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路由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2)
1.修改路由器主机名 (2)
2.修改路由器时间 (2)
3.配置路由器特权密码 (2)
4.路由器的ping与telnet测试 (3)
二、静态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5)
实验目的 (5)
实验原理 (5)
实验内容 (5)
三、距离矢量路由基本配置 (8)
实验目的 (8)
实验原理 (8)
实验内容 (8)
四、二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10)
实验目的 (10)
实验原理 (10)
实验内容 (10)
五、使用交换机创建VLAN (11)
实验目的 (11)
实验原理 (11)
实验内容 (11)
六、网络地址翻译基本配置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2)
七、单臂路由实验 (14)
实验目的 (14)
实验原理 (14)
实验内容 (15)
八、实验总结 (17)
一、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一般都是通过使用Console端口配置方式完成,配置的内容主要包
括配置路由器的主机名、时间、为路由器特权模式设置密码等,包括网络的基本检测命令。
实验目的
1.掌握进入路由器各种模式下的命令,并配置路由器的主机名。
2.配置路由器的时间。
3.设置路由器特权模式下的用户密码。
4.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检测命令及简单端口配置。
实验原理
序号命令解释
1 enable 从路由器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2 configure terminal 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3 hostname 为路由器设置主机名。
4 end 退出到特权模式。
5 disable 退出到用户模式。
6 quit 退出控制台线路。
7 clock set 在特权模式下设置本地路由器的时间标识。
8 Enable password/secret 前者密码是基于明文的,后者密码是基于MD5加密的。
9 Interface{type}{number}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10 Ip.address{ip-
address}{mask}
为接口设置IP 地址信息。
11 clock rate {speed} 为串行接口DCE 端设置时钟频率。
12 no shutdown 所有接口默认均为关闭状态,需开启接口。
端到端的
连接,直连的接口必须处在同一子网。
实验内容
1.修改路由器主机名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下,设置主机名。
如图1所示。
图1.设置主机名
2.修改路由器时间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下,设置路由器系统时间。
如图2所示。
图2.设置路由器时间
3.配置路由器特权密码
进入全局模式下,设置路由器特权模式用户密码,如图3所示。
图3.设置特权密码
4.路由器的ping与telnet测试
ping通过echo协议可以判别网络的连通情况。
ping命令发出一个数据分组到目的主机,等待目的主机的应答。
根据结果,可以了解路径的可靠性、链路的延迟时间个目的主机是否可以到达,以判断网络是否处于连通状态。
telnet是了解路由器最直接的方法。
可以在一台路由器上远程登录到另一台路由器上,检测那台路由器。
一天路由器可以支持5个telnet连接。
4.1路由器IP配置
进入端口模式之后,配置路由器IP,如下图所示:
图4.路由器IP配置
4.2路由器之间ping
在一台路由器ping另一台路由器,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图5.ping测试
4.3路由器之间telnet
在用户模式下可以使用telnet命令,如图6所示。
图6.telnet测试
可以发现实验中并没有telnet到另一台路由器上去,这是因为如果对方路由器的VTY 线路没有设置密码和启用登陆,将拒绝本地路由器telnet。
所以应先设置目的路由器的VTY密码,如图7所示。
图7.目的路由器的VTY密码设置
之后再进行telnet测试,可以发现可以telnet远程路由器上去,如图8所示。
图8.telnet测试
二、静态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静态路由表的设置。
2.掌握路由器的设置。
实验原理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将通过其他网络的路径和手工配置到路由表中的,它不能根据实测的度量权值自动的进行路径选择和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也不能随网络拓扑的变化而改变。
为此,静态路由仅适合小型的、网络拓扑没有变化的局域网和采用点到点连接方式的网络互连环境。
另外,路由器上的缺省路由的设置也是用静态路由。
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相关命令如下:
序号命令解释
1 Ip route <目的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的
IP地址>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定义
目标网络号,目标网络的
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或接口。
实验内容
1.静态路由表的配置
本实验中,两台路由器的IP如下表所示:
路由器名称端口1IP地址端口2IP地址WJW 10.0.0.1 10.0.0.2
wjw 202.10.20.1 202.10.30.1
路由器WJW静态路由配置如图9所示:
图9.静态路由配置
路由器wjw静态路由配置如图10所示:
图10.静态路由配置
本实验拓扑图如图11所示:
图11.实验拓扑图
实验测试结果如图12、图13所示,其中路由器WJW ping路由器wjw如图12,路由器wjw ping路由器WJW如图13。
图12.静态路由测试
图13.静态路由测试
2.默认路由表的配置
对路由器WJW进行默认路由配置,配置过程、默认路由以及静态路由结果如图14所示。
图14.静态及默认路由表
三、距离矢量路由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配置路由器RIP的方法。
实验原理
动态路由协议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根据实测或估计的距离、时延和网络拓扑结构等度量权值,自动计算最佳路径、建立路由表。
不考虑带宽、延时和其他因素。
它能自动地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实时、动态的更新路由表。
动态路由协议适合应用于大、中型网络拓扑变化频繁的网络环境。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的相关命令如下:
