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论述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标题
1试述面部浅层的静脉及其特点。

2试述面神经的颅外分段及各段特点。

3何谓“腮腺床”?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
4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何处?
5颞区软组织的层次特点是什么?
6简述垂体的位置、毗邻及患肿瘤时可能出现的压迫症状。

7简述海绵窦的位置、交通和穿经结构。

8简述颈静脉孔区的结构配布。

9试述斜角肌间隙的构成、穿经结构及前斜角肌的毗邻。

10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和内容有哪些?
11
回答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层次和
12试述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

13试述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4.试述甲状腺动脉的来源和静脉血液回流。

15试述颈动脉鞘的位置、内容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试述胸膜顶的位置和毗邻。

17试述椎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18在脊柱区可扣及哪些骨性标志?
19枕下神经、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的来源和分布。

试述腰上三角的境界、内容和临床意义。

试述枕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20骶段硬膜外隙的形态及临床意义。

21小脑延髓池穿刺的进针部位及穿经层次是什么?
22试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患者体位的关系。

试述脊髓的前根动脉及其临床意
义。

23试述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和内容。

24黄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5简述肾手术切口腰部斜切口的层次。

26简述脊髓的被膜及各脊膜腔隙的特点。

27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和引流范围。

28三边孔是如何构成的?通过哪些结构?
29四边孔是如何构成的?通过哪些结构?
30肘窝是如何构成的?通过哪些结构?
31腋动脉第1段的位置、毗邻和分支如何?
32“鼻烟窝”位于何处?境界如何?有何结构通过?
33在腕伸肌支持带深方,骨纤维管道分别通过何结构?
43腕管是如何构成的?内有何结构通过?
手掌的中间鞘是如何构成的?内有何结构
肌腱袖由哪些肌的肌腱构成?有何作用和临床联系?
34乳房的淋巴引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

36膈的薄弱区及其临床意义。

37纵隔的概念、位置境界、分区和各区的主要器官结构。

38纵隔左侧面的结构及其毗邻。

39纵隔右侧面的结构及其毗邻。

40心包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41心包腔穿刺的部位和层次。

42心内注射的部位和层次。

44股三角
45收肌管
46血管腔隙
47隐静脉裂孔
48踝管
49坐骨小孔
50肌腔隙
51髂胫束
52
53试述坐骨肛门窝的构成。

54试述胃的动脉供应。

55试述肺根内结构的位置关系以及毗邻。

56试述腹直肌鞘的构成。

57简述Glisson系统。

58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

59腹股沟直病和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各由深而浅通过哪些结构达到阴囊或大阴唇皮下?
60试述结肠上区的间隙,并列出与结肠上区有关的主要器官。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43 344
标准答案关键字面部浅层的静脉血液注入面静脉。

面静脉始于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向外下越下
颌体下缘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穿颈深筋膜浅层,于舌骨大角高度注入
颈内静脉。

面静脉可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通过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交
通。

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可循上述交
通途径延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故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称“
危险三角”。

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经腮腺而分为3段。

(1)第一段为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
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

(2)第二段为腮腺内段。

面神经从腮腺后内侧面
进入腮腺。

在腮腺内,面神经位于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的浅面,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自
干再发出9~12条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发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5组分支。

(3)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5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
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
”。

在腮腺内有血管、神经纵横穿行,纵行结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
静脉和耳颞神经;横行结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和面神经的分支。

上述血管神经由浅入深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胃后壁穿孔后,胃内容物网膜囊网膜孔肝肾隐窝右结肠旁沟右髂窝盆腔。

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1)皮肤:前部较薄,移动
性较大。

后部较厚。

(2)浅筋膜:含脂肪组织较少,下方与其深面的颞筋膜的浅层汇合附着于
颧弓外缘。

其内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耳前组包括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
经,耳后组包括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

(3)颞筋膜:较致密,上方附着于颞上线,向下分
为浅、深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上缘的外面,深层附着于颧弓上缘的内面,浅、深两
层之间有脂肪组织和颞中血管。

(4)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肌束经颧弓深
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经颞区开颅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后,颞肌和其深面的颞筋膜足以保
护脑膜和脑,故颞区为开颅术常采用的入颅部位。

颞肌深面有颞深血管、神经上行进入该肌。

(5)骨膜:较薄,紧贴于颞骨表面。

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疏松
结缔组织,向下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向前与面部的颊脂体相续。

