建立供应链体系,推进供应链企业间的创新共赢。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意识到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积极沟通、筹划布局策略与要素整合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协同基础。
2022年9月,商务部公示了本年度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15个示范城市以及106家示范企业,表明要进一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在
国家一系列供应链协同创新的政策推进和支持下,我国逐渐形成供应链企业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局面,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效能逐步提升。
(三)数字技术应用助力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成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应用正在重塑着各行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不但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养分,能够全角度全链条地对供应链企业的业务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效率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10]。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化驱动的现代智慧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网络节点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
2023年4月,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也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在目前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的内部、外部及其协作所推动的数字化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协同创新的关键[13]。
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依靠数字技术促进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更加凸显了数字技术应用助力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效果。
具体而言,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流通企业,位于北京的物美集团以数字化转型为底层基础,已初步建立起一套数字化系统来支持企业前端业务,有效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推动了供应链的敏捷度和协同水平的提升,完成了全国“米袋子和菜篮子”的供应方式创新。
同样还有零售行业的京东,通过实施“开普勒”计划进而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能力。
这些企业利用数据共享以及建立数字化平台等方式,构建多个供应链支持系统,利用数据驱动将许多小型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创造了小组制运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效协同,逐渐形成闭环的营销体系,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助力供应链的协同创新。
三、数字化转型促进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现存障碍
(一)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平衡不充分当下正处于传统供应链向数字供应链转型的阶段,供应链企业虽然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更为智能敏捷的网状数字供应链体系,能够提高各业务部门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然而,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痛点,例如,在人才方面,供应链企业的数字化专业人才与现实任务的匹配度还远远不够,人才体系构建成本过高。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由于部分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企业掌握数字化技术的难度。
在数字建设投入方面,传统供应链企业的数字投入不足,投资动力受到制约等[14]。
这些短板都导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执行效率低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问题多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息息相关。
供应链企业存在跨地域合作,并且企业之间所处地理区位、生产水平以及数字化需求各不相同,区位经济发展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因素导致企业间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以及数字要素积累程度也大相径庭,从长期来看容易形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数字壁垒,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是供应链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区域方面来看,数字经济的主要研发机构或主要产品研发创新地基本上来自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企业缺乏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存在改造方案不适配等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年度报告(2022)》,我国数字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东部沿海、长江沿线省份的工业数字化占比和增速高于其他地区,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发达省份的“互联网+”指数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从规模方面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探索阶段,真正达到深度应用践行程度的仅占9%。
与大型供应链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资源和人才规模较小,对于数字化转型这一长周期和高投入的工程往往存在“不能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难题。
从数字化转型能力方面来看,供应链企业对于进行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系统软件应用能力不足。
2021年,我国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数据管理(PDM)等供应链数字化系统软件的普及率分别为65.6%、32.7%和33.5%。
此外,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实现供应链业务的集中整合以及供应链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仅有28.9%的供应链企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因此,供应链企业之间数字化转型程度存在的差异尚需进一步缩小。
·
96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二)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存在信任障碍
企业间信任主要指企业与合作伙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15],信任度越高,企业间进行合作共赢的意愿越强,进而有助于长远利益和共同目标的实现。
信任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前提,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当企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任,不仅能够跨越组织边界降低创新资源的获取成本,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16]。
然而,我国供应链企业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信任危机现象。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高峰期,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物流阻塞等因素,大部分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危机,给企业间合作带来了信任挑战。
首先,透明度是供应链企业建立信任关系的一个基本要素,但提高透明度意味着企业要增加披露成本,也会面临竞争优势被模仿赶超的风险,企业可能会因为供应链中的高信息不透明度对协同关系产生怀疑。
其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由于业务关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产生利益分配冲突。
部分企业出于短期收益的动机,会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假冒物资来替代合格品,削弱了企业之间继续保持合作的意愿,破坏了供应链中的信任关系。
此外,由于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分属不同的参与主体,因此企业文化、价值观、目标愿景等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会扭曲合作企业之间的协同水平和创新决策共识,从而导致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信任障碍。
最后,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如果供应链企业中的一端在协同创新时存在消极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样也会降低另一端对该数据的价值创造效率,导致协同创新失败,产生信任危机[17]。
(三)供应链企业跨产业跨区域嵌入发展相对困难传统的供应链多指从供应商→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单链条关系,但随着供应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供应链体系已经变革为多实体、多功能的复杂网络结构模式[18]。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网络嵌入性代表网络节点企业的关系能力以及资源信息要素的掌握水平。
网络嵌入性可分为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关系嵌入多指供应链企业嵌入程度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在长期互动中产生的信任程度和信息透明共享程度,并非单次交易即可形成[19]。
结构嵌入多指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位置,以及所链接的合作伙伴数量和质量。
对供应链企业而言,为了能够进行一体化运营,往往需要跨产业跨区域的构建供应链网络,不断调整匹配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要素,从而与供应链企业保持较好的协同水平。
供应链网络具有跨产业跨区域的特性,但是我国供应链企业的协同意识相对较弱,且仍存在一定的卡点、堵点和断点,部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布局不够合理,在全球范围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12]。
此外,由于部分供应链仍以企业自身发展规划为基础进行建构,常会出现供应链网络中快速发展的业务与供应链企业的流程不适配的问题,企业基于某些利益因素可能会阻止某些供应链体系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企业的跨产业跨区域嵌入发展会变得相对困难,容易导致供应链网络广度和深度逐渐缩小,致使供应链陷入“孤链”格局。
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发展需要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和数据共享,但共享就意味着知识和经验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流风险,此时企业间的数据交换、数据访问会更为困难,跨产业跨区域会进一步增加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成本,影响协同决策的效率。
(四)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稳定性有待加强供应链链条的稳定性是供应链企业协同高效创新,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畅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近年来由于供应链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供应链企业内部利益差异等因素,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外部环境的恶化,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关系面临着外部势力的干预。
如2018年随着中美贸易战打响,美国的无理制裁使得中兴通讯出现了供应商断供危机,2021年出现的BCI(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利用虚假消息非法抵制新疆棉事件,也体现出目前国际政治冲突已逐渐转化为经济问题,深刻影响着供应链企业的稳定关系和协同发展。
外部环境突发式变化导致的供应链断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企业重新寻找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严重阻碍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进程。
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内部发展的不均衡也可能会损害供应链体系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
虽然供应链企业同属一个供应链条,但是由于其各自资源禀赋、要素积累程度以及战略决策存在诸多差异,最终也会导致供应链内部企业地位产生不均衡的现象,这在供应链网络中主要体现为上游和下游之间关系的变化。
当下游企业产品竞争较为激烈时,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势必就会产生倾斜,上游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谈判优势和更低的供应商转换成本,当上游企业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更换供应商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稳定关系将会破裂,协同创新关系也会随之瓦解。
这种由内部利益差异而导致的供应链企业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在协同创新投入成本较低的初始阶段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供应链企业建立长久稳
·
07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