序号命令解释
1
router rip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启用RIP。
2
network {nerwork-number} 定义要宣告的直接主类网络号。
实验内容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对两台路由器分别进行配置,配置如图15、16。
图15.RIP配置
图16.RIP配置
配置完成后对两台路由器进行测试,结果如图17、18所示。
图17.动态路由表及ping测试
图18.动态路由表及ping测试
四、二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进入交换机各种模式并设置主机名。
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般都是通过使用Console端口配置方式完成的,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配置主机名等。
相关命令如下:
序号命令解释
1 enable 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2 configure terminal 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3 hostname 为交换机设置主机名。
4 end 退出到特权模式。
5 disable 退出到用户模式。
6 quit 退出控制台线路。
实验内容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之后对交换机进行主机名修改,如图19所示。
图19.交换机主机名修改
五、使用交换机创建VLAN
实验目的
掌握为交换机创建VLAN 的方法。
实验原理
交换机VLAN配置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或删除VLAN,为交换机端口分配VLAN和在交换
机端口上配置VLAN。
相关命令如下:
序号命令解释
1 vlan {vlan-id} 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VLAN ID进入VLAN配置模式。
2 name {vlan-name} 为VLAN 设置名字。
3 interface {interface}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4 switchport mode access 定义VLAN 端口成员关系——二层接入端口。
5 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 把端口分配进特定的VLAN 里。
6 switchporttrunk encapsulation 配置中继端口,定义中继模式。
7 switchport mode {trunk} 定义端口为2 层中继端口。
实验内容
为交换机WJW、wjw配置VLAN并分配进特定端口。
测试结果如图20所示。
图20.测试结果
六、网络地址翻译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如何配置静态NAT。
实验原理
网络地址转换(NAT)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相关命令如下:
1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local ip-address} {global ip-
address} 特权模式下建立内部本地地址和内部全局地址的对应关系。
2
Ip nat {inside|outside} 分别定义连接内网和外网的接口。
实验内容
对路由器配置NAT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NAT配置
测试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NAT配置测试结果
七、单臂路由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单臂路由的配置。
实验原理
单臂路由是指在路由器的一个接口上通过配置子接口(或“逻辑接口”,并不存在真正物理接口)的方式,实现原来相互隔离的不同VLAN(虚拟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由于从拓扑结构图上看,在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数据从一条线路进去,又从一个线路出来,两条线路重合,故形象的称之为“单臂路由”。
相关命令如下:
设备命令功能
交换机
Enable 特权模式
Config 设置
Vlan 10 启动Vlan 10
Vlan 20 启动Vlan 20 Interface fa0/1 进入端口Fa0/1设置Switchport mode access 端口模式access Switchport mode trunk 端口模式trunk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端口划分到vlan 10
路由器
Enable 特权模式
Config 设置
Interface fa0/0.10 设置端口Fa0/0的子端口Fa0/0.10 Encapsulation dot1q 10 将封装类型设置为 802.1Q 并将
设备命令功能
VLAN 10 分配给该虚拟接口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为Fa0/0.10 分配 IP 地址
Encapsulation dot1q 20 将封装类型设置为 802.1Q 并将VLAN 20 分配给该虚拟接口
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为Fa0/0.20 分配 IP 地址实验内容
交换机配置如图23所示。
图23.交换机配置
路由器配置如图24所示。
图24.路由器配置测试结果如图25所示。
图25.测试结果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首先我掌握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包括修改路由器主机名称、时间,为路由器配置特权密码,路由器的ping和telnet测试。
学会了静态路由的基本配置和矢量路由的基本配置。
然后掌握了二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学会了使用交换机创建VLAN和网络地址编译的基本配置。
最后还实现了单臂路由的实验。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非常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和同学的热心帮助。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学会了把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了上课中学到的知识,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