因此,颞筋叫膜下
疏松结缔组织出血或炎症时,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肿或脓肿,而面部炎症,
垂体位于蝶鞍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垂体柄穿鞍膈中央的隔孔与下丘脑的漏斗相连。

垂体窝的
前方为鞍结节,前外侧界为视神经管,后方为鞍背,垂体窝的两侧为海绵窦,顶为硬脑膜形
成的鞍膈,鞍膈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

垂体前叶的肿瘤
可将鞍膈的前部推向上方,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

肿瘤向上突入第三脑室时,可引起
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

向下生长可使垂体窝的深度增加,甚至侵及蝶窦。


向两侧扩展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瘀血及脑神经受损的症状。

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的上壁向
内侧与鞍膈相移行,下壁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

海绵窦向前经眼静脉与面静脉和翼静脉丛
相交通,向下经破裂孔和卵圆孔的导血管,与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两侧经岩上窦与横窦、经
岩下窦与颈内静脉相通,向后经基底静脉丛与椎内静脉丛相交通。

海绵窦外侧壁内自上而下
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及其外侧的展神经通过
颈静脉孔位于枕骨大孔的前外侧,多有骨桥将孔分为两部分,前内侧部有岩下窦、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通过,后外侧部有颈内静脉通过。

斜角间隙是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1肋构成,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前斜角肌前面有
膈神经、颈横动脉和锁骨下静脉,后面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浅面有皮肤、浅
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颈动脉三角内主要
有颈动脉鞘、副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

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
层,深面有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下颌下三角内主要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
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和下颌下淋巴结。

颈深筋膜可分4层,由浅入深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封套筋膜包绕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下颌下腺和腮腺;气管前筋膜包绕喉、咽、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甲状腺等器官,形成甲状腺鞘;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包绕腋血管和臂丛,形成腋鞘。

颈深筋膜浅层在胸骨柄上方分为两层,形成锁骨上间隙。

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有气管前间隙。

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延伸至咽壁侧方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椎前间隙位于脊椎颈部与椎前甲状腺上动脉伴喉上神经外支走行,在距侧叶上极进1Cm处分开,因此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上极进行。

甲状腺下动脉为甲状颈干的分支,在甲状腺侧叶下极的后方喉返神经交叉。

左喉返神经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右喉返神经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前方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应远离甲状腺两侧叶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
甲状腺的主要动脉有来源于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来源于甲状颈干的甲状腺下动脉。

甲状腺最下动脉的出现率约为10%,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

静脉有甲状腺上、中、下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颈动脉鞘位子颈部内脏器官两侧,主要部分位于胸锁乳突肌区,上起于颅底,下续纵隔。

鞘内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贯穿全长。

颈总动脉行于鞘的下部,颈内动脉行于鞘的上部。

在鞘的上部,颈内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静脉行于其后外方,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内方。

在鞘的下部,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前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两者之间的后外胸膜顶穿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胸膜顶前、外侧、后面分别有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前方邻接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静脉以及左颈胸导管,后方紧贴第1肋、第2肋、颈交感干和第1胸神经前支,外侧邻臂丛,内侧邻气管、食管及左侧的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上方连有胸膜上膜。

椎动脉三角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前方为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左侧)等,后方为胸膜顶、第7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肋颈,内侧为颈长肌,外侧为前斜角肌。

椎动脉三角内主要有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在脊柱区可扪及下列骨性标志:(1)棘突和髓正中嵴:后正中线上可摸到大部分椎骨的棘突及骶正中嵴。

(2)骶管裂孔和骶角:可摸到骶管裂孔及其两侧骶角。

(3)肩胛冈和肩胛骨下角。

(4)第12肋。

(5)髂嵴和髂后上棘。

这3条神经都是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枕下神经是第1颈神经的后支,在椎动脉与寰椎后弓之间穿出,行经枕下三,支配枕下肌。

枕大神经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斜方肌的起点和上项线下方浅出,伴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于枕部皮肤。

第3枕神经是第3颈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

腰上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

当切 开腱膜时,应注意保护这些神经。

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视野,常需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

此时,应注意保护好胸膜,以免损伤造成气胸。

肾周围 脓肿时,可在此切开引流。

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可经此三枕下三角位于项区上部深面,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

