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学案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学案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
一、复习策略
1、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上述表格,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常用):
(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类似于小孔成像)
(3)成实像时 [物距u与像距v谁更大,则它对应的物(像)也大](4)物像总沿同方向移动
①成实像时(异侧):u↑,v
②成虚像时(同侧):u,v
应用:放大镜(成更大的像)→适当远离报纸.
(5)物距u=f时,为成像最大点.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
(6)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和u+v≥4f.(当u=v=2f时,取等号)3、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
(镜头→凸透镜,景物→物体,胶片→光屏)
傻瓜相机:焦距f很短,像距v变化小,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2)投影仪和幻灯机: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实像.
(镜头→凸透镜,投影片、幻灯片→物体,屏幕→光屏)
投影片、幻灯片应倒放.
(3)眼睛和眼镜
(4)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组合)
①显微镜
②望远镜
二、典例剖析
例1、(无锡)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到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办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 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 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解析:(1)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有:一利用凸透镜能使平行光(或太阳光)会聚于一点,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二利用点光源在凸透镜焦点不能成像(或在光屏上成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三是利用物体在离凸透镜2f处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2)普通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焦距固定的凸透镜,数码相机的镜头是一个焦距可以变化的凸透镜.甲、乙两张照片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在相机焦距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物体拍摄的照片,以山上的塔为例,甲图上的像小,乙图上的像大,由此可知,物距相同,焦距不同,成像大小不同.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记录可知,在物距为35cm的情况下,焦距分别是15cm、10cm和5cm的凸透镜成的像越来越小.这说明拍摄同一物体,照相机的焦距越大(或小),像越大(或小).由此可知,拍摄乙照片时的焦距长.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物距u、焦距f和实像大小,这三者之间有关联.要想研究像的大小与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关系,必须保持物距u不变.
答案:(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其他方法同样可以)
(2)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都有关系,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点评: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无法直接判断原因,用实验模拟实际情况,并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发现原因,这种理念常体现在问题的探究中.
例2、(杭州)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高老师是近视眼
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解析:本题涉及两个现象:“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远处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说明高老师的眼睛视力有问题,可能是近视眼,也可能是远视眼;另一方面,也说明,若高老师不戴眼镜,她就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
“远处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说明戴着眼镜高老师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不戴眼镜反而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人若不戴眼镜,看近处的物体感觉清楚一些,还是看远处的物体清楚一些?同样问题,远视眼的人若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清楚一些,还是远处的物体清楚一些?
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当物体离开凸透镜时,它的像靠近凸透镜.结合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甲)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乙),可知,当物体离开眼睛变远时,近视眼(无眼镜)成的像离光屏(视网膜)更远,光屏上的像更模糊;远视眼(无眼镜)成的像离光屏(视网膜)更近,光屏上的像更清楚一些,可以判断高老师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答案:A
点评:(1)观察戴眼镜的人一些习惯性动作会发现,老花眼(即远视眼)的人在看远处物体时,常常会拿去眼镜;近视眼的人看近处的物体时,常常也会拿下眼镜,看远处物体时才戴上眼镜.如果平时留心观察,就很容易判断高老师是老花眼.
(2)熟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掌握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恰当的问题转换;准确地理解(“看清”是指“像”更“靠近”视网膜).若要清晰地分析这道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3)D选项中.“眼球前后径”和“晶状体曲度”是指眼球(晶状体,即凸透镜)的凸出程度.丙图的凸透镜比丁图的凸透镜“曲度”(前后径,即凸出程度)更大.而远视眼就是因为眼球的曲度小,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外侧,需要在眼睛前加凸透镜,增强对光的偏折能力.
例3、(山西省)放映幻灯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C.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D.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解析:幻灯机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所成像越大.越远离凸透镜时,所成像越小,因此,要想让像变大些,应使幻灯片移近镜头.但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也发生变化,若不相应地改变镜头与银幕间的距离,银幕上的像就是模糊的,遵循凸透镜成像时的
规律:物距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应适当增大镜头与银幕间的距离,即应将幻灯机远离银幕,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例4、(北京市)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a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b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矫正近视眼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眼睛中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距离过长而产生的,此时眼睛对光线的折光能力太强,使得从远处射来的平行光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而会聚在视网膜前,因此.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了矫正近视眼,使它能像正常眼睛那样把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应该用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先经过凹透镜变得发散些,再进入眼睛,会聚在视网膜上,依据以上原理,分析图b可知,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例5、(黄冈市中考题)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关于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中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因为在酒的液面发生镜面反射,在酒中出现了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的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的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从而成放大的虚像
解析:由日常经验知道,酒不具有化学显影作用,故选项A错误;如果以酒的液面作平面镜成像,则应有成像的物体在液面外,而此时没有,故选项B错;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时,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折射后成为平行光束,既不会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故选项C错;杯底的凸透镜的焦距本来是确定的,当倒入酒后,酒和凸透镜共同组合形成一个焦距较大的透镜,使原来不在焦距内的图片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例6、(黄石市中考试题)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5cm、20cm、8cm处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对凸透镜的焦距f的判断正确的是()
A.f<8cm B.8cm<f<20cm
C.10cm<f<13cm D.20cm<f<26cm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26cm应大于2倍焦距,即得到不等式:①2f<26cm;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20cm应是此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有:②f<20cm<2f;同理,可得出不等式;③f>8cm;综合①、②、③三个不等式,可得出
10cm<f<13cm,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例7、(河北省中考试题)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报纸置于放大镜的焦点之内,老奶奶通过放大镜会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遵循的规律是: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所成虚像放大比例越小;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虚像放大比例越大.即虚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则不是眼睛与凸透镜的距离.因此,要使老奶奶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让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例8、在下图虚线框内填上适当透镜,使光路图完整.
