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六(语文)
一、
1.B。
(A.责:寻求。
C.敦:重视。
D.矜:夸耀。
)
2.D。
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嫁娶时只是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是“新官之辈,丰财之家”;紊乱人伦、败坏名声和教化的风气都没有彻底革除。
3.①不管几代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应该统一量定等级的标准,作为永久的准则。
②这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确实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4.①婚姻的原则,首先要符合仁义。
(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②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
(嫁娶之序,务合礼典。
)
【解析】主要围绕“唐太宗对士大夫婚姻的要求”,“仁义”“礼法”为给分点,其他答案都是错误的现象,并非唐太宗的要求。
【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近来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大姓,虽然家世早已衰败,但他们仍然依仗旧时的郡望,自高自大,号称士大夫。
每当把女儿嫁给其他家族,总要大肆索取聘礼财物,以财物数量多为贵,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和集市上的商贩一样,这样做严重败坏了风俗,也搅乱了《礼》的规定。
既然他们的名望与事实不符,按道理礼仪制度必须改革了。
”于是下诏书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校正姓氏等级,广泛寻求全国记录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谱。
并根据史书传记,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它们的真假,如果一个家族出了忠贤的人,就加以褒奖,提升等级;出了叛逆的人,就加以贬黜,他们依此标准撰写了《氏族志》。
高士廉等人到了上报校定的氏族等第时,仍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
太宗说:“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姓,过去并无嫌隙,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就大量索取财物;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得意地自夸高门,托名富贵,我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如果士大夫能建立功业,爵位崇高显赫,善于侍奉君主和父亲,忠孝都值得称赞,或者道德仁义清正廉洁,学问技艺通达渊博,这样的人也足以自立门户,称得上是天下真正的士大夫。
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公卿以下的人,哪里有闲暇给他们多送财物,并助长他们的气势呢?这些人只图声誉不顾实际,以得到虚名作为自己的荣耀。
我现在钦定氏族等级的原因,确实是想树立当今朝臣的地位,为什么崔干还是第一等,你们不看重我朝的官爵吗?所以,不管几代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应该统一量定等级的标准,作为永久的准则。
”于是把崔干定为第三等。
到了贞观十二年,《氏族志》全书完成,总共一百卷,颁行天下。
唐太宗又下诏书说:“氏族的美名,要与官爵相关联;婚姻的原则,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
自从北魏、北齐灭亡,朝代变迁,风俗衰败。
燕、赵的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齐、韩的旧族,有些人行为违背礼义。
他们在乡里没有名声,自身贫贱,却自称高门的后裔,而不重视嫁娶的礼仪,谈婚论嫁的时候只为了捞取财物,成婚的对象一定要找富贵之家。
又有些新做官的人和钱财多的人家,羡慕富贵人家的祖宗,抢着和人家攀亲,多送财物,如同做买卖。
有些人自愿贬低家门,被亲家羞辱,有些人夸耀过去的名望,在公婆面前行为无礼。
这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确实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我日夜谨慎小心,操劳政事,历代的弊端祸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这种坏风气,还没有完全转变。
从今以后,要明白告知天下人,让他们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才符合我的心意。
”
二、诗词鉴赏
5.
(1)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岭烟雾笼罩的迷蒙景象,(1分)想象(虚写)(1分)乐声的凝重繁促。
(1分)(共3分)
(2)①美丽优雅;②多情善感;③全神倾注;④演技高超。
(每点1分。
共4分)
(3)王诗:通过写弹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弹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之苦。
(2分)
白诗: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分)(共4分)
6.
(1)答案“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
“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答对两点6分,答的不全酌情扣分。
)
(2)答案(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
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
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
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
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
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
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
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以上五个方面的答案,只要能正确回答两个方面,并能结合诗句正确分析,就给5分)
三、名句默写
7.答案:(7)唇亡齿寒(8)知者乐水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4分)(1)制作:巧妙、科学;(巧妙、科学各1分);(2)使用:速度、力量、方向讲究。
(速度、力量、方向讲究三个词语各1分,答两个得即可)
2.(6分)①许多人已不熟悉风箱,需要介绍;②照应了上文的“奥秘”、“学问”;③引出拉风箱的“讲究”。
④表达了作者对风箱的深厚感情。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来源3.(4分)运用拟人修辞,(1分)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1分)写出了婶子拉风箱的高超技巧,(1分)营造了和乐的氛围。
(1分)
4.(6分)风箱温幼暖贫,陪伴生活,不可或缺;风箱见证家庭和谐、邻里和睦;风箱给人们鼓气、加劲(3分,每点1分):表达了对老木风箱和传统生活的感恩、赞叹和怀念之情。
(3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18分)
5.参考答案①要有信仰,要懂得敬畏;②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③要有写作的天分,也要有后天的修养;④要把写作当成精神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写惊世骇俗的上品。
6.参考答案①紧扣文章谈佛陀的顿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②拿佛陀顿悟和作家写好文章类比,说明搞文学要有禅意,也需要天分;③引用经典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7.参考答案①禅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②禅颠覆了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③禅给作家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渗入作品的禅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