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借结缔组织与夹肌和半棘肌相贴,枕大神经行于其间。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椎动脉穿寰椎横突孔后转向内侧,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再穿寰枕后膜进入椎管,最后经枕骨大孔入颅。

骶段硬膜外隙上大下小,前宽后窄,硬脊膜紧靠骶管后壁,间距仅为0.10~0.15Cm,故骶管麻醉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

硬脊膜囊在平第2骶椎高度变细,裹以终丝,其前、后有结缔组织纤维索将其连于骶管前、后壁,似有中隔作用,而且隙内充满脂肪,这可能是骶管麻醉有时出现单侧麻醉或麻醉不全的解剖学原因。

临床上进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时,在枕项部后正中线上,枕骨下方或第2颈椎棘突上方进针。

穿刺针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项韧带、寰枕后膜、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该池。

成人从皮肤到寰枕后膜的距离大约4~5Cm。

穿刺针穿经寰枕后膜时有阻挡感,当阻力消失并有脑脊液流出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小脑延髓池。

椎间盘突出时,为了减轻对受压脊神经根的刺激,患者常常处于强迫性脊柱侧凸体位。

此时,脊柱侧凸的方向,取决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受压神经根的关系。

当椎间盘突出从内侧压迫脊神经时,脊柱弯向患侧。

如果突出椎间盘从外侧压迫脊神经根时,脊柱弯向健侧。

有时,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出现左右交替性脊柱侧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突出椎间盘组织的顶点正巧压迫脊神经根。

对于这样的患者,无论脊柱侧凸弯向何方,均可暂时缓解突出椎间盘对
脊髓的前根动脉沿脊神经前根至脊髓,发出分支与脊髓前动脉吻合,并分出升、降支与相邻的前根动脉相连。

前根动脉主要供应下颈髓节段以下脊髓的腹侧2/3区域,其数量不等,较多出现在下颈髓节段、上胸髓节段、下胸髓节段和上腰髓节段。

其中两支较粗大,一支出现在第5~8颈髓节段和第1~6胸髓节段,称颈膨大动脉(LAzorThes动脉);另一支出现在第8~12胸髓节段和第1腰髓节段,以第11胸髓节段为多见,称腰骶膨大动脉或大前根动脉(ADAmkiewiCz动脉),主要营养第7胸髓节段以下的脊髓。

在暴露肾动脉以上的降主动脉或行肋间后动脉起始部的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这些血管,以免影响脊髓的血供。

在进行主动脉造影时,若造影剂进入腰骶膨大动脉,可能阻断该处脊髓的血液循环,有导致截瘫的可能。

蛛网膜下隙是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

蛛网膜下隙中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

脊髓蛛网膜向两侧包裹脊神经根形成含有脑脊液的脊神经周围隙。

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高度,蛛网膜下隙扩大形成终池,内有腰、骶神经根构成的马尾和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终丝。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连于相邻椎弓板之间。

黄韧带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壁和神经根管的后外侧壁。

厚度和宽度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有所差异,颈段薄而宽,胸段窄而厚,腰段最厚。

腰穿或硬膜外麻醉,需穿经此韧带才可到达椎管。

随年龄增长,黄韧带会出现退变,增生肥厚,以腰段为多见,可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马尾和腰脊神经根,引起腰腿痛。

肾手术时,经腰部斜切口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背阔肌、腹外斜肌、下后锯肌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肾筋膜、肾脂肪囊和肾。

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

硬膜外腔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其内有脂肪、血管、神经根和淋巴管,不与颅腔相通,呈负压。

硬膜下腔是介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含少量淋巴液。

蛛网膜下腔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向上与颅内同名腔隙相通,向下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高度扩大,形成(腋淋巴结按位置分5群。

(1)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下缘处,沿胸外侧血管排列,引流脐以上腹前外侧壁、胸外侧壁以及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

(2)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纳上肢的浅、深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后壁,沿肩胛下血管排列,引流颈后部和背部的淋巴。

(4)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中央的疏松结缔组织中,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

(5)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引流乳腺上部的淋巴,并收纳上述4群淋巴结输出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合成锁骨下干。

三边孔的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四边孔的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肘窝的上界是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深面为肱肌和旋后肌,再后方为肘关节囊。

肘窝内有肱二头肌腱、肱血管、桡血管、尺血管、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肘深淋巴结等。

