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有利时机,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有利时机,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

摘要:课堂上的小组学习要取得最佳效益,真正将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只有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时,在学生产生认知的生长处,在思维的发散处,在学生产生满怀希望的期待和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实施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时机思维碰撞
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展情况是最恰当不过了。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倍受教师的青睐。

但就目前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教师在课堂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师安排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太大,教室内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必要的合作学习,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合作探究的问题太过容易,没有讨论的价值,或者太泛泛,学生一头雾水,讨论起来不着边际;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合作学习当做一节优质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做课堂评比加分的一个要素,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一堂课安排多次合作学习,以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的参与度;还有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合作探究问题的难易度合理安排时间,学生还没进入讨论就草草结束,忙着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看来,如何使课堂上的小组学习取得最佳效益,真正将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仍值得探讨。

这里,我想就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我认为只有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
机,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让学生的思
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茫然困惑”时的合作学习。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
出一些质疑问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
识的本质认识不清,感觉迷惑,这样就无法获取新知。

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就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
交流,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在教学《社戏》这一课时,我设置了
这样两道导学题:一、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
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吗?那夜的戏
真的好看吗?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做出判断,并准确地从文中找出根据。

可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多
数的学生就感觉到茫然,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我看到学生的个体学习
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我让学生们由个体学习转入小组学习,在学习小组的探究,讨论下,学生们得出了“难忘的不是那夜的豆和戏,而是那些淳朴,热情的
农村小伙伴和那种自由美好的生活。

作者治所以这样说,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
的怀念之情”。

这样,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了作用。

2、“众说纷纭”时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七年级起始
学段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说……”,“老师,我想说……”,“老师,我还想说……”,学生
都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都希望自己得到展示的机会。

但我们的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一一发言,满足每一
个学生的表现欲,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
思维成果,就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从鲁迅先生的弃医
从文,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提出后,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了手,在几个学生发
言后,教室里仍是举手如林,孩子们都想得到展示的机会,这时候我适时地安排
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组内交流,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孩
子们畅所欲言,相互补充,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3、“思想交锋”时的合作学习。

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
的观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

如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后,孩子们往往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反驳,在这种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组织能力,口语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能养成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有些问题并不能用是不是,能不能来回答,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按认知的角度将学生分成正反方,让他们展开辩论,在他们引经据典的“唇枪舌战”中锻炼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有一个课堂环节为“你如何看待古代文人的避世情怀?”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古古代文人的避世情怀是消极逃避,不利于社会的向前发展,不值得提倡”,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避世情怀是一种淡然,与世无争的宁静,而且,这种避世情怀也是他们创作的源泉,催生了那么多传世之作,不应受到批判”。

看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彼此不相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好时机,所以适时安排了一次辩论活动。

经过孩子们的精心准备,辩论环节非常成功,极大激发了
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我认为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时,在学生产生认知的生长处,在思维的发散处,在学生产生满怀希望的期待和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实施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课堂才会是一个自由展示的课堂,思维碰撞的课堂,个性飞扬的课堂、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我们才会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赵彩香.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J].华夏教师,2018,(7):67-68.
2.
王艳霞.在碰撞中激起思维的火花[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7):197-197.
[3]孙晓华.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争辩中迸发[J].数学学习与研
究,2010,():108.
[4]赵学慧.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J].江西教育,2002,(4):1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