解析:要由平行光得到平行光,并改变宽窄程度,一般是由组合透镜完成.但本题中存在两种情况.如下图(a)、(b)所示,应注意的是,由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图(a)中,应使凸透镜的焦点与凹透镜的焦点重合于F处.图(b)中两凸透镜的焦点,也应重合于F处,具体情况可参看透镜的特殊光线.
答案:
二、电磁学综合题
2.(5)因为入水即亮,用布擦干后停止工作,所以用布擦干后的感应发光冰块内部的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2019·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沙湾中学中考模拟)如图甲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两电流表对应的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求:
(1)a 表的量程是_____b 表的读数是_____
(2)通过L 1和L 2的电流分别是多少___,____?
【答案】0∼0.6A 0∼3A 0.3A 0.9A
【解析】
【详解】
(1)由电路图可知此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a 与在L 1串联,因此电流表a 测量L 1的电流;电流表b 串联在干路中,电流表b 测量干路中的电流;因为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要大于支路电流,所以电流表a 的使用量程应是0∼0.6A ,分度值是0.02A ,读数为0.3A ;电流表b 的使用量程应是0∼3A ,分度值是0.1A ,读数I =1.2A 。
3.电动机的机械功W 机=W −Q =3.3×105J −1.5×104J =3.15×105J ,(2019·天津中考模拟)如
图甲所示,设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为I ,外部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 ,电源内部电阻为r(r 为定值),电源电动势为E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E=IR+Ir 。
现有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的读数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情况,如图丙中AC 、BC 两直线所示。
(1)电压表V 1、V 2的示数与电流表A 的示数的变化图线分别为(丙)图中的哪一条?并加以说明。
(2) 请你计算出变阻器的总电阻R 1的大小。
小贴士
电源两极间存在电压。
实验表明:不接用电器时,电源两极间电压的大小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物理学中用“电动势”表征电源这一特性,即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符号“E ”
表示,实际上由于电源内部有电阻,所以当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源的内阻也分得一定的电压。
【答案】(1)详见解析(2)5541101411
U U U U R R R I I I I =-=-=-串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小贴士”和电路图可知,本题考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定值电阻R 0的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结合图丙进行分析判断,确定两电表对应的图线;结合图像,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 1的值;
【详解】
解:电压表V 1测电路中电阻R 0及R 1两端总电压(或电源输出电压)。
(1)BC 直线为电压表V 1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AC 直线为电压表V 2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时,电流表示数从I 1增大到I 4,乙图中电压表V 2的示数U 0=IR 0,可知当电流表A 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V 2的示数也随着增大:因为
E=I(R 0+R 1)+Ir ,已知电源内阻r 和电源电压不变,可知当电流I 增大时,Ir 增大,则I(R 0+R 1)减小,即电源输出电压减小,所以BC 直线为电压表V 1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
(2)当滑动变阻器取最大值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I 1,电压表V 1的示数为U 5,则 外部电路的等效电阻为51
U R I =串, 当滑动变阻取最小值时,电路中电流最大,电压表V 2的示数为U 4,电流表示数为I 4,则 41041
U U R I I ==,
4.(3)6天内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量相当于燃烧44.810t ⨯煤。
(2019·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家用电火锅,容量4L ,额定电压220V ,它能实现发热电阻丝R 1在160W —1210W 之间无极调温,图乙是它的电路简化图.
