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说课教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说课稿
内江市翔龙中学罗兵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内江市翔龙中学的地理教师罗兵。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题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的第一课时部分。

下面我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片断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说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所以它成为了国家地理重点学习的一节。

本节的学习不光要学习俄罗斯的相关知识,更要结合历史,让学生知道俄罗斯侵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根据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运用地图说出俄罗斯的位置范围。

②、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得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逐步教会学生归纳其地理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上俄罗斯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说教学重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一)教学重点
①、俄罗斯的位置范围
②、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
课标依据: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
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材依据:俄罗斯第一课时属于区域地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要涉及到区域特征,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

学生实际:学生对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感到好奇和陌生,特别是俄罗斯历史上对于中国领土的侵占知之甚少。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国家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课标依据: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就是不光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教材依据:虽然前面对日本及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学习,但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理差异很大,这节课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到位情况。

学生实际: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日本,对于国家区域地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自学指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标倡导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积极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包办过多,而是注重对学生在学习存在困惑、疑难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启发,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依据: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区域地理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图片、音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学习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教学手段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依据: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让学生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拥有知识更有价值,所以本节课注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充分彰显课标中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五、教学片断
所选教学活动集中体现课标所倡导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从"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的重心移动的理念。

具体活动例举如下:
教学活动一【新课学习】
前段时间从电视上经常播放,日本准备向哪个国家收回它的北方四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提问,学生探究:
1、学习俄罗斯首先应该从哪一个方面入手?
2、地理位置主要包括哪两方面?
学生回答后,其它同学作补充,教师注意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激励性的评价。

教师在此强调或者纠错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大体概念,加深学生对地理位置含义的理解。

海陆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什么部位、相邻的国家,濒临的海洋,属于什么类型的国家。

纬度位置:领土最北端和最南端穿过的纬线。

通过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可以进一步确定其所处的温度带。

在明确了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后,教师进一步提问:
1、请你们利用刚才所学来具体分析一下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2、根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分析继续分析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

在此,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在前,教师启发点拨评价在后,重在强调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

同时,教师再次强调五带的划分,注意用学生已有知识构建、同化新知识。

【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究:走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教师创设情景:前段时间美国有部叫做《逃离马达加斯加》的动画大片,剧中优美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让人久久难忘。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入手,从它的温度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的植被景观。

这个探究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后。

教师从地理位置切入,从海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岛国。

从纬度位置分析它的温度带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从而引导分析出马达加斯加的植被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景观。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对生活是有用的。

同时进一步检测了学生区域地理分析方法的运用情况。

【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究:走近利比亚
教师创设情景:最近非洲哪个国家受到了美国、法国等多国部
的空中军事打击?学生作答后,教师展示利比亚地形图引导学生探究:
1、描述利比亚的地理位置。

2、分析利比亚的气候类型。

学生作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从海陆位置分析利比亚是一个临海国,从纬度位置分析利比亚主要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同时强调本区主要为沙漠气候,所以景观以沙漠主。

通过这一练习,除了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世界热点兴趣。

教学活动二【新课学习】
教师过渡:学习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以后,又该学习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提问,学生探究:
1、读图概括俄罗斯的地形特点?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读图概括俄罗斯的地势特点?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3、找出本区主要的河流,它们的流向有什么共同点?原因?
学生自主、探究,并合作讨论。

回答的时候老师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出正确的答案并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地形、地势判断的方法:
1、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①、直接看地图,找出地形类型的名称
②、通过分层设色表,确定地形类型
③、通过图例,确定地形类型
2、地势特点判断的方法:
①、根据地形类型来分析,不同的地形海拔高度不一样
②、直接通过分层设色表,根据颜色所代表的海拔来确定
③、通过图例,根据不同的图例所代表的海拔来确定
3、河流的流向判断的方法就是直接通过所经过地区地势的高低来确定,也可以根据河流图例来确定。

教师始终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注意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切勿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这些探究活动,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俄罗斯的各种自然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究:走近利比亚
教师展示利比亚地形图提问:
1、利比亚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如何?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补充,着重强调判断方法的运用。

教师进一步提问:
2、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有何成效,与地形和植被有何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补充。

从利比亚的地形主要为平原和高原,这两类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没有山地地形。

在加上本区主要为沙漠气候,也没有森林。

也就是说,整个利比亚的军事设施和装备不能得到有效的掩护,所以利比亚损失惨重,很多武器和设备都被多国部队所炸毁
以上活动集中体现课标所倡导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从"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的重心移动的理念。

真正让学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本节板书
俄罗斯
位置和范围地形
气候类型及特征地势与河流
主要农作物与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