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1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过关检测 苏教版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解析:汽车尾气产生的NO x是污染物,需要净化,A项正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需要节约使用,可寻找新能源,B项正确;废弃塑料制品难以降解,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C项正确;矿物资源有限,过度开发,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项错误。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正常雨水的pH小于7,但大于5.6,酸雨的pH小于5.6,①不正确;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②正确;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故③正确;有机氯对人体有害,④正确;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长期排向水库会使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使鱼类缺氧死亡,⑤不正确。
答案:C
3.下列有关硬水软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磺化煤再生时需用8%~10%的食盐水浸泡
B.用石灰纯碱法可以完全除去水中的Ca2+、Mg2+
C.用药剂法软化后的水仍有一定硬度
D.用石灰纯碱法软化硬水时要先加石灰,后加纯碱
解析:磺化煤再生时用浓度较大的食盐水浸泡,用Na+把离子交换吸附的Ca2+、Mg2+置换出来:2Na++CaR22NaR+Ca2+、2Na++MgR22NaR+Mg2+,常用食盐水的浓度为8%~10%。
用石灰纯碱法软化硬水时,必须先加入石灰,将Mg2+引起的硬度转化为Ca2+的硬度,然后再加入纯碱,让Ca2+转化为CaCO3沉淀。
由于Mg(OH)2、CaCO3等难溶物仍有一定量的溶解,因而用药剂法软化的硬水中仍含有少量的Ca2+和Mg2+,仍有一定硬度,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化肥厂污水致使河中鱼类大量死亡,其直接原因可能是( )
A.含有毒药物
B.污水中有机养分增多
C.污水中有和氧气结合的元素
D.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解析:化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的氧气,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答案:D
5.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元素的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常含有三聚磷酸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磷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其原因是( )
A.使水体酸度大大增加,腐蚀桥梁、闸门等设备
B.磷酸根进入水体,形成多种不溶性的磷酸盐,再吸附杂质,日积月累,使河床抬高造成水患
C.浮游生物得到养分,大量繁殖,死亡后腐败耗尽水中氧,使水质恶化
D.磷酸盐有毒、致癌,不能进入水体
解析:洗涤剂污水中的磷元素大量进入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其危害是: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答案:C
6.(2015江苏化学,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解析:低碳、环保、垃圾回收均是“保护环境”,使用一次性的筷子、纸杯等产品,会造成环境污染,D项做法不应该提倡。
答案:D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工业的尾气必须进行回收、净化处理,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原料
B.所谓的“酸雨”,主要指含有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雨水
C.大气中大量的SO2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D.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硫酸工业尾气回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排放SO2造成大气污染。
答案:A
8.“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使用它浸泡、擦拭物品,喷洒空气,对地面进行消毒,以达到杀灭大多数病菌和部分病毒的目的。
下列对“84”消毒液的性质及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碱性
B.使用时必须加水稀释
C.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衣物有漂白作用
D.大量使用高浓度的“84”消毒液会污染环境
解析:“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这是“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
“84”消毒液原液的腐蚀性较强,故通常加水稀释后使用。
浓度过高不但会腐蚀衣物及皮肤,而且容易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起不到消毒作用。
“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环境有污染作用。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9.(15分)观察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作用吸收CO2,可以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人类活动可经由多种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
请写出下列会产生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石灰窑生产石灰:。
②煤炭燃烧:。
③汽油燃烧:。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激增,导致大气中的CO2显著增多。
这一变化始于历史上的时期。
(4)如果说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5)如果海平面上升,我国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市、市、市就将会受到影响。
答案:(1)光合呼吸
(2)①CaCO3CaO+CO2↑②C+O2CO2③2C8H18+25O216CO2+18H2O
(3)工业革命
(4)海水受热膨胀冰川融化
(5)上海天津广州
10.(12分)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造成某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四种:A.燃烧农作物秸秆 B.燃烧含硫煤 C.粉尘污染 D.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就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了该市100名市民和100位环保部门人士。
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空气污染原因调查图
市民的观点图
环保人士的观点图
(1)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市民认为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环保人士认为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2)调查结果说明市民对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认识不足。
该最主要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是,当空气中该成分含量较高时,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该成分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植树造林
③工厂生产时将燃煤锅炉的烟囱造得更高
④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后使用
⑤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掺生石灰
⑥使用电动车
解析:污染的有害成分应该是SO2,形成的酸雾为硫酸,针对SO2的污染,提出措施应有助于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1)C B
(2)SO22SO2+O2+2H2O2H2SO4
(3)①④⑥
11.(15分)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如图。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Ag++2CN-
[Ag(CN)2]-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2)水样预处理的装置中,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3)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4)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5)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 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 00 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 mL。
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mg·L-1(以CN-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1)将各种形式存在的氰全部转化成CN-,便于用Ag+滴定。
(2)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使结果不准确且污染空气。
(3)防止倒吸。
(4)盐酸加热蒸馏时会有许多被NaOH吸收,Cl-与Ag+反应而使AgNO3溶液用量偏多,使结果偏高。
(5)由Ag++ 2CN-[Ag(CN)2]-
1 mol
2 mol
0.010 00 mol·L-1
×21.00 mL×x
10-3L·mL-1
x=4.2×10-4 mol
=109.2×10-3g·L-1=109.2 mg·L-1
答案:(1)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
(2)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3)防止倒吸
(4)偏高
(5)109.2
12.(10分)用生物方法处理废水是较先进的一项技术,对废水中糖类杂质〔组成以(CH2O)n表示〕的处理是进行完全氧化(占45%)和发酵过程(占10%),生成CO2和CH4,其余部分留在沉积物中。
某工厂利用此法每天可产生646.1 mol气体(废水中糖类物质的浓度为250 g·m-3),此厂每天处理多少立方米的废水?
解析:设此厂每天可处理x m3的废水,完全氧化可产生p mol气体,发酵可产生q mol气体。
完全氧化(CH2O)n+nO2n CO2+n H2O
n×30n mol
x×250×45% p mol
列比例并求解得:p=3.75x①
发酵(CH2O)n CH4+ CO2
n×30
x×250×10%q mol
列比例并求解得:q= mol ②
①和②加和得p+q=3.75x+=646.1,
解得x=141。
答案:141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