(1)为了保护发热电阻丝,开关刚刚闭合时,电火锅处于保温状态,滑片应位于电阻丝R 2的_____端.(选填“A ”或“B ”)
(2)当滑片从R 2的最右端移到最左端时能够实现R 1电功率从160W —1210W 的无极调温,则R 1的阻值为多大,R 2的最大阻值为多大?_____
(3)电火锅以最大功率加热时,求电路中的电流._____
【答案】B 40Ω;70Ω 5.5A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为了保护发热电阻丝,开关刚刚闭合时,电火锅处于保温状态,即电阻最大,此时滑片应位于R2的B端;
(2)当滑片位于R2最左端时,只有R1接入电路,R1消耗的功率最大是1210W,根据
P=
2
U
R
得R1=
2
U
P
=
()2
220V
1210Ω
=40Ω,当滑片位于R2最右端时,R2接入阻值最大,此时总电
阻最大,R1功率最小是160W,根据P=I2R得此时电路电流I
,电路
总电阻R总=U
I
=
220V
2A
=110Ω,R2=R总-R1=110Ω-40Ω=70Ω;
5.(4)电饭锅工作时,消耗电能,产生内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图可知,按钮开关跳起时的温度为103℃,故用此电饭锅烧水,水沸腾后按钮开关不会自动跳起。
(2019·山东乐安中学中考模拟)我国将于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车,用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趋势。
图表中是某公司最新型水陆两用电动汽车的部分参数,假设车上只有司机一人,质量为60kg,汽车在水上与陆地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均为总重力的0.04倍,(g=10N/k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汽车中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
(2)电动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_______?
(3)若汽车在水面上匀速行驶,其排开水的体积多大 ______?
(4)若电动汽车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50%,请问充满一次电,电动汽车能匀速行驶多远______?
(5)请写出两条电动车的优点!__________
【答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5×105Pa 1m3 1.8×105m 清洁、噪音小
【解析】
【详解】
(1)电动汽车上使用的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 电动汽车和人的总重力:
G总=m总g=(940kg+60kg)×10N/kg=10000N,
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 G总=10000N,
受力面积S=400cm2=0.04m2,
电动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F
S
=
2
10000N
0.04m
=2.5×105Pa;
(3)汽车在水面上匀速行驶,汽车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 G总=10000N,由F
浮=ρ水gV排得,汽车排开水的体积:V=
F
g
ρ
浮
水
=33
10000N
1.010kg/m10N/kg
⨯⨯
=1m3;
(4)电池容量40kW•h,即W=40kW•h;
电动汽车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50%,则W机械=W⨯50%=20kW•h=7.2⨯107J;电动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即F=f=0.04G总=0.04⨯10000N=400N;
由W=Fs可得充满一次电电动汽车最多匀速路程:s=W
F
=
7
7.210J
400N
⨯
=1.8⨯105m;
6.(3)由于潜水艇时封闭的环境,看不到外部的光线,不能根据外部的亮度来判定白天和黑夜,而潜艇用的钟表是24小时的刻度,能方便判断白天和黑夜。
(2019·江苏南京一中中考模拟)某兴趣小组在阅读了半导体材料相关信息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现想将电流表(选用0-0.6A的量程)改为温度表盘,其中R2为多种半导体材料混合制成的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现将R2置于
25℃的某温箱中,电流表示数恰为0.2A;若设计的此电路所能测量的最高温为75℃。
(1)求出该兴趣小组选用的电源电压大小和定值电阻R1的阻值_____________.
(2)当R2的温度为28℃时,电阻R2的电功率为多少______________。
(3)写出通过R2的电流I2与其两端电压U2变化关系的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
(4)改装成的温度表盘的刻度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5)若在R1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随着温箱温度的改变,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
________(选填“成”或“不成”)正比。
【答案】4.5V 5Ω 0.9W I 2=2
4.5V 5Ω
U - 不均匀 成 【解析】 【详解】
(1)如图甲所示, R 1和R 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知,25℃时:R 2的阻值为17.5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A ,环境温度越高,R 2阻值越小,电路电流越小,据题意此电路所能测量的最高温为75℃,由图乙知,75℃时:R 2的阻值为2.5Ω,电流表选用0-0.6A 的量程,即当R 2=2.5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6A , 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电压等于:
U=I (R 1+R 2)=0.2A ×(R 1+17.5Ω)=0.6A(R 1+2.5Ω),解得:R 1=5Ω, 电源电压U=0.2A ×(5Ω+17.5Ω)=4.5V;
(2)当温度为28℃时,R ′2=10Ω,电路中电流为I ′='21U R R += 4.5V
10Ω5Ω
+=0.3A ,
电阻R 2的电功率为:P 2=(I ′)2R 2=(0.3A)2
×10Ω=0.9W 。
(3)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欧姆定律,通过R 2的电流I 2=I 1=
11U R =25ΩU U -=2
4.5V 5Ω
U -: (4)由题知,当电流表示数为0.2A ,对应的温度为25℃,当电流表示数为0.3A ,对应的温度为28℃,当电流表示数为0.6A ,对应的温度为75℃,因此改装成的温度表盘的刻度不均匀;。