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高三一模试题 高三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2022.03
试卷类型:A
高三一轮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
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
)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这反映出他们
A.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B.迎合新兴地主政治诉求
C.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
D.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2.《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汉
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
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
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3.北宋咸平三年,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摔倒在殿上。
御史中丞弹
劾其失仪。
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醉,并顿首谢罪。
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
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A.监察职能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B.御史中丞权力超越宰相
C.崇文抑武治国策略进一步得到落实
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1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
4.明中后期以来,苏州、松江等地民众多“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籴
米,以米兑军运(粮赋)”,当地所需粮食大量购自外地。
这说明当地
A.新型生产关系得到发展
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政府大力扶植棉纺织业
D.民生与市场联系密切5.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
其中纯属宗教
宣传品的有329种,占75.8%;属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105种,占24.2%,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
据此可知
A.西方科技知识由此开始传入中国
B.西方科技知识促进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C.西方科技知识获得中国普遍认同
D.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科技的主动性增强6.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思潮的倡导者们在认识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是以康有为、严复为代表的和平渐进论,强调社会进步的循序性;另一种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
这一现象
A.说明进化论正确解释了人类演进
B.实质是有志之士的救亡道路之争
C.唤醒国人普遍投身于救国潮流中
D.说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激烈
7.图1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
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
该漫画图1
A.采用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B.表明中国引领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
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2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
8.1920年,李大钊撰文说:“中国的劳动运动也是打破孔子阶级主义的运动……他
(孔子)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行了二千余年,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经济没有很大的变动。
现在经济上发生了变动,他的学说就根本动摇。
”这表明他
A.全面认识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C.明确提出了中国的革命任务
D.大力倡导发展近代民族工业9.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且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
国民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A.优化工业布局
B.扩大军备以进攻苏区
C.适应战时需要
D.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10.表1是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统计表。
据该表可知,我国
表1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对外开放的重心在沿海地区
C.加入WTO 促进贸易发展
D.开放步伐加快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1.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
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12.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
算、投资、贷款、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
”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1978年1985年1988年1991年1995年1997年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
3552066.73821.87225.823499.926958.6出口总额167.6808.91766.73827.112451.815152.8进口总额187.41257.82055.13398.711048.111805.8差额-19.8-448.9-288.4428.41403.73347.03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
13.表2是1913—1998年世界主要地区人均GDP (年均复合)增长率(%)。
据表2判
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对应正确的是表2(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东欧和前苏联、日本、西欧、中国
B.日本、东欧和前苏联、中国、西欧
C.中国、日本、东欧和前苏联、西欧
D.西欧、中国、东欧和前苏联、日本
14.20世纪30年代,苏联加快推进北极地区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之外,在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获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
这一举措
A.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支持
B.促进了新经济政策发展与完善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5.图2是1991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摧毁柏林墙》,照片中一位年青人
正在用锤头和凿子拆毁柏林墙。
该作品图2
A.表明欧洲地区的军事对抗已经消除
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瓦解
C.展现了民众渴望结束对抗的迫切愿望
D.反映了青年一代的沮丧和颓废
国家或地区
甲
乙
丙
丁年份1913~19501.500.890.76-0.601950~1973
3.498.05
4.082.901973~1998-1.102.341.78
5.
604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王守仁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王阳明观点的理解。
(12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
人物李时珍
(1518-1593年)张居正
(1525-1582年)宋应星
(1587-约1666年)简介李时珍三次应试不第,后弃儒学医。
为深入系统研究历代
药物,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达湖广、江西、直隶等地的名山大川,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
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
目》。
被后世尊为“药圣”
张居正年少得志,二十三岁中进士,后任内阁首辅。
任职
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
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为
之肃然。
张居正改革使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暂时缓解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连续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均
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转
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被誉为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
文献
5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
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侵占山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
根
据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铁路权,并拥有铁路沿线30华里内地区的开矿权以及为山东省各项工程投资、供货和提供劳务的优先权。
1899-1904年,德国修筑了自青岛至济南的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站点分布图
胶济铁路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鲁中大道而成为山东新的商品流通主干线路。
胶济铁路与青岛港直接连接,内陆与沿海紧密联系,内地农产品经由火车运到沿海港口进入销售市场,减少了大车长途运输费用。
运河在南北运输及贸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沿河地区的货物改由铁路运送,愈来愈多的货物流向济南、青岛。
铁路沿线许多城镇,特别是设有车站的地方,如胶州、青州、潍县等城市,因运输的便利而成为商品集散地并繁荣起来,还有许多县、镇、村庄,一跃成为商业重镇。
铁路运行和停靠时间的严格规定,迫使人们增强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生活节奏。
长距离的出行,外出经商者屡见不鲜,传统的坐守田园,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被打破。
人口的流动加快,活动与交往的空间扩展,人际交往渐趋频繁,封闭保守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日趋社会化。
乘坐火车要男女同坐,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逐渐淡化。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侵蚀下,人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耻于言利”的思想,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趋利的观念。
伴随近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娱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吃西式牛排、喝青岛啤酒也成为一种新风尚,济南出现了像石泰岩饭店、胶济铁路饭店等30余家西餐厅。
——摘编自《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胶济铁路与近代区域社会观念变迁》
就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加以阐释。
(14分
)
6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名称作品简介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
议》。
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
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
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
王式廓
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
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
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
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
画家沈尧
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
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
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
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画家
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
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
书的场面
油画《开国大典》。
画家董希
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
史场景
7
(1)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9分)
(2)任选一幅油画进行赏析,并谈谈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的看法。
(6分)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交州商人徐某,常年漂洋过海做生意。
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驶时,忽然被一阵狂风吹至深山密林中的夜叉国,夜叉国人居住山洞,牙齿像刀戟,眼睛好像灯笼,说话像鸟兽叫,以狼、獐、鹿等动物的生肉为食。
因为徐某带了一些熟食且有做熟食的手艺,让夜叉国人觉得熟食很美味,他没有被杀掉或吃掉,反而很受欢迎。
他随遇而安,逐渐融入夜叉人的生活,还和母夜叉结婚生了三个孩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某带着大儿子回到交州老家,大儿子从军,立下大功,18岁成为“副将”。
最后,徐某把妻子和其他孩子接回故土,二儿子考中武进士,妻子受封“诰命夫人”,女儿也为国立下战功。
——摘编自蒲松龄(1640-1715年)《聊斋志异之夜叉国》材料二波勃出身条件优越,但不幸在幼年被拐后沦为船舵手的奴隶。
因不满压迫他奋起反抗,却在一次失利后连同其他23名起义分子被遗弃荒岛并自谋生路。
但波勃等人并不安于现状,他们决定通过自造船只逃离荒岛,在他们的努力下,建造了船只辛格顿号,波勃成为船长。
在波勃的带领下,辛格顿号征服了大自然,最终抵达非洲的黄金海岸。
远洋航行使船上的人员腰缠万贯,回到伦敦后,他们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波勃的钱财很快挥霍殆尽,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再次加入了海盗团伙干起了烧杀抢掠、贩卖黑奴的勾当。
——摘编自[英]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辛格顿船长》阐释两部小说所折射出的17-18世纪中、西方的时代特征。
(14分)
(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8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