腋动脉第1段位于第1肋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前方有锁胸筋膜,后方有臂丛内侧束和胸长神经,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内侧有腋静脉,发出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

“鼻烟窝”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当伸、展拇指时,呈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

桡侧界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触及其搏动。

6个骨纤维管道从桡侧向尺侧依次通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及其腱鞘,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及其腱鞘,拇长伸肌腱及其腱鞘,指伸肌腱和示指伸肌腱及其腱鞘,小指伸肌腱及其腱鞘,尺侧腕伸肌腱及其腱鞘。

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由掌腱膜,掌内、外侧肌间隙,骨间掌侧筋膜内侧部及拇收肌筋膜共同围成。

内有指浅、深屈肌腱、蚓状肌、屈肌总腱鞘、掌浅弓及其分支和指掌侧总神经。

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所组成。

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与肩关节囊愈合,加强肩关节的稳定。

肩关节扭伤时,常导致肌腱袖破裂。

乳房的淋巴引流方向有6个: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

④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⑤内侧部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

⑥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如果淋巴回流受阻,肿瘤细胞可转移至对侧乳房或肝。

根据肋间血管神经的行程,常在肩胛角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作胸膜腔穿刺,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穿刺针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间肌、胸内筋膜和壁胸
膈的各肌性部之间缺乏肌纤维,上面覆以膈上筋膜和膈胸膜,下面覆以膈下筋膜和腹膜,形成膈的薄弱区,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膈的薄弱区包括:①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以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

②腰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底为第12肋。

腰肋三角的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故肾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以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

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正常情况下,纵隔的位置较固定。

一侧发生气胸时,纵隔向对侧移位。

解剖学通常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上纵隔前部内有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膈神经等,中纵隔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纵隔左侧面的中部有左肺根。

肺根的前下方有心包隆凸。

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和肺根的前方下行,再沿心包侧壁下行至膈。

左迷走神经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和肺根的后方下行,在主动脉弓左前方发出左喉返神经。

肺根后方尚有胸主动脉、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在食管上三角,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在食管下三角,内有食管下份。

纵隔右侧面的中部有右肺根。

肺根前下方有心包隆凸。

脯神经和心包隔血管经上腔静脉右侧和肺根的前方下行,再贴心包侧壁下行至膈。

右迷走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发出喉返神经,于气管右侧和肺根的后方下行。

肺根后方尚有食管、奇静脉、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有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下方有下腔静脉。

浆膜心包的壁、脏两层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窦。

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可通过一手指。

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

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

位于心包前壁与下壁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般在左侧第5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2Cm处或左剑肋角进针,以免损伤胸膜。

在左侧第5肋间隙,穿刺针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肋间肌、胸内筋膜、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的壁层,进入心包腔。

在左剑肋角,穿经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腹直肌、膈和心包。

临床上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穿刺层次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肋间肌、胸内筋膜、心包、心包腔和右心室壁,将药物注入右心室腔。

位于股前区上1/3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脂肪组织等。

位于股中1/3段的前内侧,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

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及浅面的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内侧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

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

收肌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另外,内有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

腔隙内有股鞘及所包含的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通过。

又称卵圆窝,由阔筋膜形成,位于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横指处。

隐静脉裂孔的外侧缘锐利,称镰缘。

孔表面覆盖有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或外筛板。

大隐静脉穿此孔,注入股静脉。

踝部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位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此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面之间围成踝管。

屈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通道,由前向后通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血管和胫神经、长屈肌腱。

由坐骨小切迹、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围成,内有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及闭孔内肌腱通过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半,后外侧界为髋骨,内侧界为骼耻弓,内有髋腰肌、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通过。

为阔筋膜外侧部增厚形成的扁带状结构,起自髂嵴前份的外侧唇,上部分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向下附着于胫骨外侧髁、排骨头和膝关节囊。

临床上常用髂胫束作为矫形的修补重建材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和坐骨之间,为一对尖朝上、底朝下,楔行的腔隙。

窝的内侧壁为肛门、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和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闭孔内肌和闭孔筋膜,顶为内、外侧壁的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相交处,底为皮肤和浅筋膜。

窝的后界为臀大肌和部分骶结节韧带,在肛管后方可左、右相通;前界为尿生殖膈后缘。

盆部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